《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知远网

2025-09-15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可爱的家》教学设计(精选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完整聆听三首以家为主题的欣赏曲。

2.大略了解每首聆听曲的意思并抒发自己对价的爱

3..学习每首欣赏曲的节拍、演奏形式及所属国家等基本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音版第9册五年级教材中第四课《可爱的家》中的三首欣赏曲。其中:

第一首是台湾的童声独唱曲《天黑黑》

第二首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的《可爱的家》

第三首是美国作曲家及萨克斯演奏家凯丽金作曲及独奏的《回家》。

三)重点:目标中第三点

(四)难点:

55 / i.7 65 / 5- 35 / 4.3 42 / 1- - /一句主旋律模唱

(五)教具:

1.钢琴

2.欣赏碟、CD机、遥控器

3.萨克斯、蒙布

4.磁力扣、词条、黑白板

5.板书、音乐

书中夹答题卡、挂笔

(六)教学过程:

一.设境语:

“欢迎同学们回到快乐的音乐小天地!

今天老师即将带领大家到三个国家的音乐领域中环游。”

二.欣赏与分析:

1.《天黑黑》

导言:“首先,我们先去自己国家的宝岛台湾,听!一位台湾小朋友唱着闽南语迎接我们呢!”——放音乐聆听:1).第一遍:欣赏——介绍曲名

简介曲子大意:

“这首歌曲说的是台湾的`一个家庭,在天快要下雨的时候,不但没有心情低落,反而做

了很多有趣的事。”——再放音乐

2).第二遍:第一小乐段领点头第一小乐段反复时拍手撵指

第二乐段再领点头第二乐段反复再领撵指间奏时加数1 2

第二乐段大反复时让学生自己拍手撵指尾奏时让学生自己数1 2

分析:1).出处:引问曲名——问曲子出处

——贴词条:《天黑黑》【中(台)】

2).节拍:“刚才,我们拍手撵指的时候反复的说了哪两个数字?”——1.2——“那么拍手和撵指

哪个比较强哪个比较弱”——拍手比较强,撵指比较弱——“像这样一强一弱规律的

节拍就是2拍子,所以,这首歌曲是2/4拍,2/4拍的音乐特点是明朗、富有动感。”

——贴词条:节拍:2/4明朗、富有动感。

3).演唱形式:“这首歌曲是一个人在唱还是很多人在唱?”——一个人——“一个人唱叫‘独唱’

那么是大人在唱,还是儿童在唱?”——儿童——“所以,这首歌的演唱形式就是童

声独唱。”

——贴词条:演唱形式:童声独唱

举一反三:“那么,举一反三,如果一个女人在唱歌叫作?”“男声独唱怎么解释?”

2.《可爱的家》

导言:“接下来,我们来到下一站——英国。听!很熟悉的旋律”——放音乐

聆听:1).第一遍:欣赏——介绍曲名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和吹奏中,感受歌曲的艺术特点,在讨论、练习吹奏中培养同学间相互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科自信。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及弱起拍的知识。运用正确的指法、连贯的气息,用竖笛流畅地吹奏乐曲《可爱的家》。

教学重点

掌握竖笛的连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及弱起拍的吹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听着音乐进入课室。

2、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范唱,请同学们欣赏带歌词的演唱。

3、提问:歌曲中的"家"给你怎样的感受?说说歌曲的内容、情绪、速度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体验歌曲的内容,情绪、速度引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初识乐谱

1、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找出老师的换气的位置和划分乐句。(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2、教师范奏歌谱,学生思考曲式结构。

3、曲式结构分析,找出乐句的异同,第一与第二乐句、第三、第四乐句相似。曲式结构:AA’BB’4、边聆听录音范奏《可爱的家》,边用手势划出乐句中的连线,用“lu”哼唱旋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分析,为学习吹奏奠定基础。

三、合作学习

1、明晰练习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一乐句

1)分组互帮互学。

2)练习展示,接龙吹奏分句

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第一排学生逐一吹奏)

3)反馈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4)分组巩固练习。

5)汇报展示,分行接龙吹奏第一乐句。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乐句(方法与上同)

汇报展示,接龙吹奏分句(男女生接龙、小组接龙)

4、完整学吹四个乐句。

1)八人小组合作学习。

2)展示汇报,分行接龙吹奏一个乐句。

5、学生自我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吹奏第一、四乐句,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及弱起拍的吹奏和竖笛的连吹法。在接龙形式的练习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四、表演活动。

1、个人展示。

2、师生合作,学生用高音竖笛吹奏第一声部,老师用中音竖笛吹奏二声部。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自信地表演,张扬个性,在师生合作的两声部乐曲中感受歌曲的和声美。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通过学习本课的收获。

2、老师结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反馈,感悟学习的快乐,在一种欢乐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堂学习。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讲述什么是可爱的家。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老师可以讲解家具摆放、装饰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交流创造可爱家的方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思考问题。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创造一个可爱的家。

五、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听讲、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学生的作业,包括创造可爱家的想法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家长的反馈,评价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责任感。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5

学习内容:《可爱的家》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设计思路:

本课以可爱的家为情景主题,通过以学生对家的温暖幸福的感受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学唱欲望;以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听赏、感受、体验来学唱歌曲,然后用比一比、评一评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表现力,与此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演唱来表达对家的爱,最后通过画一画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体会到家的幸福、温暖、可爱,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又渗透了德育教育。

一、学习目标:

1、能学会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真挚地、安详地情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表达对家的热爱;

2、体会弱起小节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能准确地演唱弱起部分;

3、通过歌曲学习,感受到家的温暖,懂得怎样表达对家的爱。

二、学习重点:

1、能用真挚安详地情感演唱歌曲;

2、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三、学习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四、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五、学习课时:

一课时

六、教材分析:

《可爱的家》选自歌剧《米兰的少女库拉莉》,也译作《甜蜜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很多人以为它是一首民歌,实际上它是一首十九世纪英国作曲家亨利.罗里.比肖普和美国诗人剧作家佩恩合作,于1823年为歌剧《库拉莉》写的主题歌。

七、学习过程

1、走进《可爱的家》

(1)情感交流,说说我的家。(启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家,你们爱自己的家吗?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2)听范唱录音

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一个英国小朋友的家,那是一个充满温馨、幸福、可爱的家,(课件展示一张家庭生日聚会图)

2、家庭成员

师:一个完整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孩子,《可爱的家》这首歌里也有爸爸,妈妈和宝宝,你们看,谁上场了?(课件展示节奏谱)

(1)节奏爸爸登场

师:今天节奏爸爸为了招待我们这些客人,特意准备了很多水果,咱们一块儿来看看

4/4 x x | x·x x x | x — x x | x·x x x | x — O||

快吃葡萄苹果梨,香蕉橘子西瓜枣。

a、生观察第一小节,师引导学生理解弱起小节

师:请大家观察第一小节,它是一个完整小节吗?像这种不完整小节我们叫不完全小节。一般乐曲开头的不完全小节会和结尾的不完全小节组合成一个完全小节,来保证歌曲的完整性。

b、读水果节奏

c 、生听范唱录音,找出这条弱起节奏在整首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师生随范唱一起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四次“水果节奏”

师小结: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爸爸在歌曲中反复出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歌词宝宝”加入

让我们来随着节奏爸爸的脚步,读读歌词好不好?(师生合作读歌词,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3)“旋律妈妈”柔美相融

温柔细腻的旋律妈妈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旋律,大家听

A 、完整听赏歌曲伴奏音乐。

B 、通过听辨,分析乐句的不同,学唱歌曲曲谱。(师弹奏旋律,生作单纯的听辨,不要看书)

a、听辨第一、二乐句,生回答:只有最后一个音不一样,其它都一样。师:请同学们与老师合作,共同来学唱这两个乐句,老师唱前面的音,大家来填最后一个结束音好吗?

b、我们再来听辨第三四乐句,生回答:只有最后一个音不一样,其它都一样,师:能不能像学唱第一二乐句一样来和老师接唱呢?

c、让我们来听第五六乐句,随着老师的琴声来学唱第五六乐句。

师:通过以上听辨学习,我们知道这首歌曲总共划分了六个乐句,大家觉得我们重点学习那几个乐句呢?(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只要掌握第一三五乐句,就等于掌握了全曲。)

d、让我们来随琴声哼唱全曲曲谱

(4)歌词学唱

A、师:节奏爸爸热情好客,旋律妈妈温柔细腻,歌词宝宝也毫不逊色,听,它们来了,让我们随着歌词宝宝来轻声唱一唱吧!

B、师范唱(老师来给大家范唱一次,看那些同学听的最认真,学的最快)

C、男女同学分组比赛唱,找同学评一评

(5)和谐的一家

爸爸、妈妈、宝宝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在这个音乐大家庭里,“节奏爸爸,旋律妈妈、歌词宝宝”和谐融洽的相处着,组成了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让我们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唱出“可爱的家”的温暖,唱出自己对家的热爱。播放伴奏音乐,师生共同演唱。

(6)拓展

a、让我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家的热爱,画出你的幸福之家。生作画,师行间指导。播放萨克斯独奏曲《回家》

b、评一评,说一说

八、小结

家是小船停靠的码头,家是小鸟栖息饿摇篮,有家的感觉真好,孩子们,让我们好好爱我们的家吧!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6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家》。本单元以家庭为中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幸福家庭,用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同时关心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最终达到珍爱家庭、关爱他人、热爱父母的单元总目标。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学生学习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深情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②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同情与恩情,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③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关爱父母和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和体会家庭的温暖,通过欣赏歌曲《布娃娃》激发对弱者的同情,通过欣赏古诗歌曲《游子吟》进一步体会父母恩情。

教学难点:

认识弱起小节,并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教学内容: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歌曲

《布娃娃》

《游子吟》

英文歌曲

《可爱的家》

深情演唱

《可爱的家》

律动

《咏鹅》

《可爱的家》

音乐与古诗词

教学过程:

1、律动《咏鹅》。让我们先来体验一下小鹅的生活吧!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请大家齐读课题──《可爱的家》。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家庭的歌?(学生演唱:《小船》《吉祥三宝》等)

3、复习拍号及其强弱规律,学习弱起。

①运用观察法,发现火车上的秘密,复习2/4、3/4、4/4

②再次通过观察法,了解弱起的形成。

③直入主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带有弱起的歌曲《可爱的家》。

(一)学习歌曲,体会深情。

⑴初听,初步感受。

⑵教师范唱,学生掌握呼吸。

⑶学生跟唱,熟练歌曲。

⑷师生合作,分句演唱,了解学生掌握过程中的问题,重点解决。

⑸要求背唱。

⑹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⑺歌曲处理,体会深情。

(二)欣赏英文歌曲《可爱的家》,体会同一首歌不同的表现方式。

⑴初听。

⑵同一首歌,中英文版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第一支抒情,第二支速度快,活泼。)

⑶同学们,同样的'旋律,速度改变了,情绪就发生了变化。第一首如果叫“深情的家”,这一首叫什么呢?(快乐的家,开心的家,有趣的家等)

⑷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多幸福。

(三)创设情景,欣赏《布娃娃》

⑴观看图片

看看小孩有多可爱

世界上还有另外的小孩

他们是一样的小孩,他们心中有同样的画面。

他们又是不一样的小孩

有人想着冰激淋的甜美

有人想着奥特曼的威武

而有人只想着一件事……

如何活着

⑵(《布娃娃》音乐响起)观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太可怜了;我们太幸福了;没有战争就好了;谁来帮帮他们吧)

⑶有一首歌能唱出大家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倾听歌曲《布娃娃》,这首歌表达了小主人公对遗弃的布娃娃的同情之心。仔细听歌中有几种演唱形式?(两种:独唱和合唱)

⑷复听。想一想这样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有什么帮助呢?(更有意味、更加深情等。)

⑸你体会到他们的痛苦生活,才能懂得自己的幸福。现在让我们深情地演唱《可爱的家》吧!

(四)情感升华,欣赏《游子吟》

⑴同学们,我们的幸福都是父母给的,来看一看这些名人的父母你们认识么?(呈现朗朗、姚明、教师的父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不论我成为参天大树,还是无名小草,他们从未改变地爱着我;就算岁月让他们日渐苍老,也不能阻止他们爱我──这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你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么?(学生含泪说“是”)让我们一起听《游子吟》,回忆和他们在一起的故事吧。板书呈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⑵欣赏《游子吟》

(五)拓展延伸,表现音乐

我们学习音乐,是用它来表达情感。今天有两个同学已经走到了学习的前面,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可爱的家》。让我们在他们的表演中结束,课后你也可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这首歌。(学生演奏单簧管、小提琴,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学生演唱。)

在师生合作的氛围中结束。

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这节课直指心灵,音乐以情动人,歌曲以理服人。听音乐含泪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长,看图片震撼心灵。有效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教学整体设计做到:前有蕴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伏延千里。

优点有四:

1、音乐容量大。本课以音乐为本位,以情为核心,以听唱为重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从对家庭的深情──对弱者的同情──对父母的恩情;用听──唱──思──听,营造“含泪微笑”的课堂氛围,回味无穷。

2、教学内容有弹性。教学中,难的地方“潜出”,简单的地方“深入”,德育渗透点到即止。难的地方,如对弱起的讲解,就是化繁为简的典例;简单的地方,如欣赏《布娃娃》的情景创设,撞击心灵,点燃爱心之火。音乐教学有张力,学生学习才有动力。

3、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音乐课的多媒体运用不能“抢戏”:音乐是听觉艺术,看辅助听,艺术修养才会提高。本课中音乐火车的出现,从复习节拍到学习弱起仅仅用了5分钟,多媒体引领学生直观思维,突破难点。这就是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好处──高效。另外,欣赏《布娃娃》时,不足一分钟的情景创设,多媒体引领学生从欢快的天真嬉笑走到无声的冷静沉思。这就是多媒体恰当呈现的力量──无声胜有声。

4、方法运用大胆。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多学科相互渗透,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和吹奏中,感受歌曲的艺术特点,在讨论、练习吹奏中培养同学间相互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科自信。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及弱起拍的知识。运用正确的指法、连贯的气息,用竖笛流畅地吹奏乐曲《可爱的家》。

教学重点

掌握竖笛的连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及弱起拍的`吹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听着音乐进入课室。

2、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范唱,请同学们欣赏带歌词的演唱。

3、提问:歌曲中的"家"给你怎样的感受?说说歌曲的内容、情绪、速度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体验歌曲的内容,情绪、速度引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初识乐谱

1、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找出老师的换气的位置和划分乐句。(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2、教师范奏歌谱,学生思考曲式结构。

3、曲式结构分析,找出乐句的异同,第一与第二乐句、第三、第四乐句相似。曲式结构:AA’BB’4、边聆听录音范奏《可爱的家》,边用手势划出乐句中的连线,用“lu”哼唱旋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分析,为学习吹奏奠定基础。

三、合作学习

1、明晰练习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一乐句

1)分组互帮互学。

2)练习展示,接龙吹奏分句

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第一排学生逐一吹奏)

3)反馈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4)分组巩固练习。

5)汇报展示,分行接龙吹奏第一乐句。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乐句(方法与上同)

汇报展示,接龙吹奏分句(男女生接龙、小组接龙)

4、完整学吹四个乐句。

1)八人小组合作学习。

2)展示汇报,分行接龙吹奏一个乐句。

5、学生自我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吹奏第一、四乐句,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及弱起拍的吹奏和竖笛的连吹法。在接龙形式的练习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四、表演活动。

1、个人展示。

2、师生合作,学生用高音竖笛吹奏第一声部,老师用中音竖笛吹奏二声部。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自信地表演,张扬个性,在师生合作的两声部乐曲中感受歌曲的和声美。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通过学习本课的收获。

2、老师结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反馈,感悟学习的快乐,在一种欢乐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堂学习。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合作用深情、和谐地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能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温馨、甜蜜、祥和的气氛。

2、认识和掌握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并在歌曲演唱中体验弱起小节,并感受歌曲弱起的手法带来的富有推动的、深情地作用。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而优美地声音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和谐、均衡。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播放《回家》)

师:谁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生回答,并谈感受)

师:我们每个人每天不管多忙、多晚都得回家,因为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无私的关怀着、照顾着我们,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可爱的家,它清洁、安详,家里有父亲、母亲,还有兄弟姐妹,好,让我们在一首好听的歌曲中感受家的温暖吧/!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1)学生闭眼静听,初步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2)生谈感受,师出示课题。

2、认识并掌握四拍强弱规律

强弱次强弱

1)师:我们再听一次这首歌曲,仔细看看老师做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四四拍子和弱起小节)

2)跟随老师边听歌曲边打拍子,巩固四四拍和体验弱起小节推动、深情的作用。

3)师范唱生打拍子(要求学生认真看歌谱)

3、学习旋律

1)随琴默唱全曲,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2)师生接龙演唱歌谱,(生默唱)

3)填词演唱全曲。

4、学习二声部

1)师生合作演唱,生唱一声部歌词,师唱二声部旋律。

2)师:老师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谁愿意和我合作演唱二声部?(部分学生演唱二声部旋律)

3)全体合作演唱,体验二声部的和谐。

5、情感处理,表现歌曲

1)小组合作讨论歌曲的力度、情感处理。

2)展示交流。

3)全体边打拍子边有感情地演唱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来共同感受这美好而温馨的家吧!

三、情感升华

欣赏《我爱我的家》

师小结: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喊出来“我爱我的家”,让所有的人听到,好吗?(放歌曲结束本课)

《可爱的家》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可爱的家庭,旋律抒情,柔美,音域不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演唱。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是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演歌曲。

合唱要:在“合”的基础上表达音乐形象,而学生往望对低声部的音准把握不好,影响合唱效果。所以在合唱教学前,让学生看低声部旋律,整体聆听合唱部分的旋律,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出”低声部的旋律,并跟唱。在唱的过程当中,将高,低声部的旋律设计为家庭中某个角色的歌声,用旋律模唱的方法学唱两个声部,或分组自主练唱相应角色的旋律,并互换旋律进行演唱。引导学生像和家人相处一样进行演唱,做到“和睦相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声音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在对中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应该平时对他们进行歌唱习惯的常规培养。有好的音色,合唱的歌曲才能够产生和谐,更美的效果。在这节课中,就应该要求学生歌声要协调统一,才能让学舌功能在听觉上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合唱教学的目的。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合作用深情、和谐地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能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温馨、甜蜜、祥和的气氛。

2、认识和掌握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并在歌曲演唱中体验弱起小节,并感受歌曲弱起的手法带来的富有推动的、深情地作用。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而优美地声音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和谐、均衡。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播放《回家》)

师:谁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生回答,并谈感受)

师:我们每个人每天不管多忙、多晚都得回家,因为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无私的关怀着、照顾着我们,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可爱的.家,它清洁、安详,家里有父亲、母亲,还有兄弟姐妹,好,让我们在一首好听的歌曲中感受家的温暖吧/!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1)学生闭眼静听,初步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2)生谈感受,师出示课题。

2、认识并掌握四拍强弱规律

强弱次强弱

1)师:我们再听一次这首歌曲,仔细看看老师做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四四拍子和弱起小节)

2)跟随老师边听歌曲边打拍子,巩固四四拍和体验弱起小节推动、深情的作用。

3)师范唱生打拍子(要求学生认真看歌谱)

3、学习旋律

1)随琴默唱全曲,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2)师生接龙演唱歌谱,(生默唱)

3)填词演唱全曲。

4、学习二声部

1)师生合作演唱,生唱一声部歌词,师唱二声部旋律。

2)师:老师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谁愿意和我合作演唱二声部?(部分学生演唱二声部旋律)

3)全体合作演唱,体验二声部的和谐。

5、情感处理,表现歌曲

1)小组合作讨论歌曲的力度、情感处理。

2)展示交流。

3)全体边打拍子边有感情地演唱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来共同感受这美好而温馨的家吧!

三、情感升华

欣赏《我爱我的家》

师小结: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喊出来“我爱我的家”,让所有的人听到,好吗?(放歌曲结束本课)

《可爱的家》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可爱的家庭,旋律抒情,柔美,音域不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演唱。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是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演歌曲。

合唱要:在“合”的基础上表达音乐形象,而学生往望对低声部的音准把握不好,影响合唱效果。所以在合唱教学前,让学生看低声部旋律,整体聆听合唱部分的旋律,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出”低声部的旋律,并跟唱。在唱的过程当中,将高,低声部的旋律设计为家庭中某个角色的歌声,用旋律模唱的方法学唱两个声部,或分组自主练唱相应角色的旋律,并互换旋律进行演唱。引导学生像和家人相处一样进行演唱,做到“和睦相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声音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在对中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应该平时对他们进行歌唱习惯的常规培养。有好的音色,合唱的歌曲才能够产生和谐,更美的效果。在这节课中,就应该要求学生歌声要协调统一,才能让学舌功能在听觉上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合唱教学的目的。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可爱的家》选自歌剧《克拉丽》,也译作《甜蜜的家》。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首民歌,实际上它是19世纪英国作曲家亨利。罗里。比肖普和美国诗人佩恩合作,于1823年为歌剧《克拉丽》写的主题曲。

课本歌曲为D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之外,其他的均为弱起小节,并且第一、二乐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下移了一个三度,第六乐句的旋律则是第四乐句的重复。学生在歌唱时很容易就记住这悠扬流畅、略带伤感的曲调。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思念,对宁静家庭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辨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并在老师的指引下画出旋律线,分出乐句。

2.体会弱起小节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能准准确的演唱弱起部分。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3.掌握深情、安详的演唱方法,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自己家庭的情感,同时延伸至对祖国大家的爱,激发内在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体会家的温馨与温暖。

教学难点:

1.认识弱起小节,并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2.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力度和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今年一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有一首听赏歌曲,听来呢,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而且每一次去播放的时候,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不自觉的陶醉在这首音乐中,而且歌词呢,很自然的熟记于心。今天,老师也把它带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会唱的同学你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开始播放《让爱住我家》的音乐)

2、这首音乐中的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个词语表述。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二、学唱《可爱的.家》:

(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不过不着急,先不要翻开书,老师弹奏歌曲的曲谱,你来听辩。)

1、通过听辨,分析乐句的不同,学唱歌曲曲谱。

教师在C大调上逐句弹奏歌曲曲谱,学生听辨。(要求学生只是单纯的听,不要看书)

(1)听辨第一、二乐句

学生回答:只是最后一个音不一样,前面都一样 ……

老师:请同学们与老师合作,一起来唱这两句乐谱,老师唱前面的音,请同学们帮忙唱最后一个音。(师生合作唱第一、二乐句,学生只唱最后一个音)

如果将这两个乐句用两条线来表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画?

学生自由回答

(2)听辨第三、四乐句(方法同上)

(3)听辨第五、六乐句

学生回答:完全不一样

同样方法,发现不一样后,重点练习第五乐句。第六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相同。

通过旋律线,大家会发现,整首歌曲一共可分为六个乐句,大家我们重点学那几句?

(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学习只要重点掌握1、3、5句就等于掌握了全曲,通过乐句的分析,掌握学习的窍门,还可以轻松地掌握换气点)

学生回答问题,学唱曲谱

2、解决歌曲的弱起节奏

(1)出示乐谱,观察节奏的特点

大家学到这里,有没有对乐谱有疑问的,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不太合逻辑的地方。师生互动对话:

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四拍子)

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这不就对了,问题就出在这儿,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两小节不是)

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

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

像这种不完整的小节,我们叫他不完全小节,那么完整的小节 (完全小节)

对,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

一般乐曲的不完全小节和结尾的不完全小节组成了一个完全小节,来保证歌曲的完整性

(2)根据4/4拍的强弱规律,体会弱拍起句的特点。

通过观察法,了解弱起的形成。---课件

大家都知道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呢(强、弱、次强、弱);而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请你把前两小节的曲谱划拍视唱,注意视唱不完全小节的时候,要把前面的拍空出来,按照强弱规律来唱。

学生视唱体会,教师示范,学生再视唱。

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

弱起拍之后,就是下一小节的强拍,由于前面弱拍的作用,使这个强拍就更加突出,就好像波浪一样推动着音乐的前进,这就是弱起拍的作用

3、歌词学习

通过歌词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现了家的温暖,对家的依恋与热爱。

学生自己唱(全曲一字一音,但还是要求学生学生唱好弱起小节和在每一个乐句间的换气)

学生齐唱歌词 (注意空腔放松 咬字圆润 注意观察 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落在了ang上,要唱圆,唱饱 ) ----找学生示范,并纠音。

4、歌曲处理:

师:①歌曲的情绪:深情、安详。

②歌曲旋律:优美、平缓。

那么,在整首歌曲中,力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mf——f——p——mf

f处:“虽然没有大厅堂,冬天温暖夏天凉”一句,作者表达对家的热爱时,情绪非常激动,所以要唱得“强”一些;

p处:“可爱的家庭啊”一句,速度减慢,作者将对这个家的爱又深埋心底,所以,要唱得“弱”一些;

(唱歌中,要强调四个字:准 轻 圆 美 音要准 声要轻 字要圆 表情要美)

(启发学生表情美,不只是面带微笑,而是真正从内心体会到歌唱是幸福的,要表达歌曲的意境,就要有自己的体会0

跟着音乐,完整体验。

三、拓展、延伸

课件----《假如爱有天意》

看看小孩有多可爱

世界上还有另外的小孩

他们是一样的小孩,他们心中有同样的画面。他们又是不一样的小孩 有人想着冰激淋的甜美

有人想着奥特曼的威武 而有人只想着一件事…… 如何活着

学生谈感受:太可怜了;我们太幸福了;没有战争就好了;谁来帮帮他们吧)

是的,没有战争,才会有温暖才能谈到幸福。而这一点只有我们的国家富强,我们才不会看到眼泪 ……

课件 ——--《国家》

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那是我们温馨的小家,我们心中还应有一个大家,便是我们的国家,现在的这首歌曲表达的就是这种情感,耳边聆听这样的音乐,你想对大家说一些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是的,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与家,连在一起,就会创造地球的奇迹。那个时候,不管大家还是小家,整个世界都会充满爱的力量,温暖、幸福永远伴随我们。 同学们,请跟老师一起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弱起小节,反复跳跃记号

(2)欣赏:《可爱的家》的MTV

(3)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感受。

(2)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使学生能用情来演唱歌曲并了解英国歌曲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重点: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讲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和目的。

二、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MTV。(背景有英国的风光,一些有趣的家庭生活照片全家照等,音乐用《可爱的家》。)

三、导入新课:

1.教师问:同学门刚刚看完这部MTV,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谈一下家庭生活,并给这部片起一个名字。

2.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出小结,并引入今天的课题《可爱的家》。

四、简介《可爱的家》的曲作者创作经过:

1.利多媒体把英国作曲比肖普的'肖像及英国的风光展示给学生看。

2.放出《可爱的家》的音乐。

3.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是作曲家比肖普为歌剧《克拉里——米兰姑娘》写的主题歌,并把这部歌剧的大概内容讲一下,歌曲采用英国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调写成的。

五、分析《可爱的家》的旋律线条及情绪:

1.用投影仪把歌曲的旋律显现出并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彩色的笔把旋律线条勾画出来,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然后请他回到座位上。

2.教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条是平淡还是起伏跌宕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