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绘画的艺术教案(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儿歌的提示下初步学会画大象的基本特征。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画小象的电脑课件,白纸、勾线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象吗?那谁来告诉我大象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小结:大象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耳朵,细细的尾巴,身体下面还长着四条腿呢!
二、个别幼儿示范画大象。
师:谁会把大象胖胖的身体画出来?
谁会把大象圆圆的眼睛画出来?
大象的头上还长着什么呢?(耳朵)谁会把大象的耳朵画出来?大大的耳像什么?(扇子)
我们看看,大象的身上还缺了什么?(鼻子、尾巴、脚)
那他们长的像什么呢?
三、幼儿观看课件。
你们瞧,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画出了大象,那他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教师边放课件边念儿歌:
胖胖的身体,
圆圆的眼睛,
大大的耳朵,
长长的鼻子,
细细的尾巴,
腿儿粗粗像柱子
大象作文:
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水里游的,陆地上跑的,空中飞的,而我最喜欢陆地上的最的动物——大象。
我非常了解大象的信息。它的体形非常庞大,连狮子和老虎那么厉害的动物都怕它。它四肢粗壮,非常笨重,跑起来不是很快。它的鼻子很长,再重的物体也会被它轻而易举地抬起来,而且它能吸入很多很多的'水,喷起来好像一个喷水池在喷水。它宽大的耳朵,好像两个巨大的蒲扇,它在热的时候可以用耳朵扇风,一定很凉快。尾巴非常的粗,像一条又粗又长的鞭子。
十一放假,我有机会去参观北京的世界公园。我终于看到大象了,虽然它跟我想的一样,但是它们的灵活让我吃惊,它们可以走过约六十厘米宽的铁桥。它们又是那么的聪明,能听懂专业人员的话,叫它们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有意思。
通过过北京之行,我更了解大象了,也更爱大象了。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学习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提高学生对构图的审美能力。
作业要求:动用构图的形式法则,创作构图两幅。
教学重点:分析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二、引入新课: (2分钟)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绘画构图能力。
三、讲授新知识: (22分钟)
绘画的构图 (板书)
1、讲解构图的概念。
2、分析课本中的几幅画,讲解构图的基本形式、原则。
四、学生实践。 (15分钟)
1、作业要求:
任选二、三件物品,完成一幅构图。
用三角构图的形式,体现构图基本法则和原理。
2、辅导要点:
辅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构图的形式法则。
辅导学生对均衡、和谐构图基本原则的动用。
五、课堂小结: (5分钟)
1、展示作业,总结构图。
2、自评、互评。
3、复习构图知识
六、教学效果反馈: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二、导入新课: (2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构图知识,并更好地在本课中应用。
三、讲授新知识: (10分钟)
1、提出并说明本课作业--静物写生构图 。
2、讲解示范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演示构图。
四、学生实践、辅导。
1、作业 要求:
线的形式完成构图。
运用构图形式法则。
反复构图。
2、辅导要点:
观察、分析静物整体,寻找合理的构图形健?BR>反复研究构图形式,使构图更具形式美感。
五、课堂小结: (7分钟)
1、展示作业,组织讨论,谈体会。
2、总结:提示学生应在今后各种绘画学习中注意构图知识。
六、教学效果反馈:
绘画的艺术教案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理解并学习有关的词,如:向往,雄伟壮丽。
2、进一步认识首都北京,增强对祖国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天安门图片一张。
2、认识过首都,对天安门有所了解。
3、绘画用纸、笔,配合使用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谁去过北京天安门?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天安门城楼上的特征,学习“琉璃瓦”、“雄伟”、“壮丽”等词。
二、学习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两遍。
2、幼儿跟念诗歌2~3遍。
3、幼儿学习朗诵。重点提示幼儿吐字清楚,发音正确。
三、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天安门的认识。
1、请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增强幼儿绘画的兴趣。
2、幼儿集体作画。(使用幼儿用书)
3、展览幼儿作品。
四、边念诗歌边欣赏绘画作品。
活动评价
1、能响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能结合诗歌内容大胆作画,表现出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特征。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进行创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美术表现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8张白纸、16只勾线笔;背景音乐;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二)观察嘴巴。
1、师:嘴巴确实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观察一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来告诉大家。(幼儿相互观察后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征,如2片嘴唇、唇线形状等。)
指导语:
(1)看看嘴巴有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后请出朋友指给大家看,下同)
(2)上唇线和下唇线的线条一样吗?上唇线看起来是什么线条?下唇线呢?
(3)嘴唇上有什么线条?是短的线还是长的线?
(4)显示多媒体,师小结: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条波浪线,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三角。下嘴唇由一条长的弧线组成。嘴巴轻轻地闭合,当中可以再画一条线将上下两片嘴唇分开。
2、师:嘴巴可神奇了。我们的心情不一样,嘴巴的形状也会不一样。(播放第一张嘴角向上翘的微笑嘴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嘴巴里露出了什么?
3、继续播放照片,依次有撅起的(生气)嘴巴、歪嘴巴、吐舌头的嘴巴、舔舌头的嘴巴、舌头歪一边的嘴巴、挂下来的(哭)嘴巴、成圆形的嘴巴、张开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请幼儿一起学一学,然后说一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猜猜他在干什么或心情怎么样?个别嘴型是怎么样的?
师:原来人的表情不一样,嘴巴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
(三)写生画嘴巴。
1、师: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变出不同的`造型。我们也来变一变。(幼儿变造型)我觉得你们的嘴巴也很有趣,很想把你们的嘴巴画下来。教师请出其中一人当嘴巴模特。他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用线描的方法将它画下来,边画边讲述观察的方法。
3、师: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小朋友的嘴巴,好吗?前后2人成为一组,一人当嘴巴模特,一人当小画家,画下模特的嘴巴,好吗?(请模特到前面来摆好嘴巴造型,坚持住。)
4、幼儿分工作画。(背景音乐起)
5、作品展出。师:先谢谢模特。请小画家将8幅作品贴到黑板上。师选取其中2—3张作品问一下:你画的是谁的嘴巴?请模特上来对比一下,适当提出不足。
(四)想象画嘴巴。
1、师拿出其中一张画: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讲述)然后师将画翻转方向想象。
2、师取出不一样的一幅画,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可以变什么。
3、师:这里有几张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把嘴巴变成了什么。(欣赏作品,学习不同的画法)
4、师:接下来我们就将嘴巴变变变,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好吗?同样是2个人合作,这回是两个人一起画,不过画之前两人要想好可以变什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它画下来。看看哪一组想法特别奇妙,合作得最好,还要画得快。
5、幼儿将画取回想象添画。(背景音乐起)
6、作品在投影仪上展出。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7、总结:这么小的一张嘴巴都可以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都可以拿来画一画、变一变,对吗?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理解并学习有关的词,如:向往,雄伟壮丽。
2、进一步认识首都北京,增强对祖国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天安门图片一张。
2、认识过首都,对天安门有所了解。
3、绘画用纸、笔,配合使用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谁去过北京天安门?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天安门城楼上的特征,学习“琉璃瓦”、“雄伟”、“壮丽”等词。
二、学习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两遍。
2、幼儿跟念诗歌2~3遍。
3、幼儿学习朗诵。重点提示幼儿吐字清楚,发音正确。
三、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天安门的认识。
1、请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增强幼儿绘画的.兴趣。
2、幼儿集体作画。(使用幼儿用书)
3、展览幼儿作品。
四、边念诗歌边欣赏绘画作品。
活动评价
1、能响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能结合诗歌内容大胆作画,表现出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特征。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2、从绘画中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美,引导幼儿创造出不同形状的屋顶。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房屋范画、轻音乐、图片
2、白纸、油画棒、彩纸、胶水、小抹布、水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只小青蛙
(小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设计师。动物新村要建新房子了,想请小朋友来给小动物设计房子,你们愿意吗?”
2、(小青蛙):这是我设计的新房子。
3、出示范图(4张)
提问:①这些房子漂亮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a、色彩b、形状c、屋顶)
②我们来看看这座房子的顶上有什么下面又有些什么?(从上往下看的顺序性)
③小结:这座房子有屋顶,墙,窗户,门。这座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那其他房子的屋顶都是什么形状的?(梯形、半圆形等)
④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屋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屋顶都比下面的墙宽一些,这样才能遮风挡雨。
4、师幼共同示范:
①师:小青蛙设计的真漂亮,张老师也想来设计漂亮的房子。谁愿意来帮帮张老师呀?
②师:张老师选一张正方形的纸作为墙面,墙在地上的,贴在中间偏下一点。用胶水的时候要蘸得少一点,但要把纸贴牢。墙砌好了,谁愿意来帮老师设计屋顶呀?(幼儿动手画)
5、师:房子的形状设计好了,怎样才能让房子更漂亮呢?(幼儿自由发言)那房子的周围还有些什么呢?
7、出示完整范画
①第1、2张欣赏
②第3张
师:你能看出来这座房子是谁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第4张
师:刚才我们看的都是平房,看着做房子有几层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的墙。
9、师:下面请小朋友动手设计一座漂亮的房子,小动物有一个要求,希望它们的好朋友一下就能认出来。
10、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1、师:小设计师们,把椅子轻轻地转过去,开始动手吧。
12、作品展示:
①师:请小朋友把你的设计图送上来,让小动物们看看它们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②讲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座房子?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围绕屋顶大,动物,楼房,屋顶形状,色彩,花纹等讲评)
13、结尾:欣赏世界优秀设计房
①师:小朋友设计的房子真漂亮,张老师带来了一些世界大师设计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②欣赏房子
③师:那我们下次再设计更漂亮的房子。
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我执教的中班美术《漂亮的房子》,在活动初期要求幼儿准确的运用折叠、描线、剪贴的'方式表现自己房子上可活动的门和窗。从几次活动的结果来看,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与我预想中的有所不同,这一方面与幼儿的能力有所关系,另一外面我的讲述肯定也不是很到位,或者还不够吸引住幼儿的目光。由此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教案设计的反思
从第一次上课到第二次上课、结束,教案修改了无数次,在听课老师的指导下,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一次比一次清晰。在一开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只是想着多教授孩子们一点知识技能,让孩子们有多种选择的余地,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毕竟孩子们是从本学期才开始学习使用剪刀的,要求提的太多、太高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挫败心理,另外多种方法的教授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会使他们产生混淆,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方法都想学,结果一种都没学会的可能,为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最后选定了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二、实施过程的反思
1、演示操作步骤时教师语句的组织
一开始我设计的语句都比较随性,幼儿不容易找到每一步确切的位置,在第一次研讨后,经过其他老师的建议,我仔细思索了每一步的步骤,尽量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会产生模棱两可的答案。
美工课的教师语言要求简洁、清晰,能让幼儿直接了解到老师的意思。在今后对美术、美工课的设计中,我都将特别考虑一下每一步骤中老师的语句。
2、演示方法的考量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在投影仪上演示操作,但是我没有考虑到最后展示的时候要用到展板,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学手段的采取过多,切换过程中显得有点匆忙。后来改进为直接出示范作和巡回播放图片,这样操作不显忙乱。
3、艺术美感的展现
本次活动为美术课,除了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还应该展现出美工活动应有的美感。在第三次上课时我请幼儿自己设计房子的装饰图案,虽然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展现出来的作品比较欠缺美感,另外,屋顶的绘画也花费了幼儿较多的时间,美工活动本就容易拖延时间,本节活动的重点应是放在设计漂亮的屋顶,因此我选择直接为幼儿准备好各种形状的墙壁,让幼儿直接贴上去,以此缩短幼儿操作时间,同时又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
4、情节设计
由于房子的绘画对幼儿来说过于单一直白。我在这节课中添入了给小动物设计房子这一情境。让幼儿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更感兴趣。幼儿在为动物设计的时候也动了一番脑筋,不仅把房子设计的漂漂亮亮还多了一步给动物设计家的标志。最后给幼儿欣赏大师的房子,让幼儿有更深一步的美的欣赏。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一课多研的活动形式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磨课中锻炼了自己,也将课修改的更适合幼儿的发展。
在上完课之后,听了杨老师的指导,我深深觉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年轻的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深入努力学习。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学习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提高学生对构图的审美能力。
作业要求:
动用构图的形式法则,创作构图两幅。
教学重点:
分析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2分钟)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绘画构图能力。
三、讲授新知识:(22分钟)
绘画的构图(板书)
1、讲解构图的概念。
2、分析课本中的'几幅画,讲解构图的基本形式、原则。
四、学生实践。(15分钟)
1、作业要求:
任选二、三件物品,完成一幅构图。
用三角构图的形式,体现构图基本法则和原理。
2、辅导要点:
辅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构图的形式法则。
辅导学生对均衡、和谐构图基本原则的动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展示作业,总结构图。
2、自评、互评。
3、复习构图知识
六、教学效果反馈: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导入新课:(2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构图知识,并更好地在本课中应用。
三、讲授新知识:(10分钟)
1、提出并说明本课作业--静物写生构图。
2、讲解示范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演示构图。
四、学生实践、辅导。
1、作业要求:
线的形式完成构图。
运用构图形式法则。
反复构图。
2、辅导要点:
观察、分析静物整体,寻找合理的构图形健?反复研究构图形式,使构图更具形式美感。
五、课堂小结:(7分钟)
1、展示作业,组织讨论,谈体会。
2、总结:提示学生应在今后各种绘画学习中注意构图知识。
六、教学效果反馈: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8
教学类型:新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2.教学难点: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范画,幻灯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二)讲授新课(主要内容提要)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2.绘画的种类?(注意分类的依据,注意条理性。)
刚才大家谈的有一定自己的见解,非常好。
3.绘画与美术其他门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的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重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举例说明。以巩固听讲内容,讲练结合。)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请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归纳一下绘画构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A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B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C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D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一形式美感。
4.西方绘画自成体系,有明显的区别:
(1)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2)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近现代绘画均以发生了明显变化,互相吸收,这在中外现代绘画作品中都有反映。
九.问题讨论
1.请你说出课本中你最难理解的一幅绘画作品,试说出原因。
2.请你用对比的方法,例举中西方同类题材的绘画各一幅,谈谈它们的艺术特色。
十.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观点及优缺点,给予肯定。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2、从绘画中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美,引导幼儿创造出不同形状的屋顶。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房屋范画、轻音乐、图片
2、白纸、油画棒、彩纸、胶水、小抹布、水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只小青蛙
(小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设计师。动物新村要建新房子了,想请小朋友来给小动物设计房子,你们愿意吗?”
2、(小青蛙):这是我设计的新房子。
3、出示范图(4张)
提问:①这些房子漂亮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a、色彩b、形状c、屋顶)
②我们来看看这座房子的顶上有什么下面又有些什么?(从上往下看的顺序性)
③小结:这座房子有屋顶,墙,窗户,门。这座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那其他房子的屋顶都是什么形状的?(梯形、半圆形等)
④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屋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屋顶都比下面的墙宽一些,这样才能遮风挡雨。
4、师幼共同示范:
①师:小青蛙设计的真漂亮,张老师也想来设计漂亮的房子。谁愿意来帮帮张老师呀?
②师:张老师选一张正方形的纸作为墙面,墙在地上的,贴在中间偏下一点。用胶水的时候要蘸得少一点,但要把纸贴牢。墙砌好了,谁愿意来帮老师设计屋顶呀?(幼儿动手画)
5、师:房子的形状设计好了,怎样才能让房子更漂亮呢?(幼儿自由发言)那房子的周围还有些什么呢?
7、出示完整范画
①第1、2张欣赏
②第3张
师:你能看出来这座房子是谁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第4张
师:刚才我们看的都是平房,看着做房子有几层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的墙。
9、师:下面请小朋友动手设计一座漂亮的房子,小动物有一个要求,希望它们的好朋友一下就能认出来。
10、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1、师:小设计师们,把椅子轻轻地转过去,开始动手吧。
12、作品展示:
①师:请小朋友把你的设计图送上来,让小动物们看看它们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②讲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座房子?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围绕屋顶大,动物,楼房,屋顶形状,色彩,花纹等讲评)
13、结尾:欣赏世界优秀设计房
①师:小朋友设计的房子真漂亮,张老师带来了一些世界大师设计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②欣赏房子
③师:那我们下次再设计更漂亮的房子。
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我执教的中班美术《漂亮的房子》,在活动初期要求幼儿准确的运用折叠、描线、剪贴的方式表现自己房子上可活动的门和窗。从几次活动的结果来看,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与我预想中的有所不同,这一方面与幼儿的能力有所关系,另一外面我的讲述肯定也不是很到位,或者还不够吸引住幼儿的目光。由此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教案设计的反思
从第一次上课到第二次上课、结束,教案修改了无数次,在听课老师的指导下,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一次比一次清晰。在一开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只是想着多教授孩子们一点知识技能,让孩子们有多种选择的余地,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毕竟孩子们是从本学期才开始学习使用剪刀的,要求提的太多、太高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挫败心理,另外多种方法的教授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会使他们产生混淆,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方法都想学,结果一种都没学会的可能,为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最后选定了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二、实施过程的反思
1、演示操作步骤时教师语句的组织
一开始我设计的语句都比较随性,幼儿不容易找到每一步确切的位置,在第一次研讨后,经过其他老师的建议,我仔细思索了每一步的步骤,尽量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会产生模棱两可的答案。
美工课的教师语言要求简洁、清晰,能让幼儿直接了解到老师的意思。在今后对美术、美工课的设计中,我都将特别考虑一下每一步骤中老师的语句。
2、演示方法的考量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在投影仪上演示操作,但是我没有考虑到最后展示的时候要用到展板,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学手段的采取过多,切换过程中显得有点匆忙。后来改进为直接出示范作和巡回播放图片,这样操作不显忙乱。
3、艺术美感的展现
本次活动为美术课,除了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还应该展现出美工活动应有的美感。在第三次上课时我请幼儿自己设计房子的装饰图案,虽然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展现出来的作品比较欠缺美感,另外,屋顶的绘画也花费了幼儿较多的时间,美工活动本就容易拖延时间,本节活动的重点应是放在设计漂亮的屋顶,因此我选择直接为幼儿准备好各种形状的墙壁,让幼儿直接贴上去,以此缩短幼儿操作时间,同时又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
4、情节设计
由于房子的绘画对幼儿来说过于单一直白。我在这节课中添入了给小动物设计房子这一情境。让幼儿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更感兴趣。幼儿在为动物设计的时候也动了一番脑筋,不仅把房子设计的漂漂亮亮还多了一步给动物设计家的标志。最后给幼儿欣赏大师的房子,让幼儿有更深一步的美的欣赏。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一课多研的活动形式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磨课中锻炼了自己,也将课修改的更适合幼儿的发展。
在上完课之后,听了杨老师的指导,我深深觉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年轻的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深入努力学习。
绘画的艺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绘画的艺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通过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作业要求:
用线条正确表现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
1、观察、分析、概括物体的形体
2、用线条正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条来正确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1分钟)
按中学美术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2分钟)
总结上一节课--用线生动地描绘物象,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三、讲授新知识:(15分钟)
1、分析物体的结构,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1)体的形成:演示。
(2)体的构成结构:分析几何形体的长、宽、高。
(3)如何将复杂的物体用几何形体加以概括。
2、讲解和演示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的方法。
四、学生实践,教师视导:(22分钟)
1、作业要求:
(1)临摹课本第二页学生的'作品。
(2)学习作品中用线表现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3、辅导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所临摹作品。
(2)要求学生按方法步骤临摹。
(3)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
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临摹掌握了一些表现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2分钟)
上一节课通过临摹,学习了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这一节课进行实物写生。
三、讲授新课:(15分钟)
写生一组静物,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
演示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用辅助线定出物体的大体轮廓,找出对应的中轴线。
2、勾出物体结构的轮廓线,比较各部份比例关系。
3、从形体结构出发,进一步画出具体形象结构特征。
4、用肯定的线条深入描绘。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20分钟)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能认真观察一盆花,并用写生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一盆花,白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盆花,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盆花,看看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2、组织幼儿观看放在桌子上的盆花。
(二)组织幼儿回忆刚刚观察过的花。
1、请幼儿来说说自己刚刚看到的花。
(1)师:刚刚小朋友都观察了这盆花,现在请个小朋友说说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儿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回答)
(2)师:这盆花的叶子是半椭圆形的,花是黄色的。
2、引导幼儿说出花的组成部分:茎、叶、花。
(1)师:那这盆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个别幼儿回答)
(2)师:对了,这盆花是由茎、叶、花组成的,下面还有一个花盆。
(三)教师示范画出茎、叶、花。
1、教师示范使用油画棒画的方法。
(1)师:这盆花很漂亮,老师想把它画下来,在画的时候先画花盆、然后画花,再画茎,最后画叶子。(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2)师:一盆漂亮的花画好了,我们还可以装饰一下花盆。
(四)幼儿自由画画,老师指导。
1、操作要求。
师:等一下老师也请小朋友来画这盆花,但画画前老师有几点要求,你要把你看到的这盆花画下来;在画画的时候要安静,保持桌面衣服、画面的干净整洁;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画好后拿给老师。
2、幼儿自由作画,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按顺序画出花茎、叶子、花朵。
3、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作品展示。
1、师:小朋友们都画了这盆花,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张画的最像,哪里像?
2、师:小朋友说这张像,因为叶子画的很像。老师觉得这张画的很像,花的颜色和这盆花一样,叶子也是半椭圆形的,茎长长的。(根据幼儿作画的情况进行小结)
3、师:今天我们画了这盆花,小朋友回家后要是看到漂亮的花也可以画下来。
(六)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在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画。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能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2.从绘画中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美,引导幼儿创造出不同形状的屋顶。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房屋范画、轻音乐、图片
2.白纸、油画棒、彩纸、胶水、小抹布、水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只小青蛙
(小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设计师。动物新村要建新房子了,想请小朋友来给小动物设计房子,你们愿意吗?”
2.(小青蛙):这是我设计的新房子。
3.出示范图(4张)
提问:①这些房子漂亮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a.色彩b.形状c.屋顶)
②我们来看看这座房子的顶上有什么下面又有些什么?(从上往下看的顺序性)
③小结:这座房子有屋顶,墙,窗户,门。这座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那其他房子的屋顶都是什么形状的?(梯形、半圆形等)
④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屋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屋顶都比下面的墙宽一些,这样才能遮风挡雨。
4.师幼共同示范:
①师:小青蛙设计的真漂亮,张老师也想来设计漂亮的房子。谁愿意来帮帮张老师呀?
②师:张老师选一张正方形的纸作为墙面,墙在地上的,贴在中间偏下一点。用胶水的时候要蘸得少一点,但要把纸贴牢。墙砌好了,谁愿意来帮老师设计屋顶呀?(幼儿动手画)
5.师:房子的形状设计好了,怎样才能让房子更漂亮呢?(幼儿自由发言)那房子的周围还有些什么呢?
7.出示完整范画
①第1、2张欣赏
②第3张
师:你能看出来这座房子是谁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第4张
师:刚才我们看的都是平房,看着做房子有几层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的墙。
9.师:下面请小朋友动手设计一座漂亮的房子,小动物有一个要求,希望它们的好朋友一下就能认出来。
10.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1.师:小设计师们,把椅子轻轻地转过去,开始动手吧。
12.作品展示:
①师:请小朋友把你的设计图送上来,让小动物们看看它们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②讲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座房子?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围绕屋顶大,动物,楼房,屋顶形状,色彩,花纹等讲评)
13.结尾:欣赏世界优秀设计房
①师:小朋友设计的房子真漂亮,张老师带来了一些世界大师设计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②欣赏房子
③师:那我们下次再设计更漂亮的房子。
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我执教的中班美术《漂亮的房子》,在活动初期要求幼儿准确的运用折叠、描线、剪贴的方式表现自己房子上可活动的门和窗。从几次活动的结果来看,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与我预想中的有所不同,这一方面与幼儿的能力有所关系,另一外面我的讲述肯定也不是很到位,或者还不够吸引住幼儿的目光。由此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教案设计的反思
从第一次上课到第二次上课.结束,教案修改了无数次,在听课老师的指导下,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一次比一次清晰。在一开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只是想着多教授孩子们一点知识技能,让孩子们有多种选择的余地,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毕竟孩子们是从本学期才开始学习使用剪刀的,要求提的太多、太高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挫败心理,另外多种方法的教授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会使他们产生混淆,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方法都想学,结果一种都没学会的可能,为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最后选定了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二、实施过程的反思
1、演示操作步骤时教师语句的组织
一开始我设计的语句都比较随性,幼儿不容易找到每一步确切的位置,在第一次研讨后,经过其他老师的建议,我仔细思索了每一步的步骤,尽量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会产生模棱两可的答案。
美工课的教师语言要求简洁、清晰,能让幼儿直接了解到老师的意思。在今后对美术、美工课的设计中,我都将特别考虑一下每一步骤中老师的.语句。
2、演示方法的考量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在投影仪上演示操作,但是我没有考虑到最后展示的时候要用到展板,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学手段的采取过多,切换过程中显得有点匆忙。后来改进为直接出示范作和巡回播放图片,这样操作不显忙乱。
3、艺术美感的展现
本次活动为美术课,除了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还应该展现出美工活动应有的美感。在第三次上课时我请幼儿自己设计房子的装饰图案,虽然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展现出来的作品比较欠缺美感,另外,屋顶的绘画也花费了幼儿较多的时间,美工活动本就容易拖延时间,本节活动的重点应是放在设计漂亮的屋顶,因此我选择直接为幼儿准备好各种形状的墙壁,让幼儿直接贴上去,以此缩短幼儿操作时间,同时又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
4、情节设计
由于房子的绘画对幼儿来说过于单一直白。我在这节课中添入了给小动物设计房子这一情境。让幼儿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更感兴趣。幼儿在为动物设计的时候也动了一番脑筋,不仅把房子设计的漂漂亮亮还多了一步给动物设计家的标志。最后给幼儿欣赏大师的房子,让幼儿有更深一步的美的欣赏。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一课多研的活动形式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磨课中锻炼了自己,也将课修改的更适合幼儿的发展。
在上完课之后,听了杨老师的指导,我深深觉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年轻的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深入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