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知远网

2025-09-01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 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自然引入本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联想和想像的表现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了解学习诗歌的方法

1、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3、把握诗歌形象,感受诗歌意境;

4、分析诗歌写作技巧,品味语言。

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收入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这时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着一片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陷于苦闷失望。但他并未绝望,仍然执着追求光明和理想。

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放开声音读,注意读准字音)

2、全班齐读

(问: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整首诗歌给你的印象?飘渺、优美。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节奏来读?轻柔、舒缓)

3、 老师泛读。

4、 PPT展示节奏、轻重音,全班配乐齐读。

六、把握诗歌形象,感受诗歌意境

1、问题一:诗歌给我们写了哪些意象?换句话说,诗歌给我们写了哪些内容?这些艺术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街灯、明星、街市、珍奇、天河、牛郎织女、流星、灯笼。

梦幻,美好。

2、问题二:这些美好的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3、带着这种情感再读一遍诗歌。

七、掌握诗歌写作技巧:联想和想象

1、问题一:诗歌的题目是《天上的街市》,那作者刚开始就从天上的街市开始写起吗?

明确:不是,作者先由地上远远的街灯写到了天上闪烁的明星,这里使用了联想的手法。

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人或物想到与之相似的人或事物。比如由天上的蓝天想到了白云,由秋风想到了落叶,由花儿联想到了果实。诗歌中,街灯和明星都是在黑暗中能够发光发亮的点状物,它们有相似之处,因此作者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又联想到街灯,联想十分自然,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2、过渡:与联想常常在一起使用的还有想像。想像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再加工而创造出来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中生有。比如你想像未来的自己;或者长大后你当上一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遇到了美丽的嫦娥姑娘,你会对她说什么……

第二、三、四节中,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把地上的街市放到了天上,想像牛郎织女美满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三节作者发挥了充分的想像,目的就是寄托自己寻找光明、自由和幸福的理想。

3、联想和想象的练习

轻盈的月光流泻在地面上,

八、品味语言(说一说)

1、问题:默读全诗,说一说你觉得诗歌当中哪个词用得比较好?

明确:“明”、“点”、“闪”、“现”、“朵”、“飘渺”、“闲游”、“浅浅的”、“走”等字的赏析。

明、现、闪、点:写街灯用“明”和“点”;写明星用“闪”和“亮”。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朵:写出了流星的外形非常美丽,像花朵一样漂亮。同时也间接表现了灯笼的美丽。

飘渺:

闲游:体现了“天上一日,人间百年”。也可以体现出牛郎织女的自由自在闲适的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浅浅的:写天河用“浅浅的”,很符合人们观察所见。因为天河离我们很远,肉眼看只能是“浅浅的”。另外,作者在这里也是有意将天河写得“浅浅的”,因为这样,牛郎织女就能够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了。

走:体现了牛郎织女的自在、幸福的生活,也和前面的韵脚押韵,做到了音韵和谐。

2、再次齐读全诗

九、熟读成诵

1、全班自由背诵

2、小组竞赛背诵

十、课堂小结

有人把我们人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生活,一种是精神的生活。又有人说精神的生活就是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同学们学习诗歌,不妨多做做积累的工作。积累得越多,诗歌就会慢慢地浸润我们的心灵,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越发地诗意盎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好,下课。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欣赏优美的诗歌

2、初步了解想象和联想

3、理解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想象和联想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一)

大家小时侯肯定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故事当中,牛郎织女被分割在银河两岸,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鹊桥相会,而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却在自己的诗中给予了他们一个团圆美满的结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二、展示目标(幻灯片二)

三、精讲点拨

(一)背景介绍

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了极大的愤怒,他在“五四”高潮时对祖国的憧憬陡然归于破灭,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就在这个时期,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来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二)整体感知

1、提名朗读课文

2、朗读指导: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轻松、柔和、舒缓)朗读时还要注意停顿和重音的处理以第一诗节为例,师生试读。

3、范读课文(幻灯片三)

听读要求(1)听一听诗歌重音和停顿的处理

(2)听一听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副画面,听完后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是美丽的街市,美好的生活。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生齐读诗歌第一节(幻灯片四)

作者由地上明亮的街灯联想到了什么?(天上的明星)我们把第一句中的“远远的”去掉行吗?

去掉不行,“远远的”指诗人与街灯之间的距离,远远望去,街灯和明星才极为相似。

第三句中“现”字用的很好,准确的描摹了夜空中星星闪现的过程,从诗歌的音律方面讲,现和“明”相对应,美妙、和谐。

诗歌第四句话,作者由天上的明星又想到街市,这是联想,还是想象?联想和想象有什么区别呢?

联想。联想是由这一事物想到了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

齐读第一诗节,总结:在这一节中,作者运用联想,以明星和街灯互喻,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美妙境界。

2、提名朗读诗歌第二节

这一诗节所描绘的内容是写实的情景还是想象的情景?

是想象的情景

在诗人的想想中,天上有些什么?

明确: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还有珍奇的物品。

想象训练:同学们,你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天上的街市究竟有多么美丽,街上的物品会是什么珍奇?描绘一下。

齐声朗读第一、二节。

3、范读诗歌三、四节。

作者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到天上的生活,作者写到的谁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情景是怎么样的?

天上的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

教师引导:我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这样的吗?我们大家小的时候,在夏日的晚上,常常围着大人们坐在月光下,望着遥远的夜空,看着头顶上那白茫茫的天河,数着天上的星星,听大人们讲述牛郎织女的神奇故事:勤劳的小伙子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和天上下凡的美丽善良的织女组成了家庭。织女在家织布,牛郎外出种田,夫妻恩爱,生儿育女。可是好景不长 ……请学生讲以下的情节

教师引导设问: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家庭遭到了王母娘娘的破坏,他们只能隔河相望,涕泪涟涟。而在这首诗中,在诗人的笔下,天上的牛郎织女隔的是“浅浅的天河”,他们“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多么自由,多么美满幸福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大胆的改造了民间传说中的故事,为什么把牛郎织女的天上生活写的如此美好?

结合写作背景,这时,29岁的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中国,他在一首诗中曾经写道:“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所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于是作者仰起头,仰望天空,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天上用天上美好的生活来反衬现实生活的'黑暗,从而激励人们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积极奋斗。这便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四、强化训练

1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诗歌描绘的本来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课文中却连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能够”作者用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让读者相信,他所想想的天街美好的生活是存在的,从而激励人们去追求这种自由而美好的生活。

师生齐读三四节,要求学生加强记忆。

2、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背诵全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五、梳理总结

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美妙的意境是这首诗的特点,作者明写天上,寓意人间,委婉而深刻的表达了人们渴求解放,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的源泉,缺少了联想和想象能力,学语文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学数学就很难解出几何题更谈不上有所发明和创造。因此,大家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想象练习,你想象,今天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做练习,发言,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想象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写出一篇文章。

七、板书设计(幻灯片五)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灯 星 街市

美好

人间————黑暗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天上的街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的大意。

明确:

1.隔着(ɡé)不甚(shèn)缥缈(piāomiǎo)

2.这首诗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

1.放朗诵录音。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划分节奏停顿和重音,教师指导朗读全诗。(提示:要正确判断停顿,意思表达正确、清楚,不要读破句子,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的感情,使诗句的朗诵协调、上口。)

节奏和重读示例:

(1)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2.学生朗读(配乐)。

请同学们坦率地、热诚地为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3.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引到无数的街灯。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的生活。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明确:由街灯联想到明星。

由明星联想到街灯。

2.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明确: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明确: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琅满目。

4.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明确: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5.全诗共四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请你概括出诗人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明确: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至四节是写想象的。

诗人想象了天上美丽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象过程: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第一节中“闪着无数的明星”和“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闪”和“点”字能否互换?为什么?

赏析:不能互换。“闪”字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明星若隐若现的状态。“点”字很有表现力,既是“点”着灯,也就有点灯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点着无数的街灯”,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丽的色彩,又为下文各节描写做好了铺垫。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赏析:用“陈列”修饰“一些物品”,表明店铺中物品相当多,摆列很得当;用“世上没有”修饰“珍奇”,突出了珍贵奇异物品世上绝无。

3.第四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赏析:不能互换。“来往”是指牛郎骑着牛儿渡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4.结合加点词语,赏析诗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赏析:“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拓展延伸

尽管在《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形成后,不同朝代的不同文人曾以这个题材写过诗文,如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杜牧的《秋夕》(“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等,但这些诗都摆脱不了那种愁苦、寂寞之风;而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一改这一题材的愁苦之风,为我们写下了这么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

如果要你发挥想象力,给《牛郎织女》来个“故事新编”,会怎么样?请以“牛郎织女故事新编”为题目,改编故事,可以短一点,具体讲述自以为有创意的精彩的片段,其他地方可概括简略地带过去。

思考一会儿,“讲”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歌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用优美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太阳船》

导入新课

我们欣赏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感受到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美丽的天街,牛郎织女的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憧憬。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吴望尧的诗歌——《太阳船》。

一、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及重音,教师指导。

太阳船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

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

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

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二)自由朗读,小组读,教师指导。

二、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

明确:

白昼、航线、巨船、子午线、帆、光波、海岸、白银、港湾、黑暗、大火、浪涛、银星千颗。

2.这首诗写了太阳哪两个时间段的景象?过渡句是哪一句?

明确:

白昼、夜晚。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3.简要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小节:白昼,太阳船在空中行驶。

第二小节:太阳船穿过光波和海岸,驰向另一个港湾。

第三小节:太阳船沉没大海,溅起银星。

4.欣赏下面诗句的表达效果。

(1)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赏析:想象奇特,白昼,太阳船在天空中行驶,它给白昼带来光明。“镀金”让我们想到太阳金光闪闪。

(2)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赏析:“卸下”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船慢慢变暗的过程,预示着它将驶向黑暗。

(3)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赏析:太阳船虽然沉没于浪涛,却仍然带来银星千颗,赞美它给黑暗带来光明的精神品质。

三、再读诗歌,理解写法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想象、联想、象征。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的赞美,对光明的追求。

四、拓展延伸

你认为这首诗想象、联想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日夜交替,作者把白昼想象成蔚蓝的大海,太阳船在大海上航行,于是就有了航线、帆、云的海岸等景物,合情合理。夜晚黑暗,繁星点点,作者又想象成太阳船焚起大火,带来银星千颗,也在情理之中。

五、本课小结

这首诗短小精悍,想象丰富,语言优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憧憬和对大陆亲人的思念。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 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自然引入本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联想和想像的表现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了解学习诗歌的方法

1、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3、把握诗歌形象,感受诗歌意境;

4、分析诗歌写作技巧,品味语言。

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收入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这时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着一片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陷于苦闷失望。但他并未绝望,仍然执着追求光明和理想。

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放开声音读,注意读准字音)

2、全班齐读

(问: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整首诗歌给你的印象?飘渺、优美。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节奏来读?轻柔、舒缓)

3、 老师泛读。

4、 PPT展示节奏、轻重音,全班配乐齐读。

六、把握诗歌形象,感受诗歌意境

1、问题一:诗歌给我们写了哪些意象?换句话说,诗歌给我们写了哪些内容?这些艺术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街灯、明星、街市、珍奇、天河、牛郎织女、流星、灯笼。

梦幻,美好。

2、问题二:这些美好的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3、带着这种情感再读一遍诗歌。

七、掌握诗歌写作技巧:联想和想象

1、问题一:诗歌的题目是《天上的街市》,那作者刚开始就从天上的街市开始写起吗?

明确:不是,作者先由地上远远的街灯写到了天上闪烁的明星,这里使用了联想的手法。

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人或物想到与之相似的人或事物。比如由天上的蓝天想到了白云,由秋风想到了落叶,由花儿联想到了果实。诗歌中,街灯和明星都是在黑暗中能够发光发亮的点状物,它们有相似之处,因此作者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又联想到街灯,联想十分自然,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2、过渡:与联想常常在一起使用的还有想像。想像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再加工而创造出来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中生有。比如你想像未来的自己;或者长大后你当上一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遇到了美丽的嫦娥姑娘,你会对她说什么……

第二、三、四节中,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把地上的街市放到了天上,想像牛郎织女美满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三节作者发挥了充分的想像,目的就是寄托自己寻找光明、自由和幸福的理想。

3、联想和想象的练习

轻盈的`月光流泻在地面上,

八、品味语言(说一说)

1、问题:默读全诗,说一说你觉得诗歌当中哪个词用得比较好?

明确:“明”、“点”、“闪”、“现”、“朵”、“飘渺”、“闲游”、“浅浅的”、“走”等字的赏析。

明、现、闪、点:写街灯用“明”和“点”;写明星用“闪”和“亮”。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朵:写出了流星的外形非常美丽,像花朵一样漂亮。同时也间接表现了灯笼的美丽。

飘渺:

闲游:体现了“天上一日,人间百年”。也可以体现出牛郎织女的自由自在闲适的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浅浅的:写天河用“浅浅的”,很符合人们观察所见。因为天河离我们很远,肉眼看只能是“浅浅的”。另外,作者在这里也是有意将天河写得“浅浅的”,因为这样,牛郎织女就能够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了。

走:体现了牛郎织女的自在、幸福的生活,也和前面的韵脚押韵,做到了音韵和谐。

2、再次齐读全诗

九、熟读成诵

1、全班自由背诵

2、小组竞赛背诵

十、课堂小结

有人把我们人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生活,一种是精神的生活。又有人说精神的生活就是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同学们学习诗歌,不妨多做做积累的工作。积累得越多,诗歌就会慢慢地浸润我们的心灵,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越发地诗意盎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好,下课。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现代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

3、尝试运用赏析诗歌的方法,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

2、尝试运用赏析诗歌的方法,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

3、了解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诗人

1、(出示星空图)当你在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会想到什么呢?

艾青曾说过,诗人最主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2、(出示郭沫若照片)这就是著名的郭沫若老先生,你们对他有怎样的了解?

3、(出示星空图、郭沫若照片)著名诗人郭沫若,也曾遥望星空,又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带来一首美丽而迷人的诗篇,请齐读诗题──《天上的街市》。

(出示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了解诗意

1、学生自提初步朗读诗歌的要求:

准确、通顺,了解诗意,体会情感。

2、按要求自读诗歌。

3、指名朗读诗歌,重点检查朗读是否准确、通顺。

4、交流初步朗读的收获,帮助学生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三、借助背景,体会情感

1、交流初步朗读诗歌的感受,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美好、自由、幸福的情感。

2、引入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天上的街市》写作背景: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后来收入诗集《星空》中。

“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

四、细读,学习赏析诗歌

1、提出赏析要求:

赏析诗歌的语言,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再次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诗句中的自然流露。

可以对重点词句进行画批,写写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可以通过朗读再现诗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我赏析。

3、小组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第一小节:

⑴ 引导体会语言的凝练、炼字──

“明”,街灯亮后不再有明显变化。

“闪”,星星是不停地闪烁,把明星一眨一眨的象人眨眼睛一样的特点写了出来。

“点”,街灯是有人点亮它的.,闪的是星,点的是灯。

“现”,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⑵ 引导想象画面:

夜幕降临,刹那间,远远的街灯全亮了;而这时,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现出了它美丽的容颜。试着读这一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⑶ 引导体会音乐美:

借助音乐与五线谱,帮助学生把音乐的美感与诗歌的朗读联系起来。

⑷ 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中的停顿、重音等技巧,可以帮助做到朗读的声情并茂。

介绍两种符号“/”、“·”。

5、结合板书,小结如何进行诗歌的欣赏。

6、依据自己提出的赏析侧重点进行二次小组合作。

7、再次全班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

1、必作: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下来。把自己今天在赏析诗歌方面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2、选作:

⑴ 我能体会──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炼字的妙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 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 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 潜

⑵ 我能朗诵──赏析诗歌的情感,朗诵体现音乐美:

《黄海中的哀歌》郭沫若:

“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流,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我要几时候,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哟!”

⑶ 我能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想象感悟绘画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我还想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赏析自己搜集的诗歌。(出示幻灯片)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人间 街灯──联想 街灯明星辉映图

天上美丽街市图

天上 想象 牛郎织女往来图

牛郎织女乐游图

美好 自由 幸福

【板书设计】

诗歌欣赏

音乐美 凝练生动的语言

声情并茂地朗读

绘画美 由此及彼的联想

大胆奇特的想象

情感美 幻妙多彩的意境

丰富美好的情感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学情分析

1、本班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且语文底子最薄弱,尖子生少,差生面大,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但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在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培养下,学生逐步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上课还能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2、诗歌是文学的精华,语言精炼含蓄,意境优美。本文为现代格律诗,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学习体验,本课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新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浩瀚的苍穹,深邃的夜空曾经引起我们古老的祖先不尽的联想和想象,也留下了无数的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的长河中,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呢?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相信牛郎织女的故事都曾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早已是“翻身农奴把歌儿唱”,他们正携手在天街散步,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如此改编的用意。(接着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A.初读小诗,结合文本、注释及参考资料,注意在三个方面留下你阅读和思考的印迹:

B.诗歌是艺术,朗读诗歌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会这首诗呈现出来的恬静、明丽、清新的画面,美好、恬静、自在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我们朗诵时应该注意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太响,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轻松、柔和、舒缓一点。

C.这首诗中一定有很多的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你能把它读出来,并说说他是如何使你深受感动的吗?

A.这的确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它是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天上真的有街市吗?当然没有。这是诗人从现实街灯的人间世界,联想到宇宙星空的天上街市。一切想象都要有生活做基础或者做投影的,诗人想象中的世界,实际上是他“心造”的人间乐园。联想与想像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双翼,失去联想与想像的诗歌是没有生命的。同学们能把诗歌当中的联想的诗句找出来吗?(板书:联想与想像)

师:从这一段诗句中,我们能发现联想有什么特点呢?

师:总结的很好。同学们,你们也能够运用这样的比喻造这样的联想的.句子吗?

学生各自准备,教师巡视

B.同学们,联想让我们品尝到了在两个相似的、或者有某种共同点的事物之间进行沟通的乐趣,那么丰富的想像则会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看诗人的想像吧!

聪明的你们,能够想像得出,牛郎织女还会做些什么呢?

C.是啊,在诗人的美好想像中,牛郎织女过着美满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天堂生活,同学们应该注意到了,诗人这里对天上生活的描绘与这个民间故事是有所不同的。诗人为什么会作这样的想像呢?

简要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四)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作者想像中的幸福生活,在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只是一个期待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美好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幸福的热情。

生答:

比如: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生思考:

⑴我新知的作者

⑵我新知的词语

⑶我朗读的感受

生:

⑴我听老师读

⑵我来练习读

⑶大家听我读

生回答:

生:我喜欢“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因为“缥渺”这个词写出了天空的特点,“定然”则让我感觉到这是肯定的,不容怀疑的。 “缥渺”就是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生:我喜欢“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灯光与星光辉映的美景。

生:我喜欢“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世上没有的珍奇”给人以无边的遐想。

生:我也喜欢“远远的”这一段,句式整齐,相互比喻。

生:我喜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它们提着灯笼在走”,好像是在和我们对话,感觉特别亲切。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因为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天上的流星比喻成是提着灯笼为牛郎织女引路的人。新颖而又奇特。

生答: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生: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生:这两个事物之间还要有联系。

生:诗人是抓住街灯联想明星,又抓住明星联想街灯,连用两个“好像是”就把地上的街灯和天空的繁星连接起来了。

示例――

生:夜空中弯弯的月亮,好像一艘两头尖尖的小船;停泊在岸边的小船,好像夜空中弯弯的月亮。

生:花园里的花儿开了,好像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教室里的孩子笑了,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师生齐读第二段

示例――

生:我想牛郎织女还会带着他们的孩子游戏,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会荡漾在银河两岸。

生:我想,我会到牛郎织女的家中做客,他们热情招待我这来自牛郎的故乡的朋友,请我吃天上的月饼,然后和我依依惜别。

生答:因为那时候的诗人希望大家都能够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

生做《资源与学案》

师生齐读

1、结构、层次

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导入新知—明确目标—感受新知(指导朗读)—理解新知—练习巩固—小结梳理)。

2、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练习提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训练,使本节课学习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小结巩固要做到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手段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

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生活

联想想像(天上的生活富裕、美好、幸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一是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四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

1、读的太少,缺少指导和学生的思索

在这一堂中,既有学生读也有老师师范读,也有比读,默读等,但由于缺少点评和指导导致了学生读的进步甚微,使这一堂课显然少了几分深度。所以我反思明白,要把每一读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来使用时间。

2、时间把握不灵活,导致当堂训练没做好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时间,但是课堂容量很大,四大环节具体预定了时间,但是在朗读感受音韵美和赏读时间太多,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了课堂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是这一堂课最大的遗憾。我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时间,体会详略结合,懂得舍得。

【反思】

《天上的街市》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教学一般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

1、诗的诵读,

2、对诗的理解。

这一课我同样也把这当作重点,同时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因此在课堂上我也跟学生做了一些想象和联想的练习,费时间不少,因为我认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为这堂课增色不少。我首先是选取了许多表现美丽夜景的图片作为背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那种夜的气氛中去,灯光与星光的相互映衬,把学生带入到一种似真似幻的情景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诗的内涵。另外,在老师朗诵诗和学生朗诵的时候,我都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mp3文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的哀怨婉转为诗的朗诵平添了一种气氛,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更好的把握朗诵的技巧,把朗诵由枯燥的“读”变为一种艺术享受,更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语文课堂也被一种艺术之美所包围。同时,音乐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也更容易理解诗的主旨。在课堂结尾的时候,因为这堂课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写几句话,最好能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不错,大多数学生展开了联想和想象,写出了很美的句子,多媒体在这里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两幅图片给了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从这次上课,我更加体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的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负担。

当然这堂课也有诸多的不足,内容多,时间安排比较紧,有些内容学生还掌握的不够好,比如诗歌的背诵,课堂气氛也不太活跃,很多地方还需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根据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最合理的形式,设计教学程序,让多媒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它的辅助作用,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真正让多媒体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培养诗歌的爱好。

2.体会诗歌中美好的形象,以及运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3.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体会美好的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看幻灯片上的星空图片。师:在一个宁静的夏夜遥望星空,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但有一个人他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借那幽幽闪星寄托自己的忧愁。我们就来感受诗人与宇宙的私语。《天上的街市》

请学生大声朗读题目,再读题目,要求读出感情。

师: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读,读出情感来。

二、 朗诵诗歌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

学生讨论:轻松、愉快、舒缓

划分诗歌节奏,重音、停顿

出示幻灯片明确节奏划分

2. 教师示范朗读(配乐《梁祝》)

3. 学生练习朗诵,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学一学,读得不好的地方改一改。

4. 四位学生分节表演朗诵

5. 学生配乐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次的朗读已经初步感受了诗歌的情感,对郭沫若的这首诗评论家给予高度的评价,昨天我看到了这句话与大家共享。

崇高的境界来自于形象,美好的形象来自于想象。

三、 品味探究

1.师:境界,也就是诗歌的意境,你觉得诗人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生:恬静、静谧、美好、缥缈、奇幻……

2.师:这种恬静、静谧、美好、缥缈、奇幻的意境来源于美好的形象,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形象?

生:街灯、明星、流星、牛郎织女、珍奇

(引导学生找出了“意象”,接着就是如何“泡开意象”的问题)

3.师:我们说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哪些词或句体现了这些形象的美好?

学生思考

师:这众多的形象,最主要的是什么?它的美好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民间故事概要,抓住修饰这些意象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深入体会意象)

生:“来往”、“闲游”,牛郎织女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闲适安宁的。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是被王母娘娘压迫、迫害的,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故事全然没有了民间故事的悲凉、痛苦的感觉,给人温馨、向往的感觉。

师:牛郎织女的新编故事的温馨、浪漫、美好的感觉还通过哪些词体现?

生:天河是“浅浅”的,是“不甚”宽广的。

师:“浅浅”、“不甚”,如果换成“茫茫”和“甚”有什么不一样?

生:美好就失去了。

生:流星是一朵的,很美!

师:为什么不用“颗”?(朵与颗的比较)

(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 “朵”是用于花,花是美好的,用朵更让人觉得流星的美好和浪漫;“朵”更富有诗意……

师:“珍奇”,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美好、富足、繁荣……

师:街灯和明星的美好体现在哪?做一个换词游戏。

“闪”与“点”互换:星星是“闪”的,像人的眼睛一样,富有美感,也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明”与“现”互换:明星是由暗到亮的过程,也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联想)

4.诗人眺望星空,产生了联想和想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平和洁净、缥缈美好的世界。诗人为什么要营造这样的一个世界?

学生思考(不少学生会讲出当时的黑暗,表达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出示幻灯片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他并没有绝望,仍执着的寻求光明和理想。

师:“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让诗人幻想天上美好温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且这种信念是坚定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升华诗人的情感)

四个“定然”,一个“定”

学生齐读:

“定然有/ 美丽的/ 街市。”

定然是/ 世上没有的/ 珍奇。

定然是/ 不甚/ 宽广。

定能够/ 骑着牛儿/ 来往。

定然/ 在天街/ 闲游。

师:同学们读得坚定不移,铿锵有力,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到来真的如你们一样坚定?他有没有些许的迷茫呢?

预设:

1.诗行的停顿:两个“我想”,“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造成诗情表达上的停顿,“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不信”和“你看”。诗人无法彻底进入幻想世界的焦灼。

2.“流星”这个意象虽美丽,但稍纵即逝,用于比喻幸福有天然的危险性。

3.街灯是“远远的”,远的不是天上的明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街灯,“天上的明星”反而是近在眼前如现实生活中无处不见的街灯。诗人的矛盾心情显而易见,现实世界是远的,梦幻世界是近的。

4.“缥缈”一词,意为虚幻不存在的事物。诗歌的第一小节所营造的意境美轮美奂,天上人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诗人的一句“缥缈”的空中让人清醒。

师:诗人对理想世界是执著追求的,但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彷徨,对现实的无助。清醒者的艰难挣扎。

四、 配乐表演朗诵(《梁祝》)

画外音:

我经常在海边彷徨,祖国的黑暗现实使我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对理想未来的迷茫刺激着我的心。在一个夜晚,我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女生和男生轮流读,四个“定然”,一个“定”全班齐读。

画外音: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天上的街市》,但天上的街市你究竟在哪里呢?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8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鹊桥相会一次,这是多么痛苦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1921年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自学指导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2、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3、背景资料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1921—1923年期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和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自学指导

(一)诗歌朗诵

听读课文,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韵脚。

下面诗句中的“/”表示停顿,加“·”的字表示重读。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交流点拨】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整体感知

根据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

【交流点拨】

一个美丽、富饶、光明、自由、美满的世界。

2、诗人为什么想象这样一个“天上的街市”?为什么改编牛郎织女的传说?

【交流点拨】

牛郎织女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们的生活是中国劳苦大众生活的反映,当时的中国社会极为黑暗,人民苦难深重。诗人希望人民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渴望出现一个理想的社会。这种生活在当时只能是美好的想象,诗人赞美天上的幸福美好,就反映出人间生活的痛苦和黑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表达了被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心声。

(三)深层探究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交流点拨】

景美、街美、物美、生活美。

景美: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街美: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物美: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生活美: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2、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天上的街市”?

【交流点拨】

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必定有美丽繁华的街市和街市上闲游的人,于是又联想到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想象到他们提着灯笼、骑着牛涉过天河,在街上自由地行走。

3、这首诗的语言很好,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这一句式说话。

【交流点拨】

(1)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诗句音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2)这首诗的语言好在用词准确。例如“珍奇”“浅浅的”,又如用“朵”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像花儿一样美,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3)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语气亲切。例如“我想”“你看”。

(4)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表达信心很坚定。如反复出现的“定然”和“定”,用这种坚定的语气表现诗人相信有这样美好幸福的生活存在。只要我们面对黑暗如铁的现实不妥协,不绝望,并为那样美好的生活努力不已,奋斗不止,相信那样的美好生活一定会到来。

(5)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四)背诵诗歌

激情背诵。第一节,诵出一种惊喜;第二节,诵出一种赞美;第三节,诵出一种欢乐;第四节,诵出一种甜美。

四、板书设计

街市:美丽

街灯——明星天上的物品:珍奇美好

(联想)(想象)天河:浅浅自由

人物:牛郎、织女幸福

生活:来往、闲游

五、拓展延伸

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交流】

示例:叶儿如彩蝶般在空中翻飞着,自由、洒脱;又如身怀绝技的芭蕾舞者,轻盈地旋转,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新鲜感,最后坦然地落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满载着幸福、满足。在如血残阳的照耀下,老树,还有落叶,都形成了一道凄美的风景。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天上的街市》的整体基调;通过设计朗读脚本,体会诗人对美好的向往。

2.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方式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请学生讲述牛郎织女故事。

诗人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里面涉及了牛郎织女,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郭沫若先生的这首诗《天上的街市》,了解郭沫若先生笔下牛郎织女的生活与刚才大家所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体会诗人借这个故事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尝试感受诗歌的主基调。

自由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这首诗的主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重点词语,关注作者笔下牛郎织女的结局,得到主基调──抒发对美好的追求、向往之情)

2.再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教师抓住能反映本诗歌基调的语句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三)内容探究

我们知道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不是郭沫若所写的那样,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我们在朗读时,读到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景象时,有什么感觉?再请2位同学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在诗中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想象的内容在你的脑中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布置学习任务:

1.请2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圈画出表现诗人想象的诗句。

2.小组内合作,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描述“看到”的画面;相互补充后,派代表与全班交流。

3.班内同学倾听别人的发言后,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幅画面给你的感受。

学生朗读,其他人圈画。学生小组内讨论。讨论后,将关键词写在黑板的指定位置。展示后,学生先用一个词表达听后的感受,之后进行阐释。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相互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评议进行点评。重点关注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关注学生有理有据的阐释。)

诗中的珍奇物品与牛郎织女的生活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美好的事物令作者心驰神往,这种强烈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诗人内心的向往。诗人借这样一些美好事物,表达出自己的追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思。

(四)语言探究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

诗歌是高度精炼的语言,老师发现在这首诗当中反复提到了“定然”这个词。反复出现一个词未免显得有些啰唆,以第二节为例,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这个词是否可以删掉?

删一删: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原版和删除“定然”的诗歌,其他同学体会两种表达有何不同。

请同学将比较后的感受写在第二节的旁边,并用简介的语言对自己的感受加以阐释。之后,再次进行朗读,进一步体会。

【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明确郭沫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五)活动学习

1.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自行设计朗读脚本并进行批注。

朗读脚本范例:

重音用“?”标注,停顿用“/”,语调用“↗、↘”标记。

2.小组内相互交流。每位同学在小组内朗诵诗歌,其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推举小组代表,参加班内朗诵竞赛。

2.请小组代表按照组内设计的朗读脚本来朗诵诗歌,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六)布置作业

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10

一、导入

请同学观看关于星空的图片,展开联想,联系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讲述),牛郎织女只能一年见一次面,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有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个故事,希望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早在八十年前,我国著名的诗人郭沫若就已经运用他得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1921年10月),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统治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排除生字,体会诗歌。(伴奏《星空》)

2、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3、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4、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录音的印象伴着音乐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深入分析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明星联想到街灯。

33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二)、讲解二、三、四节诗。

1、一个“想”字总领第二、三、四节诗,诗人想到了什么?

(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浅浅的)天河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闲游)

2、请同学分辨这是联想还是想象。

课文第二、三、四节诗运用了想象。

3、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朗读并背诵全诗。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联想、讲述故事

思考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看书下注释①

听老师范读,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自己试着朗读,体会诗文的感情基调。

经过指导,再试着读一读

听录音,跟随录音试读,为诗文划分节奏。

分析课文需要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讨论

理解是诗人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品味词语,进行比较

在原文中找答案,进行总结概括。

理解是诗人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含义。

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老师范读,使学生对诗文整体上有所感知。

自己试着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使学生在朗读诗文方面更加有节奏,能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

带着任务读诗,体会诗歌中的节奏美,训练学生读诗的语感。

锻炼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对诗文中重点词进行分析,体会诗人语言的精妙

培养学生文本意识,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检验对联想和想象的理解

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