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案

知远网

2025-09-05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动手做做看》教案(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师: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生:不,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生:没有)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生:不是)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也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2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课前我们先聊聊,如果遇到难题你们会怎么办?(8:31上课)

生311:动手试一试。

生242:自己解决。

生431:先动脑再动手。

生141: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再问别人。

师:请教别人也是一种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出现在你们刚才回答的'问题里。(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把这两个平舌音读好,再读一遍。(生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郭老师考考大家生字预习的情况,大家大声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

生齐读生字。

师:全班一块儿读当然会了,哪列火车来开开?

第二组开火车读。

2、检查“我会写”的生字预习情况。

师:翻开语文书P61,想想九个生字有哪些生字在书写方面需要提醒大家的。(8:35)

生131:我想提醒大家“骗”右边是先横后竖。

师:全班用手书空。

生齐书空并念笔画笔顺:一笔横折,二笔竖折折钩……

师:大家很认真,“马”字最后一笔是提。

生271:“朗”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别漏了。

师:“朗”字左边跟以前学过的什么字很像?

生齐答:良。

师板书“良”与“朗 ”进行比较。

师:拿出笔写一写,“朗”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安排?

全班动笔练习书写。(师提示书写姿势儿歌)

生441:我要说“漫”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读。

生跟读。

生261:“志”的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8:40)

师:“士”上长下短,动笔写一写。

师范写,生动笔写一写。

师: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些生字中出现了一对——

生齐:同音字“tí”。

师:(亮出卡片)我们怎么区分这两字,老师把这俩兄弟请到黑板上来。(板书:提 题)

生31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第二个“题”是页字旁。

生13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说明是一个动作,第二个“题”是页字旁,说明是写在书上的。

师:用“提”组词。

生:提问、提包、提起……

师:这个“题”呢?

生:问题、题目、难题,题问(订正:提问)

3、检查读课文情况。

师:考考大家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没有。 (8:45)

生132、212、222、341、412、432、451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七个小朋友都读完了,谁来说说他们读得怎样?

生集体纠正字音。

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8:50)

师: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人物?

生172:这篇课文介绍了:朗志万、伊琳娜、妈妈

师板书。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3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制作powerpoint(注意:全部用楷体字)

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哪个字?

慢漫

(1)老爷爷()地走。

(2)水满了,从鱼缸里()出来。

(3)发大水了,河水()过了小桥。

提题

(1)小明()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

(3)小华回答老师()的问()。

教学目标:

⒈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另、志等9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善于动手实践,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5分钟

1.小朋友们,老师的话你们相信吗?

2.好。那我说:天一冷,你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了。小朋友,你们相信吗?

3.为什么你们不信老师的话了呢?

4.呵呵,你们都和伊琳娜一样,是了不起的孩子!(板书:伊琳娜并领读两遍)我想小朋友们一定都读过课文了,老师写出了伊琳娜,你们一定会告诉我另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法国的大科学家

(板书朗志万并领读两遍)

5.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就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读完后说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句话。

6.谁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话呢?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小朋友,你最喜欢的是这句话吗?

7.谁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相信

2.不可能。(写自己的名字)

3.因为老师说的不对。

4.朗志万。

5.自由读书。

6.动手做做看。

7.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多动手,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对权威人士也不要盲目听从)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8分钟)

1.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也这么快读懂了。如果老师不教你们,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2.这样吧,请大家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帮助读,先把课文读正确,再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最后,你们就可以分角色朗读。现在开始吧。

3.大家学得非常认真,可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了吗?

4.谁愿意当朗志万?谁愿意当伊琳娜?谁当一个小朋友和另一个小朋友?可不要小瞧这两个角色,过一会儿有很难的问题等着你回答!谁当妈妈?剩下的一个小朋友读叙述的部分。

5.(当读到把水喝下去了时)请停一下。请问,你们这两个小朋友回答的对吗?为什么会说出两个错误的答案?

6.好的,请继续朗读。

7.(当读到你动手做做看时)对不起,请停一下。请问,您为什么要对女儿说这句话呢?

8.(全文读完后)伊琳娜笑完会说什么呢?不忙说,这次,老师想请大家先想想,再写下来,然后读给大家听。开始写吧!

9.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写的话?

1.(齐)能!

2.分小组合作学习。

3.(齐)可以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不对。因为我们对大科学家朗志万没有一点怀疑。

6.朗读课文。

7.妈妈回答

8.写话

9.朗读自己写的话。

识写结合

巩固识字

(3分钟)

1.课文读得这样好,生字一定都认识了。谁愿意接受老师的考查?都愿意,好啊!下面请大家读卡片上的.生字,看谁读的快又准。

2.现在我们开火车!

3.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4.慢漫辨析及书写。

①填空:(1)老爷爷(慢慢)地走;(2)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3)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②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5.提与题

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2)小红在做数学(题);(3)小华回答老师()的问()。

②如果要把这两个自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

6.请大家把这两个字各写两遍。写完这两个字后再把其余的几个字也写写。写完后就可以下课了。

1.学生抢读

2.开火车读生字。

4.口述填空

写字

书写时注意是作偏旁时捺要延长。

5.写字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片段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课文有哪些奇怪之处?

2.从以下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或是最迷惑的一段,大声朗读看看有什么收获。

3.实践活动。

(1)伊琳娜认真听了,仔细想了,动手做了,得到了真正的答案,也明白了道理。可其他的小朋友却不是这样,他们是怎样说的?

(2)小组讨论。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就用一定,合不合适?如果不合适怎样修改?

(3)畅谈感受。

我发现:

使我惊讶的是:

让我难忘的句子是:

我想尝试的是:

我想改变的是: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读中感受朗志万的“哄骗”,伊琳娜的“动手”,妈妈的“指导”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导入:

1、(板书)阑,问,这个字读什么?

2、我说读“束”的音,对吗?

生:不对

为什么不对啊,我觉得对呀,那现在怎么样才知道对不对呢?

查字典

3、原来读LAN

4.呵呵,原来我们做事情都要学会“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课件出示:朗志万(他是法国的大科学家)伊琳娜(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出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三、写字

过渡: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1.“慢漫”辨析及书写。

①填空:

(1)老爷爷(慢慢)地走;

(2)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

(3)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

(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②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2.“提”与“题”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题);

(3)小华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如果要把这两个字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如“提”和“题”中都有个“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师生合作,写好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第7段,弄清伊琳娜笑了的原因,理解科学家话里包含的道理。

导:伊琳娜这么生气,可是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

1、出示朗志万说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的,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a、自由读,思考:朗志万是在“哄骗”孩子们吗?你是怎么理解朗志万的话?

b、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言,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c、再次齐读朗志万的话。

2、出示课件:

伊琳娜也和同学们一样,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科学家的一片苦心。此时此刻,伊琳娜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3、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指名读,齐读。

4、师小结,课件再次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三、

1、师生合作,写好“另、志”等5个生字。

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3、如“志”和“另”都是上下结构,“志”是上略比下长,“另”是上短下长。)

4、师生评议。

四、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结合课文的学习,请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听懂

高兴——→生气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书写生字: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3、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1、复习

2、导入: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

2)想想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4)老师巡视指导。

5)交流体会: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4、拓展课文内容

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1)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2)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3)老师小结

5、巩固生字

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6、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6

一、激趣导入,认识人名。

1、上课前,让我们活动活动大脑,做个思维体操好吗?

如果把这只杯子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水肯定会洒出来,因为杯子一倒过来,水就会把水冲开。)

(水有可能不会洒出来,也许纸会粘住杯子的口。)

2、你们是猜想的,没有动手试验过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显得很谨慎。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

3、今天我们要继续13课,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 课件显示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名字和画像)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学习课文。

1有位叫朗志万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呢?指名读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

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填空“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

3、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

4、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相信了朗志万的话,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找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5、伊琳娜相信科学家的话吗?她是怎么做的?她有什么样的品质?(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妈妈告诉她什么?

出示:你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6、把鱼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7、水真的漫出来了,指名读第5节,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说说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惊讶、生气奇怪、吃惊)这个哎呀表示人张大嘴巴,奇怪吃惊的样子,自由读,可以加动作。

8、看图,水怎么样了?漫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9、此时此刻,伊琳娜会想些什么呢?对呀,伊琳娜地二天一早就跑去问朗志万,出示: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学生自由读体会不同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10、哄骗是什么意思?可以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11、朗志万真的是哄骗他们吗?说说自己的理由。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他想让大家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为什么他会笑?(他很高兴伊琳娜勇于挑战自己,用事实辩驳大科学家)

12、出示:伊琳娜为什么也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科学家的一片苦心。)她会说什么?(哦,我明白了原来您是想让我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以后要多动手做做看。)

13、其实生活中的那些科学家都是动手做做,亲自实践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比如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

14、齐读最后一节。

15、小结:老师希望大家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动手做做看。

三、课后延伸。

1、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2、伊琳娜是个爱动脑、动手的好孩子,老师希望全班的同学都要向她学习动脑、动手做做看,朗志万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那我们看看亚里士多德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出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大家可以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四、学写生字。

教学生字:提-题 哄-喝

五、作业超市。

A: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B: 1、课外收集并阅读科学家的名言。

2、推荐阅读故事《两个铁球同落地》。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做看》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手做做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8

课前透视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

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顺着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探究读文,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感悟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后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的乐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记者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9

一、激趣导入,认识人名。

1、上课前,让我们活动活动大脑,做个思维体操好吗?

如果把这只杯子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水肯定会洒出来,因为杯子一倒过来,水就会把水冲开。)

(水有可能不会洒出来,也许纸会粘住杯子的口。)

2、你们是猜想的,没有动手试验过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显得很谨慎。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

3、今天我们要继续13课,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 课件显示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名字和画像)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学习课文。

1有位叫朗志万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呢?指名读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

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填空“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

3、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

4、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相信了朗志万的话,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找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5、伊琳娜相信科学家的话吗?她是怎么做的?她有什么样的品质?(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妈妈告诉她什么?

出示:你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6、把鱼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7、水真的漫出来了,指名读第5节,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说说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惊讶、生气奇怪、吃惊)这个哎呀表示人张大嘴巴,奇怪吃惊的样子,自由读,可以加动作。

8、看图,水怎么样了?漫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9、此时此刻,伊琳娜会想些什么呢?对呀,伊琳娜地二天一早就跑去问朗志万,出示: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学生自由读体会不同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10、哄骗是什么意思?可以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11、朗志万真的是哄骗他们吗?说说自己的理由。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他想让大家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为什么他会笑?(他很高兴伊琳娜勇于挑战自己,用事实辩驳大科学家)

12、出示:伊琳娜为什么也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科学家的一片苦心。)她会说什么?(哦,我明白了原来您是想让我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以后要多动手做做看。)

13、其实生活中的那些科学家都是动手做做,亲自实践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比如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

14、齐读最后一节。

15、小结:老师希望大家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动手做做看。

三、课后延伸。

1、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2、伊琳娜是个爱动脑、动手的好孩子,老师希望全班的同学都要向她学习动脑、动手做做看,朗志万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那我们看看亚里士多德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出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大家可以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四、学写生字。

教学生字:提-题 哄-喝

五、作业超市。

A: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B: 1、课外收集并阅读科学家的名言。

2、推荐阅读故事《两个铁球同落地》。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0

教学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难点

1、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3、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注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懂得遇事不能广听别人说,还要亲自动手做才能弄清事物真相的道理。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当你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动手做做看》,看看文中的伊琳娜是怎么对待不理解的问题的,对你可能有启发。齐读课题。

(二)回忆读懂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知道大概内容。

2、读阅读提示,做到心中有数。

3、带着问题读,逐一解答。

(三)学习新课

1、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是什么原因促使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怎样?看到这样的结果她又是怎么做的?

(3)科学家朗志万明明知道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他为什么说如放进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呢?

(4)你是否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并说出理由。

(5)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共同讨论。

(1)阅读课文,订正读音,哄是多音字。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

(3)理解词语。

奇怪:奇异,不平常。

哄骗:说假话骗人。

3、讨论交流思考题。

(1)是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让伊琳娜产生疑问,而妈妈的话又促使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与科学家朗志万说法不一样。看到这实验结果伊琳娜很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

追问: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孩)

(3)科学家朗志万明明知道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他却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朗志万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伊琳娜等小学生,遇事要动脑筋,不要广听别人的,要动手做一做,从实践中得出结论,而不是要哄骗伊琳娜等小学生。

(4)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理由是:实践出真知。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

(5)学生甲:遇事不要慌张,要动脑筋。

学生乙:遇事不能光听别人的,还要自己亲自实践。

投影出示:(用幻灯片出示)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追问:为什么朗志万哈哈大笑地说?伊琳娜听了高兴地笑了?

(一方面朗志万的做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伊琳娜理解了朗志万的做法,因此他们都笑了。)

(四)总结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伊琳娜动手做了把金鱼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水照样溢出来这个实验)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会写“哄、喝”两个生字,并掌握如何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

【教学准备】

1、杯子、水、尺子、鸡蛋。

2、课件。

3、奖状、王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铅笔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发明了自动铅笔;扇子扇风很费力,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2、出示鸡蛋,思考: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用同样的力,在同样的'地方,同时旋转两只鸡蛋,谁先停?

3、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课文

1、评选“故事王”,教师出示王冠,并说明评选要求。

2、指名讲故事。

3、全班投票评选“故事王”,并授给王冠。

4、教师出题:我会连,学生思考后发言,并说明为什么这么连。

5、出示插图,观察表情,给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请大家给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实践

1、出示问题: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你会看到:

① 尺子和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② 尺子和尺子上的字不变。

2、学生选择,把奖状发给动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学生实验,提出要求。

4、汇报观察结果。

四、教师总结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