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知远网

2025-08-25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⑶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五、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2

一:热身运动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把你积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汇报交流

二:读课题

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孔子拜师(学生齐读)

师:课题为什么用拜师,而不用求师、认师呢?(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在读课题(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三:听写生字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本课的生字。

听写生字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候传授

师评议

四:学习课文

(一)师:孔子拜老子为师,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学生汇报

师:老子的学问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洛阳拜他为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打开课文67页,小声读第三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小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板书)请跟老师书空

师: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听(出示课件)风声、雨声、雷声。

学生认真听

师:假如你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啊,像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齐说: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齐说:风餐露宿。

师: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课件)谁会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

(二)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谁能够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师:你喜欢读谁的话?你呢?

一生读孔子的话,一生读老子的话。两个学生分角色读(两组)

师:请你再来读读老子说的第一句话。生1读

生2读(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们喜欢谁的读法?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三位学生分别带着疑问来读一读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

师:谁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读出知识的浩瀚无边)

师:你还特别喜欢那句话?

生1读: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非常好,非常有礼貌,彬彬有礼,有礼有节,值得大家学习。

生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求知心切呀。

生3: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这个老子真高兴,因为他终于见到了孔子。我们来看,句子中有一个词:迎候,什么是迎候。迎(学生接)迎接、侯(生接)等候。合起来,迎候的意思是?

生说

师: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老子,您老已经70多岁了,请您坐在车上等候可以吗?

生:不行,我坐在车上等候,表示我对你的不尊重。

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会怎样迎候孔子?

指生上台表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咱们现在要在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们同坐两个先试一试。

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

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孔子是怎么学的?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道及时复习巩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没有不懂装懂,学得实在。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

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四)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师: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对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

1.板书:孔子拜师。

2.简介孔子的状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

3.质疑:孔子是拜谁为老师呢?带着这一问通读课文。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资料,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齐读生字词:

(1)读准生字词(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止境:边际,尽头。

4.孔子的老师是谁?课文主要讲谁和谁之间的事?什么事?

生讲后师归纳:孔子的老师是老子;课文主要讲了孔子向老子拜师求学的事。(出示挂图)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懂哪句说那句?

2.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人士孔子勤学上进的.品质。

3.直到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

勤学上进的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抄词,读课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教给边读书边注旁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胸襟博大的品行等。

三、教学难点:

从文中的词句表达中体会、学习任务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孔子的名言,指名读

2、介绍孔子。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生字词过关,概括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读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段意思,并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总结归纳文章大意方法。

三、学习第一段,初步领会孔子品质。

1、齐读,边读边想: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2、指名说(谦虚好学)

3、你是从哪一句话感受到的,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4、在旁边写上标注。

5、小结:这种把相关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体会的学习方法就叫做标注法,课文的2、3、4段我们也将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6、出示句子,用上“虽然,但是”把两句话边成一句。

四、写字

1、大家觉得哪一个字最好写?(仆)其实笔画少的字要写漂亮反而不容易,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一个字。

2、注意左高右低,左右两部分距离要适中。

3、范写

4、学生写。展示。

板书:孔子拜师、标注法、谦虚好学

三、感悟课文,领会孔子品质。

1、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哪一句话感受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

2、交流。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看图,你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有礼貌?(鞠着躬、低着头、双手作辑、表情诚恳)

指导朗读 :表演读。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当时也是一名远近文明的老师了,为什么他还要拜老子为师呢?(学无止境)

知识是学不完的,学得越多,就会感觉自己不会的越多,谁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呢?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这一句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演示距离远。

“风餐露宿”什么意思?(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白天夜晚不停地走。)说话练习:白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夜晚,(),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雨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

四、小结

看着板书,用上“不但、而且”来说说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写字。

板书:孔子拜师、彬彬有礼、谦虚好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年轻时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解释“子”的含义,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像老子,庄子,孟子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书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

2、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

孔丘 仲尼 老聃

远近闻名 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拜见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自由读词——指名读——齐读

第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人物名。介绍古代人名的特点。(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称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选择上面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已经是 的老师了,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他认为 就 , ,赶到洛阳拜 为师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 地 给孔子。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1、再读课文,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谦虚好学。

师: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

出示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你的体会。并把你的感受代入句中读读。

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渊博

3、简介孔子

读读课后的资料袋

师:是啊,我们的孔子是多么谦虚好学的人啊,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读这一段。

4、孔子的谦虚好学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呢?

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了这个句子后,你又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预设:孔子一路很辛苦。

师:你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了?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这一路上,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情境朗读:炎炎夏日,孔子,寒冷的冬天,孔子

(出示曲阜到洛阳的地图。)

师: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少都要八、九个小时,在古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我们的孔子而是“走”到洛阳。此时,又有什么感受?把这种感受代入句子中读读。

师:孔子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洛阳。

再把我们的体会代入句子读一读。

师:孔子这样赶路是为了什么啊?(拜师)这时,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呢?

5、师:孔子终于赶到了洛阳。

课件出示内容,师读(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出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同桌练读对话,说说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让你最有启发?

预设: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前半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板书(学无止境)

因为孔子认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所以孔子千里迢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让我们大声读读,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6、词语加油站

像写学习刻苦勤奋的词语很多。出示词语。

废寝忘食 刻苦钻研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如饥似渴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不耻下问

四、拓展性知识。

我们的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还向很多人拜师。

课件出示孔子拜师小故事。

五、总结。

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也要牢记“学无止境”这四个字,通过学习这把钥匙,开启更多扇知识的窗。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6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必备【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

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同学们,能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论语》节选内容,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你们!真了不起!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教师节为什么定在9月10日吗?

2.你知道在西方学者眼中最有影响的炎黄子孙是谁吗?(对!是孔子。)那么,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资料,同时幻灯展示:孔子画像。)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二、读

1、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吗?读过三遍课文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真是自觉的孩子!)已经超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都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说,多读几遍课文,文中的意思不用老师讲,就明白了。虽然大家已经读过许多遍课文,我建议大家还要用心把课文读一读,好吗?

3、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专心,老师很感动!有这样认真读书的精神,你们一定能够学好语文。通过读书,你们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你对老子了解有多少呢?

4、简介老子。

5、课文中对孔子有几个称呼?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孔子自己称自己的时候叫孔丘,这表示什么?(谦虚有礼。)

三、悟

1、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发现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2、提炼中心问题: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

四、品

下面咱们换一种读书方式,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

1.品味重点语句。

(1)幻灯出示下面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① 这段话可以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语,变成转折关系的,试一试好吗?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①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②孔子一路上吃了很多苦,一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你能想象出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吗?

A、孔子为了赶路,真可谓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我们再来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孔子赶路的辛苦。

B、孔子这样赶路是为什么啊?可见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对这样的人,你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吗?会为他投去怎样的目光?(再读)

C、孔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了洛阳。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什么样子啊?在生活中,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这一段下面的句子,看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3)幻灯出示: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A、这里有一组近义词,看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B、一个拜访,一个拜见,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什么精神?

(4)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C、幻灯出示: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D、再读,这里也有一组近义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调换位置读一下,感受怎么样?

E、再读这段对话,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生活实际谈更好。

F、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是什么?(板书:学无止境)

G、用“学无止境”说两句话:

幻灯出示: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

孔子之所以——是因为——

(5)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齐读这句话:

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2、孔子拜师的精神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以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读一读。

幻灯出示: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五、拓

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向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拜师呢!

1.幻灯出示:

项橐(tuó)是燕国的一个七岁小孩子。有一天,他见到孔子时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问得真奇怪,什么水都有鱼;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不能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2、大家看了故事之后,你佩服孔子吗?听说他还向农夫拜师呢!想知道吗?那就到课外去看书吧,书可以让你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事!

3、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天下文人之首,历代帝王之师。”他的弟子把他一生的言论整理成书《论语》,这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里面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4、幻灯出示:(生齐读)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结

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近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千年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交流,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句或几句话。

写话训练:

(1)我想对孔子说: 。

(2)我想对老子说: 。

(3)我想对老子和孔子说: 。

说话训练:指名读自己的写话内容。

七、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学无止境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相,请看:(放录相)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呢?)

A、谈孔子。(生自由汇报,随机出示相关语句)

(1)课件出示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该生谈——其他小朋友也读读这句话,有补充吗?

师结: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已经远近闻名的孔子还千里迢迢地去追求学问,多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呀!

能读出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的形象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表演读一次?——齐读这一段

(2)课件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

引导学生抓住“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重点感悟。(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

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而且路途上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几个月,才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求学有多么艰辛啊!而孔子拜师的决心是多么的大,意志又是多么的坚啊!

你能读出这种感受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其他句子(可引导: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吗?)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学生说到哪一句,简短地谈谈感受,再练习朗读哪一句(分别由四个大组齐读)

重点学习第3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成语怎么说?板书:学无止境(课件显示成语,红色)

师: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远近闻名、学有所成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全体同学齐读这一句)

师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呀?(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谦虚好学

B、谈老子。

(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

课件出示句子:

“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显示“迎候”“毫无保留”为红色字体(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诲人不倦

(3)刚才同学们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揣摩、体会很不错,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好2、3自然段,全面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品行。

(4)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让我们大家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这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3、表演对话,加深感悟。

(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这就是课本上的孔子拜师图。找到了课文中和这副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吗?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扮演孔子和老子,表扬孔子拜师的场面。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

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

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课件出示)。先跟着老师读一读,老师带读后适当讲解含义——你能读好哪一句?——齐读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yi)说(yue,高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an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明智)也”

“学而不厌,诲(huì,教导)人不倦。”

2、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课件出示《论语》图片)

板书: 17 孔子拜师

孔 老

子 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9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品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0

一、导入、揭题

1、 出示孔子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 出示课题:孔子拜师 齐读

4、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 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 出示第一小节。

(1)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 读

3、 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3) 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 ),翻过了( ),跨过了( )。白天( ),夜里还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

饿了时,他( );

累得走不动时,( ),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

拜师的决心。

(4) 朗读。

4、 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他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呢?你能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找到答案吗?

(1) 交流出示

(2) 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习方面的格言。

三、小结

1、 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 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四、布置任务

1、 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 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四、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再读全文,再感受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