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幼儿园月亮教案(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初步感知汉字:月亮、星星。
3、能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月亮和星星》课件。
2、月亮、星星图片及汉字卡片。
3、星星头饰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星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老师边唱边出示“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咦!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今天星星也来做客了,我们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
幼儿:“星星!你好!”
“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什么时候能看到星星?”——“晚上”
“星星住在哪里?”
“那晚上天上除了星星还有谁?”——“月亮”
2、观看课件、初步欣赏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老师:“晚上的天空中真漂亮,不仅有弯弯的月亮还有许多许多星星,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好听的诗歌《月亮和星星》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在听的时候,想一想,诗歌里都有谁?”
第一遍倾听后提问:
(1)谁来告诉老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都有谁?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月亮”和“星星”。
第二遍倾听:
“我们再来听一遍,诗歌中的月亮和星星都分别扮演了谁?”
(1)诗歌中的月亮是谁?幼儿学习诗句:月亮月亮是妈妈。
教师采用等待、留空的.方法引导幼儿初步学念诗歌。
(2)星星是谁呢?幼儿学习诗句:星星星星是娃娃。
(3)月亮的嘴巴会怎么样?(笑一笑)
我们一起来学学月亮是怎样笑一笑的。
(4)星星的眼睛又会怎样呢?(眨一眨)
谁来学一学星星眨眼睛?
3、学习朗读诗歌。
(1)“这首诗歌真好听,我们一起来看着屏幕跟着念一遍诗歌吧。”
幼儿看课件学习朗读一遍。
(2) “小朋友念得真好,想不想再来念一遍,老师有个要求,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感知汉字:月亮和星星。
“今天月亮和星星的汉字宝宝也到我们教室里来了,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它们吧。”
(1)出示汉字卡片,幼儿认读二遍。
(2)教师手持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幼儿边读边拍汉字卡片。
(3)“电脑里也有这两个汉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课件,认读汉字。点击图片跳出相应的汉字。
5、在音乐活动中结束活动。
“星星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可高兴啦,他说要来和我们小朋友跳个舞,你们愿意吗?”
放音乐《闪烁的星星》,幼儿带头饰边唱边跳结束活动。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尝试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1、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摇篮曲》)。
2、图片若干(小蝴蝶、小猪、小狗、小鸭、小猫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入室(播放《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班除了来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来了两个特殊的小客人。
2、出示图片太阳
(1)教师:小朋友们好。幼儿:太阳公公好。教师:我们的宝贝可真有礼貌,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你们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小朋友们都去幼儿园,一起做游戏了,白天真热闹!
3、出示图片月亮教师: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小朋友们好。
幼儿:月亮好。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小朋友们要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大家都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二、看图理解儿歌
1、分别出示太阳和月亮,提问: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看一看谁醒来了?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
6、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小朋友们跟老师念"夜晚静悄悄"。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听一听(教师朗诵)
2、请小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好听吗?
幼儿:好听。
教师:那我们看着动画片一起来边看边念。
3、小朋友念得可真好听,白天真热闹,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
教师:对了太阳出来了,白天真热闹,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来念。我们一起来试试读读这一段。
幼儿和教师一起念。
4、小朋友们读得可好听了,那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
指名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轻轻的声音来念,我们一起来试试。
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注意太阳出来了要用响亮的声音来读,月亮出来了要用轻轻的`声音来读。
6、孩子们读得真好,听得老师心里真高兴,如果加上动作来读会更好听的,孩子们我们站起来配上你喜欢的动作来试试吧,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7、师幼共同完整地用动作来表演、朗诵诗歌
四、创编诗歌
1、咦,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指名说。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引导幼儿用"醒来了""睡着了"说一句话。)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听的太阳公公和月亮姐姐都咪咪笑,还引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它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醒来了的,有的是睡着了的;等会你拿到以后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如果是醒来了的就贴在太阳的身边,如果是睡着了的就贴在月亮的身边,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把它们请出来吧。
4、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
5、小朋友帮太阳和月亮找的朋友都想编进诗歌里,请你们帮帮忙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给客人老师听。
6、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夜晚
1、太阳和月亮都非常喜欢你们,想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愿意吗?(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并说太阳出来了,我们一起做着你喜欢的动物的动作一起做游戏吧。接着播放音乐《摇蓝曲》,并说月亮出来了)
2、再次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教师:哇天亮了,太阳又出来了,宝贝们,我们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吧。
太阳和月亮太阳出来了, 月亮出来了,小鸟醒来了, 小花睡着了,小树醒来了, 小草睡着了,小朋友醒来了, 小朋友睡着了,白天真热闹。 夜晚静悄悄。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图谱和游戏活动的帮助下,唱准句尾的休止部分及歌曲后半段欢快的节奏。
2.学唱歌曲,能用清楚自然的声音演唱,尝试用“啦啦”等辅助词进行衬词伴唱。
3.能愉快地参加集体歌唱活动,大方的`与老师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钢琴、图谱、月亮婆婆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后半段,以游戏的形式感受休止部分的停顿。
教师带领幼儿边玩游戏边进入活动室,学念歌曲后半段的歌词,感受句尾的休止。
2.感受歌曲后半段的欢快节奏。
幼儿坐下,教师提问:刚才月亮婆婆和我们是在音乐声中做游戏的,这个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呢?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欢快节奏)
3.学习歌曲前半段歌词。
教师:月亮婆婆刚才和我们说了一句悄悄话,你们听见了吗?
教师与幼儿用“传悄悄话”的游戏念第一句歌词。
教师:月亮婆婆还做了一件事呢。
教师一边作动作一边说:撒下月光把我摸。
4.学习歌曲。
教师:月亮婆婆还把刚才的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想唱给小朋友听呢,你们想不想听?
教师范唱一遍。
幼儿轻声唱一遍。
5.出示图谱,唱准休止部分。
教师:月亮婆婆还给我们送来了一幅画呢,请小朋友们来看看上面画了什么。
这幅画就是我们刚才唱的歌,我们和月亮婆婆做的游戏是图画上的波浪线还是
小脚丫呢?
6.尝试衬词伴唱。
“小朋友唱的太好听了,现在你们唱歌词,我来用一个好听的声音唱出来,你们听听看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分组演唱,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唱法
7.给歌曲取名字,游戏结束活动。
教师:月亮婆婆说刚才还没有给歌曲取名字呢,请小朋友帮帮忙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一边唱,一边作动作离开教室,师幼共同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知诗歌的美好意境,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挂、漂、盛”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3、体验夜晚大自然地美好,宁静。
活动准备:
音乐《夜曲》
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夜曲》,感受夜晚宁静美好的氛围。
师:天黑了,天空中有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这样的夜晚吗?
二、配乐
完整地朗诵诗歌《月亮》,对诗歌有个初步的印象。
提问:诗歌中的月亮在哪里?诗歌中有谁?他说什么?
三、出示图片,朗诵诗歌通过欣赏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提问:
1、你在哪看见了月亮?
2、月亮怎么会挂在树梢上呢?为什么说“挂”呢?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也说挂的呢?
3、为什么小鸟说月亮和他是好朋友?
4、为什么池塘里“漂”一个月亮?你见过什么东西也会在水里漂的,请你用动作表示一下!
5、为什么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什么时候我们也说“盛”?
四、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教师跟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体会教师是如何来朗诵的。
2、幼儿朗诵诗歌延伸活动:引导幼儿想象,月亮还会和谁好?树上,池塘,脸盆旁还会有谁呢?回去后尝试与父母一起仿编,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5
绘画意图:
每个夜晚,月亮娃娃,都高高地挂在天空。它都在天上给我们照明,给漆黑宁静的夜空增添了一份亮丽的色彩。一起学习画一画可爱的月亮娃娃。
绘画步骤:
1、用圆形和半圆形勾画出可爱的`月亮娃娃和小星星。
2、画面表现夜晚,以冷色调为主。黄色和蓝色对比强烈。
3、从浅色开始给月亮着色,用深一点的黄色给月亮勾线。
4、用渐变法表现缥缈的云朵。
5、画深蓝的天空。蓝色要有变化,不要涂得太死板
幼儿园月亮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月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学习讲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3、故事磁带《月亮船》、音乐磁带《划船》。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请听儿歌,看儿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儿歌导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好,小朋友说儿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对,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
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师设问题,请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谁帮助小蚂蚁找到家乡的?(仙女)
3、小蚂蚁的家乡在哪里?(中国)那儿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那儿有最长的墙是什么墙?(万里长城)那儿有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五、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家乡是中国,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中国)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美丽风景?(长江三峡、日月潭等)
2、请幼儿再说出我国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的名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六、教师小结: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山河秀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景名胜,我们要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划船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
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
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借助自制图书,在观察、想象、表演中,培养幼儿观察画面的能力,享受阅读的情趣。
2、调动孩子丰富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孩子丰富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
师:“老师自制了一本图书,这是图书的封面,看了这个封面你会想到什么?” (自制的图书画面大,有利于幼儿观察细节并展开想象)
师:“小熊可能在和月亮说什么呢?”
师:“让我们一起怀着愉快的心情祝福月亮吧!”
二、听故事,随机设疑
1、教师分段讲故事
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教师缓和的语气把幼儿带入宁静的发生故事的夜晚)
师:“一天晚上小熊抬头望着天空……于是,他爬上了一棵高高的树,去和月亮说话。”
问:“小熊为什么要爬上高高的树呢?”
2、继续讲:“他爬上了高高的树……月亮听不到。”
师:“小熊爬到树上觉得离月亮还是太远,如果你是那只小熊,这一下你会到什么地方和月亮说话呢?”
3、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
4、继续讲:“于是,他划船……爬到高山上。”
师:“小熊千辛万苦地爬上了高山,虽然累但他心情怎样?为什么呢?”
师:“是啊,能和朋友说说话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此时此刻,小熊会对月亮说什么呢?”
5、继续讲:“小熊开始大叫:‘嗨!……再见了!’月亮说。”
师:“听到这里,你有觉得奇怪吗?”“可是小熊也认为这是自己的回声吗?”“他觉得这美妙的回声就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月亮的声音。”
6、师生表演对话
师:“这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熊,谁愿意做月亮和我这只小熊对话?”
师:“你觉得有朋友这样想着你,问候你,心里高兴吗?”“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师小结:原来有朋友在一起真是件好事,他可以让我们都快乐起来。
7、幼儿试着看图讲述“小熊回到家……为月亮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
8、师:“帽子是买到了,可小熊碰到了一个难题,什么难题?你有办法帮他解决吗?”
9、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师:“仔细观察这三副画,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是的,小熊也发现了,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师:“这个办法行吗?让我们和小熊一起在树下静静地等吧!”
师:“当天晚上,他把帽子挂在树上……穿过树枝,爬到树枝头。”
问:“你们希望结果怎样?如果月亮真的戴上了,你们会怎么样?”(揭去四副的遮纸,激起幼儿兴奋快乐的情感)
师:“小熊也和你们一样,看他高兴得怎样了?”
学习句子:小熊高兴得手舞足蹈。
师小结:这真是一只可爱又聪明的小熊。
10、继续讲:“这下小熊安心地回去睡觉了,小熊睡觉的时候……在后面跑着、追着……”
师:“想想,小熊现在的心情怎样?”“你肯定也替他着急是吧,小熊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呀?”
11、继续讲:“把朋友送的东西弄丢了,小熊心里又难过又着急。于是,当天晚上……去和月亮说话。”(师幼一起看图讲述)
12、师:“小熊第几次爬上高山了?”“他的心情有变化吗?他在想什么?他会和月亮怎么说呢?”
13、继续讲:“一起听听故事中的小熊和月亮是怎么说的吧。”“好一阵子,月亮都不说话……‘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月亮说。”
师:“听到朋友能原谅自己,两个朋友的心情又怎样了?”“最后,他们一起祝福‘生日快乐!’‘生日快乐!’”。
三、延伸
师:“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你们喜欢这只小熊吗?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心情也来祝福小熊吧!‘小熊,生日快乐!’‘再见了!’”。
教学反思
优秀绘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深受小朋友喜欢。因此,教师往往通过边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边适时引导幼儿阅读图画的方法来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既给以知识技能又调动情感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月亮,生日快乐》的教学设计,意在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精致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在本次活动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适当提问,给幼儿思维的挑战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研究表明教师提问过多,会限制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因此低质量的提问幼儿就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机械性的“是”、“对” 无法对幼儿的思维构成挑战。在本次活动中,我更多的是采用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综合感知画面使他们的思维更具体更丰富。如在观察封面时,我不再采用常规的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等,而采用了跳跃式的提问:“请你仔细看这个封面,你会想到什么?”这样幼儿的回答就不会停留在表面的图象上,而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想到了“它在干什么?”“他在想什么?”等等。考虑到是大班的幼儿,简单的提问只能束缚幼儿的思维,因而转换了提问给以思维的挑战。又如,在讲到小熊爬到山头和月亮对话,引出“回声”这一概念时,我问:“听到这里,你有觉得奇怪吗?”从幼儿内心的感受出发来引起幼儿对“两种声音”的好奇,通过幼儿自身的疑问来解决故事中的难点问题,这样的提问给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看图灌输。但最后结尾部分显得轻描淡写了些,怎样让幼儿把体验到的.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升华,这是值得商榷的。
注意倾听,给幼儿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有效的评价能强化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效地倾听才能展开有效的评价。如一位幼儿在说到封面上“小熊对月亮说‘月亮,生日快乐’时”,我马上意识到该幼儿能认字,于是说:“你认识这些汉字吗?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在听到我的肯定后,该幼儿笑眯眯地坐下了,说明老师的评价激励让孩子非常满足和自豪三、对话绘本,给幼儿情感的体验
我们对一些绘本的分析,往往是将传统的理解“灌输”给了幼儿,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然而,完美的阅读过程绝对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等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作为阅读主体的幼儿,由于认知结构、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的不同,所获得的感受和结论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对绘本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及时地设疑质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绘本。如在讲到“小熊把帽子挂在树枝头,期待月亮能戴上帽子”的时候,我让幼儿自己体会:“你希望结果怎么样?”“如果真的戴上了,你会怎么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知理解绘本中小熊的期待心理和对朋友的真实态度。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
【活动准备】
1、挂图。
2、实物小图: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缩)。
3、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划小船。
——做着划小船的动作进活动室。
——出示月亮船的小图。刚才,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来到了活动室,老师这儿也有一条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请你们听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
2、倾听故事。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是谁帮助她找到了家?
3、说一说,演一演。
——教师演示教具讲述第一段故事。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她睁开眼看到了什么?
——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蒲公英碰到了谁?蟋蟀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
蒲公英又碰到了谁?螳螂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谁?蒲公英是怎样对她说的?
——教师继续演示教具讲述第二段故事。
——听完后请幼儿抢答:
①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太平洋)
②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③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④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
(万里长城大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4、学习讲述故事。
——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讲故事。
——蒲公英的家在中国,你们的家在哪儿呢?你们喜欢她吗?
建议:
1、在故事情节的牵引下描绘祖国河山的若干亮点,是将知识传授变为艺术感受的尝试。
2、当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家园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不仅可以从名胜古迹来说,还可以从其发展变化来谈。
附: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风吹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风停了,蒲公英睁开眼一看,啊!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树,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像只弯弯的小船。船上有个仙女和小白兔。
仙女看见蒲公英在伤心地哭,便问:“可怜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说:“我迷了路,我要回家。”仙女和气地问:“你的家在哪儿?”蒲公英说:“妈妈告诉我,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仙女微笑着说:“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变越长,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着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诉他,那是喜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现了一片光芒。月亮船来到了万里长城上空,
蒲公英激动地喊了起来:“停一停,停一停,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长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说:“再见,仙女。”“再见,孩子,记住你的家叫中国……”仙女说着,驾着月亮船走了。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的想象,并学说句子 “月亮,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3、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音乐舒伯特的《小夜曲》、每人各一本图书《月亮的味道》
(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线索以及规律;通过操作,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重点:
感受故事的有趣发展,尝试想象并讲述故事小动物们的活动与对话。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激发幼儿猜想和阅读的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吃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味道吗?
(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迁移到绘本的阅读线索,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从而让幼儿带着一丝悬念、一丝疑惑进入绘本的阅读。)
2、出示封面和封底,通过月亮形状上的变化让幼儿猜想故事的内容。
“有这么一群可爱、充满了好奇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味道,你们知道它们想吃什么?想尝尝什么的味道吗?
(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很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隐藏绘本内容的重要线索,引发幼儿想象并尝试表达,所以阅读从封面开始。)
二、幼儿自主阅读,大胆想象与表述。
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你们想知道吗?它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能吃到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绘本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给予幼儿一个猜想的空间,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诱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三、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中体验故事的有趣及小动物们合作分享的快乐。
(一)、播放课件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
1、黑暗中是什么在偷看着月亮?有几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
2、为什么小动物都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
3、教师小结:它们盯着月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到月亮?
(教师通过多样性,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有效完成目标)
(二)播放课件2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谁第一个想去摘月亮?它是怎样去的?表演小海龟爬山的样子。
2、是呀小海龟的办法真不错。可是它摸到月亮了吗?
(三)播放课件3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爬到山顶,月亮近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小海龟怎么办呢?(幼儿发挥想象表述)月亮的表情怎么样?
2、幼儿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出小海龟请来谁。引导幼儿学说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教师讲述绘本片段,一方面是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动物与月亮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是为孩子的自主讲述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来帮助的小动物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月亮与动物玩游戏的乐趣,更形象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四)播放课件4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有没有够到月亮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办呢?
2、幼儿观察说出请来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说句型“xxx,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说”是幼儿绘本阅读的基本能力。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句子结构完整,有益于出现大量的复句。在《月亮的味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句式就是“xxx,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幼儿在这个句式出现两次后,就能够结合画面尝试说出完整的句型。)
(五)课件播放5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请来了谁?它会怎么喊呢?我们一起来学大象喊长颈鹿。
2、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来尝月亮。他们摸到了吗?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往上一跳。长颈鹿努力伸长身子,可是还是够不着。长颈鹿会请来谁?
(六)课件播放第6页。
1、你们猜猜月亮是怎样做的呢?小动物们会放弃吗?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吗?
2、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叠一个做成了梯子,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七)课件播放第7页。
1、小猴子还是够不到月亮,它请谁来了?
2、老鼠是怎样爬上猴子的背?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有了前面的讲述经验,孩子对讲述的内容、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逐步地退出,给予孩子自主讲述的机会。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充分感受到了 “叠罗汉”的趣味性,释放自己的情绪变化,跟随动物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充分感受故事中蕴涵的互爱、快乐、分享的喜悦与满足。)
(八)课件播放第8页。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吗?“为什么这么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
2、现在月亮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九)课件播放第9页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个动物,引出小鱼。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摘月亮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2、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引出小鱼的出场,小鱼的疑惑也同时是孩子的童趣疑惑,’小鱼为什么要这么想?水里的月亮能吃吗?)
四、幼儿阅读绘本,懂得团结力量大,体验分享乐趣多。
(一)教师完整读绘本。
“小朋友安静翻书,跟着老师一起完整的阅读绘本。”
(《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读绘本,使孩子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故事意义。)
(二)、再次出示封面和封底的月亮,引导发现月亮表情的变化。
“谁来说说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是啊,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做成梯子,它们为了同一个心愿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终于让老鼠够到了月亮,看来集体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没有忘记它们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动物们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
(首尾呼应,绘本主题的升华,让孩子通过细微的观察,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五、延伸活动,想象迁移,继续探索思考与月亮相关的问题。
“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你会邀请哪些朋友和你一起合作分享呢?”
活动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绘本。书名 “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握故事的主旨,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图书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从第一次让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讲述到第二次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做到前后呼应,从阅读封面封底开始到结尾从仔细观察封底封面月亮表情的变化结束,是孩子从猜想到反思的过程。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简单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2.让幼儿体验过中秋节的愉快,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图片袋:月亮、儿童画图片、已剪好的黄色月亮(圆形或月牙形)足量
2.视频:《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个月饼
活动过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
2. 9月8日就是中秋节,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决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没有穿上好看的衣裳?为什么?
(2)师幼互动交流,知道月亮会从月牙状慢慢变成月圆状,又变到月牙状。
二、"月亮的色彩"
1.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赏月、吃月饼)
2.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师幼一起赏月。(引导幼儿说一说月亮里都住着谁?)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师:刚才说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还会吃月饼。(教师出示月饼念儿歌)中秋节里月儿圆,饼儿圆圆像月亮,香香的月饼尝一尝,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极啦!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饼)
2.幼儿开始月饼分享会。
三、"月亮的故事"美术活动:《月亮的故事》
附故事嫦娥奔月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同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开始危害百姓。于是帝尧命令大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掉天上多余的太阳,杀死猰貐,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万民欢喜,拥戴尧为天子。
后来,大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大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大羿团聚。
大羿听说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大羿在月桂树下相会。据说民间有好多人都曾经听到大羿与嫦娥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呢。
教学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月、吃月饼的'活动凸显着人们家人欢聚一堂的和乐画面,憧憬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赏中秋、品中秋、画中秋的活动形式,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体验节日的乐趣。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12
1、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月亮时圆时缺,引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2、学习词:量、衣裳、可惜。
2、活动准备: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实物投影仪
3、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
(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教: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
4、在讲完以后,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
(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5、复述故事,听完以后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
6、活动延伸:可以给小朋友讲一讲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子的。
(月亮其实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 比较各种动物不同的特征,大胆画出各种动物的造型,把握它们的基本结构和某些细节。
2. 与同伴合作创编故事画面,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材料:动物卡片、音乐、剪刀、背景画、彩纸、勾线笔。
2. 知识准备:已经阅读过《月亮的味道》。
活动过程:
1. 感知与体验动物尝月亮的味道。
(1) 师:你能看出这是哪本书上的一个画面吗?(出示完整的画面内容)
(2) 师:故事的开始部分说小乌龟很想尝月亮的味道,可够不着。乌龟想了怎样的办法?你能用故事中语言来说说吗?
(3) 小结:你看它们用不断叠高、互相合作的办法尝到了月亮的味道。
2.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师:这件事让所有的'小动物很羡慕,你看老师也为每组准备了背景图,我们能否让各种各样的动物也来叠一叠,一起创编新的《月亮的味道》的故事呢!
3.探索与发现各种动物的特征与结构。
(1)师:那你猜会有哪些动物也想来尝月亮的味道呢?
(若干幼儿回答)
(2)师:谁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XX动物是长得怎样?
(针对先前小朋友回答的一种动物教师追问)
(3)师:在小篮子里也有很多的动物图片,请你选一张看看是否认识呢?
(4)请一位幼儿在展台上介绍动物名称,以及长得怎样?教师也选一张对其造型对比。
(5)与身边小朋友交流。
(6)分享幼儿找到的动物特征。
师:请你们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观察到的动物样子?
4.幼儿创作并交流。
(1)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新的《月亮的故事》吧!
(2)幼儿绘画、操作。(提醒可以边做边说)
5.欣赏评价作品。
(1)你对自己的作品还满意吗?你觉得作品的哪里最值得你自豪呢?(重点:围绕特征)
(2)让我们一起讲讲新的《月亮的味道》故事吧?
幼儿园月亮教案 篇14
环境创设
以“快乐中秋节”为主题布置墙饰,在这一主题下设三个小主题。
1 、“看月亮”——表现幼儿和亲人、同伴赏月的场景;
2 、“月亮的秘密我知道”——展示幼儿绘制的月亮周期变化图。
3 、“团圆中秋”——由表现幼儿与家人一起快乐生活的绘画作品或幼儿的全家福组成。
引导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农历八月十五期间月亮的圆缺变化画在对折的彩纸上,然后剪下,剪出两个一样的月亮,然后将两个相同的月亮合拢粘贴,在中间穿线,并缀上铃铛,制成美丽的“月亮风铃”装饰教室,增添节日气氛。在班内宣传栏中创设“温馨小站”栏目,主要包括幼儿全家福、介绍家庭成员和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的图画作品,每周推出一个温馨家庭。
区域活动
1、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彩色折纸或挂历纸,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抓住其特点,大胆运用撕纸的方式再现出来。
2、在认知区或科学区投放月亮“变脸”记录册,鼓励幼儿将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一个月观察到的月亮圆缺变化画在本上,记录月亮的变化。
3、在交往区设置“乐乐超市”,提供彩泥和泥工工具,引导幼儿手工自制月饼,并将做好的.月饼送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为他们的娃娃家的节日餐桌增添一道美食。
家园共育
1、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造型的月饼包装盒,为开展制作包装盒活动提供物质准备。
2、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月亮的书籍、图片、光盘等材料,丰富幼儿对月亮的认识,激发幼儿创作撕纸画“玉兔和桂花树”的兴趣。
3、合家欢聚,共同分享、品尝月饼时,引导孩子观察月饼的外部、内部特征。
4、幼儿园可根据自身情况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制作月饼的活动。
日常活动
1、与幼儿玩“变脸”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表情,感受不同情绪引起的不同的表情变化。
2、过渡环节中,教师或幼儿为大家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激发幼儿创作“玉兔和桂花树”、探索月亮的兴趣。
3、平时为幼儿提供挂历纸,让幼儿随意撕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建议从易到难练习,如从斯门帘(直线条)到撕图形(折线、曲线),再到撕简单的图案(如房子、桌椅、小汽车等),以增强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4、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花朵的外形特征、花瓣的层次变化等,为制作祝福花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