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1
一、直接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题目是《夸父追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连读《山海经》古文《夸父追日》。
师:夸父追日这个古老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一本古书,书名是?谁知道?——《山海经》
师:《山海经》这本书可全都是古文。想不想看看古文山海经里的《夸父追日》,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生齐读。
师:行呀,咱们最起码六年级会接触古文,不错。谁能单独读一读,谁来挑战读。古文读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师:有没有读懂什么?
生说说读懂哪个句子或哪个词。
三、读通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指导。
师:好了,咱们不研究古文了,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中的《夸父追日》,课题这儿有个小雪花的标志,这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以咱们小朋友的自学为主。谁来大声地读读自学要求?
生自由读课文,同桌讨论。
师:课文有五个小节,请五位小朋友分别读五个小节。
读课文并纠正个别字词的读音:咕嘟咕嘟、伏下、鲜果累累等
师:每个小节讲了什么?
汇报交流并用一个词写在每一节后。
师:能用上书本上的词语连起来讲讲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看来通过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个好办法。
四、谈对这个神话故事的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夸父追日》这篇课文和咱们以往学的课文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是什么?
师:不管是夸张的、假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刚才你们说的神话具有神奇的魅丽。拿起你的笔,用波浪线划划文中神奇的地方,读一读。
边读边交流并板书。
师:像风似的'奔跑,像什么风,什么声音?一眨眼是多久,两千里是多远?
师:咱们口渴最多能喝多少水?黄河 、渭河是怎样的?发出巨响是怎样的声音是怎样的?(震耳欲聋、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师:变成大山,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手杖变以成了桃林?怎样的桃林?神奇在哪儿?
小结:多么丰富的想像多么夸张的语言,其实这样神奇的想象我们也可以学一学,我们也来试一试。当然你可以不受这个句式的限制,想象得更丰富。
句式1:一路上,他越过________,穿过________,他的汗水________,他________,终于到了虞渊。
句式2:夸父一抬腿,________,不踏步,________,一奔跑,________……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神奇的想象怎么样?这什么我们明知道这些想象是假的,却读起来这么津津有味,还传诵了几千年?
预设:这个神话告诉我们一个做事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读课文第一和第五段,知道神话的另一个价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信念的坚定不移。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神奇 美好向往
一眨眼
霎那间
巨响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含2个多音字“的”和“累”)。
2、能够给别人讲述《夸父追日》的故事。
3、初步理解夸父为追求光明而献身和为后人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能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夸父为追求光明而献身和为后人造福的伟大精神。
查阅资料:
学过的《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故事,夸父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学过的《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等神话,把学生带入神话故事的情境。
汇报了解到的夸父的有关资料,引入新课。
二、自学新字,质疑问难。
1、认读11个字,读准音。
找出各自的生字,查字典等方法解决。
2、 自渎课文,读熟练,注意停顿。
(1)逐段读
(2)读全文
(3)指名读
3、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了解故事内容,解疑,为讲故事做准备。
1、带着问题,熟悉课文内容。
2、想一想: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随学生汇报,师板书,熟悉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3、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4、 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夸父族的故事呢?
四、练习讲故事。
1、逐段讲。
可以增加自己的语言。
2、完整讲。
先在组内讲,再上台讲,师生评价。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8 夸父追日
突发奇想 迈大步 去 追日
夸父族人 难忍口渴 喝干水 暂 放弃 勇敢
遗憾死去 化桃林 献果子 善良 坚强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导语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
⑴ 读读课文。
⑵ 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二、按照导语中提出的要求,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2、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三、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四、全班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2、想一想: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们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小练笔
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教学反思】
1、结合学过课文《盘古开天地》,对比训练,了解夸父倒下的变化。
2、 查找许多神话故事,搞故事会。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个神话故事讲述了夸父为了给人类摆脱黑暗寒冷,想把太阳搬到地球上来,他坚持不懈地地追赶太阳,最终为了人类献出生命。夸父的这种坚韧不拔舍生取义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的象征。全文三段。第一段讲夸父的美好愿望;第二段集中描写了夸父是怎样追日的`;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教学目标
1会认 1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不为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学习生字
1在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个绚丽多彩、优美神奇、寄托着人民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 走进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2释题:传说夸父我国北方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有太阳其余十个月人们只好生活在黑暗之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夸父宣誓把太阳抓住,让它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3学习“夸”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老师提示大家,请你们猜带“夸”字词语好吗?小红说话善于();刘帅楠经常受到老师的()
4“追”谁来拼读音节?“追”与走路有关,所以是走之旁。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由段
2、点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进行自学。
3、教师领读课文,听清生字的读音。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本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点。
6、指名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随文识字、感悟语境
学习第一段:
1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谁能把夸父十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
3、学习:“搬”“充”。用动作理解搬的意思。用“充满”说一句话。
4、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巨人、用工、向往光明、为大家利益着想等)
5、学习“巨”组词并书空笔顺
6、找出两对反义词:黑暗——光明、寒冷-温暖
学习第二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被夸父追求光明和温暖的信念所感动,更被这神奇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让我们随着这些神奇语言文字走进故事的第二段。
1、看图说一说太阳图意。再欣赏作者笔下佳作。
2、轻声读课文,画出表示动作的词从这些动词你能看出什么?(夸父追赶太阳辛苦执着等)再指导朗读。
3、学习 “喷、焰、拷”说一说记法
4、夸父在可困难面前止步了吗,犹豫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指名读一读。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出示“夸父”。(你能把这个词语读正确吗?)
预设:正音。字典上只有这一个音。(齐读)
2.“夸父”是什么意思?
预设:A夸夸父亲。(你很能干,能从字义上来分析。方法很好。但是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不是这个意思。)
B是人名。(你怎么知道的?你真爱学习!老师没教,你就会自己去读课文了。)
3.出示课题:“夸父追日”。(齐读课题)。
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边板书边评价:“追日”写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紧紧抓住了“追日”来问,真能干!)
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
C夸父追日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么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哪个自然段?
2.反馈。
(1)夸父为什么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读正确,读流利。)
(2) 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夸父追日”的经过呢?(2——4)
②这三个自然段生字比较多,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生字。
A 出示“虞渊渭河瀚海大泽”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A 这些都是地名。
B “渊、泽、河、海”这四个字都带有三点水,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并且是对“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称呼。
C “瀚海”就是“大泽”。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
B出示“伏下身子、向前一抛”读。它们又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语)
C出示“咕嘟咕嘟、颓然、手杖”你能读正确吗?指名读。
D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③词语都读得非常正确,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文2、3、4段,能把课文也读正确吗?
(3)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会精神
(一)研读“夸父追日”的原因
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请再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A“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
评价:“黑暗——光明”这是一对……应该怎么把它读好?
B“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让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评价:1充满光明。还有不同理解吗?
2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追日吗?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一起读“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敢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其实,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他们是大神后土的子孙,生活在北方一座叫“成都载天”的山上,个个身材高大,威猛强悍,为长早美好生活而奋斗着!可是这个地方,冬季漫长,夏季却很短。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匆匆从西方落下,山上的积雪根本不能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暗当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地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并把“夸父”的名称送给了他。) 这个补充资料要不要?
(二)研读“夸父追日”的经过。
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咱们来分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读一读这三个词。)
出示1.请每组选择一个词语,结合课文2——4自然段来读。
2.从哪些句子读懂这个词语的?你们有什么感受?
反馈:
与日逐走
谁来说说这个词。
1.词义(追着太阳跑。)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双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显红:追、跑)
评价:你读懂了“逐”就是“追”;古代的“走”就是现在的“跑”。
2.追得快(显红:一眨眼、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
评价:夸父跑得真快啊!像风一样,追逐着太阳。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相当于一眨眼就从杭州跑到了北京。这就是神话故事的传奇色彩。
3.读:把夸父跑得速度快读出来。
渴欲得饮
谁来说说对“渴欲得饮”的理解。
词义(很渴想要喝水。)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显红:霎时间)
评价:巨人喝水,那真是饮干江河水。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道渴而死
1.喝了那么多水,喝够了吗?
2.同学研究“道渴而死”的?谁来说说这个词
预设:A“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
师:为什么要到大泽去呢?是因为他渴。老师只听你们读懂了“道渴”二字,“而死”呢?
B“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看到夸父的倒下,你心情如何?
(伤心、悲痛……)我们怀着这样沉痛的心情来读他倒下的这句话。
感到悲痛的不仅仅是我们,还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阳。)
C“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这一叹,他会叹些什么?
预设:(他感到很失望)把这种失望读出来:
(他觉得辜负了乡亲们的希望)把这种遗憾读出来:
师:躺在地上,夸父只能遗憾地看着太阳了,他不能动弹了,把这种无可奈何读出来:
师:尽管夸父已经筋疲力尽,尽管他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用上最后一口气,奋力将自己的手杖向前抛去。谁知道,夸父这一抛是为了什么?
出示句式:夸父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这是为了——(挽留太阳、给人们指明方向……
师:把夸父这种在困境中乃至绝境中,仍然坚强不息的精神读出来。
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A遗憾。夸父还没有追到日就死了,真遗憾。
B难受。(不是难受,是可惜。)夸父为了追太阳,渴死在路上,真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太阳的光明,而甘愿用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
四、课外拓展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接着读——(课文最后一段)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请你写下来。
3.“夸父追日”是一则神化故事。它最早出现于《山海经》(课件)上面是这样写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能读得懂意思吗?(教师范读)老师把这段古文大家。你会发现,中国的神化故事是那么富有趣味,那么意味深长。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夸父,不仅仅是留给我们巨人形象,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被全人类、全民族延续着。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导语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
⑴ 读读课文。
⑵ 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二、按照导语中提出的要求,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2、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三、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四、全班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2、想一想: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们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小练笔
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教学反思】
1、结合学过课文《盘古开天地》,对比训练,了解夸父倒下的变化。
2、 查找许多神话故事,搞故事会。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导语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
⑴ 读读课文。
⑵ 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二、按照导语中提出的要求,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2、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三、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四、全班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2、想一想: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们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小练笔
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教学反思】
1、结合学过课文《盘古开天地》,对比训练,了解夸父倒下的变化。
2、 查找许多神话故事,搞故事会。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8
一、揭题
1、出示“夸父”。你能把这个词语读正确吗?预设:正音。字典上只有这一个音。
全班读一遍。
2、“夸父”是什么意思?
预设:
A夸夸父亲。你很能干,能从字义上来分析。方法很好。但是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不是这个意思。
B是人名。你怎么知道的?你真爱学习!老师没教,你就会自己去读课文了。
3、出示课题:“夸父追日”。齐读。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边板书边评价:“追日”写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紧紧抓
B他是怎么追日的?住了“追日”来问,真能干!
C夸父追日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么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哪个自然段?
2、反馈。
(1)“夸父追日”为什么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能不能这一段读正确、读流利。
(2)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夸父追日”的经过呢?(2——4)
②这三个自然段生字比较多,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生字。
A出示“虞渊渭河瀚海大泽”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A这些都是地名。
B“渊、泽、河、海”这四个字都带有三点水,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并且是对“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称呼。
C“瀚海”就是“大泽”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你读书真仔细。
B出示“伏下身子、向前一抛”读。它们又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语)
C出示“咕嘟咕嘟、颓然、手杖”你能读正确吗?指名读。
D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③词语都读得非常正确,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文2、3、4段,能把课文也读正确吗?
(3)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
(一)研读“夸父追日”的原因
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请再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A“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
评价:“黑暗——光明”这是一对……应该怎么把它读好?
B“我要去追赶太阳,……”
评价:
1充满光明。还有不同理解吗?
2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追日吗?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一起读“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敢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二)研读“夸父追日”的经过。
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分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板书读一读这三个词。
出示
1、请每组选择一个词语,结合课文2——4自然段来读。
2、从哪些句子读懂这个词语的?你们有什么感受?教师巡回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想看吗?(想)
2、(看完动画后)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谁吗?(结合回答,板书:夸父)
3、主要讲夸父干什么?(结合回答,板书:追日)
4、《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你看了这段神话故事,你有什么感觉?(神奇)
二、初读感知
1、是呀,神话故事最主要的特点是神奇,那这个故事到底神奇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读流利。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
手杖 虞渊 伏下 颓然 遗憾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霎时间
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
3、学生汇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根据下面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出示: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 ),就去追赶太阳,追到( ) 时,他倒下来变成了( ),他的手杖变成了( )。
三、探讨感悟
(一)、教学第一段
1、从这个填空中我们知道夸父是为了什么要去追日?(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
2、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充满永远光明。”
(1)指名读。
(2)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同学们,来吧!让我们再一次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4)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勇敢 向往光明)
(二)、品读第2——5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5节。
1、默读2—5节,边读边思考夸父还神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速度快?(结合学生回答把“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两千里”变红色)
(3)指导朗读。
两千里是多少呢?一般地,如果我们坐车,车开得很快也要坐10个小时以上,这么远的距离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4)好一个奋勇前行的夸父,可惜文中写夸父追日的情景就这么一句话,现在,我要请我们班的同学当一回小编剧,请你们(出示:“一路上……”)接着这句话往下想象,想好了同桌先互相说说。
(5)你们真了不起啊,让老师像看电影似的,看到了夸父追日的一幕又一幕。同学们,夸父之所以如此执著地追日,是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生齐读)
3、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到第三自然段找找看。
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1)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课件把“霎时间、喝干”变红)
(2)是呀,他实在是太渴,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感受他口渴吧。
4、夸父还“神”哪里?到第四自然段找找看。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指名读,读后问:什么是“颓然”?夸父遗憾什么?(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2)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3)引导:孩子们,传说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是有太阳,其余的'十个月,人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4)是呀!夸父还想抛出希望和光明,难怪大地和山河在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连太阳也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送给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敬意读读夸父的最后一瞬间。(齐读)
四、总结
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认为夸父是怎样的一个人?(追求光明、坚持不懈、奋勇前行)
2、看来你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坚持不懈、奋勇前行”的人!这是你们对他的赞美。在我国东晋时期,大文学家陶渊明是用这样的一首诗来赞美夸父的:“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竞在身后!”(屏幕出示)“余迹”就是夸父倒下后留给世人的一种精神,“邓林”指的就是这片桃林,赞美夸父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执著不已、奋勇前行的精神。同学们先自己读读吧!
3、好了,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地诵读一遍吧,让我们记住这个神话中的英雄-----夸父!(师生齐读)
视时间情况让学生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10
我的思考:
没打算把《夸父追日》当成一篇略读课文来教。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当然要引领学生领略神话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伟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仅仅止于此吗?阅读神话,如不能指向自我内心,不能从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丧失了现实意义,仅剩躯壳,丢失了灵魂。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个寓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读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点难。我潜心研读文本,并最终把文本读成了两个字——巨人。取其零星,组合成形体的巨人。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最后通过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风采。三个梯度,或可使学生的认识困难转化为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挑战。我选择了这种操作策略。
而夸父倒下后,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伴随落日画面的四组回放镜头,便成了追日之旅中悲壮的华美乐章。
我喜欢这种悲壮。人从一出生便决定了终极归宿——走向坟墓,有日可追,有日敢追的人生,便是快意人生。纵是失败,也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难点】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一、高楼并非平地起——勾连旧知。
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预习时,有没有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
预设:1、《盘古开天地》。
2、《和时间赛跑》。
3、《太阳》。
二、取其零星,组合巨人——形体的巨人。
1、夸父的形象,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巨人。什么叫做巨人?夸父到底有多大?
2、初读课文,划找从哪些词句可见夸父的巨人形象。
3、取其零星,组成巨人。
三、思想决定行动——思想的巨人。
我们说夸父是个巨人,仅仅是因为他个子比我们高大吗?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读出自信)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四、只想不做,那是空想——行动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夸父不但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重点研读: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2、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3、又渴又累的夸父终于倒下了。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落日画面,镜头回放:
镜头一:立志。
镜头二:追日。
镜头三:抓日。
镜头四:倒下
4、播放夸父追日音乐。
5、夸父,你遗憾吗?
夸父,你后悔吗?
6、夸父临死前的奋力“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引读末段,交流。
7、小结:(师生合作,连起来说说全文大意。)
五、追本溯源,两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阅读神话的现实意义
六、阅读神话的现实意义——读出自己
【课文内容】
《女娲补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讲的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11
我的思考:
没打算把《夸父追日》当成一篇略读课文来教。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当然要引领学生领略神话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伟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仅仅止于此吗?阅读神话,如不能指向自我内心,不能从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丧失了现实意义,仅剩躯壳,丢失了灵魂。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个寓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读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点难。我潜心研读文本,并最终把文本读成了两个字——巨人。取其零星,组合成形体的巨人。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最后通过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风采。三个梯度,或可使学生的认识困难转化为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挑战。我选择了这种操作策略。
而夸父倒下后,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伴随落日画面的四组回放镜头,便成了追日之旅中悲壮的华美乐章。
我喜欢这种悲壮。人从一出生便决定了终极归宿——走向坟墓,有日可追,有日敢追的人生,便是快意人生。纵是失败,也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难点】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一、高楼并非平地起——勾连旧知。
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预习时,有没有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
预设:1、《盘古开天地》。
2、《和时间赛跑》。
3、《太阳》。
二、取其零星,组合巨人——形体的巨人。
1、夸父的形象,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巨人。什么叫做巨人?夸父到底有多大?
2、初读课文,划找从哪些词句可见夸父的巨人形象。
3、取其零星,组成巨人。
三、思想决定行动——思想的巨人。
我们说夸父是个巨人,仅仅是因为他个子比我们高大吗?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读出自信)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四、只想不做,那是空想——行动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夸父不但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重点研读: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2、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3、又渴又累的夸父终于倒下了。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落日画面,镜头回放:
镜头一:立志。
镜头二:追日。
镜头三:抓日。
镜头四:倒下
4、播放夸父追日音乐。
5、夸父,你遗憾吗?
夸父,你后悔吗?
6、夸父临死前的奋力“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引读末段,交流。
7、小结:(师生合作,连起来说说全文大意。)
五、追本溯源,两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阅读神话的现实意义
六、阅读神话的现实意义——读出自己
【课文内容】
《女娲补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讲的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同学们,相信你们平时都喜欢读神话故事,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1、课件逐一出示:
老师:(4)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他是——嫦娥
(5)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他是——精卫
(6)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她是——女娲
2、小结:这些神话故事和人物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是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的老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里面充满神奇的想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个神话故事。
一、图片揭题,铺垫导入
师:(激情饱满地):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两幅光芒四射的太阳
图象)
师:多好的太阳啊!它能给我们带来无限光明,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等他下山后,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
生:夸父!
师:同学们,太阳能追的上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1: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有15亿公里远,追不到!
生2:太阳太大了,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呢!
生3:太阳太热了,表面温度就有六千多度,稍一接近就会被烤焦的!
师:所以,《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
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边说边出示夸父图象)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长,大概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夸父追日》,边看边跟着老师写课题这是一种
很好的学习习惯。(齐读课题)
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学
习提示”,请你自己读一读,看看这篇课文有哪些学习任务?
师:“学习提示”向我们提了哪些要求?聪明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了。请你来说。
(幻灯片逐次出示两个学习要求)
师:下面请你带着第一个任务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好,谁来说一说?
容概括好,老师这里有个提示,请同学根据提示来说一说。
师:课文内容都概括出来了,接下去我要来检查你们的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幻灯片)虞渊渭河翰海大泽
手杖颓然遗憾
一眨眼霎时间
(指名读,男女生读)
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师: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夸父倒下后变成了一座大山,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在课文中,像这样神奇的句子和词语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静心地默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老师巡视)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说划出的句子,师相机出示下列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些句子读两遍,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重点读一读,想一想它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品读句子)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句子一: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师:神奇在哪里?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是啊!“一眨眼”有多短?你眨一下眼。(生使劲地眨了一下眼睛)你们眨
一下眼。(学生都眨了一下眼)一眨眼就到了哪里?(两千里外)你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夸张地)两千里等于一千公里!一千公里等于一百万米啊!
师:我们的操场跑一圈是200米,你算一算,一百万米相当于跑几圈?生:5000圈小操场。
师:是啊!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就跑了5000圈操场,夸父就跑了这么
远,速度快吧?
生:快。
板书速度之快
师:那应该怎么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哇,跑了1900里了,还差一点,现在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读。全班读这句
话。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让老师感受到了夸父太神奇了。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
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师:谁来读?
生: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师: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神奇在他一下子就把两条大河喝干了。
板书口渴之极
师:一下子就把两条河喝干了,大家把这种神奇的感觉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师:这两个“咕嘟咕嘟”该怎么读?(读快一点)对,夸父非常口渴,他一个“咕嘟”就喝完了一条河的水,再一个“咕嘟”就把另一条河的水喝干了。师:谁再来读一遍。
生3: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可是还没止住口渴,看看,霎时间喝完了两条大河,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这个夸父太不一般了,来,我们来读出这种不一般。齐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神奇?
生: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
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句子三: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师:神奇在那里?
生:夸父倒下去,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手杖变成了桃林。
师:真是神奇的变化。
板书变化之奇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夸父耗尽所有的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读读第一段,找
找原因。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
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是的,当夸父追得口渴难忍时,他是这样想的——(1生读出示的句子)师: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2生读出示的句子)
师:当追得耗尽全身力气,颓然倒下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全生再读
出示的句子)
师: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生1:一个勇敢的夸父;板书:勇敢
生2:一个追求光明的夸父;板书:坚持不懈
生3:一个执著追求的夸父。板书:执着
师:夸父的这种精神很使我们感动,他至死追求光明,他把自己的手杖化作桃
林,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啊!小朋友们,自古成败论英雄,夸父最后并没有追到太阳,你能不能安慰他几句,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预设:1.你真了不起,很勇敢。
2.请你不要伤心,你已经尽力了。
3.夸父,你虽然没有追到太阳,但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依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四、总结(1分钟)
1、是啊,夸父虽然没有追到太阳,但确实了不起,他的这种向着目标奋勇前行的精神和奉献、牺牲精神,感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人们也把这种精神称为“夸父精神”。(板书:夸父精神)
2、同学们,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夸父那样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
师:同学们,《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出自我先秦古籍《山海经》。在古文里,是
这样写的。
(出示幻灯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