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知远网

2025-09-02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腊八有关的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能够助赏析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解读夏仁虎的《腊八》和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腊八的独特习俗和节日情怀。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节日诗词,挖掘其中的节日文化,感受腊八节中所体现的利乐他人、丰盈自我的节日情怀。

学习难点: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情感内涵,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与节日的关系,感受腊八带给人们的温暖。

教法: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评议讨论法。

学法:诵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节日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腊八节。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发言,教师补充资料并及时点评,丰富学生对腊八的感受,明确这是一个身处寒冬却内容丰富,让人倍感温暖的日子。)

这份温暖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传递下来,今天我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这份温暖——诗词。(板书主题:腊八诗词)

二、诵读诗词:

1、《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1)自己试着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后全体诵读。

(3)从这首诗里,你看到腊八节怎样的习俗?

(指导学生发现,腊八煮粥的习俗,在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煮粥?为什么要进奉?为什么称之为“当今佛”?

(出示资料:腊八粥的传说。)

通过资料阅读,你一定有所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丰富认知。)

说说自己对于腊八习俗的发现。(指名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诗中所描述的场面,你会选择哪个词?

(引导学生体会腊八节中的忙碌、温暖、祥和。)

这是夏仁虎眼中的腊八!在宋代诗人陆游的心里,腊八又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 陆游

题目的意思你明白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诗为腊八节所做,体现诗人“步行”的闲适。)

(1)自己读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测。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释和译文试着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这首诗里有关于腊八的习俗吗?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馈”来想象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村子里的人们家家都煮了腊八粥,彼此馈赠,传递节日的问候。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互相馈赠,又会说些什么呢?)

陆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场面是否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这样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到温暖。陆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抓住“更觉江村节物新”体会,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觉呢?你能从诗句中发现吗?

(引导学生关注前三行诗句,发现春意萌发,作者闲散信步,乡村的旷远、古朴尽在眼中,但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有些悲观。)

是什么感动了他?(就是这互赠佛粥的场面,就是这彼此温暖的人心。)

再看刚才的景象,“更觉江村节物新”,那飘渺的烟雾、那满是牛迹的河畔,都显得这么富有情趣。就连刚才的自怨自艾,在此时也变得舒心了很多!如果不是他身体欠佳,怎会有这闲情逸致漫步西村,看到这“佛粥互赠”的场面呢?

(6)如果此时陆游走进了人群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想象,村民的热情馈赠,祝福不论亲疏远近,都可以分享。)

(7)这就是腊八节带给作者的感受。在这个已经有和风春意的节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朴自然。有了腊八的情意传递,每个人的心都会温暖起来。

三、布置活动:

自主阅读陶渊明的《腊日》,看看你对腊八节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其中的一员,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理清脉络,品读细节

1.作者是如何具体、详细写出八儿等粥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课件提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2.教师指导,学习“盼粥”

(1)快速默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八儿的词句,想想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

①语言描写感受到八儿等粥的急切,妈,妈可是连喊了两遍呢!

②“进进出出”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熬煮的腊八粥,体现了他等粥的急切;“眼睛急红”“要哭的样子”两处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心中的煎熬与期待。

(3)总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么?沈从文先生非常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这些人物细节,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板书:细节刻画内心)。

三、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其实,通过人物细节刻画内心在课文的后面三个场景——分粥、猜粥、看粥中也有,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挑选后面三个场景中的一个,找一找,划一划,谈一谈吧。

(1)小组挑选一个场景,先进行个人默读、思考、批注。

(2)小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小组讨论反馈表)拍照上传。

(3)教师根据拍照反馈信息,将挑选相同场景的小组讨论反馈表同时出示,请小组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4)进行临时分组,将选择同一场景的小组进行整合,共同修改、完善小组讨论反馈表,并在此将结果进行拍照上传。

(5)小组分享修改、完善过程中的思考与交流。

(6)全班同学应用反馈器进行选择,选出今天小组合作中最积极思考、善于修正的小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不断思考,你发现了么?焦急等粥的八儿形象在作者细致的描绘下是那么淘气可爱、活灵活现。文章虽然写的是腊八粥,实则是一幅动人的画。从这幅画里,除了调皮可爱、贪吃好奇、满满童心的八儿这个人物形象之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请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沈从文的介绍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但我们的阅读与思考还在继续。今天,老师带来了名作家冰心笔下的《腊八粥》,请和我一起美美地诵读吧!边读边思考、比较:同样是腊八粥,文字上有着怎样不同的味道。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导入】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内容评论

1、谈话导入。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

【讲授】

二、品读课文评论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明确任务:课文是如何写八儿嘴馋的?

3、读文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八儿特点的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4、集体汇报

1)描写动作的句子。

2)描写语言的句子。

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5、小结: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画。表现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活动】

三、指导朗读评论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作业】

四、作业评论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回想一下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课探究

1、腊八粥是什么样的?

2、人们对腊八粥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3、朗读:要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4、学生围绕“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思考。

(1)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八儿嘴馋?

(2)学生默读圈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生1:一个人出出进进——

生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5、教师相机总结:从以上语句我们体会到了八儿的嘴馋。妈妈煮腊八粥,八儿嘴馋,表现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表现了一家人互疼互爱,其乐融融的情感。

三、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四、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五、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腊八有关的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能够助赏析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解读夏仁虎的《腊八》和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腊八的独特习俗和节日情怀。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诵读节日诗词,挖掘其中的节日文化,感受腊八节中所体现的利乐他人、丰盈自己的节日情怀。

学习难点:

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情感内涵,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与节日的关系,感受腊八带给人们的温暖。

教法:

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评议讨论法。

学法:

诵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节日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腊八节。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发言,教师补充资料并及时点评,丰富学生对腊八的感受,明确这是一个身处寒冬却内容丰富,让人倍感温暖的日子。)

这份温暖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传递下来,今天我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这份温暖——诗词。(板书主题:腊八诗词)

二、诵读诗词:

1、《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1)自己试着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后全体诵读。

(3)从这首诗里,你看到腊八节怎样的习俗?

(指导学生发现,腊八煮粥的习俗,在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煮粥?为什么要进奉?为什么称之为“当今佛”?

(出示资料:腊八粥的传说。)

通过资料阅读,你一定有所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丰富认知。)

说说自己对于腊八习俗的发现。(指名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诗中所描述的场面,你会选择哪个词?

(引导学生体会腊八节中的忙碌、温暖、祥和。)

这是夏仁虎眼中的腊八!在宋代诗人陆游的心里,腊八又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 陆游

题目的意思你明白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诗为腊八节所做,体现诗人“步行”的闲适。)

(1)自己读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测。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释和译文试着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这首诗里有关于腊八的习俗吗?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馈”来想象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村子里的人们家家都煮了腊八粥,彼此馈赠,传递节日的问候。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互相馈赠,又会说些什么呢?)

陆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场面是否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这样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到温暖。陆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抓住“更觉江村节物新”体会,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觉呢?你能从诗句中发现吗?

(引导学生关注前三行诗句,发现春意萌发,作者闲散信步,乡村的旷远、古朴尽在眼中,但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有些悲观。)

是什么感动了他?(就是这互赠佛粥的场面,就是这彼此温暖的人心。)

再看刚才的景象,“更觉江村节物新”,那飘渺的烟雾、那满是牛迹的河畔,都显得这么富有情趣。就连刚才的自怨自艾,在此时也变得舒心了很多!如果不是他身体欠佳,怎会有这闲情逸致漫步西村,看到这“佛粥互赠”的场面呢?

(6)如果此时陆游走进了人群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想象,村民的热情馈赠,祝福不论亲疏远近,都可以分享。)

(7)这就是腊八节带给作者的感受。在这个已经有和风春意的节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朴自然。有了腊八的情意传递,每个人的心都会温暖起来。

三、布置活动:

自主阅读陶渊明的《腊日》,看看你对腊八节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腊八粥的由来和意义。

2. 学会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大米、红豆、花生、红枣、核桃、莲子、桂圆、冰糖等。

2. 教师提前准备好制作腊八粥的原料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向学生介绍腊八粥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腊八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腊八粥的.步骤,让学生观察并记住。

(1)将大米、红豆、花生、红枣、核桃、莲子、桂圆等食材提前浸泡一晚。

(2)将浸泡好的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熬煮。

(3)在熬煮过程中,不断搅拌,防止粘锅。

(4)当粥变得浓稠时,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熬至冰糖完全溶解即可。

3.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分配一个锅和相应的材料。

4. 操作:学生按照示范的步骤进行制作腊八粥的操作,教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

5. 交流:各组完成制作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制作腊八粥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

四、作业:

1. 让学生回家后品尝自己制作的腊八粥,并与家人分享制作过程和口感。

2. 请学生在一个月后再次品尝自己制作的腊八粥,并与家人分享这段时间的变化和感受。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9

一、活动时间:

1月8日

二、活动地点:

莞城敬老院、东城敬老院、万江敬老院;救助站;流浪点

三、活动背景、目标和对象: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然而,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亲人的关怀和爱护。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敬老院里更是聚集着缺少家人关爱的老人。

这个腊八节,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能给长者和流浪人员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

东莞时报、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瓦蓝栈

赞助商:花园粥城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联系并统计各派送点所需粥品数量。

莞城敬老院:95份

东城敬老院:110份

万江敬老院:65份

救助站:85份

流浪点:45份

A招募志愿者:1月7日-1月9日。

B人员安排:1月9日,确定志愿者人员。派送人员20人,一个点安排4个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2-5人与粥城和时报进行联系,并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C每组派送由4名志愿者组成,组长一人,负责联系和总结。

D人员集中方式:方案一车辆足够时,集中出发;方案二,汽车不足时,自行在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方;

E小组分工:每组4人,包括领队1人,活动摄影1人,

F物资安排:粥的运送由粥城负责。相机5台,把活动的记录下来。如有DV,更加理想。

2、活动进行:

A指挥后勤支援提早联系好各个小组的人员,司机,时报负责人。

B穿好队服,戴志愿者工作牌,在指定时间集中或者前往指定地方,并带好相应的相机、DV等。

C派送人员到位后,布置场地,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并做好回收活动产生的垃圾准备。

D车辆司机到位,到粥城联系好,领取好粥品,再安全前往指定地方。

E派发时,注意粥品的特点和温度,并且控制好派发的人数和粥品的数量。把冬日的暖粥和你的微笑送上。同时进行摄影。

F派发完,注意回收所产生的垃圾,处理好场地物资。

G小组合照,组员谈体会,组长负责总结,以文档形式交给活动指挥,并在群共享。分享活动的点滴。摄影组员负责把照片处理,写好照片的介绍和你的感想,并名明,交给指挥。每组上交材料时需注明哪个小组。

H活动指挥和后勤人员,随时候命,协调好各组遇到的情况,及时调动安排,尽量把活动做到完善。

3、活动总结:

A各参与人员,可以在我们的网站(阳光网瓦蓝栈版块、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总队网站、瓦蓝行动网站)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B组长做好书面的小组总结,可以结合图片一起。

C活动指挥汇总好各小组的材料,做全部活动的总结,及时发布在志愿者等网站上。

六、活动应急:

1.如果参加人员不足时,不再统一进行。可以集中力量,分时段进行。

2.如遇到车辆不足时,根据各个点的距离,确立合理的送粥路线。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

红红的胡萝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

红红的胡萝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12

教案名称: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 了解腊八粥的起源和传统意义。

2. 学习制作腊八粥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腊八粥的材料:红豆、绿豆、花生、莲子、糯米等。

2. 煮粥的锅具和炉具。

3. 碗、勺、筷子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传统意义,让他们了解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食物,寓意着祈求平安和健康。

2. 制作腊八粥(30分钟):

(1)将红豆、绿豆、花生、莲子等材料洗净备用。

(2)将糯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浸泡片刻。

(3)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中小火煮熟。

(4)在煮熟的糯米中加入红豆、绿豆、花生、莲子等材料,继续煮熟。

(5)最后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即可。

3. 品尝腊八粥(10分钟):

将制作好的腊八粥倒入碗中,让幼儿们品尝。可以边品尝边讨论腊八粥的味道和口感。

4.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幼儿们一起总结制作腊八粥的过程,并再次强调腊八粥的意义和传统价值。

教学延伸:

1. 可以让幼儿们亲自参与制作腊八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可以引导幼儿们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食物,比较不同节日食物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制作腊八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腊八粥的理解和品尝的反应。

幼儿园小班腊八粥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