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知远网

2025-09-15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读《祖父的园子》有感(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篇1

《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中的一篇文章。文中萧红在祖父的花园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祖父只是笑笑不说话,所以萧红小时候很自由,很开心。

我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呢?我的童年也是开心的.,自由的。

在外祖父的鸡棚里,我总会跑到鸡窝里嘿嘿嘿的吓鸡。鸡都被我吓得会飞檐走壁了,但是外祖父看见了却什么都不会说。在菜园子里,我看见了外祖父在拔野草,我也想去帮忙,就来到了外祖父的旁边,我干得飞快,两只小手不停地在拔。

忽然一看,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些野草怎么长得整整齐齐一片呢?不管了,把它们全都拔了吧。当时,我还小,不知道什么是韭菜,什么是野菜。拔完了,我兴高采烈地拿给外祖父看。外祖父一看,笑嘻嘻地讲:“呀,你拔错了。这是韭菜,不是野菜。”

我争论道:“不,不,不,这是野草,这一定就是野草。”外祖父看着我天真的眼神,宠溺得说:“好,好,好,这是野菜,这是野菜。那我们今天吃韭菜饺子好不好呀?”

我高兴地回答:“好,我最爱吃外公包的饺子了,我要吃好多个。”

外祖父说:“行,行,行,都给你,都给你,全是你的。″听了外祖父的话,我把手里误认为是野草的韭菜,随便一扔,就跑去找小狗狗玩了。

同样是外祖父,同样的开心,同样的自由,我和萧红有着相似的经历,童年都好开心啊!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篇2

在我幼小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疑问,自由是什么?萧红写的《祖父的园子》给了我答案。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这是冰心奶奶说的一句话。

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一个伟大的中国女作家。她小时候是一个快乐活泼的小女孩。她生活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祖父给她带来了一束光,让她从黑暗中走出来。在《祖父的园子》中,她这样描述:“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萧红就是在这个充满生机无限自由的地方快乐成长。她在祖父的园子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捉蚂蚱,采窝瓜,花追蜻蜓,多么自由啊!自由像一颗种子在作家萧红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无限生长,温暖着她走过艰难的岁月,也让她写出了令人喜欢的文学作品。当然,这样的自由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于祖父对于园子的精心打理,来自祖父对她的无限包容。

我和萧红一样,最期望的事儿就是放假可以去乡下的`外婆家门前的庄子里享受自由。平时,学校生活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我回到家做完作业再弹一会儿钢琴,就已经9点多了,好像并没有自由的时间。每天只能机械地重复那些简单枯燥的事儿、我曾经也向妈妈抗议过,但被她的“河东狮吼”震住了,还说我是太懒了。

再转念一想,难道自由仅仅是打打闹闹,随心所欲吗?显然不是,萧红更多强调的是心灵的自由与温暖。爸爸妈妈为了我,不仅要起早贪黑,努力工作,还要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辅导我学习。他们和萧红的祖父一样,为我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正因如此,我才能够有安心学习,快乐成长的自由。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有时候心灵上的自由才是最宝贵的。感谢作家萧红,感谢《祖父的园子》为我的生活播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篇3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吗?我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么你呢?先看看下面的概述,也许就有同感了吧!

《我和祖父的园子》讲了“我”和祖父在我们家的园子中发生的快乐的事情:“我”和爷爷住在呼兰河这个小城里,我们家有个大园子,园子里不仅种了瓜、玉米等很多种植物,而且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我”和祖父天天在园子里“忙乎”着。呵呵!可“我”并不是在忙乎,而是在到处瞎闹!园子里的蔬菜都自由地成长着,蝴蝶、蜜蜂、小鸟也都自由地飞翔着,而“我”更是自由的: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着了……

看了动物、植物们的`自由成长和“我”无拘无束的美好生活后,那么你的心中应该产生羡慕之情了吧!是啊,同他们相比,我们现在的童年时代虽然有豪华的房子住,吃得饱,穿得好,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但却是一只“笼中之鸟”,没有自己自由的空间,哪里有文中小女孩那样快乐自由呢?

再看看我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吧:我们从早上7点开始上学,一直到晚上9点多作业完成后才可能有自由的时间。好容易盼到周末,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后已没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了,还要参加父母安排好的补习班、兴趣班、培训班。假期两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唉!你看教室里近视的占到一大半,并且总是弱不禁风。而农村的孩子们则不同,他们学习压力小,虽然功课可能不如我们,但却尽情地享受了快乐和自由。

每当清晨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窗外那一群群自由自在地翱翔的小鸟,听到的是它们那快乐、清脆的欢叫。每当这时,我多么想从“笼”中飞出,成为它们中间的一员啊!

我想飞,想飞得更快乐、更自由!想飞得更高、更远!在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篇4

多少昔日欢乐事,皆付清澄童年中。——题记

和煦的微风,轻轻拂过,被金灿灿的阳光所渲染,吹着吹着,吹进了《祖父的园子》的扉页,随即我的目光也注视于这篇美文之上了。它,讲述的是幼年萧红于祖父园中所经历的一件件事情、一种种回忆。生动的语言,让我仿佛看到了那有花有树、有鸟有虫的大花园以及萧红跟随祖父,一边帮忙,一边捣乱的可爱背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无论它徘徊在空旷的山乡村野,亦或被城市的喧嚣与墨水所谱写,但都是快乐、自由的。我羡慕萧红有一个大花园,她的花园里有着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的黄瓜,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的玉米。因为有着祖父的爱,萧红在花园里的`生活是那么无拘无束。花园里声声虫鸣,件件趣事,那回眸一笑里的美好,还有祖父的慈爱,释放了萧红快乐的天性,塑造了她乐观的性格。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着满满的童真、童趣,真于捉蜻蜓、抓蚂蚱的快乐,趣于摘黄瓜、望倭瓜的香甜。或许就是摔上一跤,或许就是翻个跟斗,满身的泥巴也有一种亲切感。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歌颂童年,记叙童年,更回忆自己的童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古诗中美好童年的见证。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民国时期一位孩童生活的精彩。萧红不也是如此吗?她在文中写过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每当读到“自由”一词,我心底的那根心弦就为之一动:这个形容是多么贴切!

童年便是这样的,是自由的,是无忧无虑的。

打开记忆的闸门,我的童年是赤脚在溪中淌水的乐趣,是在半山竹林中挖笋的振奋,是在桂花树下拣小花的韵味,是在安静的图书馆中汲取知识的迷津。小时候总喜欢卷起裤管,赤足踩在光滑的鹅卵石上,捧起水,尽力往天空洒,玩累了,便顶着一头湿发、穿着一身湿衣回家。尽管可能会挨一顿批评,也会没心没肺地笑着,下次继续玩。还有在滑滑梯上与小伙伴尽情飞翔,对着天空飞过的飞机拼命叫喊……每每忆起这些事儿,心中总有一种久违的感觉,那便是对自由的向往,对童年的眷念吧!有人说童年十分短暂,的确如此,十年光阴仿佛一眨眼便过去了,那么我们在这段美妙的年龄,是否该在学习之余,去倾听童年悦耳的声音,在空闲的时候,去感受童年浓烈的气息,在肆无忌惮的年龄里,享受童年自由的时光呢?

话自由童年,欢声笑语,当珍惜之;话自由童年,梦幻朦胧,当怀念之。人生如梦,时光匆匆,转眼间,十载飘然而去,蓦然回首,必要抓住童年这即将逝去的尾巴,抓住童年里的欢笑,抓住童年里的自由。

祖父的园子,如梦的园子,在金灿的日光下,在氤氲的烟雾里,眺望美好的未来,心怀自由,成茧,然后,化蝶……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篇5

读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以后,我对作者萧红的童年有了深刻的了解,她的童年是那么自由,是那么美好、快乐。

在萧红祖父的园子里,什么都有,什么都是自由的。园子里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我体会到那时的小萧红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园子里任何的事物也都是自由的。玩儿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菜,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把水往空中一扬,大声喊道:“下雨喽,下雨喽。”祖父和萧红一起种菜、铲地都是那么的快乐,从中我又能感受到祖父对萧红的疼爱和萧红非常喜爱祖父的园子。

我和萧红有着同样的快乐天地,那就是我奶奶家后院的小菜园。每到周六日,我就会去奶奶家玩儿,奶奶总是会给我做一大桌子美味的饭菜,但是这些可口的饭菜不是外面买来的,而是奶奶种在小园里的纯天然的绿色有机蔬菜。小菜园里,各种应季蔬菜应有尽有,在吃到美味的饭菜前,我总是兴高采烈的和奶奶一起提着菜篮子来到菜园儿里摘菜。菜园里那片排列整齐的大白菜们,你挤我,我碰你,好像都在争着抢着占地盘儿呢;一畦畦腰身挺拔的大葱好像在开选美大赛;一个个涨红脸的西红柿宝宝们争着争先恐后的要我去摘它们……我随手摘下一个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西红柿,张大嘴巴咬下一口:“呀!酸死啦!酸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奶奶看到我笑得合不拢嘴,眼泪都流下来了。

奶奶的菜园子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就如萧红心中祖父的园子一样,奶奶的菜园是我童年时快乐的游乐场,她虽然很普通,但童年的我总是能在里面找到无尽的快乐。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篇6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幸福、快乐地生活的童年。

读了这篇课文,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萧红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尽情玩耍;我又仿佛看到萧红在嬉戏时快乐的表情。我非常羡慕萧红的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我也向望着在那样的园子里生活。可是,我转念一想:古训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假如肖红一直都在祖父的园子里无忧无虑的玩耍,而不去勤奋地学习,她怎么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呢?我又不由得联想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假如鲁迅小时候一直在百草园里快乐的玩耍,而不去三味书屋读书,也没有寿镜吾老先生的严格要求,他也不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这篇课文也让我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司马光为了撰写《资治通鉴》用圆木做了一个“警枕”睡觉时只要一动,他就起来撰写《资治通鉴》。还有海伦.凯勒,在盲聋哑的世界里,夜以继日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盲文学家。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我国古代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昆;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他们的成功,哪一个不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萧红和祖父的园子虽然快乐,却不会成就一个人的伟大事业。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秋天来了,祖父看着满园的荒草愁眉苦脸的样子。这让我不由的回想起自己的成长之路。有一次我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去参加绘画比赛,可是因为我平时贪玩,没有练就过硬的绘画基本功,最终名落孙山。·我很伤心,心想是就此放弃还是继续绘画呢?这时我想到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徐悲鸿在法国学画期间,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他的画作终于轰动了巴黎画界。于是我拿起笔来不停地绘画,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我和祖父的园子》让我从反面懂得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道理。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快乐、幸福和自由。而要向少年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篇7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让人想一读再读的文章。我特别喜欢作者毫无顾忌的表达和字里行间流露出天真烂漫的想象那种自由自在的心境让我流连不已,每一句话都有着无尽的乐趣。我爱这字里行间的洒脱任性。

学完这篇课文,我意犹未尽,迫不及待的打开网页搜索,像一只闻到油味的小老鼠想找到油坛子一般,这种渴望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小心脏。没看过瘾,我央求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就是从中间选的。我花了四天时间把它看完,现在可以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这篇文章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是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疯丫头,而《呼兰河传》写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其中《祖父的园子》是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书中描写的风土,民俗和居民生活状态都让我觉得和我们“大农村”一样充满乡村情趣和泥土芬芳。这里有明亮的天空,美丽的后花园,慈祥可爱的老祖父和自由自在的童年,“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关于《呼兰河传》的独特魅力。我还似懂非懂,但我对《祖父的园子》口语化的诗一般的语言是非常迷恋的。读过留痕,它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一股纯真无邪,又透着狡黠的灵气。

因为爱上了这篇课文,我第一次那么快乐地去读一本书,因为爱上了这篇文章,我第一次爱上了乡下的生活。现在记忆中的每一株小植物你都在我的心底发芽,悄悄地生长;每一只小动物都在我心里蹦跳,四处乱窜。此时,连我的梦里的都有了“呵呵”的笑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