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案

知远网

2025-08-18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江南春》教案(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江南春》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

①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②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③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三、读懂诗歌

1、学生读《江南春》。

提示注意:停顿(板书)、节奏等

2、读出感情。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3、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四、读出意境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4、体会前两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百花开放、山青水绿、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写出了什么特点?江南景色的秀丽。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6、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过度: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写出什么特点?蒙蒙细雨,寺庙隐现。江南雨景的秀美。

四、读出韵味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只是描写江南春天的雨景吗 ?

2、默读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4、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朱熹[清]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江南春绝句

江南之景——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依山傍水酒幡迎风

春光无限好

南朝寺庙——数以百计壮丽宏伟

空濛烟雨 包含感慨

《江南春》教案 篇2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第一、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第二、情景引入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第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第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第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江南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能背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吗?

《春晓》《村居》《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

2.古代诗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许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江南春。

4.解题。

江南春:江南春天的美景。(课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

5.了解作者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山行》《清明》等。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读准生字“郭”的读音。“莺”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

(2)同桌互相说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1.课件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

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4.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1)第一、二句: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

(2)第三、四句: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两句是雨景怀古,通过对“寺”“楼台”“烟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这充满历史悠远感的烟雨迷蒙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四、背诵、默写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课件出示“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图片,根据图片配诗句。

3.指名背诵,男生背、女生背,齐背。

《江南春》教案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南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背全文。

2、理解大意,掌握学习古诗基方法。

3、体悟情感,积累经典。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2、体悟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题目。这个题目很有趣,大家听好啦。如果说美酒叫琼浆,美食叫琼酥,美花叫琼葩,美玉叫琼瑶,美貌叫琼姿,美文叫琼章,那么,海南为什么简称琼?(因为海南美)海南很美,神秘浪漫的天涯海角,风情万种的三亚,举世瞩目的博鳌……阳光,沙滩,海浪,椰林,还有热情的海南人。

海南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春意浓。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胜日寻春单元,去诗中寻找春之美。

板书课题。读题。绝句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出示杜牧简介。

我们在读经典时,关注一下作者的生平,对更好地掌握诗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整体把握,概读全诗

1、自由读

2、抽学生个别读

3、划上节奏依节奏读

4、全班齐读

5、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江南春)江南春景如何?(美)。

二、咬文嚼字,细读全诗

真要品出江南美,还需要我们到每一句里去咬文嚼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出示第一句,读:千里莺啼绿映红

a、拿出笔来,从这句诗里选一个字,围绕江南春景,咬一咬,嚼一嚼,写一个词,或写一句话,想像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写一段话。

b、江南春当然美,你看,千里都是莺歌燕舞,柳绿花红呢。(让学生质疑,千里并非实数,而是概数,极言多。)

原来,这个“千里”,并非“一千里”,而是“处处”的意思。其实,古诗词中,千、万、九等数字都代表很大、很多等意,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诗句可由学生自己回顾出来: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里共婵娟。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等。)

假如说我们海南椰林多,那就是:(千里椰林;)碧浪多,那就是:(万里碧浪。)

c、怎么读,才能读出“千里”之感。(生读,拖长“千里”)

d、江南美,声美色也美。

2、出示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同学们,第一句诗被同学们嚼得有声有色,我们再来品品第二句(生动笔,发挥想象,品第二句图景)。

“水村山郭”是静默的,“酒旗”是招展的,这一句,被同学们字斟句酌,又嚼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怎么读才能读出静动之变。(生读,低读静高音读动)

3、出示第三四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读读这两句诗,你能围绕江南春景,写一句话或者写一段话吗?烟雨蒙蒙,多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轻轻地,缥缈的声音读

b、这里又有一个数字:“四百八十”,南朝是不是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呢?在《南史·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说明南朝的寺庙有五百余所,杜牧应该写“南朝五百余座寺,多少楼台风雨中”,不是更多吗?(生猜测)

同学们的猜测有很多,的确,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古人对四八这两个数字是比较喜欢的。比如“四”,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纸墨笔砚为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为文人四艺,天下为四海。可见古人对四字情有独钟。“八”字就更多了,你知道哪些含数字八的成语?(友情深:八拜之交,官清廉:八府巡按;会周旋:八面玲珑;很威风:八面威风;神通广大:八仙过海;很有才华:才高八斗)另外,佛经里也常用“四万八千”来形容极多。

南朝建了这么多庙宇,历经风雨,依旧是红墙碧瓦、画栋雕梁、钟声悠扬,在这迷蒙的雨雾中,若隐若现,若明若暗,更添一种迷离之美,历史之美。

c、这两句,

4、小结:回顾全诗,短短二十八字,诗人却从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春景,(引读,并指导学生读出动静声色等)

江南春美,声美色也美(师):千里莺啼绿映红(生)

江南春美,静美动也美(师):水村山郭酒旗风(生)

江南春美,晴美雨也美(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

5、齐读全诗,要读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明有暗,要读出诗人的赞美之意。

三、争议主题,深读全诗。

同学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人觉得最后两句诗应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加上问号,同学们觉得有什么变化?(还有几座庙宇亭台存在这蒙蒙烟雨之中呢?)

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明确:南朝是我国历史上兴亡更替最快的朝代,南朝大修寺院,想用佛教的一些理念来约束民众,但因大量修建寺庙而劳民伤财,适得其反。兴亡更替,物是人非,原来金碧辉煌的庙宇,历经风雨,所剩无几,这些庙宇,它们若能做诗,它会说_____________;

(创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________风雨中。)可填“兴亡”“沧桑”“忧伤”“感慨”“教训”

如果是这样理解,再读全诗,你们觉得前两句应该怎么读?(赞美之情)后两句该怎么读(感慨之意)

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泛读美句。

杜牧笔下的江南,很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诗人是怎么写江南的。(课件出示:)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美景)

苏轼: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美酒)

韦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美人)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美忆)

皇甫松: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美梦)

生读,大致概括出括号里的内容。

总结:江南美,海南美,中华大地,处处美。诗美,读诗的人更美。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诗词,能感受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设计江南春绝句

杜牧

江南声美、色美、静美、动美、晴美、雨美。

《江南春》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

3.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导诗

1.师: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师: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杜牧写的《江南春》(板书课题);

3.读题

师: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江南的春天

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写

小结学法:理解诗题,能帮助我们知道诗的主要内容(板书: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师: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自由朗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好了自己借助注释去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交流反馈

①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咱们可得读准了。你来试试(抽生1),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有意见请举手。

抽生2抽生3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怎样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呢?

(抽生交流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幻灯片)

③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抽生读

师范读

(配乐)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师)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正美!那么,杜牧的眼中又是怎样的江南呢?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圈在古诗中)

2.交流(拿学生的课文纸反馈)

预设1.学生没有圈出“绿”和“红”,引导学生看“注释”,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老师哦

预设2.你为什么要圈出“绿”和“红”?

3.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①比如:(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莺”想画面:

可从听觉、视觉、其他动物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②分四人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要求:1.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2.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学习单上的画面机动增减

3商量出最满意的画面让组里写字高手写在卡片上,完成了贴到黑板上。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贴的画面已被其他组贴了,那你就不能贴了,只能另想其他画面,时间规定3分钟。

4.看黑板上贴的画面,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5.采访小诗人,诗人来到你这,看到了什么?

生答;来到你这,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美景?

理解“千里”。这“千里”是指“一千里”吗?虚指

6.播放视频画面

感受江南美景

7.学生看画面读古诗

整个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看着这样的春景,你的内心是?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感受

见到如此美景,诗人也是忍不住想要赞美一番(板书:赞美)

配乐齐读

8.小结学法:

想象画面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板书:想画面)

四、品读感悟诗情

由小结“画面”引入

这么多的画面,怎么三四句(大组)的画面这么少呢?

请生交流,形成两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景物写得这么少?写法怎么变了?

二是晴天怎么变成雨天了呢?

三是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诗人。

3.(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4.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在他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5.(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借助这些资料(板书:借助资料)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7.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8.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9.(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他的情隐含在烟雨中,这请抒发的非常含蓄、间接

五、总结背诵:

1、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江南春》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南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 、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

教学重难点:

1 、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2 、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 ) PPT 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 2 )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 2 )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 3 )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 1 )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 2 )二听:莺啼、人声

( 3 )三闻:花香、酒香

( 4 )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 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

( 1 )介绍写作背景

( 2 )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五、课堂总结

《江南春》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靠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江南春》教案 篇11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能背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吗?

《春晓》《村居》《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

2.古代诗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许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江南春。

4.解题。

江南春:江南春天的美景。(课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

5.了解作者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山行》《清明》等。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读准生字“郭”的读音。“莺”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

(2)同桌互相说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1.课件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

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4.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1)第一、二句: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

(2)第三、四句: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两句是雨景怀古,通过对“寺”“楼台”“烟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这充满历史悠远感的烟雨迷蒙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四、背诵、默写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课件出示“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图片,根据图片配诗句。

3.指名背诵,男生背、女生背,齐背。

《江南春》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投影,江南美景图,课文全篇,生字卡片,鱼儿帽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几幅江南的美景图]

小朋友,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你觉得美吗?

3、[出示课题]

指导字音:南nán。

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我的五分钟】

1、自己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两遍,直到读准读通为止。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出示]莲叶小鱼西南可采莲

中间何戏(加拼音)

认读,正音:平舌音:采;

后鼻音:江。

3、在读准生字字音的基础上,四人小组读课文,并数数课文中共有几句话。

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看图1]小朋友,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指导读第一句,重点放在“何田田”。

结合意境,指导朗读和背诵。

2、学习第二句【我的五分钟】

[看图2]除了采莲的姑娘和密密层层的莲叶以及饱满的莲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出示]第二句指名读句子。

四人小组说说、演演:如果你们四个人分别是四条小鱼,你们在水里会怎么游戏呀?

指名四人小组戴上帽饰,上台表演。

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鱼儿在水中的畅快以及人们采莲的欢乐。

指导背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

指导背诵课文。学生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生字的间架结构搭配。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其余6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莲叶小鱼西南可采莲

中间何戏(不加拼音)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指导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我的十分钟】

1、[出示]本课7个生字,认读。

2、自己看P74—P75的笔顺,在红字中自己练写。

3、四人小组互相检查,看有没有记住笔顺。

4、学生讨论,师指导学生说清楚重点笔画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重点指导:可:独体字,指导笔顺。

西:与“四”进行比较。

6、描红,完成《习字》。

三、自主练习

古诗交流会:

“独自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另选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念一念,背一背。”这是上节语文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最后的时间举行“古诗交流会”,将大家回家收集的有关荷花的古诗拿出来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

3、江南

莲何田田

鱼戏

智慧瞬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