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做花灯闹元宵教案(精选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小结及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喜庆热闹的元宵节氛围下,快乐的玩有效的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知识经验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
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学习制作花灯的方法。
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一盏红红的花灯。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花灯闹元宵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及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带花灯到幼儿园。
2、幼儿画册和元宵节人们进行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重点:知道元宵节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难点:幼儿愿意到集体面前并大胆的介绍自己的花灯
审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在这天里人们一起赏花灯、玩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2、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上说出人们在看花灯、玩花灯等)
教师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花灯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带来的兔子灯。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玩花灯。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灯?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那你们带来了什么灯?谁来说一说?
3、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美丽的花灯。(教师可以从颜色、形状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中进行介绍)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花灯。
师:我们小朋友要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我们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灯。(幼儿互相交换自己的花灯玩。)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小结及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喜庆热闹的元宵节氛围下,快乐的.玩有效的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知识经验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受元宵节夜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增加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习俗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
板书设计:
人多:人流如潮 灯火通明
闹花灯 灯多:兔子灯 鸽子灯 龙灯
声音多:融成一片 响彻天空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口头造句。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启发谈话。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什么节?
你家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老师简介元宵节。
2. 板书课题。(学习"闹"字)
齐读课题。过渡:闹花灯是怎么一回事?
二.初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一想每一段写的什么。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并说说段意。
5."闹花灯"换个词会说吗?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 交流:时间、地点、人物。
3. 学习"潮"字。说说"人流如潮"的意思。
4.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灯多?
5. 用"灯火通明"口头造句。
6. 大街山人流如潮、灯火通明,给你的感觉怎样?
7. 指导朗读。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认读词语:元宵节、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2. 用"闹"、"潮"组词。
3. 背诵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二段
1. 出示投影:
大街上有些什么灯?说说他们的模样。
看到这些灯,你想说什么?
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课文写了哪些灯。
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花灯?
哪些花灯写得简略,哪些花灯写得详细?
4.你见过兔子灯吗?它什么样?鸽子灯呢?
花灯做了动物的形状,多可爱呀!书上是怎么写的?
5.写得最详细的是龙灯。
(1)学习"龙"字。
(2)找出写龙灯的句子。
(3)从哪里看出龙灯最有趣?
(4)理解"上下翻飞",学习"翻"字。
(5)出示"摆动",做动作理解。
(6)看到这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龙灯,你想到了什么?
(7)课文为什么把龙灯当作重点来写?
(8)指导朗读。
6.看到这欢乐的场面,孩子们有什么反应?
(1)出示"情不自禁",理解意思。
(2)指导读,读出童趣。
7.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和后几句有什么联系?
8.指导朗读、背诵第二段。
三.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背诵第二段。
二.精读练习
学习第三段
1. 指名读。
2. 认识、理解"融"、"锣"。
3. 指导理解"响彻夜空"的意思。说说什么声音响彻夜空?
4.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5. 人们唱啊,笑啊,大街上呈现出一派团结、祥和的气氛,欢乐的元宵节鼓舞人们去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齐读第二句。
6.指导朗读第三段。
三.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四.指导识记生字。
五.作业。
抄写字词。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技能制作花灯。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教学流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
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
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
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能借助拼音认识本课“流、潮、通、金、光、情、禁、片”等8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 “情、流、金、片”。
2、能认读并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3、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4、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读并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2、按正确的笔顺描摹四个生字。
3、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媒体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录像机、录像带、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图片(各种花灯、小金鱼)
2、学生方面的准备: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
出示句子: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学生齐读句子。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吗?
闹花灯是最常见的一种习俗了,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
3、出示课题:2 闹花灯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1、认真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出示: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 ,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 。
集体交流。
2、出示: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3、读准词语:人流如潮、灯火通明、响彻夜空
注意读准“人、灯、明”三个字的前、后鼻音。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三个词语的理解。(如南京路、城隍庙春节等节日时的盛况。)
4、学习生字“流、潮、通”。
学生自主识字。
老师随机重点指导:
潮:读准翘舌音。
通:半包围结构。笔顺从里到外。第三笔的点不要漏。
提醒“流” 字第七笔的点不要漏。
书空“潮、通”。
再说几个带“氵”的字。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大街上这么热闹,花灯可真多!指名读第二节,完成填空:
大街上的花灯可真多,有 ,还有 。
2、轻声读第二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灯,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随机学习:
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
出示其他花灯的图片,进行模仿说话练习。
最有趣的是龙灯……龙活啦!”
a.出示龙灯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感受龙灯的有趣之处。
b.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第一句,读出语气,读中体会龙灯的有趣以及舞龙的热闹场面。
c.理解词语“情不自禁”。
难怪孩子们激动得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喊了起来……(引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这就是“情不自禁”。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情不自禁”做什么(怎么做)?
d.学习生字:“金、光、情、禁”
老师随机重点指导:
情、禁、片:读准前、后鼻音。尤其是“禁”字读第一声,不是第四声。
(四)复习巩固
一字开花。
用“流”作花心扩词。
用“情” 作花心扩词。
给小金鱼找朋友。
出示两排小金鱼,每条小金鱼身上写有一个字,分别为:
流 通 元 夜 潮 龙 追 情 赶 宵 交 水 感
下面一排每条小金鱼至少可以在上面一排小金鱼中交两个朋友,请帮助小金鱼找朋友,再连起来读一读。
(五)描描写写
书空“情、流、金、片”。
指导描写。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1、 熟读课文
2、 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2、闹花灯
兔子灯 地上跑
鸽子灯 天上飞
龙灯 上下翻腾 金光闪闪 不停摆动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听录音,通过完成一道填空题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语言。重点第二小节的学习,让学生用“什么灯怎么样”,进行课文内容的模仿说话。“龙灯”学生都只能说到一点,但我也给予积极评价,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有四个比较凝练的词语“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情不自禁、响彻夜空”,学生较难理解,我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媒体直观手段,通过读来体会,部分学生理解不了。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各种各样花灯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2、知道元宵节要闹花灯,体验节日的快乐。
3、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花灯。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赏花灯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幼儿自带一盏花灯
(2)花灯PPT课件。
(3)逛花灯音乐一段。
环境准备:华灯展。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元宵到"引入话题。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元宵节的一些民俗。
播放PPT,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种的花灯,感受闹花灯的喜庆气氛,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介绍本地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2、欣赏讲述各种各样的花灯。
组织幼儿参观花灯展:自由地欣赏与交流,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花灯。
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请几名幼儿给大家介绍有特色的花灯,提醒幼儿在介绍自己的花灯时,要注意说出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和特点。
交流: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花灯?在哪里见过?
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名称,形状,颜色和图案,进行欣赏与讲述。
归纳、整理经验:各种各样的花灯,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图案、有不同的名称
3、游戏"玩花灯"幼儿自由结伴,互换花灯再次欣赏并讲述。
提醒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互换花灯互换花灯,边欣赏边玩,体验玩花灯的乐趣。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做花灯闹元宵教案 篇11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活动反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