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案

知远网

2025-09-11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江南》教案(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江南》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这首词的语言、意境。

(二)能力目标

2、训练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使学生多一分宝贵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古典诗词新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诗词的国都,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被那里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炼优美的语言所深深吸引。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一首美妙动听的歌,一颗执着跳动的心,一腔奔流沸腾的情,让我们惊叹不已,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望江南,感受一下词的意境。同学们把书翻到七年级下册51页

板书:望江南温庭筠

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本名歧,字飞卿,太原人,著有《花间集》,他被当做花间派的开创者,与李商隐齐名“温李”。

同学们先听下朗读录音,在听到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大意!

文章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感知完了文章大意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词,首先)

(二)课文赏析

1、同学们想想:这位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啊?(一个盼望丈夫归来的女子)

板书:思妇

梳洗罢,揭示了女子怎么样的心理状态?

女为悦己者容,写尽倚楼眺望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回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你从哪些词读出了“盼望”?读出了“孤独寂寞”?幻灯片打出:独、倚、斜晖、悠悠、肠断、白蘋洲)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女子的生活状况,独字那么独字如何理解呢?倚字如何理解?

一个独字,说明了此时的她一个人,写尽了孤独与期盼,体现了他的孤独落寞的心情。倚字写人的娇瘦和眺望神态,生动刻画了盼望夫归的形象。

(从倚楼的动作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内心充满希望)

板书:倚楼希望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前一句体现了妇人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后一句又如何理解呢?

前一句是全词情感上最大的转折,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后一句写眼中所见之景,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的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与江水交相辉映,烘托出怅然失落的痛苦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女人公失望与希望交替的过程。从晨光一直盼到夕阳,可见他的痴情。斜晖脉脉含情,江水悠悠有意,反衬出女子心中不尽的柔情与惆怅。这两句将人、事、景、情融为一体,创造出含蓄蕴籍地意境。)

从斜晖两个字可以看出她等得时间久,很失望板书:斜晖失望

(过渡:此时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4、肠断白蘋州,(在白蘋洲这个地方让她肝肠寸断)根据文意,同学们想一下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回答: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理解一下“肠断”?字面意思的是肝肠寸断回答: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的极度悲伤。

那么从肠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已经绝望了板书:肠断绝望

(拓展: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肠断”表现悲伤的诗句吗?例如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学完了这首词,我们归纳一下主题

(三)主题

具体描写了思妇等待丈夫归来时的动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跃然纸上。全词突出一个独字,生动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妇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她盼夫不得的失望和痛苦心情。

(离别时无奈的,由它带来的思念与痛苦的煎熬更是让人难以承受,尽管如此,人生不可避免要遭遇或短暂或长久的离别。因此,我们要珍惜和亲人朋友子一起的每一分钟,善待自己,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幸福的阳光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堂练习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描写思妇之情的名篇名句,想一想还有哪些,请找出来背一背

五、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

望江南

温庭筠

倚楼希望

思妇斜晖失望

白蘋洲绝望

曲美娟

《江南》教案 篇2

【教材内容】苏教版第一册课文第三课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全诗共七行两句话,内容浅显易懂,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采莲时的美好情景。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用一个感叹句赞叹莲叶的多;后五行含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清新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琅琅上口,易于背诵,适合儿童阅读。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图中莲叶青翠,莲花粉红,鱼儿穿梭,美丽的小姑娘坐着小船在河塘里采莲,景象美丽动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又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到的第三篇课文,也是他们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诗歌鲜明的形象、富有韵律的节奏感一定会引发他们学习更多古诗的兴趣!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3.通过朗读、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4.激发学生对江南和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课程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课程难点】理解何田田。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课文配乐朗读带;2.《姑苏行》、《鱼儿鱼儿水中游》等录音带;3.中国地形图;4.黑板画(与书中插图基本相同,文字在当中);5.学生对江南已有的感性认识。

【课程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就全都开了,这个地方就是江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江,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给江组一个词。2.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出长江。长江是一条很长很长的河,自西向东,流经我国好多个省市。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就是江南。3.今天,就让我们摇着小船,去江南游一游吧!(放背景音乐《姑苏行》,师生齐做摇船样)4.(展示黑板画)江南到了,你看到了什么?多美丽的江南啊!再读一下课题!

【设计意图】用地图帮助学生认识江南,优美的音乐和漂亮的板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奠定学习这篇课文的主基调。二、了解莲1.江南到处是莲花!在相应的黑板画的相应处贴上莲叶、莲花的词语卡片。指名读,齐读。2.谁知道关于莲的一些知识?3.补充一首莲的儿歌。

【设计意图】这儿的孩子对于莲都不陌生,让他们相互补充交流,达到知识的融合,拓宽认识。儿歌形象生动,既巩固加深记忆,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三、初读课文,读正确。1.江南有莲花,有河流,美得像一首诗!听(听课文配乐朗读)2.认读生字词。你也想来读一读这首诗吗?要读好诗先要读好这些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A指名逐个拼读,齐读。B你读我指。C开火车读。3.读全诗。A各自练读。B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及时纠正错误。C老师想请一小朋友合作来读课文,谁愿意?师范读,让这小朋友评价;再请这小朋友读,师评价。读得正确的送一大拇指,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D像老师与这位小朋友那样,同桌之间互相练读,直到读正确为止。E齐读。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但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怎样与同伴合作还缺少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常常会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教师与孩子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是一种引导,让他们学会耐心倾听对方发言和相互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四、练写江、叶。1.出示江、叶。分别给它们组词。2.教师范写,生跟着书空。3.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4.生在田字本上练写。

【设计意图】书写正确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这两个字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去记住它,但学生的认知方式各有差异,应尊重他们的.认知特点,让他们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而正确的书写姿势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尤为重视!

第二课时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这篇课文!2.复习:A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B指名读课文,齐读。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避免迂回与繁琐,让学生直接进入最有效的学习状态中。二、学习一二句,体会莲叶的多、美。1.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引读:江南2.看,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一个池塘的旁边。(指黑板画)清清的池塘里,莲花开了,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它们是什么样的?莲叶又长得怎样?谁能说说看。()的莲叶莲叶()莲花像()等不拘一格的句式3.诗人也觉得莲叶好多啊,他在诗中就写了一句,表现莲叶的多,你能找到吗?请大声读出来!4.是呀,江南可真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它的莲叶如此之多,不止一片水田,而是两片、三片连绵不断地伸向远方,这就是莲叶何田田!5.指导朗读:谁再来赞叹一下莲叶!

【设计意图】莲叶何田田这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从图画中先让学生感受到莲叶的多,再来迁移理解句意,也不必教师多分析,学生自己就能领悟到诗句的意思,教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其实也是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图文结合法。三、学习三~七句,体会鱼在莲中嬉戏的乐趣。1.在清清的池塘中,除了莲还有谁呢?自告奋勇上来在黑板画中添画小鱼。2.说话训练:小鱼在干什么?它们在玩什么游戏呢?(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引读:小鱼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好像再跟莲叶()。3.让我们也来做一条快乐的小鱼吧!(放音乐,生做小鱼自由活动)然后师背诗,背到哪一句,生便转向诗句中相应的方向。学生们自读自演小鱼。4.指导朗读:做小鱼的感觉怎样?用高兴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要让人听出小鱼游动时的各种姿态,比如你想像鱼游得快时,就读快些,想像鱼在自在地游,就读轻松点。采莲姑娘在采莲时无意中发现塘中还有鱼呢,就兴奋地叫起来了:看,这儿有一条鱼!看,西边也有一条!再来惊喜地读读这几句诗!

【设计意图】画小鱼学生已是兴奋不已,做一回小鱼更是让他们投入其中,在教室这一池塘里他们尽情游着,小鱼的快乐还愁体会不到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概念在游戏中得以强化。学生可以自由模仿鱼的各种形态,展示个性。教师最后的讲解提示画龙点睛,加深学生的理解。四、背诵全诗。1.齐读全诗。2.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正确又有感情!3.指名背,并为他配上音乐。4.古人有击节而歌,就是一边打拍子一边唱诗,我们也一起把这首诗来唱一唱。(用《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曲调唱全诗)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在一定的压力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记忆起来更快更牢固。用唱诗的形式更能体会出诗歌的韵律美,在熟悉的旋律中,诗歌就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五、拓展。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这也是一首描写江南的诗,听老师配乐范读。2.简单介绍诗意,生自由拼读。3.你还会被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或儿歌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使他们明白,学会一篇文章并不是学习的终结,鼓励他们课外阅读积累。六、指导写字。1.接下来,让我们写一个字,其实,字写好了,也是一幅漂亮的画。出示鱼:师边范写鱼边述:这是鱼头,田是鱼身,鱼尾巴在水里就是。生练写两遍。2.自己观察可、西二字,说说注意点,集体书空笔顺。3.练写生字。

【自评】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时注意突出以下理念:1.创设情境,深化体验。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过多分析就会破坏美感。用音乐、图画、言语渲染和创设与文章相谐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体悟,弘扬个性,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2.激活生命经验。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兑换成内涵丰富的语言,但这还需要教师去提醒,去激活。一旦激活了生活体验,并与文本发生了联系,能激发学生情思,激发创造性的语言。3.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为学生打开门,而是帮助、鼓励他们寻找打开门的钥匙。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去次第打开更多的大门!

《江南》教案 篇3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和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亭亭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词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词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词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美景图啊!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量把这首诗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江可采莲

(1)(看图)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亭亭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江可采)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莲)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诗歌读准确吗?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一个生字:“可”。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可:横要稍长一些。

3、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指导正确地朗读古诗。指导书写生字。整体感悟诗歌的美。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做到吗?

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导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

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

(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

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鱼儿嬉戏的情景)反复练习朗读。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同学们真棒!

(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

四、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东、西”两个字。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东:要注意写好第二笔撇折。

西:下面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3、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亭亭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

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试着背出谜面)

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吗?

《江南》教案 篇4

教案示例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怒号(háo) 三重(chóng)茅 挂罥(juàn)布衾(qīn)

大庇(bì) 突兀(wù)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找出例句分析诗中所用的表达方式。

(3)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洒(散落) 冒(挂) 忍能(这样) 俄顷(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向昏黑(渐近,将近) 衾(被子)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 寒士(贫寒)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2)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明确)诗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有:①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漠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

②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明确]诗歌篇末点题,“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乃是画龙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参加感情朗诵诗歌竞赛。

7.集体背诵诗歌。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在雨夜屋漏、长夜难眠之际,诗人心忧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宁可舍弃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浅显,却有极强的震撼力。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请同学们课后找资料阅读,更好地感受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l.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爱国的忧思。

(二)整体感知

这两首都是抒情言志之作,李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为国戍边,梦赴战场。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戍(shù) 阑(lán)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比较两首诗。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④若个(哪个)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⑥不自哀(即不为自己悲哀。)⑦戍(守卫。戍轮台。戍守边疆。轮台,轮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时曾派兵在这里屯田驻守。这里借指我国北方边疆。)⑧夜阑(深夜。阑,尽,指夜深。)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这里指寒冷的北国战场。)⑾入梦(指进入梦境,梦见。)

(2)指名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确]①②句: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我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被铁甲的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

这两句诗记梦,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由杀敌,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3)比较:《南园》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相同点:都饱含着爱国忧思。李贺愿意弃文就武,为国效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僵卧孤村,夜听风雨及梦思为国征战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点:两诗在格调上有所不同:李诗辞愈显豁,情怀激越。而陆诗则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成轮台”的壮志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更完满的表现。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诗歌。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忧思,课后阅读《南园》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体会,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已亥杂诗》和《忆江南》

1.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是抒情言志作,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温庭筠的小词,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吟鞭(yín) 脉脉(mò)

2.学习《已亥杂诗》

(l)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诗人咏叹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扬者。但像龚自珍这样歌颂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的构思,境界如何访谈谈你的理解。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红(落花)

②指名赏析:

[明确]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从二十九岁起在北京任官职,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北京可称第二故乡。如今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的愁思。

②句:这句化用唐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长安东门)外即天涯”诗意,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东指:作者当日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厂渠门出城。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楚辞庄忌《哀时命》“处卓卓而目远兮,志浩荡而伤怀”的诗意,表现作者关心国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蒋红二句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5)学生自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的背诵。

3.学习《忆江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②你是怎样理解《忆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的?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斜晖(夕阳的斜光。)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悠悠(娴静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②指名赏析

[明确]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蘋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句的“肠断白蘋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在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忆江南》主要描摹了——江南好的相思之梦。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其余的《已亥杂诗》《忆江南》,比较它们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探究活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这两句话是说那些儿童的品行不好吗?为什么?

解说:不是。这是一幅顽童戏谑的场景。作者据实写来,以此引出对“家贫如此”、“长夜沾湿”的描述,最终是要引出作者对天下寒士的关注。

《江南》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四、建议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江南》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

2 5 3∣ 2 1 6 ∣2 ―∣2 0 ∣

江 南呀 可 采 莲 呀,

鱼 戏 莲 叶 西 呀,

2 5 3∣ 2 1 6 ∣5 —∣5 0∣

莲 叶呀 何 田 田 呀,

鱼 戏 莲 叶 南 呀,

6 5 6 1∣ 2 5 3∣ 2 ―∣2 0∣

鱼戏 莲叶 间 鱼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北 呀,

2 5 2 1∣ 6 5 ∣ 1 2 6 ∣5 —∣5 0‖

鱼戏 莲叶 东 鱼 戏 莲叶 东 呀。

江南 可采 莲 呀 江 南可 采莲 呀。

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 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

(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

课件出示:

jiāng nán

江 南

指导读音nán。

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liɑn yè tiɑn tiɑn kě

莲 叶 田 田 可

yú xì liɑn yè jiān

鱼 戏 莲 叶 间

3、再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挺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读完后,学生评价)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呢?因为老师知道每句诗的意思,知道它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因此能够读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一)理解第一句。

1、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1)小朋友们,你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采莲]

小朋友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看。

这句是赞美荷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多么。

(2)荷叶长得茂盛,荷花开得怎么样?采莲姑娘们在干什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心情怎样?

(3)荷塘上采莲姑娘们一边采着莲蓬一边说笑着多热闹呀!

(4)江南真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

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指导朗读。

(配乐,边读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采莲人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

(二)理解第二句。

1.荷塘里多热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

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的“戏”就是游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

(引导:只有人才会游戏,这里说小鱼也在游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有趣,还是鱼戏莲叶间有趣呢?)

2.指导朗读。

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高兴啊,谁来把第二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配合读。

四、再入情境,背诵古诗。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诱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她们说着、笑着,欢笑声飘荡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热闹了,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看能不能把江南美丽的景色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

指名读,点评。

配乐朗读。

五、学习采莲歌。

小朋友们,咱们唱着歌,一起去采莲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江南,边唱边做动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江南。

2、认读绿色通道内的字。

liɑn xì jiān

莲戏间

3、在诗中找出生字

jiānɡ nɑn kě yè tiɑn yú xī běi

江 南 可 叶 田 鱼 西 北

二、学习新字。

1、学写“江”“南”“西”

①这几个字都是什么结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②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③教师范写。

④学生描红。

⑤评点。

2、自学余字“叶”“北”“可”“田”“鱼”

①小组内讨论怎样写这些字,组词。

②描红。

③评点。引导学生自我欣赏,组内欣赏。

三、趣味练习:找朋友。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出示“江”

生:这是江南的江。

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

同位同学做“找朋友”游戏。

《江南》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5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何田田(小)鱼(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江南》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幸福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江南吗?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独特的水乡风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古诗《江南》。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断句错误。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幸福生活。

讨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体会诗歌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速和停顿。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指名朗读课文,展示学习成果。

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如分段背诵、合作背诵等。

开展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江南水乡的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鼓励学生创作描绘江南美景的诗歌或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如何?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古诗画面和体会诗歌情感方面表现如何?

教师在朗读指导和背诵指导方面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江南》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构想: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电脑、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力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婷婷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字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字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在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字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力把这首民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戏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出示卡片:聂。)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 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譬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可田。

(1)(看图。)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可。)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田。)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三个生字:“江、可、叶”。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该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左窄右宽。可:横要稍长一些。叶: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教案 篇10

教学背景:20xx年5月19日,浙江省萧山中学

一、江南好

师: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一首词,韦庄的《菩萨蛮》。大家说说看,学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

师:读,一个字,最朴素的,又是最关键最实用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就开始读这首词。第一遍读,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菩萨蛮》,轻声地,预备起。

(学生轻轻地读)

师:很好,第二遍读,我们默读,读的时候可以看看文中的注解。来,把所有声音都放进心底,“人人尽说江南好”,在心里读,预备起。

(学生默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语调平淡)

师:说说看,她读的节奏对不对?

生2:我觉得读得挺对的。

师:是吗?大家一起来看练习一的相关提示。“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平仄,词的格律比诗更为严格,而且同一词牌还有变体。这首词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下面几句话一起来读:“诵读时,遇平声韵‘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作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些。”

师:这位同学,你再来说说自己读得对不对?

生1:不对,读的时候长音和急促音都没读出来。

师:你的节奏、急缓完全是一样的,停顿节拍也都是一样的。诗词诵读时,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大家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来,我们再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有进步了。好,现在你来读一下。

(另一女生读,整体读得快了)

师:你看,语速快了。记住,古诗文诵读一定要沉得住气,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一起来试试看。

(齐读)

师: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是——

生:江南。

师:我们会读到已经深嵌在我们文学记忆库里的一句非常熟悉的诗句——

生:“江南好”。白居易写的。

师:那就先一起读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起读读。

(生有感情地诵读)

师:接下来,再把这首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句子读出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这“好”的味道可以读得更浓些。摇头晃脑地自由地读读。

生(自由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读出韵律美,还要读出画面美。韦庄也写到江南之好,这四句话分属于上下两阕,但又自成一体。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看,读慢一点。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江南好,就在这四句里得到了集中体现。那江南之好,好在哪里呢?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轻轻读,思考)

生3:江南好,因为春天的水非常绿。

师:哪里体现?

生3:“碧于天”。

师:春水一片碧绿,胜过天色。因此江南好,好在春水碧波。

生4:后面那句写到人儿很美,“垆边人似月”。

师:这人是江南的什么人?加上一个字。

生5:美人。

生6:女人。

师:对,那江南的女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的美?

生6: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的,她的双臂洁白如雪,人就像月亮一样多情。

师:多情,从形象说到内韵,真好。词人把她比成天上月亮,月亮是非常皎洁、澄澈的,江南女子呢,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一句比喻极写江南人物之美。来,读读看,读出人物的美。

生6(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声音响亮)

师:你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7:我觉得声音过高,月亮嘛,还是要轻柔些。

师:说得有道理,美女只能温柔地欣赏,太大声会吓跑她的。(生笑)一起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月亮般光彩照人的江南美女。

生(齐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因此,江南的美女很美。

生8:“画船听雨眠”,人躺在船上听着江南的雨声,写出了江南的生活非常的闲适。

师:读读这句话。

生8(读):画船听雨眠。

师:大家听听看是不是闲适的味道?

生9:闲适的感觉读的时候要缓慢一些。

师:对,从容,安静,在读的时候是渐渐慢下来的,再来试试看。

(生8再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

生8:这个雨感觉是小雨。大雨应该不会这样悠闲。

师:有道理,能揣摩出雨的大小了。那哪个字上你还可以看出这句不能读得响?

生8:“眠”。

师:这是要睡觉,所以在读的时候千万不能用大声去惊扰这一场春天江南的雨中之梦。读得轻轻柔柔的。齐读这四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感觉上来了,这就是江南的美好。江南之好,在词人眼里好在什么地方?

生10:景色好,人好,生活的情趣好。

师:这就构成了这幅美丽的江南图。我们再一起把这美丽的图读出来好不好?考虑下对好的事物、美的事物在朗读的过程中怎么读?

生11:读得慢一些。

生12:充满对江南的憧憬与期待。

师:要细细地进入文字当中,仿佛自己就已经融入到这个江南的山水之间,所以每一个字都要很真很真地去读。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感觉越来越好)

(一女生再读)

师:记住了,“天”和“眠”相对都是长音。另外,这四句之间,你觉得哪一处停顿要更长一些。

生13:“眠”和“垆边”之间停顿更长一些。

师:为什么?

生13:上阕和下阕之间的停顿。

师:所以,同学们,即使是两个拖长的.音调,这两个音调的节拍也是不同的。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第二句“眠”字读的时候尤其要沉得住气。声音慢慢地由高到低,由微到无,要“眠”到心里面去,然后垆边那个人就站出来了。所以,同学们,读,也是考验你风度和耐心的时候。记住,读“春水”的时候那种憧憬感还是要读出来。

(再请两位男生读)

师:两位同学一比较,大家感觉到了么?读“春水”的“春”字的时候,一幅江南美景刚拉开,这个时候所有的希冀、憧憬、期待也刚刚拉开帷幕,因此这个“春”字的情绪尤其重要,它要引出整个江南好。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本翻到22页,请看单元导读第二段。“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所以同学们,声音不到是因为你的心不到。心里把这个春天赶走了,再用声音外加去表现春天美丽,这个时候你就是刻意而为了。要记住,这个春天就在你的眼前,在你的心里。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齐背诵)

师:再背诵一下白居易的“江南好”。

(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二、江南老

师:白居易写江南的诗句,跟韦庄写江南的诗句一起读,觉得哪一句是非常相似的?

生14:都写到春天的江水。

师:韦庄五字,白居易七字。我们把两句一起读读。

(齐读“春水碧于天”“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春水碧于天”,我想把这个“于”字改成白居易的“如”字,“春水碧如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韦庄为什么不用“如”字?

生15:后面那句“画船听雨眠”第四个字是“雨”,前面用“于”的话,有音韵美。

师:还真有音韵的感觉。你是从前后句用词上去思考问题,这是一个角度。

生16:我觉得词人着力要表现的不是天的碧绿,而是要显现出春水的碧绿。

生17:“春水碧于天”的主体是春水,“春天碧如天”的话,主体就变成了天。

师:应该说大家的视线就可能被天给带去了,虽然是水天一色。词人着力观察描绘的还必须是眼前的“春水”,再想一想,还有吗?

生18:“春水碧于天”,碧绿在程度上更深一点。

师:哪个字?

生18:“于”,比的意思。

生19:“春水碧于天”说明春水比天还要碧,然后感觉天就印在了水里,好像水比天还要大。

师:也就是说作者此时眼里更多的是关注那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春水引发了他此时无限的思绪。那么同学们,望着这流动的春水,词人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20:这么美的景色,我要在这里多玩几天。

生21:这边的景色好,人也一定是很好的。

师:所以引出了后边的垆边佳人,是吗?再回到前面23页第三段,“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字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在阅读时一定要对这些写景佳句多加涵泳、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艺来。”再看最后一段,对于写景的句子“我们切不可以单纯的景语视之,而应揣摩、感悟其中蕴涵的诗情”。要想读懂这一江春水,我们还是先读读其他你可以感受到的句子。词人此时在江南的美景中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22:闲适的。

师:哪句?

生22:画船听雨眠。

师:我们都读出了这里面的闲适。闲适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生23:优美的意境。

师:优美的意境落在哪些词上?

生23:“听雨”“眠”,我感觉只有江南这种温柔的气氛才能孕育这种闲适。

师:再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碧江春雨下美丽的画船,感受那“听雨眠”的情趣。

(生齐读)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24:我觉得这好像是欣喜得不能入眠。

师:哦,原来写“眠”,实际是“不眠”,高!

生25:我倒觉得词人有种淡淡的哀愁,无法入眠。

师:你看,矛盾了不是?你来具体说说。

生25:听雨,让我联想起余光中的文章《听听那冷雨》,雨声最后总会让人产生出愁思。

师:想到余光中了,这个“眠”字,看似在眠,其实他听雨,就不能眠了,我们到了赏析景物描写诗句时的关键处了。都说听雨不眠,这写景诗句里究竟包含了些什么?词人究竟为什么不眠?再读读诗句吧。

《江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荷花、采莲姑娘、莲叶的头饰,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画好田字格)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出示卡片:江南)谁来读一读?“江”是一个三拼音节,“南”是小门n。谁再来读一读?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2、简介江南: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的(加动作)地方。到了夏天,那里的荷塘可美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啊?(想)(课件出示荷塘图)

3、过渡:江南真美啊!我国汉代有一首民歌,歌曲里描绘得比这还美,想听吗?(想)好,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师配乐读文。

师: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好)你们想不想读?(想)好,就请你们把书打开到73页,自由地边读课文,边想像。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2、师:刚才读了古诗,脑海里出现画面的小朋友请举手。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美丽的荷花。(点击课件:荷花)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粉红色的荷花。师:你呢?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莲叶。(课件: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好多的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绿色的莲叶。评价语: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出示生字“莲叶”)“莲”是小棍l,“叶”是整体认读音节。请你读,你读,一起读。

3、师:你来说?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采莲姑娘在采莲(课件:采莲姑娘。出示生字:采莲)“采”是个平舌音,师领读“采、采莲”,生齐读。师:你读,你来,齐读。

4、师: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鱼儿在水里游泳。(课件:鱼戏图)生:鱼儿们在水里玩游戏。(出示生字:“鱼”是个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男生一起读,女生跟他们比比。出示:“戏”,谁来读?指名读。你。谁能帮“戏”找个朋友?戏:游戏、戏耍。评价语:你的词汇量可真大呀!

5、出示课文,师:谁做第一个小勇士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

师:老师相信大家如果再把课文读一读,肯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一读吧。

师: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同桌用“我好像”选择)说一句话,(句式:我好像看到了我好像听到我好像闻到)师:你好像指名说话。(适时奖励头饰)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香味。(课件:荷花)师:还有谁看到荷花的?

生:我好像看到了粉红色的荷花。评价语:你真了不起,还看到了颜色呢。

生:我好像看到了许多绿色的莲叶。(课件:莲叶)师:你能说说莲叶长得怎么样吗?

生:莲叶好绿呀!莲叶好多呀!师:是啊!莲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真美呀!这就是课文中的“何田田”。(出示“莲叶何田田!”认识“!”)这是感叹号,它要求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对莲叶的赞美。请你读一读。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很美、很多的.莲叶。请你也来读一读。开火车读。

师:你好像听到了指名说话。

生:我好像听到了采莲姑娘在说:“哇,这个地方真漂亮啊!”(课件:采莲姑娘)

师:你好像还听到采莲姑娘说什么呢?

生:采莲姑娘说:“这么多的莲藕,今年是个丰收年。”

6、师:所以说江南真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齐读。

7、师:你又好像看到什么了?

生:我好像看到一群小鱼在水里玩游戏。(课件:鱼戏图)

师: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吧。请有头饰的小朋友到前面来。(背景音乐响起)。鱼宝宝们,我们出发了(请有头饰的小朋友上来)加动作。

游到莲叶下,师:鱼儿们,你们在水里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绿色的莲叶。

鱼儿继续游玩。来到荷花下,师:这朵荷花长得怎么样啊?生:这朵荷花太美了。游到采莲姑娘旁,我们来听听采莲姑娘说些什么?生:这里的莲藕真多啊,采也采不完。

8、师:孩子们,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9、师:鱼儿们玩得开心吗?(出示第二句)男生开心地读一读。女生也一起来。全班起立,让我们一起再做快乐的小鱼边做动作,边开心地读一读。

10、出示整首诗。谁愿意到前面像个小诗人一样,边读边加动作。指名,其余小朋友跟着他一起做动作。(课件:荷塘图,音乐起。)评价语:真是有模有样。

11、读得再好都不是自己的,我们怎样把这首诗变成自己的呢?(背熟)对了,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别忘了,边想画面边背诵。

学生试背。

师:指名背诵。

评价语:背得可真熟!谁愿意再来?

评价语:你真厉害,我们一起向他一样背一背。学生齐背。

四、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过渡:小朋友们欣赏完诗人写的江南,老师相信江南美丽的景色肯定深深地印在你们的脑海里了,那我们也要牢牢地记住江南这两个字。

1、出示生字“江、南”,齐读生字。

2、师:“江”你是怎么记的?生: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工”。师:你真不简单,会把字拆开,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请伸出右手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3、师范写“江”,提醒“氵”的写法。学生描红。练写两个。

4、出示:“南”。伸出手一起书空。有个小朋友说里面是“羊”,对不对?提示里面是两横。

5、师范写,生描红。练写

6、展示学生的作品。

《江南》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新词。

2、 初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南、鱼”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4、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可 采莲 莲叶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

采莲:采摘莲子

戏:游戏、嬉戏

二、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口头组词:长江、江水、江南

南:下面的.里面不是羊,口头组词。

可:注意笔顺,最后写竖钩。口头组词。

鱼:上面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北:右面先写撇,左不出头。

实施修改意见

了解江南

重点指导“鱼、西”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录像出示有关江南一带风光、山水的内容,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选做:

课外阅读:描写江南的景色。

实施修改意见

生字加拼音写2遍

教学札记

《江南》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江南”两个生词。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荷叶何田田”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江南吗?去过江南的小朋友说说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生:我去过苏州。生:我去过常州。生:我去过无锡。师:对,这些地方都属于江南。人人都说江南美,但江南最美的要数江南水乡了,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边听边观看江南水乡的美景)。

师:你觉得江南水乡哪儿最美?

生: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的漂亮。

生: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师:是啊,江南水乡简直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叫——

生:(齐读)江南。(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江”、“南”

出示:“江”

谁来说说这几拼音节?(教师板书:Jiang)

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一笔一画写的。

学生书空。

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江”(教师板书:江)

学生描红“江”

做生字开花的游戏。

谁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出示“南”

(1)读准字音

(2)看清字的形状。

(3)记住字的笔顺

(4)一笔一画照着写。

交流自学情况。(评:教者在重点指导“江”字的读写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感知

师:下面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学生观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教师在黑板上贴“荷花”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快乐的鱼儿。(帖“鱼儿”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帖“荷叶”的图片)

师: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作个介绍。

生:我知道莲花是在夏天开放。

生:老师,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的莲子。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莲花吧!(学生观看课件)

四、读懂课文,入境悟情(一)

学习第一句师:每到莲子成熟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去一一采莲了。人们撑着小船去采莲的时候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我们小朋友读读课文就明白了。下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大声地读……

师:谁愿意读?(指明读,学生评)出示图片:

师:采莲的人看到了什么呢?

生:采莲的人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莲花、莲叶、莲蓬。

师:你们喜欢莲叶吗?说说你们喜欢它的理由。

生:莲叶碧绿碧绿,非常漂亮,所以我喜欢它。

生:莲叶一片挨着一片,很多、很绿,所以我喜欢它。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夸夸莲叶。

生:莲叶真美呀!

生:莲叶真多呀!

生:莲叶真可爱呀!

师:我觉得你也很可爱呀!那古时候的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又绿又亮的莲叶,心里非常的喜欢,就不由地称赞到

生:(齐读:莲叶何田田!)在图片上出示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谁来夸夸这美丽鲜亮的莲叶?

(学生读第一句)师:你们想听老师读吗?(老师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师:小评委们,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徐老师读得很美!

师:谢谢!

生:我觉得老师读“莲叶何田田”的时候,好象读慢了。

师:谢谢你给我提的意见。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就怎样读,好吗?我相信你会读得比我更好!(小朋友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五、学习第二句

师:这么美的莲花、莲叶,把小鱼也吸引过来了,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学生观看课件)

生: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师:小鱼游来游去好象在干什么呢?

生:小鱼好象在捉迷藏。小鱼好象在做游戏。这些小鱼好象在唱歌、跳舞。

师:我们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小河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出示句式)

《江南》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附:板书

12

江南

莲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