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泉映月》有感

知远网

2025-09-15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读《二泉映月》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1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注: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遥望那高挂的明月,可知那宫阙中的嫦娥还在思念?我轻倚在竹椅下,月下独赏。

凉风轻袭,心飘摇,朱红轻飞溅。此时,我既没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闲情,也没有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悲凉,心中毫无杂念,心若止水。

随手拧开收音机,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缓缓的,轻轻的,似水若溪,无形中仿佛缠绕在我身边的薄雾。眼前渐渐模糊了,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样的轻浮,又是那样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转的韵律让我分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我不敢轻举妄动[注:

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生怕会破坏这安详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样的环境,只有闲上了眼,敞开了心扉,对月剪影,倾吐心声。一曲奏罢,我缓缓睁开双眼,月还是那么圆,夜还是那样宁静,余音在我的心田里却荡起了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但这首曲子怎么会有丝悲伤之情呢?这种意境难道仅仅是寄托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月满西楼,八月桂花香。收音机里主持人亲切的声音响起,惊叹,竟是同乡阿炳的伟作,我细细听着主持人介绍他的生平,心中开始颤抖。震颤的心弦谱出的乐曲是如此的让人回忆,让人心碎。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阿炳从没畏惧!他在自己的小宇宙中陶醉着,领略着音乐的寄托。他虽然看不见,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但他的心里永远都是充满着光明,他的行为可以告诉世人,他的作品可以告诉世人!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阚嵯峨,飘渺笙歌沸。”这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我的独爱,现在更是觉得凄凉。阿炳也曾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秋?他将自己不断地磨

练,最终破茧成蝶,扇动着梦的翅膀飞向自己心仪的'音乐。而相比那些纨绔装文艺的富家子弟,最终也只能手捧冰冷的文字,终挽不住岁月远逝的芳华。唯剩这水月镜花的流年,从春到冬一路相伴,终成流世佳作。这么大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我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呢?

斟上一杯浓茶,捧在手心,轻吹再品。夜风扑面吹落回忆万千,莫名的情绪悄然溢满心间。当我还醉倒在唯美的旋律里,心想着世上还有多少如阿炳一样的人在艰难地生活,而自己却享受着锦衣玉食[注:

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的生活,思绪难以平静。

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凄凉的社会,呷下两口茶,尝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质,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缕缕苦涩……

而这篇伟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的心里。那淡雅却包含着无尽悲哀的乐曲洗了我的灵魂,更升华了我的品质。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灵魂也早已达到让人无法触碰的境界!

月下,一缕月光轻轻洒下,为我织下一件银纱,轻轻披上。今晚,我的梦中定有阿炳。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二泉映月》。大家听了这个题目,应该就知道这是一首二胡曲吧!没错,这就是阿炳拉的《二泉映月》。

阿炳拉的二胡曲,起初委婉连绵,后来便进入了高潮,一会儿低一会儿高。非常好听,如果你们有时间也可以去听一下。

学了这篇课文,我理解了很多。阿炳非常的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的理想,还敢于同命运抗争。学过这篇课文的人,应该都知道,阿炳小时候家境贫穷,而且他又双目失明。

有一次,有一个富豪来找他想要阿炳到他家去为他的'演奏,但阿炳拒绝了。到了夜晚,富豪就派人去打阿炳。阿炳遭到了一顿毒打,被他们打的遍体鳞伤,多么的可怜啊!

我学了这篇课文,深有感触:做人就要坚强,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必须要敢于同命运抗争,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你们说对不对?

阿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小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他,之后师傅又离开了他,之后他又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看他多么的可怜。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同命运抗争了起来,在这一段孤苦难熬的日子里,他依旧没有跌倒。

我们要学阿炳,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要敢于同命运抗争!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3

上个学期,语文书上有一课是《二泉映月》。课前,我听了这首乐曲,那婉转悠扬的旋律使我现在还魂牵梦绕。今天,我又一次走进了《二泉映月》,熟悉的乐曲,仿佛把我带入了山水秀丽的江苏无锡:在我的眼前,仿佛展现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丽的景色。伴着泉水的涌动,这支婉转的乐曲又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乐曲作者是身世凄惨的民间艺人阿炳,原名华彦均。他小的时候,先丧母后丧父,三十四岁因眼疾双目失明了,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但是他从来不向命运低头,凭着他手上的二胡,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乐曲开头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乐曲连绵地延续着,随着一步步地升腾、高昂,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似乎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好像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曲子一遍遍地在屋子里回响,我的灵魂却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我的眼前隐隐约约地出现了陆墟描写的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这乐曲听上去是多么婉转,但是在它的背后,却隐藏着怎样的呐喊啊!一曲《二泉映月》,让人断肠,一只二胡,诉尽了阿炳的袅袅心声啊!怪不得小泽征尔聆听了《二泉映月》,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在阿炳的身上,我真正地看到了一种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生活、敢于与命运作斗争的可贵品质。而我,这个生活在21世纪温室里的花朵,是远远不敢想象阿炳在那个年代所付出的艰辛的'啊!这样的年代造就了这样的人啊,正是因为生活在混乱的年代,才产生了一个热爱音乐的阿炳,产生了一首永垂不朽的二泉映月啊!

听《二泉映月》,我的心在二胡的乐声下,从躁动慢慢归于平静,闭目静静的感受音符的跳动,感受旋律的轻重强弱,感受在喧嚣的都市之外的另一种苦难而平静的人生,如山林清泉,涓涓细流,生生不息。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4

阿炳,孩子时原和我一样,是一个健全人。而当他二十岁时,却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是泯不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创作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他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阿炳是一个残疾人,为何会创作出《二泉映月》《听松》等这些名曲呢?是因为有他自己的梦想,有顽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我是一个健全的少年,有明亮的眼睛,能够欣赏美丽的世界,但阿炳却不能,有些人甚至还有轻身的现象,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往绝路上走,太软弱了,唉可叹啊!

想想我自己,有一次真是有点惭愧。我去学画画,正要向老师家走,天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想反正耽误一次功课也没什么,老师又不批评,今天就不去了,最终没去,现在想起来好后悔。

我和阿炳真是天壤之别,今天学了这一课,我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道理,我也要学习阿炳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努力学好功课,将来干一番事业!精神品质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啊,阿炳,你那如泣,如诉,如血,如火的琴声,感动了全世界人民;你那博爱之心感动了全世界人民;你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人民。你多么了不起!

阿炳,尽管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但是你能够顽强地生存着,不断地追求着。你献给了世界人民最美好的东西——《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世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阿炳——华彦钧。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5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江阴游玩。刚刚来到学院广场时,不经意间,我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乐曲声。那乐曲声听上去哀婉凄凉、如诉如泣!这是什么乐曲啊,怎么那么动听?看到我如此好奇,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是他曾经对我提起过的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它因为什么著名啊?难道关于它还有什么故事吗?望着一脸迷惑的我,爸爸把我拉到一处安静的地方,耐心的为我讲诉有关《二泉映月》的故事。原来,这首乐曲的创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乐家阿炳。阿炳原名华彦钧,他的一生十分坎坷,早年丧母,34岁时由于身患疾病导致双目失明,从此只能流落街头,靠沿街乞讨、卖艺为生。在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尝尽恋人间的酸甜苦辣之后,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遭遇,他创作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听了爸爸的讲诉,我更加迷上了这首乐曲。晚上回到家,我找来《二泉映月》的`磁带,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欣赏着,感受着。那淡淡的乐曲,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低沉,时而激昂。通过它那凄婉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双目失明、骨瘦如柴的老人,捧着一只残缺不全的瓷碗,步履蹒跚,艰难地在寒风中行走着。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雨,淋湿了他的脸庞。他的眼中没有光明,只有黑暗!我似乎听到了作者那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向往……在凄凉的曲调中,我听到的不仅有苦难,还有抗争,更有憧憬!

《二泉映月》犹如一缕甘泉,滋润着人们干枯的心田,给奋斗的人以勇气,给苦难的人以希望。阿炳虽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给我们的不朽作品《二泉映月》将会流芳千古!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6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遥望那高挂的明月,可知在宫阙中的嫦娥还在思念?我轻倚在竹椅下,月下独赏。

凉风轻袭,心飘摇,朱红轻飞测。此时,我既没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闲情,也没有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悲凉,心中毫无杂念,心若止水。

随手拧开收音机,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缓缓地,轻轻地,似水若溪,无形中仿佛缠绕在我身边的薄雾。眼前渐渐模糊了,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样的轻浮,又是那样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转的韵律,让我分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我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会破坏这安详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样的环境。只有闭上了眼,敞开了心扉,对月剪影,倾吐心声。一曲奏罢,我缓缓睁开双眼,月还是那么圆,夜还是那样宁静,余音在我的心田里却荡起了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但这首曲子怎么会有悲伤之情呢?这种意境难道仅仅是寄托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月满西楼,八月桂花香。收音机里主持人亲切的声音响起,惊叹,竟是同乡阿炳的伟作,我细细听着主持人的介绍他的.生平,心中开始颤抖。震颤的心弦谱出的乐曲,是如此让人回忆,让人心碎。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阿炳从没畏惧。他在自己的世界中陶醉着,领略着音乐的寄托。他的心里充满着光明,他用他的行为,他的作品告诉他人。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阚嵯峨,飘渺笙歌沸。”这是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我的独爱,现在更是觉得凄凉。阿炳曾经也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秋?他将自己不断地磨练,最终破茧成蝶,煽动着梦的翅膀飞向自己心仪的音乐。而相比那些执垮装文艺的富家子弟,最终也只能捧冰凉的文字,终挽不住岁月逝去的芬芳。唯剩这水月镜花的流年,从春到冬一路相伴,终成流世佳作。

斟上一杯浓茶,捧在手心,轻吹再品。夜风扑面,吹落回忆万千,莫名的情绪悄然溢满心间,当我还醉倒在优美的旋律里,心想世上还有多少像阿炳一样艰难生活的人,思绪难以平静。

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凄凉的社会;呷下两口茶,尝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质;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丝丝苦涩……

而这篇伟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心。那淡雅却包含着无限悲哀的乐曲,洗涤了我的灵魂,更升华了我的品质,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灵魂也早已达到让人无法触碰的境界。

月下,一缕月光轻轻洒下,为我织下一件银纱,轻轻披上。今晚,梦中定有阿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