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规范消毒培训方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规范消毒培训方案 篇1
一、消毒形式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疫情存续期间,加强校园公共场所日常预防性消毒;学生返校前一周内对所有室内公共场所集中开展卫生清洁消毒。
(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校园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及时与疾控部门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实施原则
(一)学校室外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
(二)教室、学生公寓、餐厅、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活动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室内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教室要在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同时做好室内保暖措施。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同时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三、常用消毒剂
新型冠状病毒对几乎所有的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高温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苯扎溴铵、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四、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室内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3.化学试剂消毒:房屋经密闭后,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至60分钟。
(二)室内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重点场所消毒
适用于教室、学生公寓、餐厅、办公区域(含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住宅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室公共场所,以及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
1.地面、物品表面消毒。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使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其中,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使用过氧乙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皮肤及粘膜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剂,防止腐蚀皮肤,消毒区域应无人,防止因消毒液气溶胶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喷洒消毒后密封30分钟后开窗通风。使用健之素泡腾片时不得和洁厕灵等酸性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2.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电梯、门把手、桌椅、楼梯扶手、水龙头、灯开关、饮水机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重点消毒,根据使用频率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每天擦拭消毒2-4次。有肉眼可见污物时,要随时进行擦拭消毒。
3.特殊区域消毒。餐厅、隔离观察区等室内区域可以使用消毒剂消毒,也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小时,每天一次;或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有人条件下可以开启使用。
4.餐厅清洁消毒。餐厅除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外(无人条件下开启,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日用消毒剂消毒至少2次,每餐结束后,要对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各种厨具餐具在用洗洁精等清洁剂清洁表面基础上,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5.卫生间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密闭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并消毒1次;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要专用并有标记,不要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60分钟。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
6.校车消毒。学校公务车辆、接送教职工子女校车等要确保到终点后立即开窗通风。车内座椅、扶手、地面等参照地面物体表面消毒方式进行。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
7.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卫生清洁消毒按照上述标准进行。
五、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立即报告西海岸新区疾控部门,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六、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送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属地疾控机构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七、责任分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做好相关区域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同时督促相应物业公司履行责任。
(一)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幼儿园、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活动中心等场所由后勤管理处负责。
(二)学生公寓楼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留学生公寓由国际交流学院负责。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由科技产业管理处负责。
(四)家属区、接送教职工子女校车由工会负责。
(五)图书馆区域由图书馆负责。
(六)学校公务车、会议室由学校办公室负责。
(七)办公室、实验室等由各使用单位负责。
(八)校内各商业网点由后勤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等主管部门分别负责。
(九)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卫生清洁消毒由疫情防控相关专项工作组负责。
(十)其他区域和场所按照上述原则由相关单位各自负责。
(十一)后勤保障组根据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确定的职责,做好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对各场所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有关信息记录等备案。
八、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各单位要安全存放、使用各类消毒剂,避免各类安全事故。
(二)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实施清洁消毒。
(三)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明确各区域(场所)卫生保洁、通风消毒等各环节的责任人、责任区域及责任事项。
(四)要做好卫生保洁、通风消毒工作记录。各责任单位要根据不同场所特点制作专门卫生保洁、通风消毒工作记录表,记录表应包含但不限于:区域场所(地点)、责任人姓名、实施日期、具体时间、实施人姓名、实施内容(保洁、通风、消毒)、消毒方式(消毒液类型)、监督人姓名等信息,详实准确建立工作台账,严禁弄虚作假。
(五)要严格落实卫生清洁消毒任务,确保所辖区域环境卫生。
规范消毒培训方案 篇2
为进一步规范校园卫生环境清理消杀工作,学校根据闽侯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发【20xx】180号文件精神和县教育局防控办〔20xx〕020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时间安排
疫情防控期间,根据学校实际有序组织开展校园环境更大力度的消毒工作(值班值守期间隔天做好办公场所、门卫处的消杀,电梯间每天消杀,开学前安排专业消杀机构全面消杀,开学后每周安排专业消杀机构全面消杀两次)。
二、消毒范围
全校范围内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和食堂餐厅等教育教学、生活用房等,消毒重点部位:办公室、会议场所、门厅、电梯间、楼道、卫生间(含使用器具)等。
三、消毒方法
(一)物体表面消毒,每天2-3次
1.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或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如5%的“84”、“533”含氯消毒液,按消毒剂与水1:100配比喷洒消毒或擦拭消毒,垃圾容器和转运站等按1:50配比喷洒消毒。
2.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适用于小物品,小物表、手消毒,不可喷雾消毒。
(二)空气消毒
1.尽量釆取自然通风或安藜排气崩等机械通风方式,保持室内的通风换气,以确保空气沉通,卫生。
2.对于密闭且人流量大的场所,可进行气溶胶喷雾。15%-18%过氧乙酸稀释30倍,用超低容量设备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原则每天1次,可视具体情况道当增加次数。
(三)道路消毒
取漂白粉一斤(500克),水10斤(500毫升).先取少量水将漂白粉週成糊状后,加入100斤水,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后,去上浮悬物,取澄清液用紗布过漶。其漂白粉澄淸液再加水稀释2-3倍,可用于环境喷雾消毒。
四、责任区域和消毒安排
1、各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和学生餐厅等区域空气中、地面日常消毒分两种情况,一是使用时的自然通风由各使用部门、各班级、各宿舍自行负责,二是总务处统一安排工人定时对空气、地面等使用规定的配比消毒水喷雾消毒。
2、各办公场所、年段室等使用器具的日常消毒由各处室主任、各年段长、各场馆室负责人自行安排,使用75%医用酒精擦拭消毒。
3、重点部位:电梯间、垃圾容器和转运站由学校卫生保洁人员负责安排,使用规定的配比消毒水消毒。
说明:
(1)、具体操作情况详见福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预防性消毒工作手册(节选前言、消毒原则、常用消毒剂、学校消毒的技术要点、家庭消毒的技术要点)。
(2)、消毒液、75%医用酒精等消毒物资可到医务室领取并登记。
(3)、开学前,开学后的每周2次全面消杀,将聘请专业消杀机构进行消杀。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本轮校园环境消杀工作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要求各责任部门、责任人充分认识消毒的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亲自安排、亲自抓落实,协调安排好校园环境消杀工作。
2、做好物资保障。总务处负责好消毒液和口罩,手套消毒防护用品的盘点等工作,明确需求量,通过各种途径采购储备,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
规范消毒培训方案 篇3
一、工作原则
坚决贯彻落实教工委、教育厅和属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根据“精准研判、分类管理、精细服务”原则,突出“严控疫情发生、保障师生安全”防控目标,全面做好我校20xx年寒假疫情防控工作,有序组织师生错峰离校返校,确保离返校师生平安顺利、留校师生安心舒心,为新学期安全开学做好铺垫。
二、师生员工疫情防控要求
(一)教职工疫情防控要求
1.非必要不外出。不前往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不跨省域长途旅行,有特殊情况确需出省需提前向学校疫情应急领导专班报备。
2.注意个人出行防护。在寒假出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采取自驾方式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分散就座,减少接触车内公共区域,包括扶手、车门把手等;乘坐后注意及时洗手,避免用脏手触碰眼、鼻、口腔。
3.及时主动配合流调工作。记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及路线,如发现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同乘,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等情况,立即与部门负责人联系进行上报,并配合所在地有关部门做好核酸检测、隔离等工作。
4.常态化身体监测。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请立即与所在部门相关负责人联系报备,视情况及时就地就医。
5.严控参加聚集性活动。寒假放假期间严控参加以各种理由举办的仪式、会议、聚会、赶集等活动,减少人员聚集所引发的感染风险。确需参加的,按规定向所在地疫情防控主管部门报批。
6.严禁带病离返校。正在发热或有疑似症状的教职工务必就地留观,暂缓离返校,不允许带病返校。各部门与本部门教职工(含临聘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摸清掌握教职工行程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人员排查,收集教职工有无从疫区返回、与疫区人员接触和有无发烧、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的相关信息,不漏报、瞒报、误报,准确掌握人员动态信息。
(二)学生疫情防控要求
1.做好学生离返校前安全教育工作。各二级学院(部)在放假期间要适时开展安全教育,提醒师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卫生防疫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实习安全、外出安全、网络安全等),要提示学生合理选择外出区域和行程,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和到人员密集场所时要带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安排学生分类错峰离返校。在精准分析研判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分类管理、精细服务的原则,二级学院安排好学生分批次离返校,并做好学生离返校登记。
3.加强学生离返家过程管理。二级学院要加强家校联系,实时掌握学生离返家行程轨迹,关注中途转乘学生安全,一对一了解学生到家后、返校后各方面情况,引导学生尽量减少跨省流动,非必要不出省,原则上不建议前往国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确需离开居住地的,须向学校报告。
4.灵活做好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在确保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政策,按教学计划灵活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尽可能减少跨市的实习实践,原则上不得跨省组织。针对已签订就业协议,并在就业单位实习工作的xx届毕业生,各二级学院应做好就业信息登记,积极关注学生及其就业所在地动态信息。
5.常态化开展学生身心健康监测。通过“支付宝-疫情上报”等各种手段,监测学生的身体状况、思想状态、活动轨迹,尤其掌握需要特殊关注学生的动态。同时,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收集、整理舆情监测信息,积极稳妥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6.按通知有序离返校。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时间前,学生不得提前返校。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等待进一步的通知。二级学院排查学生健康状况,防止带病入学。返校学生必须按规定时间返校,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返校者需履行请假手续。
7.注意个人出行防护。在寒假出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采取自驾方式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分散就座,减少接触车内公共区域,包括扶手、车门把手等;乘坐后注意及时洗手,避免用脏手触碰眼、鼻、口腔。
8.及时主动配合流调工作。记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及路线,如发现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同乘,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等情况,立即与部门负责人联系进行上报,并配合所在地有关部门做好核酸检测防疫管理等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三)校园疫情防控要求
1.加强假期值班。寒假放假期间,学校有部分学生留校。学校每天至少安排1名校领导24小时值班,后勤服务处、学生处、二级学院主要领导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各自留校学生人数安排辅导员24小时轮流值班,遇突发事件按程序及时处置上报。学院办公室要做好值班安排,同时掌握和加强对各二级学院(部)、处(室)值班的检查监督。
2.继续加强校园封控管理。寒假放假期间,所有教职员工、商户、家属离返校需经过所在部门领导同意,在疫情防控数据报备归属部门(教职工对应人事处、商户及工勤人员对应后勤服务处、家属对应工会)报备登记后方可离返校;所有入校人员要求“核验身份、扫码、测温、戴口罩”;对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旗)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县、市、区)来陕返陕人员,按属地要求落实管控措施。增强留校学生公寓保安、保洁、水电维修,食堂正常就餐等服务保障措施,配备必要的洗手液、肥皂、消毒剂等物品。
3.继续落实校园全面消杀。定期对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杀,要求留校人员“勤洗手、多通风、间隔线”,保证教学场所、宿舍、食堂、楼梯、楼道、卫生间、垃圾站(桶)等卫生防控风险点明亮通风、干净整洁。
4.切实落实应急管理。加强学院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理,保证观察隔离区的物资充足,人员服务保障到位,应急车辆齐全,实施隔离观察区域值班、水电、用餐预案等;加大校园食堂、超市、商铺等经营场所的物资储备,确保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供应有序、价格稳定;加强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及燃气公司等服务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获得最大支持,确保突发情况下全校师生的水电气设施完备及供应充足。
5.重点加强餐饮保障。
(1)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四净”(工作服净、帽净、口罩净、围裙净)制度。严格落实晨检制度,每日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2)注重食堂卫生。要保持食堂餐厅空气流通,做到定时开窗通风。在餐厅中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提醒和引导师生餐前洗手、佩戴口罩,取用餐具和到售饭窗口买饭。尽量采用错时就餐、就餐排队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分散就餐等方式,建立就餐、消毒等食品卫生管理台账,防止交叉感染。
(3)严控食材管理。加强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和售卖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不得采购来自疫区和海外风险区的海鲜食品,严格做好食品采购人员防护,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制度。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厨余垃圾及时清理和收集。
6.加强快递点监控管理。
(1)所有快递包裹在进入校园前,对所运输的快递进行严格消杀。对固定经营场所和临时搭建的帐篷,至少每天营业前消毒一次,确保室内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流通。对货架、笼车、把枪等使用频繁的设备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做好消毒记录。
(2)快递工作人员、菜鸟驿站工作人员,进入校园时须全部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如有异常不得进入校园。
(3)设立专用的快递服务场地,快递到达校园内站点后,必须对所有快递包裹先消毒、再投放,定期对货架、分拣设备、电子秤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4)快递到达校园内站点后,工作人员应及时通知收件人。师生员工根据通知要求前往指定地点领取快递。所有师生员工在递取快递时,保持间距、有序排队,避免拥挤、注意安全,做好个人卫生和防疫工作。
7.推出系列暖心举措,陪伴留校学生过温暖年。
学生处、校团委根据实际情况,分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一系列如“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年俗荟”、“我的国家我的年”、“行知人的冬奥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既丰富留校学生校园生活。
各二级学院(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按照“一系(部)一品”原则,责任到人,通过为学生推荐阅读经典书籍、经典影视作品、组织相关赛事、科学研究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度过一个有所收获的假期。
学校主要领导及各岗位值班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春节慰问与服务等系列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为留校学生传爱心、送温暖。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全校师生员工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牢固大局意识,充分认识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坚决摒弃任何侥幸心理,确保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位。
(二)联防联控,及时处置。
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加强与灞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所在地疫情防控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疫情信息,获取专业指导,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快速有序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三)加强管理,科学安排。
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及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精准研判、早做预案,妥当安排相关工作,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不搞聚集性活动,持续开展健康教育,鼓励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增强身体素质。
规范消毒培训方案 篇4
为提高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工作有关要求,结合中心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醒、提示,秋冬季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引导全体职工切实加强个人防护,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我中心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管理
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部署和落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文杰兼任办公室主任,张治磊、马长伟、李涛、杨玲、和晓栋、王绍领、万文丽、邢继东、褚智辉、杨光耀、李彬、李梅、杨勇、袁亚东、代建设、侯强、梁哲为办公室成员。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各股室、各单位要迅速统一思想和行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确保人员在岗在位,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疫情,可及时高效应对实施。
(二)加强正面宣传,注意舆论导向。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醒秋冬季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引导全体职工切实加强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一米距离的生活习惯。对日常生活区域卫生间、厨房、房间等按公共场所消毒要求落实消毒措施。引导和倡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喜事丧失简办,其他陋习不办,尽量做到人员不扎堆、不聚集、不聚餐。切实提高全体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三)加强应急准备,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随着疫情发展散发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疫情防控办公室依据本中心情况完善应对预案,积极采购储备防控物资(75%酒精、口罩、84消毒液)发现异常,及早报告,适时启动预案。每天对回蒙返蒙在外务工人员全部进行摸排,摸排情况每天上报给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把人员名单报给二院。原则上不召开、或减少召开集中会议或活动,如必须召开,应落实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参会(活动)人员配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在入口进行测体温,会议(活动)室要自然通风,空气流通,人员座位之间保持足够间隔,建议1米以上。
(四)针对疫情全面培训。
对全体职工开展有关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知识培训,并做好办公环境中的防范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增强抗病能力,休息时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有其它疾病就医时,尽量少去已经有疫情发生的医院就诊。建立预检制度,加强疫情的报告工作。
(五)加强预检工作。
了解职工近期有无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地区的旅行史,有无野生动物接触史,以及有无与类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当发现有上述接触史的发热人员时应立即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建立全体职工疫情防治工作每日汇总表,立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的就诊病例,及时上报,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护健康人群。本中心所有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家属或密切接触者已经发生的疫情或可疑感染情况。
(六)防控应对措施。
采取空气消毒和公用物品消毒措施对办公环境、会议室等进行消毒。由常态化疫情防控办公室有关人员,采用喷洒方式进行空气消毒和“84”消毒液消毒公用物品等措施对办公环境进行消毒。全体干部职工返岗后工作期间一律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串岗、不参加聚集性活动。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保持通讯畅通,遇有紧急情况要随叫随到。
规范消毒培训方案 篇5
为了做好本园疫情防控工作,把病毒有效地阻隔在幼儿园之外,确保本园幼儿和教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园卫生清洁消毒措施。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h,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
(二)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四)集体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每餐工作完毕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
厨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五)集体食堂餐具消毒
首选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柜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按照操作说明书使用;也可用高温蒸汽或煮沸15~30min消毒,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六)手的消毒
在园内配置足量的洗手设施。
新型病毒疫情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督促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
洗手时采用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醇类快速手消毒液。
(七)卫生间的消毒
用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min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八)校车的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开窗通风;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无窗密闭的校车,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h,或可用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30min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二、个人卫生
(一)教职员工、学生及幼儿要做好健康监护。
(二)室内会议室、课室内人员密集空间建议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若使用复用口罩,应勤洗勤换。有咳嗽症状的人员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三)鼓励幼儿多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四)加强手卫生。在咳嗽、打喷嚏后,摸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接触宠物后,有分泌物污染手时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六步洗手法洗手。必要时也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揉双手。
(五)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每日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接触食物时戴口罩和帽子。
三、环境清洁卫生
(一)园区环境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二)每天及时清除园内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园内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
(三)室内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休息室等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实行全日开窗。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
(四)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场所,尽量减少人员进出。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具体操作见以下消毒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五)疫情期间,继续加强园内各类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室内体育馆等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园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并有14天内北京停留史的新型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及时与属地疾控中心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四、随时消毒
发现新型病毒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幼儿应立即隔离,保健医生立即上报相关领导,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四)消毒人员填写随时消毒处理记录(附表)并及时上报移交资料。
五、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消毒人员配置和使用时要戴口罩和手套。
(二)使用乙醇消毒液时要远离火源。
六、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送院治疗后,园内环境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在学生离开后,消毒人员对该学生逗留过的地方、触碰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并妥善处理好产生的垃圾等。
规范消毒培训方案 篇6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经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疫情防控期间对全市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原则
本着“属地化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彻底做好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二、责任分工
1、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的综合协调;
2、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消毒药品和器械的供应协调,组织各工业企业消毒;
3、市卫生健康局负责消毒药品和器械的采购、发放,组织医院(诊所、门诊)、宾馆(旅店、招待所)等场所消毒;
4、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卡点、火车站、客运站等场所消毒;
5、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商场(超市)、市场、药店等场所消毒;
6、机关事务局负责市政府办公楼电梯、卫生间、楼道等公共区域的消毒;
7、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各站(办、所)各行政村、社区消毒;
8、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行负责本单位和本部门消毒工作;
9、市疾控中心负责消毒技术业务咨询、指导。
三、几点要求
1、各单位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消毒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有责任心的人员具体实施,每天消毒两次,早晚各一次,并做好消毒记录。
2、消毒药品和器械供应协调、采购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满足消毒工作需求。消毒药品发放联系人:市卫生健康局李明东,电话13341498888。
3、市疾控中心要制定消毒技术指南,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方便消毒人员学习。联系人:高志13756360656。
4、各单位关注公众号: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