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初一地理考试反思(精选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1
期中考试之后发现学生的做题能力太差,以前上课讲求全、细、精,占用时间,练的时间就少了。考试之后,我做了以下改变:
一、钻研教材,提取知识重点要点,抛弃以前的面广,知识点杂乱。
二、要合理分配课堂上讲、练的时间,语言最大精炼话,留下充足时间教学生练!
三、做题结果及时反馈评价。
自己思考:对于地理学科特别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读图能力,应用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通过做题训练体会到的,不是背诵出来的。加之学生课下不能过多的分担时间,课堂加大练的时间很有必要。课上学生做题更加认真细致思考,没有抄袭现象,学生通过及时的做练,也就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巩固。
反馈效果:即使差生,也在督促下能及时的做题,做好。让他们背得再熟再透,未必会做题,教会做题,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来认识了亚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各要素的特征,还要善于发现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如: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部流向四周,说明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标画箭头)。也正是基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才使得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并且季风性强(标画箭头)。同样,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可以影响当地河流的水量大小(标画箭头)。在下列图解中,除了位置决定气候之间的箭头不可逆转外,在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箭头都是可以逆转的(用不同色粉笔,标画反向箭头。可进行简单解释,不要解释过深)。如一个地区河流越多,空气湿度会越大,将会对当地降水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地理知识记得更牢固。(图解方式,黑板板书,进行小结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2
本次地理试卷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选择题。第二类是综合应用题,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图题的灵活运用加以考查。
一、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336人,及格线36分,进线115人。合格率没有达到,优胜率没有达到,均分又偏低。
二、未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未加强知识点的归纳与综合训练,未加强知识点的纵横对比,本次考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当不好,但只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学习努力得了比较高的分数。
2、在平时的综合训练中,我没有注重强调,培训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训练,在本次考试中,第二大题,综合题大多数同学失分过多。
3、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的能力,所以未得到较好的效果,走进生活,解决问题,50%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不高,基本上都做错了。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本次考试中,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图题观察的.不深入。主要原因在于我本人,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强化训练的不够,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导致了这次考试成绩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的不够透彻,不能使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改进的措施
1、在吃透教材的和知识点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多引导、多启发,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3
本次地理试卷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选择题。第二类是综合应用题,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图题的灵活运用加以考查。
一、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336人,及格线36分,进线115人。合格率没有达到,优胜率没有达到,均分又偏低。
二、未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未加强知识点的归纳与综合训练,未加强知识点的纵横对比,本次考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当不好,但只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学习努力得了比较高的分数。
2、在平时的综合训练中,我没有注重强调,培训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训练,在本次考试中,第二大题,综合题大多数同学失分过多。
3、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的能力,所以未得到较好的效果,走进生活,解决问题,50%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不高,基本上都做错了。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本次考试中,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图题观察的不深入。主要原因在于我本人,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强化训练的不够,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导致了这次考试成绩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的不够透彻,不能使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改进的措施
在吃透教材的和知识点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多引导、多启发,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4
本次地理试卷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选择题。第二类是综合应用题,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图题的灵活运用加以考查。
一、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336人,及格线36分,进线115人。合格率没有达到,优胜率没有达到,均分又偏低。
二、未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未加强知识点的归纳与综合训练,未加强知识点的纵横对比,本次考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当不好,但只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学习努力得了比较高的分数。
2、在平时的综合训练中,我没有注重强调,培训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训练,在本次考试中,第二大题,综合题大多数同学失分过多。
3、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的能力,所以未得到较好的效果,走进生活,解决问题,50%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不高,基本上都做错了。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本次考试中,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图题观察的不深入。主要原因在于我本人,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强化训练的不够,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导致了这次考试成绩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的不够透彻,不能使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改进的措施
在吃透教材的和知识点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多引导、多启发,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4篇【优秀】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地理考试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5
一、试题宗旨:
全面灵活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正确分析判断地球上所存在和发生的事物,避免部分教师不讲解清楚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通过试题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地理教学。
二、试题试卷评析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试题分值的分配
期中考试前知识点(1、4、11、12、13)占10分,考试后占20分,比值较为合理
2、 对知识的分析判断通过实际现象理解。如5、6、7、8、13、14小题
3、 气候是地理学科中的难点和重点,因而所占比例较大。如2、5、6、12小题
4、 出现的问题
(1)小题出现错误最多,这是课本开头做的一个实验,说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自转有昼夜变化,假如不自转当然不会变化,只有昼夜现象。
(4)小题由于D部分“南美洲”错写为“北美洲”,因而出现没答案,但全部给分。但此题仍是考查课本图中赤道穿过的四大洲,从图中所得出的结论,意在引导学生明确看图的意义。
5、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各章节内容基本齐现,重点多出,非重点少出。
(二)综合题(40分)
第一大题通过四图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各个特点,进而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明显特征,回避了难以掌握的(2)热带草原和(3)热带季风,但重点明确季风气候世界分布最广在亚洲,为初二《中国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大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图认识六国在世界各州的分布,也为下册要学习这些国家首先了解它们的位置打好基础,还考察了具体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错误较多是加拿大与美国位置上下颠倒。
第三大题此题出现的图片是常见的'一些天气符号,结合实际现象加以认识掌握,避免孤立只认符号,而不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但由于试题要求不太严密,因而出现了部分题多种答案的错误。本题应为“确定最佳的唯一答案”这样会更好。
第四大题课本已出现,但没有文字说明,这要求教师给学生分析图讲解清楚,不然失去了图的作用。但从试卷中发现很多学生不会看图分析,只看表面,上升不到实际理论方面,从而联想不到课本表格中总结出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洲。此题是结合我国目前乃至世界的一种现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后果而出的。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学中仍然要以双基为本,把握教学的主方向。
2、强调地理学科“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学是为了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学习的基础上,应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6
一、试题宗旨:
全面灵活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正确分析判断地球上所存在和发生的事物,避免部分教师不讲解清楚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通过试题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地理教学。
二、试题试卷评析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试题分值的分配
期中考试前知识点(1、4、11、12、13)占10分,考试后占20分,比值较为合理
2、 对知识的分析判断通过实际现象理解。如5、6、7、8、13、14小题
3、 气候是地理学科中的难点和重点,因而所占比例较大。如2、5、6、12小题
4、 出现的问题
(1)小题出现错误最多,这是课本开头做的一个实验,说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自转有昼夜变化,假如不自转当然不会变化,只有昼夜现象。
(4)小题由于D部分“南美洲”错写为“北美洲”,因而出现没答案,但全部给分。但此题仍是考查课本图中赤道穿过的四大洲,从图中所得出的结论,意在引导学生明确看图的意义。
5、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各章节内容基本齐现,重点多出,非重点少出。
(二)综合题(40分)
第一大题通过四图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各个特点,进而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明显特征,回避了难以掌握的(2)热带草原和(3)热带季风,但重点明确季风气候世界分布最广在亚洲,为初二《中国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大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图认识六国在世界各州的分布,也为下册要学习这些国家首先了解它们的位置打好基础,还考察了具体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错误较多是加拿大与美国位置上下颠倒。
第三大题此题出现的图片是常见的一些天气符号,结合实际现象加以认识掌握,避免孤立只认符号,而不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但由于试题要求不太严密,因而出现了部分题多种答案的错误。本题应为“确定最佳的唯一答案”这样会更好。
第四大题课本已出现,但没有文字说明,这要求教师给学生分析图讲解清楚,不然失去了图的作用。但从试卷中发现很多学生不会看图分析,只看表面,上升不到实际理论方面,从而联想不到课本表格中总结出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洲。此题是结合我国目前乃至世界的.一种现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后果而出的。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学中仍然要以双基为本,把握教学的主方向。
2、强调地理学科“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学是为了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学习的基础上,应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7
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七年级地理试卷批阅后,感觉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不容乐观的状况,尤其是在本次考试中,暴露出学生对读图题掌握不牢,练习不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现对本次考试反思如下:
试卷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试卷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六章至第七章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择题、综合题两项,有利于考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程度。
学生做题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老师对学生学习要求不严格,致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会识图用图的弱点。
2、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不准确,理解题意能力较弱。也许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思想上没有重视,所以没仔细审题。
改进措施: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知知识。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7篇【必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地理考试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考试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 篇8
期中考试之后发现学生的做题能力太差,以前上课讲求全、细、精,占用时间,练的时间就少了。考试之后,我做了以下改变:
一、钻研教材,提取知识重点要点,抛弃以前的面广,知识点杂乱。
二、要合理分配课堂上讲、练的时间,语言最大精炼话,留下充足时间教学生练!
三、做题结果及时反馈评价。
自己思考:对于地理学科特别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读图能力,应用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通过做题训练体会到的,不是背诵出来的'。加之学生课下不能过多的分担时间,课堂加大练的时间很有必要。课上学生做题更加认真细致思考,没有抄袭现象,学生通过及时的做练,也就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巩固。
反馈效果:即使差生,也在督促下能及时的做题,做好。让他们背得再熟再透,未必会做题,教会做题,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来认识了亚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各要素的特征,还要善于发现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如: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部流向四周,说明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标画箭头)。也正是基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才使得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并且季风性强(标画箭头)。同样,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可以影响当地河流的水量大小(标画箭头)。在下列图解中,除了位置决定气候之间的箭头不可逆转外,在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箭头都是可以逆转的(用不同色粉笔,标画反向箭头。可进行简单解释,不要解释过深)。如一个地区河流越多,空气湿度会越大,将会对当地降水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地理知识记得更牢固。(图解方式,黑板板书,进行小结
初一地理考试反思(优秀7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地理考试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