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字和一个多音字都。
⑵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难点是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学习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3至12自然段,学习三个生字。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读吧!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第3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理解:陡峭。
3、出示句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4、指导感情朗读,理解云海。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
2、出示句子: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3、指导感情朗读。
4、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第5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出示句子: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3、指导感情朗读。
4、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谁读得最好。
5、指导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第6自然段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出示句子: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3、理解:
奇形怪状。
4、指导感情朗读。
5、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给岩石起名字。
6、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七、指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八、学写生字
1、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形、状、岩。
2、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
3、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了?
4、师范写岩字。
5、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天狗望月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①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里?)
②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3.观看录像,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秀挺。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却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1)[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盘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第
一、二两句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七、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字和一个多音字都。
⑵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难点是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学习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3至12自然段,学习三个生字。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读吧!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第3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理解:陡峭。
3、出示句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4、指导感情朗读,理解云海。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
2、出示句子: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3、指导感情朗读。
4、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第5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出示句子: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3、指导感情朗读。
4、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谁读得最好。
5、指导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第6自然段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出示句子: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3、理解:
奇形怪状。
4、指导感情朗读。
5、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给岩石起名字。
6、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七、指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八、学写生字
1、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形、状、岩。
2、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
3、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了?
4、师范写岩字。
5、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天狗望月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习说话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复习。
摘仙桃游戏:(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近字),并练习用字词说话。
二、精读。
1、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2、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争取做到有感情。
3、选读汇报。喜欢哪部分就练习读哪部分,再上台展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内容,选择方式,并给学生阅读以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诵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感受,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美丽。
2、配乐齐读全文。
3、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背得有感情。
读书要有个性的体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积累。
四、练习。
1、出示课后想想说说,引导学生弄清意思。
2、小组内练习说。
3、汇报自己的成果。
结合课文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拓展。
1、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去画一画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起些有趣名字吧!画后边介绍边展示。
2、搜集交流。将你搜集的有关黄山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不限于课文内容,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培养了语文综合素质。
六、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巨、安、块、站。学生认读。
2、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观察字形。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教师范写,指导重点。如巨,与区字形近似,里面两笔不同。
5、学生再练写,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相互评议,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培养写字上也会相互促进。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习说话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习说话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学会字词。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同学和老师收集一些黄山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黄山的美丽景色
1、由同学介绍自身收集的有关黄山的图片。
2、欣赏课件:黄山风景。
3、导语:
黄山风景如此美丽,我们去看看课文是怎么样给我们介绍它的神奇魅力的?
4、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2、考虑:
你知道黄山在哪吗?黄山奇石奇在哪儿呢?
3、交流问题,指名回答。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相机认读“区、尤、其”三个字。
启发同学自主识字。
2、展示“奇石”的图片,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块奇石?把它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3、集体交流:
⑴ 指名读,注意正音,朗读困难处,教师范读。
⑵ 小组内把自身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相互评价。
⑶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读。
⑷ 教师随意挑选段落,愿意朗读的同学起立朗读。
⑸ 引读:
就说“仙桃石”吧……
“猴子观海”又怎么样呢?……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组内介绍自身的`黄山图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先自由朗读,不会的同学互相帮助。
2、各种形式读,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边读字卡边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黄山石,形状奇,山峰巨,石盘立。金鸡啼,有名气,仙桃石,天下奇。小猴子,身脖子,胳膊举,看仔细。
二、齐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出自身的感情,体会黄山的优美。
2、齐读课文,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3、趣味背诵:
出示某一块奇石图片,谁能背诵出该段落,图片就奖给谁。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与范写。
2、同学描红,临写。
四、想象说话和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选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课文分析与学生状态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3、通过观察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流程:
(热身播放课件)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快乐。上课之前,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会自信、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好了,上课!
1、录像引入,激趣质疑。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评:创设情境,激情激趣)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5、说说课文的三幅图分别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内容相对应。
二、图文结合,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课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
4、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评: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二)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四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写法相同,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写法相同)。
(2)这四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法:
(1)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①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看)
课文的.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②你看了这幅图的奇石后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再从句子中找出具体描写“奇”的词,用“”画下来。(板书:找)
(4)议论:这些词写得好在哪里?(板书:议)
(“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把石猴子写活了。石猴子入迷的神态:一动不动。)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动不动观看云海的姿势?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得到能力培养]
(6)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理解词语)。
(7)几千年来,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
(8)讲述故事,学生任意编,教师可提示(孙悟空有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它飞到这里,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舍不得走了。它想这里真是太美了,我可要多欣赏一会儿)猴子观海多么有趣啊!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抱”“蹲”“望”“一动不动”,要读得重一些。学生自由读后,教师引读这一段。(板书:读)
3、师生看板书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看→找→议→读
下面由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和第四、五自然段。
[评: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三、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哪些奇石?
2、这些奇石作者有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你能按下面的提示,仿照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具体说一说吗?
温馨提示:
(出示大屏幕)①就说天狗望月吧,什么样的天狗,望着什么样的月儿,在想什么?
②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什么样的狮子,在怎样抢球,抢怎样的球?
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学生先同桌说,然后老师再指名说。
3、你还从书上哪里看出黄山的奇石很多。
齐读最后一句。
(二)按图片上奇石的样子给它起名字。
出示图片(几块奇石),由学生讨论给它们起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评:让学生浮想联翩,浮想联翩中闪烁着学生们创新的火花,显示了课堂的生命活动,学生们的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黄山吗?
如果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你能运用书上的词语夸黄山,说明你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
《评:注重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全文
看了,听了你们的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评:此环节使学生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飞落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抱、蹲、望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伸、叫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黄山石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模仿课文选一块或两块黄山石说一说。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黄山石的神奇。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开小火车认读字词并正音。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黄山奇石(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生说出示资料简介)
师:黄山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
2、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走进黄山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看录像)待会老师让你们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3 、反馈
板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三、研读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能在书中划一划句子,圈一圈词,从中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2、小组交流
3、汇报
(一)A 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猴子观海”图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课文围绕“猴子观海”写了那几个方面内容?
(2)在哪里“观海”?(陡峭的山峰上)“陡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插图中哪个地方最陡峭,把这个词写上去。观什么“海”?(云海)怎样“观海”?
(3) 你认为“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像:外形像;有情趣:云海壮观,猴子观海入了迷。
(4)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体会“猴子观海”的神奇。
(5)(出示“仙人指路”图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C 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指导朗读这句话。(更读重音)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更有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讨论:
A 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讨论:A “金鸡叫天都”与前面介绍的几块奇石有什么不同之处?
(“金鸡叫天都”由几块石头组成?)
B 为什么把这一组石头叫做“金鸡叫天都”?这一组石头的形状酷似引颈啼叫的雄鸡。
太阳升起来后,石头金光闪闪,颜色也酷似雄鸡。
(2)(出示“仙桃石”图片)齐读写“仙桃石”的话。“仙桃石”奇在哪里?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黄山石奇在哪里?(形状千奇百怪,酷似人物、景物,且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师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话“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说一段话。
六、作业
(1)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黄山石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模仿课文选一块或两块黄山石说一说。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黄山石的神奇。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开小火车认读字词并正音。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黄山奇石(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生说出示资料简介)
师:黄山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
2、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走进黄山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看录像)待会老师让你们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3 、反馈
板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三、研读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能在书中划一划句子,圈一圈词,从中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2、小组交流
3、汇报
(一)A 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猴子观海”图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课文围绕“猴子观海”写了那几个方面内容?
(2)在哪里“观海”?(陡峭的山峰上)“陡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插图中哪个地方最陡峭,把这个词写上去。观什么“海”?(云海)怎样“观海”?
(3) 你认为“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像:外形像;有情趣:云海壮观,猴子观海入了迷。
(4)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体会“猴子观海”的神奇。
(5)(出示“仙人指路”图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C 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指导朗读这句话。(更读重音)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更有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讨论:
A 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讨论:A “金鸡叫天都”与前面介绍的几块奇石有什么不同之处?
(“金鸡叫天都”由几块石头组成?)
B 为什么把这一组石头叫做“金鸡叫天都”?这一组石头的形状酷似引颈啼叫的雄鸡。
太阳升起来后,石头金光闪闪,颜色也酷似雄鸡。
(2)(出示“仙桃石”图片)齐读写“仙桃石”的话。“仙桃石”奇在哪里?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黄山石奇在哪里?(形状千奇百怪,酷似人物、景物,且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师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话“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说一段话。
六、作业
(1)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具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黄山,激发兴趣:
(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新授
1、逐段学习:
⑴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
板书:
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⑵指名读第2~5自然段:
①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②出示第二幅图。提问:
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x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
(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⑶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
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
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x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⑷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⑸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
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④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⑤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⑹齐读第6自然段:
①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
②板书:
天x望月,狮子抢球,仙女x琴
③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④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⑤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⑺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总结
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x。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汇,渗透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朗读、说话、交际能力。
3、习惯目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4、德育(情感)目标: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
2、有些词语如“闻名中外”“秀丽神奇”“翻滚的云海”“尤其”要通过各种方式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1、“翻滚的云海”由于平时很难看到,所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第五自然段中“巨石怎样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是教学难点。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黄山奇石
一、 导入
1、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吗?这个地方就是-——黄山(师板书:黄山)对于黄山你都知道些什么?(生自由答)有去过黄山的吗?多数同学都没去过,教师也没去过。但老师这里有一段黄山的录像片,你们想看看吗?(放录像)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揭题、解题
师:提到黄山,就不得不说一说那里的石头,这节课我们就来观赏一下那里的奇石(板书“奇石”)齐读课题。
师:“奇石”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到底那里的石头神奇在哪儿,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都会找到答案的。
二、讲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想想这四幅图都和课文中的哪一段相对应?学生自由读后,汇报。如果第四幅图出现争议,要留到一会再讨论)。
(二)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段(1)讲读、分析
a师: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吧。(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图上都有什么?你觉得这里的风景怎样?
b师:我们看看书上用什么词来形容黄山风景的。谁愿意读读第一自然段?(一生读第一段)
c师:哪个词最能表现黄山风景的特点呀?(秀丽神奇)(师板书:秀丽神奇)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好,我们又学会了一个形容风景的词语,齐读———秀丽神奇。
d师:这段除了告诉我们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外,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闻名中外)什么叫闻名中外?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地方闻名中外呢?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觉得怎样?(板书:闻名中外)
e师:这段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那里怪石有趣)那句写的读一读(师出于第1自然段第(2)句话)“尤其”一词你还能换个什么词来说,(特别)放在句子里读一读。(一生读句子)你读了这句话,觉得作者下面要写什么了?(怪石)对了。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就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你们明白了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看来黄山的风景真美呀,尤其是那里的怪石还特有趣,那么谁愿意再读一下第一段,让人听了以后都起赶紧支看看。(学生读、评价,适当出示朗读符号进行指导)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2一5自然段
看图、讲读、分析、朗读
(1)师:既然那里的奇石有趣极了,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好吗?快速浏览课文2一5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奇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学生画在书上)准来汇报?(生说一处,师写一处,名称)
(2)师:文中主要介绍了这四处景观。现在再请你默读2一5自然段,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给它们起了这样的名字。读完后,你喜欢哪处景观,就给你同桌讲讲它名字的由来,听清了吗?默读开始(学生默读后,同桌讨论)
(3)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哪段就讲读哪段)
a“仙桃石”一段,出示图片,学生讲清名字由来后,提问:为什么叫“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教师要抓住“飞”和“落”两个词,并相应板书。然后请喜爱“仙桃石”的一名学生带着喜爱的情感读第二段。读后学生评价哪读的好,教师相应出示朗读符号,让所有喜爱这处景观的同学都齐读这一段。
b、“猴子观海”一段,出示图片,学生汇报后,师请学生指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师板书:抱、蹲、望,让学生找出所喜爱的词。如“翻滚的云海”让学生解释是什么样子。“陡峭”用打手势来理解,然后也请学生朗读、评价。
c“仙人指路”一段,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板书:站、伸、指。然后让学生做出“指路”的动作,最后学生朗读。
d“金鸡叫天都”一段,学生汇报后,师让生指出不太理解的地方,师出示第一句话;其他学生讲解。要抓住“变”字,再让学生找出形容样子的词语,师板书:变、伸、啼。然后朗读。
注意:有可能学生对第四幅图到底对应的哪一段的有异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能通过图说清是怎么像“仙人指路”或“金鸡叫天都”的既可,老师不做硬性规定。
(4)体会写法,渗透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这四段,每一段作者写作的顺序都一样吗?先看“仙桃石”一段是先写这处景观的名字再写样子,而第三段呢,是先写样子,再写名字,第四段呢?第五段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变换着写呢?就是让读者感到写的有变化,不枯燥,有趣味,明白了吗?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奇石就是这几处吗?(不是)好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三、发散思维练习
师:你们看这里就有几处奇形怪状的岩石,你们来说说它们像什么,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出示图片,学生说像什么并起名字)
四、全课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谁能说说“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呀?
师:由此我们看出黄山风景真是————秀丽神奇,闻名中外
宣布下课。
2 黄山奇石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 黄山奇石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黄山奇石
一、 导入
1、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吗?这个地方就是-——黄山(师板书:黄山)对于黄山你都知道些什么?(生自由答)有去过黄山的吗?多数同学都没去过,教师也没去过。但老师这里有一段黄山的录像片,你们想看看吗?(放录像)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揭题、解题
师:提到黄山,就不得不说一说那里的石头,这节课我们就来观赏一下那里的奇石(板书“奇石”)齐读课题。
师:“奇石”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到底那里的石头神奇在哪儿,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都会找到答案的。
二、讲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想想这四幅图都和课文中的哪一段相对应?学生自由读后,汇报。如果第四幅图出现争议,要留到一会再讨论)。
(二)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段(1)讲读、分析
a师: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吧。(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图上都有什么?你觉得这里的风景怎样?
b师:我们看看书上用什么词来形容黄山风景的。谁愿意读读第一自然段?(一生读第一段)
c师:哪个词最能表现黄山风景的特点呀?(秀丽神奇)(师板书:秀丽神奇)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好,我们又学会了一个形容风景的词语,齐读———秀丽神奇。
d师:这段除了告诉我们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外,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闻名中外)什么叫闻名中外?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地方闻名中外呢?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觉得怎样?(板书:闻名中外)
e师:这段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那里怪石有趣)那句写的读一读(师出于第1自然段第(2)句话)“尤其”一词你还能换个什么词来说,(特别)放在句子里读一读。(一生读句子)你读了这句话,觉得作者下面要写什么了?(怪石)对了。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就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你们明白了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看来黄山的风景真美呀,尤其是那里的怪石还特有趣,那么谁愿意再读一下第一段,让人听了以后都起赶紧支看看。(学生读、评价,适当出示朗读符号进行指导)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2一5自然段
看图、讲读、分析、朗读
(1)师:既然那里的奇石有趣极了,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好吗?快速浏览课文2一5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奇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学生画在书上)准来汇报?(生说一处,师写一处,名称)
(2)师:文中主要介绍了这四处景观。现在再请你默读2一5自然段,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给它们起了这样的名字。读完后,你喜欢哪处景观,就给你同桌讲讲它名字的由来,听清了吗?默读开始(学生默读后,同桌讨论)
(3)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哪段就讲读哪段)
a“仙桃石”一段,出示图片,学生讲清名字由来后,提问:为什么叫“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教师要抓住“飞”和“落”两个词,并相应板书。然后请喜爱“仙桃石”的一名学生带着喜爱的情感读第二段。读后学生评价哪读的好,教师相应出示朗读符号,让所有喜爱这处景观的同学都齐读这一段。
b、“猴子观海”一段,出示图片,学生汇报后,师请学生指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师板书:抱、蹲、望,让学生找出所喜爱的词。如“翻滚的云海”让学生解释是什么样子。“陡峭”用打手势来理解,然后也请学生朗读、评价。
c“仙人指路”一段,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板书:站、伸、指。然后让学生做出“指路”的动作,最后学生朗读。
d“金鸡叫天都”一段,学生汇报后,师让生指出不太理解的地方,师出示第一句话;其他学生讲解。要抓住“变”字,再让学生找出形容样子的词语,师板书:变、伸、啼。然后朗读。
注意:有可能学生对第四幅图到底对应的哪一段的有异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能通过图说清是怎么像“仙人指路”或“金鸡叫天都”的既可,老师不做硬性规定。
(4)体会写法,渗透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这四段,每一段作者写作的顺序都一样吗?先看“仙桃石”一段是先写这处景观的名字再写样子,而第三段呢,是先写样子,再写名字,第四段呢?第五段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变换着写呢?就是让读者感到写的有变化,不枯燥,有趣味,明白了吗?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奇石就是这几处吗?(不是)好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三、发散思维练习
师:你们看这里就有几处奇形怪状的岩石,你们来说说它们像什么,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出示图片,学生说像什么并起名字)
四、全课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谁能说说“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呀?
师:由此我们看出黄山风景真是————秀丽神奇,闻名中外
宣布下课。
Tags: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具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黄山,激发兴趣:
(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新授
1、逐段学习:
⑴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
板书:
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⑵指名读第2~5自然段:
①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②出示第二幅图。提问:
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
(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⑶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
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
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⑷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⑸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
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④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⑤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⑹齐读第6自然段:
①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
②板书: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③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④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⑤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⑺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总结
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