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精选4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走向海洋》,里面讲了地球故事、文明星火、科技之光、万物之理、星字迷尘、生命奥秘......里面有许多科学知识和许多在电视上或连科学家都没见过的图片。
里面让我最喜欢的便是地球故事了。里面讲了南海油气资源被邻国国家疯狂盗采,那是为什呢?因为里有丰富的物产——油气。这件事要从以前开始讲起: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海主权提出任何质疑,为何后来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突然开始疯狂地争夺南海呢?因为南海不仅储藏油气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甚至被称为是“海上生命线”。除此之外,南海争端也出现了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的影子。有些人认为未来想在南海油气开发上有所作为,便会面临与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国的冲突和较量。
还有一个故事便是: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斗的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因为这本书则用大量用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的目标,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
这本书里,不仅讲了有关南海油气资源被邻国国家疯狂盗采的事和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斗的'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这两件事,还有许多故事,如:有关钓鱼岛的事和许多有关国家将面临的大事......498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知识是不是很多啊!像这些知识都是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海洋,关系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灭亡!可是,却有那么多人不知道海洋,不了解海洋……
《走向海洋》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海洋丰富的矿物资源,告诉我们中国悠远的历史。它呼吁人们:走向海洋,向海洋进军!
可是,海洋究竟是什么呢?爸爸说: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海洋里有全天下80%的生物;有全天下90%的淡水——南极、北极冰山;有全天下70%的石油和天然气,现知的可采储量就有3000亿吨。可见,海洋的资源是多么丰富!妈妈说:海洋是文明的起源。明朝初期,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这不仅打开了海外贸易这一新篇章,还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便有着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中间饱含着辛酸,但是,这些都过去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自古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爱国将士,他们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上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形象。是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又强大起来了!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
大家知道吗?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从浩瀚的海洋中捕鱼,靠海洋为生。海洋还是国家之间联系“电线”,麦哲伦环球航行靠的不是海洋吗?哥伦布不是因为海洋才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吗?中国航海事业更是历史久远:郑和、郑成功、魏源、……
海洋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国秦始皇到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再到“海上事业发达的明朝”近万吨的船队出海,这些事说起来,真令我自豪!
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战争——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因为的清政府,所以失败了。不仅这样清政府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条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正在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记得这耻辱,要努力学习再也不要被别人欺负!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新中国,中华巨龙腾飞海洋,老旧的书页已经翻了过去,重新书写历史篇章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正如书的结尾所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手高歌,于海洋通行……”对呀,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与海洋为友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什么?答:既不是人最早进化的猿人,也不是两西动物进化来的动物,而是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距今约35亿年的蓝藻化石———叠层石,同时也告诉我们,在35亿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经有生命存在了,它就是海洋中蓝藻。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后,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陆地上,当时地球正遭遇着太阳长驱直入的紫外线照射,赤日炎炎,令人生畏;而在海洋里,却很少出现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即使海洋结冰,也像是披上了一层棉被,冰层下面的海洋温度仍然在0摄氏度以上,海洋仍然是一个舒适的`培育温床,适合于生命的生存与生长。这让我觉得大海还是这么的神奇呀!它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一样,去无私培育她的孩子。
海洋又包含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又是在这四大洋中最深的海洋。
海洋里埋藏了形形色色的发财梦:在这个巨大的蓝色聚宝盆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大海里,有许许多多神奇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大海又是一望无际,所以我要做到像大海一样,有一个宽阔的胸怀,要有一个男子汉的大度。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5
《走向海洋》这本书只要写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有40多个介绍。
海洋,为地球球面面积的70.8%,占地球土地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大海,会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由此可见,海洋是特别大的`。
那么,从宇宙往地球上看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不,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的球体。因此,有好多人怀疑“地球”这个名字起错了,应该叫“水球”。但是问题又来了,即然叫“水”,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会说:是猴吧。
想起“海”这个字,我们会联想到“五湖四海”这个成语。那么“四海”到底是什么海呢?那就是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那这“四海”的未来式什么样的呢?那就要靠我们的举手之劳来创造了!
让我们与海洋同行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走向海洋》,读完这本书后,我有着深深地体会。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我们离开了水那又会怎么样呢。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吧。水中有多少奥秘,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地球表面面积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占3.61平方千米,为海洋面积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29米,体积为13.75亿立方千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这样看来,我们的地球应该是一颗水球了。就在我们中国就有世界上有名的大海,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渤海:中国的内海,在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小,地理位置最北,三面环陆地,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形似一只侧放的葫芦,面积为9。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米。黄海:起名于海水颜色。它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为一半封闭性浅海,由于黄河流经此入海,搬来大量泥沙,使海水中浮游物质增多,透明度减少。他北接中国辽宁省和号线平安南。北二道,东从朝鲜半岛西北角为界,西北通渤海,西倚山东。江苏两地,南边以长江口北岸启东划疆,东西宽300海里,南北长470海里,面积近40万平方千米,近海水深度在60米以内。最深处在济州岛北方为140米。
海洋不但面积宽广,而且海底还有许多的'矿产资源。海洋这个蓝色聚宝盆储藏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金属结核,铜,钴;镍,金约1700亿吨,银约133亿吨,铀40亿吨。在浅海低中还可以采到铂,锡,锆,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等。有些地方还可以采到色彩鲜艳的宝石和金刚石。
如今,我们的家园——地球,已经被破坏了。让我们行动起来,保卫我们的母亲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7
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财富。《走向海洋》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海洋的形成,海洋的未来发展。海洋的未来发展让我陷入了深深的遐想中……
未来,我会去海底探索宝藏,把宝贵的资源全投资到海洋建设中。我想在海底建设游乐场,这样,会有更多的空间玩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想在海底盖城市,减轻陆地负担。还可以扩大范围,招收更多工作人员,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我想用沉没的宝藏建成一座“黄金牧场”,那里生活着海底生物,最大至鲸、最小的到虾。总面积五百平方千米,可容纳200种海生动物。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就占了地球表面的70%,约3。61亿,再做十个“黄金牧场”还绰绰有余。我还要开发植物园,即使有人类的居住也不会遭受污染,我要大量地种植海藻、珊瑚……使海洋的环境越来越好!
我要在太平洋开发,在北海创业,在大西洋完成我的梦想,美化一个又一个的海底世界。
当然,这只是梦想,要做到开发海洋,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日本做到了。日本给阿拉伯制造了一座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由八根柱子支撑,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当船行驶。里面不仅仅有居民楼,还有花园、公园、学校……应有尽有。日本还将在21世纪末完成水下公园这项伟大的工程。
我们现在要做两件事:一是保护海洋,陆地的污染已经很严重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洋受着同样的折磨;二是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为哺育我们的海洋完成这项宏伟蓝图!
《走向海洋》,它让我学到很多,懂得很多……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更会让人受益一生。周末我阅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了地球,让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学习。
我们居住的家园叫地球,我想那应该就是土构成的。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地球并不是土黄色的星球,而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真是没想到,地球居然是个大水球。看来以后我们更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了,毕竟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只有那么一小部分。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知道了很多为我们的海洋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的英雄,也为我们今天海军的强大感到骄傲。在了解到我们由于经济、科技落后而受到侵略时,我的心也变得沉痛,特别是我国南海的油气资源丰富,周边国家一年的非法开采量就相当于我国大庆两年的产量,而我们却一直依靠进口,而且直到今天,在这片祖先留下的`蓝色国土上依然没有竖起一座中国井架,打不出一桶油。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实。其原因还是我们经济、科技、军事的落后。这一刻我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而学习,因为只有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拥有先进的科研技术,才能使祖国变得更强大。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周总理铿锵有力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9
当我拿起《走向海洋》这本书时,我就被封面上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很喜欢大海,想了解大海,想知道有关大海的知识。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拿起这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母亲,生灵万物都受惠于海洋。海洋不但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海底不仅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而且还沉睡着数以万计的沉船,装载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中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海洋史上的历史人物,有郑和、郑成功、魏源。了解了中国海军的历史,我国现在有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和海军航空兵,他们肩负重任,在守卫着祖国的边防海岸。
我要好好读这本书,了解更多的海洋的知识。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祖国美丽富饶,繁荣强盛。多么希望我们的祖国走向海洋,掌握海洋的主动权,捍卫海洋,让我们的海洋更加波澜壮阔,不再因为落后而受人欺负,国泰民安,欣欣向荣。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这是一本有关海洋的科技书很不错,我很喜欢,所以也要介绍给你们。
书中讲述了海洋的面积达3.6亿平方公里,足足覆盖了整个地球的71%。海洋不仅面积辽阔无垠,而且,其中的生命更是多的多,生命更是源于海洋。
书中介绍了海洋是地球最初的一个水源,正是在这个水源里,孕育了最初的生命,所以海洋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人类就是从海洋最初的原始生命进化中演变而来的,所以海洋也是生命的摇篮;人类至今为止还在受益于海洋,因为在海洋众多生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供我们人类食用,所以海洋又是我们的最大食物储藏室。书中描述了海洋是地球的肾,它能够净化水资源,百川在流入大海时,总会有一些泥沙、脏东西,经过大海的运动、蒸腾,最后污垢留下;海洋也是地球两叶肺中的一叶肺,另一叶不说也知道是森林。
书中特别介绍了海洋母亲为我们人类解决了一大难题——淡水资源减少。因为海洋就是水,虽然咸,但是我们人类发明了多种方法,来净化水资源,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有效缓和了水资源的危机。
海洋母亲还能为我们人类发电,比如大型潮汐发电站,可我们人类却不太爱惜这个母亲,我们随便乱排放各种污物,印度的母亲河恒河被污染,几万人得了黄疸病,许多人都死了,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保护水资源。海水中含有许多盐,盐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我们祖先早就学会了在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最古老的法子是日晒制造海盐的方法。
这真是一本好书,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海洋的知识,同时我也懂得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道理。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到保护海洋的活动中,保护好我们生命资源。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1
蔚蓝的大海上,海鸥在快乐地飞翔,一艘帆船扬帆远航,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溅起无数晶莹的浪花……多么美丽和谐的画面呀!看着这样的封面,我情不自禁地拿起《走向海洋》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从书中我不仅知道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还知道了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她还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有使我们自豪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有让我们愤慨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我无法忘记这些海战使祖国蒙受的耻辱。
从书中我还知道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当然,海洋还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库,如果海水提纯,可以缓解整个世界的缺水状态。她无私的为人类奉献着一切,用生命哺育着人类,为我们提供了必备的生活资源。
慷慨的海洋为我们付出这么多,而我们是怎样回报她的呢?往海里扔垃圾,许多船只漏油……使海水变得混浊、肮脏,造成严重的污染。人类的行为激起了海洋的愤怒:一次次的海啸证明了海洋也在呼唤健康,一次次台风形成暴风骤雨,造成山体滑坡,洪水肆虐……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觉悟吧!人类!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创造一道绿色的屏障,保护我们的海洋母亲吧,让他永远美丽富饶!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走向海洋》,里面讲了地球故事、文明星火、科技之光、万物之理、星字迷尘、生命奥秘......里面有许多科学知识和许多在电视上或连科学家都没见过的图片。
里面让我最喜欢的便是地球故事了。里面讲了南海油气资源被邻国国家疯狂盗采,那是为什呢?因为里有丰富的物产——油气。这件事要从以前开始讲起: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海主权提出任何质疑,为何后来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突然开始疯狂地争夺南海呢?因为南海不仅储藏油气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甚至被称为是“海上生命线”。除此之外,南海争端也出现了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的影子。有些人认为未来想在南海油气开发上有所作为,便会面临与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国的冲突和较量。
还有一个故事便是: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斗的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因为这本书则用大量用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的目标,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
这本书里,不仅讲了有关南海油气资源被邻国国家疯狂盗采的事和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斗的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这两件事,还有许多故事,如:有关钓鱼岛的事和许多有关国家将面临的大事......498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知识是不是很多啊!像这些知识都是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3
烈日把他黑黝黝的脊梁晒得似乎要冒出油来。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拉开了日光灯,我才看清三舅完全变了样:工作服上全是尘土,右边的袖子还剩半截,胳膊缠着纱布,裤子的左膝盖烧破了,露出了里面烧焦的毛裤,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还烧掉了一小撮,脸上有几处沾着烟灰,平时的“帅劲儿”全不见了。一问才知道,三舅的车间里失了火。三舅救火时,左胳膊被烧伤了。
严冬的夜晚,几颗赤裸的星星可怜巴巴地挨着冻,瑟瑟发抖几乎听得见它们的牙齿冷得捉对儿厮打的声音。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走向海洋》。
这本书介绍了古往今来海洋的变化以及国内外人们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人们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因为为了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做出了生命的奉献比如说:葡萄牙人麦哲伦。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俄国人切留斯。挪威人弗里多约夫·南森。英国人约翰·富兰克林……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油气田,从海水中提取出了铀和镁等80多种元素。人们还开发了水上钻井平台,并且根据需要还研发海防。核潜艇……
“二战”以前的潜艇都是以蓄电池发电为动力,水下航程短,航速十分缓慢,“二战”时因浮出水面充电被炸弹击毁,人们为了克服这个弱点,冥思苦想便设计生产出了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
中国在1970年12月26日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让“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读了这本书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长大后要利用海洋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并且还要让我的国家科技产业变得更发达,更加强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5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是物种的起源,是我们全人类的母亲,是养育了我们人类八十亿年的源泉!
当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从遥远的太空俯瞰地球时。发现地球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土黄色,浑浊的地球,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如果用语言来表达。准确的说,他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叫“水球"更合适。
这里有一组数字对比,可以证明在太空所见属实。
地球表面积大约占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占3.61亿平方千米。为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洋平均深为3792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千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海面上的全部陆地加起来,投入海洋,也只能填充十八分之一的海洋。再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千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可以说,覆盖地球表面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叫“地球”,也许是个缪误。
种种资料无可非议的证明。蓝色的海洋是我们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节水,不污染比节约更重要。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污水处理费节节升高,相当多的家庭已经意识到了节水的重要。市场上出现了节水型马桶,家庭在用水时,也可以通过用淘米水洗菜。洗菜水冲厕所等节水。但供水部门却向广大观众澄清了一个节水误区:节水并不是简单的减少用水量,而是在尽量不浪费的基础上,争取少污染水。如果用环保洗衣粉或绿色无污染洗涤化学用品等,坚决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污染水的物品!
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但关系到我们自己的未来,还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节约用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既浪费又污染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双手珍爱地球,善待资源,造福子孙!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6
读《走向海洋》有感我最近读了学校发下来的书刊——《走向海洋》,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关于海洋的知识是如此的无穷无尽,书中介绍了海洋历史,未来,地理,能源等,读《走向海洋》有感。这些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海洋为渔民提供了经济来源,为海鸟提拱了生存条件。海洋中的资源非常多,非常宝贵。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食盐,它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核潜艇的研发,带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带给我们如此多的财富。由此看出海洋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这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要怎么样保护海洋呢?我倡议人类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禁止向海环境污染。
从新闻上得知,许多企业在往海洋里排放污水,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珍贵鱼类的灭亡,给渔民和海鸟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比如说3·1 1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的核爆炸,给海洋带来的灾难。所以,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单位,必须要严惩,杜绝类似的事件再发生。其次,要合理开发海洋矿产,避免过度开发,矿物是不可再生能源,细水长流,应该节约它们,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海洋各项资源做完整的调查及监测,尽量对海洋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就拿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为例,它爆炸后沉入海底,石油成吨泄漏,海洋生物深受其害,渔民也打不到海产品了,人的生活也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走向”海洋,必须保护好美丽的海洋。我呼吁人类必须做到以上两点,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它的奉献,才会带给我们更多。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7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走向海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章《海洋与人类》。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人类是如何诞生的故事。刚开始我们还是无机物的胚胎,经过在海洋中的孕育演变,终于诞生了原始生命,再次经过长期变化,渐渐演变成原始生物,通过长期进化,划分成了原始植物和原始动物。原始动物再进化到多细胞动物,最后人类就诞生了。
看,生命是多么宝贵,原始生命是经过多么漫长的变化才诞生的。我们现在拥有了生命,但可曾想过生命有多么来之不易?有可曾想过自己能拥有几次生命?那你又有没有想过要珍惜它?如果没有,那你要开始行动,增强注意安全的意识,一定要保护生命这个无价之宝。世上哪里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没有生命,你失去了一切的一切,失去了财富、朋友、亲人……
现在,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困难,有的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竟选择了自杀!有的人在生活中失利出丑,也选择了轻生!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挫折都应选择生而不是死。
珍惜生命吧!就是珍惜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8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走向海洋》。
这本书介绍了古往今来海洋的变化以及国内外人们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人们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因为为了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做出了生命的奉献比如说:葡萄牙人麦哲伦。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俄国人切留斯。挪威人弗里多约夫·南森。英国人约翰·富兰克林……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油气田,从海水中提取出了铀和镁等80多种元素。人们还开发了水上钻井平台,并且根据需要还研发海防。核潜艇……
“二战”以前的潜艇都是以蓄电池发电为动力,水下航程短,航速十分缓慢,“二战”时因浮出水面充电被炸弹击毁,人们为了克服这个弱点,冥思苦想便设计生产出了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
中国在1970年12月26日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让“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读了这本书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长大后要利用海洋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并且还要让我的国家科技产业变得更发达,更加强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9
我阅读了《走向海洋》后深深的感觉海洋是地球的心脏,正因为有了海洋,地球才有植物,动物。地球离不开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他为生命的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他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他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他为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将无法存活;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将永远欣赏不了海洋那美丽的风景了;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航海事业也将会作废;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会在拥有宝石蓝色;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再美丽。
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现在我们要调整目光,重新来看待我们脚下的地球,保护海洋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0
《走向海洋》这本书只要写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有40多个介绍。
海洋,为地球球面面积的70.8%,占地球土地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大海,会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由此可见,海洋是特别大的。
那么,从宇宙往地球上看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不,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的球体。因此,有好多人怀疑“地球”这个名字起错了,应该叫“水球”。但是问题又来了,即然叫“水”,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会说:是猴吧。
想起“海”这个字,我们会联想到“五湖四海”这个成语。那么“四海”到底是什么海呢?那就是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那这“四海”的.未来式什么样的呢?那就要靠我们的举手之劳来创造了!
让我们与海洋同行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1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洋的形成。在39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火球。由于来自太空的陨星撞击和地球自身的运动,引起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原始时期的地球遍地烽火。在此之前,外层空间既没有大气圈,地球表面也没有一滴液态的水。然而,当溢出地壳的一氧化氮、一氧化硫、氢气和氧气形成包围地球外层空间的大气层之后,天穹不断降水,使地表不断降温,直到地表的温度允许液态水存在时,水才被陨星撞击成坑坑洼洼的地表中积聚起来,于是形成了海洋的雏形。
再告诉你们一个惊人的事情,其实海洋是人类的父母!当海洋世界雏形形成之时,也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取得生长发育的摇篮之日。最早的生命正是借助于海水的屏蔽,躲避了紫外线的杀伤,得以进化、发展。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今天,地球上有100多万种动物、40多万种植物和10多万种微生物。如果没有海洋,地球就不可能像今天那么美丽。在陆生动物的发展进化中,人类出现是距今大约300万年前的'事,大海也是人类祖先的家。
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二单元就是灯光捕鱼法。回想以前人们要么孤撒网;要么江边垂钓,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一种偶然上。而在今天,人们再也不是苦苦等待,而是利用科技的发展,并且还能得到巨大的收益。许多渔船到了晚上就亮起了灯。为什么要亮灯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就如同夜晚飞蛾扑灯一样,大多数海洋生物都有喜光的习性,例如螃蟹一见到光就会慢慢爬到光的周围去。
好了,我今天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吧。如果你也感兴趣,那就也请走进《走向海洋》吧。再见!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2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海洋,关系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灭亡!可是,却有那么多人不知道海洋,不了解海洋……
《走向海洋》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海洋丰富的矿物资源,告诉我们中国悠远的历史。它呼吁人们:走向海洋,向海洋进军!
可是,海洋究竟是什么呢?爸爸说: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海洋里有全天下80%的生物;有全天下90%的淡水——南极、北极冰山;有全天下70%的石油和天然气,现知的可采储量就有3000亿吨。可见,海洋的资源是多么丰富!妈妈说:海洋是文明的起源。明朝初期,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这不仅打开了海外贸易这一新篇章,还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便有着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中间饱含着辛酸,但是,这些都过去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自古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爱国将士,他们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上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形象。是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又强大起来了!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3
这两天我看了本好书《走向海洋》。
全书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书中介绍了:海洋里丰富的宝藏,历史上国内外的朱明海战,世界和中国航海史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的冒险经历,现代海军战舰及当代中国海军等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使我知道了关于海洋的知识,而且让我提高了对海洋的重要性的认识。海洋中蕴藏的动物有许多如:海蛇、鲸鱼、海龟、藻类。也有很多如:平时我们吃的还带和海藻远远超过了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陆地上动物的80%。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和矿物质,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海洋成为人们取用物资的新战场。我知道了海洋的石油可开采三亿吨,中国的国土面积是由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公里,而海洋的面积所组成,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一寸领土、领海主权都绝不允许侵犯。为保卫我们国家领土海族权完整,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听说这一段时间在破坏海洋,其实海洋给了我们很多,我们要爱护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4
地球的三分之二都是被海洋包裹着,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向太空鸟瞰大地时,才发现地球不应该称作“地球”,确切地说称为“水球”才更合适。的确,但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迄今为止,大海中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物。有些科学家表明,曾经被人们忽略的沙漠植物沙棘和骆驼刺,原是海洋中两种古老植物的种子先漂移到大陆上,再移到沙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进化、变异,才形成了如今的沙棘和骆驼刺。
海洋是神奇的混水盘。海洋中,有两处被人们发现的奇异淡水区,颜色、成分、味道、作用和周围海水甚至可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两处神奇的地方叫“淡水井”“玉带泉”。
海洋是一个大药房。海洋中有着许多灵丹妙药。比如家喻户晓的海带。海带经沸水煮过后的汁液可以有降血压的奇效。海蜇的胶原肽可以防治癌症,海葵可以缓解病痛,而褐藻作为一种新药材,更是受到了广大医师护士的青睐。
海洋是一个大宝库、大空调。它是大宝库的因素很多,就拿货轮“白狮号”来说吧,“白狮号”上有各种珍稀金属、矿物。仅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在货单上的数量就有一千一百一十三颗之多。我国有一颗卫星,上面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最有价值的是毛主席金章,周边镶有十几颗黄豆粒大的金刚石。海洋也是个大空调。主要就是因为海洋中有一种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克制温室效应,释放氧气的本领丝毫不亚于吊篮等十分高级的植物。只要投入适量铁粉,他们会加速生长。目前这种方式已应用,效果非常好。
《走向海洋》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海洋。海洋是美丽的,海洋的奉献是功不可没的,我们要保护海洋,不可以污染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5
地球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它的构造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地球实际上可以改名为“水球”,因为它的表面几乎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水域,我们称这种水域为“海洋”。我个人认为我已经十分了解海洋了,但看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敲开了海洋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人类与海洋的一点一滴,看完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和一个巨大的宝库靠在一起,例如:水力发电、潮汐发电……看,这些科技成果竟然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时,我又回想起了我们的'所作所为:走在海边游玩时,向海里随意扔垃圾;在海上肆意捕杀海洋生物……在这里,我要呼吁全人类:“保护海洋生物,珍惜地球资源”。这不为别的,只为了我们的家园!我不禁想问问大家:我们难道只会不停地向地球索取资源吗?我们有回报过它多少?有可能海洋是地球送给我们最神秘的宝藏,还有多少关于海洋的秘密未被揭开?现在把海洋资源耗尽了,以后还会再有吗?为了避免出现否定的答案,我们要贯彻“保护地球环境,珍惜海洋资源”这一原则!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6
这些天,我读了一本十分好的书,书名叫《走向海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海洋的各种知识。其中,有一个章节叫“海洋是个大药房”,这个章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德国一个宰相俾斯麦得了重病,面临死亡,一位医生建议他每天吃沙丁鱼,没想到他的.病两年后就痊愈了,还活到83岁;1960年,日本医生利用海带来治疗高血压病,也卓有成效……可见,海洋对人类是多么有用!当然我们探究到的还只是一部分,也许海洋中还有生物可以治愈人类的难题,比如癌症什么的。也许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想想我们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但很多方面都比较落后,还需要我们去壮大。比如在军事方面,有些西方国家的海军事业强大,就算领土比我们少,但还是比我们强大,所以心急呀。我希望我的国家更大更强。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能为国家作贡献,挖掘更多的海洋蓝色的宝藏!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7
地球的三分之二都是被海洋包裹着,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向太空鸟瞰大地时,才发现地球不应该称作“地球”,确切地说称为“水球”才更合适。的确,但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迄今为止,大海中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物。有些科学家表明,曾经被人们忽略的沙漠植物沙棘和骆驼刺,原是海洋中两种古老植物的种子先漂移到大陆上,再移到沙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进化、变异,才形成了如今的沙棘和骆驼刺。
海洋是神奇的混水盘。海洋中,有两处被人们发现的奇异淡水区,颜色、成分、味道、作用和周围海水甚至可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两处神奇的地方叫“淡水井”“玉带泉”。
海洋是一个大药房。海洋中有着许多灵丹妙药。比如家喻户晓的海带。海带经沸水煮过后的`汁液可以有降血压的奇效。海蜇的胶原肽可以防治癌症,海葵可以缓解病痛,而褐藻作为一种新药材,更是受到了广大医师护士的青睐。
海洋是一个大宝库、大空调。它是大宝库的因素很多,就拿货轮“白狮号”来说吧,“白狮号”上有各种珍稀金属、矿物。仅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在货单上的数量就有一千一百一十三颗之多。我国有一颗卫星,上面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最有价值的是毛主席金章,周边镶有十几颗黄豆粒大的金刚石。海洋也是个大空调。主要就是因为海洋中有一种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克制温室效应,释放氧气的本领丝毫不亚于吊篮等十分高级的植物。只要投入适量铁粉,他们会加速生长。目前这种方式已应用,效果非常好。
《走向海洋》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海洋。海洋是美丽的,海洋的奉献是功不可没的,我们要保护海洋,不可以污染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走向海洋》,这本书介绍了关于地球知识的事,它告诉我们许多重要信息。
杨利伟是第一位中国人离开地球的人,从远远的宇宙俯目敢家园。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土黄色、浑浊的'星球,恰恰相反,那是一颗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它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更合适。我们的国土越来越少,地球上的部分都是海水,我们现在应该得保护地球,让环境变得更好,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书中还介绍了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可以说,覆盖的球表面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叫“地球”,也许是个错误。地球的海沟可真厉害,都能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给淹没,地面的海水可真多!真是出人意料。看来“地球”改名叫“水球”更合适。
《走向海洋》真是一本好书,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许多地理的知识。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9
蔚蓝的海洋中两只海豚在互相追逐嬉戏着,溅起晶莹的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海鸥在海面上盘旋……这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的翻阅起这本《走向海洋》。
这本书并不算厚,但其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崔京生首先概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这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然后他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最后,他展望未来,发现“百度带举,起步艰难”,他认为“海事兴”,便是“万事兴”、“民族兴”。他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看完了这本书,我内心很复杂。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来描述我此刻的感触。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地思考过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只记得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了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海洋与我们,密不可分。
海洋对于我来说不远不近。我的家乡在并不临海,所以只有在去探望亲戚的时候,我才得以亲眼见到大海,感受到她澎湃的生机,她的波涛汹涌。但是,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大海。超市里的海鲜,电视里的海洋生物,还有药店里的.深海鱼油等等。无一不和海洋有着关联。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也将会成为21世纪的“药库”,变为未来的“粮仓”。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0
在茫茫的大海中,人类未解开的谜数不胜数。读了《走向海洋》使我认识到在人类认识的海洋生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但这也意味着它们离死亡接近一步。
本来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自私·污染下已满是“伤痕”。生活在家中的许多生物们也跟随着死神去了另一个时空,还有的也是奄奄一息。凶手是谁?凶手是我们人类,那些化工废水都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我常常会想:要是我们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态,或许,那些生物们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
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呢《快乐大本营》曾播出过一则短片:“人类捕捉到了一条非常稀有,一般地方是看不到的鲨鱼。它们把鲨鱼的鱼翅活生生的给切了,接着,管它死活,直接一扔,扔向了海洋。顿时,鲜红的血立即染红了蓝幽幽的大海。慢慢的,鲨鱼沉到了海底的一块石头上,它挣扎着·跳动着,慢慢的',悄然离去。”我哭了。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残忍,这么自私?我知道,鲨鱼的翅可以赚大钱,但不至于为了钱而去伤害了一条稀有的鲨鱼吧!不要等到世界最后一只动物变成人类的眼泪时才后悔。
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保护海洋就是等于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全世界的人一起保护海洋生物与陆地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地球!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1
《走向海洋》是一本让我们长知识的书。
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领土有多大?你们一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你们错了,你们忘了计算海洋的面积了!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就有许多秘密。
你们知道吗?海洋是人类母亲,她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和最大的淡水库。当宇航员杨利伟告诉我: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碧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人们才开始去了解海洋。人类先是对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们开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书上还为我们讲述了好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人。郑和七下西洋率船远航,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大西洋和非洲东岸,途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剥削制度,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发展生产,促使台湾社会迅速发展。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
海洋,文明的起源;海洋,蓝色的宝库;海洋是未来巨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让海洋永远碧蓝!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2
虽然我没见过蔚蓝的大海,但是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与海洋息息相关,使我觉得它是富饶的,美丽的。例如:我们吃的海鲜,漂亮的贝壳等等。但我对海洋没有多少了解。读完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使我对海洋有了跟进一步的了解,它还是慷慨的,同时我的感触也很深。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两个深刻的印象:第一,海洋是和谐的,和平的,富饶的,给予了人类丰富的资源;第二,则是中国海洋史上发生的重要海战,使我难以忘怀。还有就是一些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海军参战舰艇……我都很感兴趣。
一望无际的海水覆盖了地球的表面,而不是土地。在地球上海洋最多,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这么大的海洋面积,海洋资源也肯定很丰富啦!所以说海洋是富饶的,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海洋植物资源,海洋动物资源,海洋养殖生物资源和海洋微生物资源。海洋动物大约有20多万种,有庞大的鲸,有凶猛残酷的鲨鱼,也有温顺的海豚,还有各种各样的扇贝……海洋植物大约有2。5万多种,主要是藻类植物。绝大多数海洋植物都可供人类使用。
一场场海洋战争,使海洋上硝烟弥漫。重要的有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8个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发动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入侵。于1901年9月7日,我国与英俄法美等11个国家签订了《幸丑条约》。《幸丑条约》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从1840年开始,历经了60的风风雨雨,中国完全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我无法忘记,这些海战使中国所蒙受的耻辱。
海洋,是蓝色的宝库,它给了我们丰富的海洋资源,它还带给了我们不计其数,数不胜数的财富。水是生命的源泉,它养育了我们人类,即一切生物。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当然它还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给人类提供淡水。让我们一起携手去创造一道绿色的屏障,去保护海洋,一起遨游在海洋的奇妙世界中吧!
慷慨的海洋,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而我们却是这样回报它的:往海里扔垃圾,许多货船漏油……使海水变得浑浊,肮脏。觉悟吧!人类,不要再让这些愚昧的行为持续下去了。海洋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它:号召所有人一起携手保护海洋,让它永远美丽富饶。只要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3
20xx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神州5号”冲破大气层,遨游太空。宇航员杨利伟渐渐地离开地球,俯瞰家园。他看到的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是一个湛蓝湛蓝,晶莹剔透的球体。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地球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米,海洋面积约占3.61亿平方米,是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29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总水量的97.2%。所以从太空俯瞰地球,会呈现蓝色。
海洋不但面积大,还是一座蓝色的宝库呢!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还分布着富饶的气油田。
先说说海洋的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海洋动物有数十个门类,20余万种,蕴藏量达到32.5亿吨。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的规模性,远远超过了陆地动物。在海洋动物资源中,可供人类食用的有很多,主要有海洋鱼类资源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两种。
海洋不仅动物资源丰富,还盛产植物资源。海洋植物大约有2.5万种,藏量约1.7亿吨。海洋的物种多样性和规模数量性虽然明显少于陆地植物,但也有2.5余种,主要是低等海洋植物类,即海洋藻类植物。
海洋是蓝色的宝库,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广袤的海洋将给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4
大家都知道,海洋为我们提供的物品数不胜数,比如,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天然气、石油等。众所周知,石油是关乎国家命运的资源,许多国家都在寻找石油。而对于向来素有“世界石油宝库”的波斯湾来说,它自身就有许多石油。
波斯湾又称阿拉伯湾,自古以来就是国际通道。而真正让它成名的,是它丰富的石油储量。波斯湾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素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美称。目前波斯湾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年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量约占全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
读到这里,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么一个海湾居然能生产这么多的石油,而且这些石油可能只占了波斯湾石油蕴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石油真等着人们去发现。它让我觉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给了我们这么多能源,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它可能是用之不竭的。
读完《走向海洋》,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的“宝物”。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罗布泊湖曾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湖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这里曾是一个物产丰富、景色秀美之地,养育了楼兰古城的居民。但如今,这一切已变得面目全非,湖底已经全部干涸,被盐层覆盖。原因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上游大面积开垦,此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就没有水再流入罗布泊湖。这里极其干旱,一年就能蒸发一米的湖水,三年就全部蒸发干了。
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5
《走向海洋》是一本让我们长知识的书。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领土有多大?你们一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你们错了,你们忘了计算海洋的面积了!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就有许多秘密。
你们知道吗?海洋是人类母亲,她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和最大的淡水库。当宇航员杨利伟告诉我: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碧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人们才开始去了解海洋。人类先是对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们开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书上还为我们讲述了好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人。郑和七下西洋率船远航,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大西洋和非洲东岸,途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剥削制度,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发展生产,促使台湾社会迅速发展。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
海洋,文明的起源;海洋,蓝色的宝库;海洋是未来巨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让海洋永远碧蓝!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6
有一本科普书叫《走向海洋》,读过之后,我才知道,我们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
在陆地上,可以种树、种庄稼,可以建工厂、盖大楼。海水那么咸,不能喝,那么大的面积有什么用呢?不看这本书,我还真不清楚。原来海洋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占整个地球的70,80%,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千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难怪宇航员杨利伟会说,地球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水球”。
海水虽然又咸又苦,人不能饮用,却有着全世界80%的生物存在,海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海底更是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还有沉没船只上的珠宝,价值在6000亿美元左右。
自古人类对神秘的海洋就充满了好奇,一代一代的探险家冒着生命危险,驶向一望无际的大海。意大利人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我国明朝的`郑和统帅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下西洋,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奇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对海洋已不在陌生,科学家从海水中提取铀,制造原子弹,提取镁,制造飞机、快艇和闪光灯等。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
全球的海洋是相连通的,我相信在未来海洋将给人类作出巨大的奉献。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7
星期六,我无意中在哥哥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本名叫《走向海洋》的书。这本书的封皮很有特色:苍茫蔚蓝的海中,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溅起朵朵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空中,海鸥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飞盘旋……如此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走向海洋》,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与海洋的一切相关的书。这本书总共分了三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和海洋的亲密关系。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人类从崇拜到探索、由了解到争夺,开启了人类文化的起源。海洋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当然,海洋还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库,如果海水提纯,可以缓解整个世界的缺水状态。第二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丝丝联系。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殷人东渡,徐福出海,丝绸之路,禁海锁国,写下了一个个中国历史闪亮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侵华战争,都是我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海洋又和名人相辅相成,郑和、郑成功、魏源等都是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国的海上防线也不容小视,一队队航空和母舰、潜艇、小型水上舰艇,保卫着我们的祖国。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来。海洋的未来是“碧蓝”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让中国和全球接轨的,它还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
我们一直都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人类利用开发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为我们人类做出了非常多的服务。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么多的美好想法、愿望、规划,都是建立在一个美丽、健康的海洋的基础上,回头看我们现在的海洋,日本的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海轮的油泄漏,“红潮”的侵袭……都给我们美丽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从古到今,我们失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植物、动物,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我们应该警惕起来,保护剩下的可怜生物,让物种不再消失;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节约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颗粮……只有我们的海洋变的更加美丽健康,才能让更多的人们在这广阔的海洋上展现他们的抱负,让海洋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不再千疮百孔,地球母亲才愿意奉献她的一切。让我们全社会的人都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争做环境的守护者。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8
这个暑假,我看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受益匪浅。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而这本书的封面正好是蓝色的,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让我回忆起去日照见到的大海——湛蓝湛蓝的,一望无际,让我心旷神怡。我还看了好多关于海洋的电影,比如,《海洋》、《深海探秘》、《大白鲨》……我还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馆,看到了许多海洋生物。我对大海情有独钟。
读了这本书,我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我知道了中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知道了希腊神话中的海王波塞冬和中国的海王妈祖;知道了伟大的航海家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和中国的郑和;知道了海洋史上的英雄郑成功、魏源、毛泽东、林文虎,我还了解了海洋史上几次战争。
书上最后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我为电影《海洋》里捕捞鲨鱼、切取鲨鱼的鳍感动痛心,也为日本将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冷却水未经处理排放到大海里感到可耻。海洋属于大家,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9
读了这本赞美歌颂海洋的书,我对蓝色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诞生在海洋里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海洋,地球上就不会出现生命。全世界的海洋又被分成"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中有很多蓝色的宝藏:海洋是个大药房、海洋蕴含巨大的清洁能源、海底分布富饶的油气田。海洋不但储存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沉睡着数以万记的沉船中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珍贵历史文物。我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中国的海洋有四大海,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开发海洋,让海洋为人类造福。开发海洋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海洋,不要它受到人类的破坏。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0
《走向海洋》是一本让我们长知识的书。
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领土有多大?你们一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你们错了,你们忘了计算海洋的面积了!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就有许多秘密。
你们知道吗?海洋是人类母亲,她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和最大的淡水库。当宇航员杨利伟告诉我: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碧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人们才开始去了解海洋。人类先是对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们开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书上还为我们讲述了好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人。郑和七下西洋率船远航,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大西洋和非洲东岸,途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剥削制度,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发展生产,促使台湾社会迅速发展。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
海洋,文明的起源;海洋,蓝色的宝库;海洋是未来巨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让海洋永远碧蓝!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1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海洋与人类的故事。它主要是以三个部分来讲述海洋与我们人类的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一部分:它讲述海洋是一个蕴藏着丰富能源宝藏,这里的宝藏就包含了清洁的能量和富饶的油气田。第二部分:讲述海洋的历史。第三部分:展望蔚蓝海洋未来。
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讲到海洋它是一个大药房。讲的是一位不到60岁的宰相即将面临死亡,而这时的医生建议他每天吃沙丁鱼,由于他每天都坚持吃沙丁鱼,两年后他痊愈了。一直活到83岁。这些都足以证明海洋是个大药房。海洋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灵丹妙药”。由于现在的人们发现了这个大药房以后,进行了不断的开采,导致我们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不平衡。而现在的我们要维护我们的生态平衡。要合理的开发我们的海洋之源。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2
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走向海洋》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中国的海洋史,一个个故事让人无不自豪,但有个故事,却是个例外,这个故事就是《鴉片战争》:鴉片战争追根溯源引起战争的却是茶叶,当时中国茶叶快速流通到英国,在英伦三岛非常有名,英国派出使者想通过正常贸易解决问题,却遭到中国皇帝的拒绝,英国眼睁睁看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于是,他们选择了鴉片。围绕鴉片展开的两国战争开始了…英国太坏了,贸易不成功,因为自己的国家是列强国家,就把大量鴉片流入中国,要知道,鴉片的主要成分是罌粟,人长期吸入就会上瘾,还会影响人身体健康甚至死亡,而且一旦上瘾之人,没有鴉片可以吸就会失去神智,书上说“可叹中原无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可见,鴉片带给神州大地多大的灾难,中国土地那么大,吸食鴉片让整个神州大地的人们都颓废了,整天只知道花银子,買鴉片,花银子,買鴉片,能让这么大的中国陷入这种情况,可见有多少鴉片流入中国,这些鴉片让中国损失了1670万两白银,直到林则徐的出现,这种情况才所好转,他将收缴到的鴉片全部销毁,自此之后,神州大地慢慢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林则徐真了不起!在清朝,在许多人受鴉片毒害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拯救了整个中国,他真的是中国在鴉片泛滥危害人民时挺身而出的英雄。从此,中国拒绝了鴉片贸易,我觉得中国这一壮举不但灭掉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看到这里,我很感慨,鴉片战争,历史上很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中国在列强入侵,山河蹂躏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中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出现了鴉片战争,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软弱,林则徐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我觉得一个民族要有骨气,要明白退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100多年前的鴉片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为国家的利益而战,遇到战争就退缩,这些清朝官员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有战争就什么都不顾只顾自己,在朝廷上信誓旦旦,战争爆发,什么国家,什么人民死活全都不管,通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与爱国将士形成鲜明地对比。海洋的故事许许多多,说也说不尽,就先说这些吧。
这本书除了这个例外的故事还有《占据南极高点》、《海上丝绸之路》等许多令人骄傲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更深的了解了祖国的海洋史,也让我对祖国更添一份敬佩和爱戴,在海洋世纪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海洋同行!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3
从太空鸟瞰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蓝汪汪的一片,那是大海。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水在人体中占60%。可见,人离不开水,离不开海洋。
中国的国土是由960万平方千米陆地和300万平方千米海洋领土组成的,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史。最有名的自然是郑和七下西洋了。他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到过暹罗、苏门答腊、锡兰山等三十余国家。他传播了中国文化,让东南亚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促进了各国与我国的友好往来。 后来,由于清朝的`腐败,我们的海防越来越弱,清朝水师不足六万,舟不过九百,规模仅是元朝水师的十分之一,导致多次战争,最让人丢脸的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竟将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还赔款2。3亿白银,并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新中国成立了,国家领导人决定大力发展航海事业,现在我国有了航母、核潜艇……我国人民海军为执行海上国防,保障海洋科学考察和试验、护航护渔、海上搜救等任务,航行在祖国的万里海疆,在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和保障,在世界和平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4
《走向海洋》顾名思义就是一本与海洋一切相关的书,如海洋的矿产,海洋的资源,海洋的起源等。这本书让我读了后对海洋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的封面:苍茫蔚蓝的海中,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溅起朵朵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空中,海鸥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飞盘旋……这让我不由自主地翻阅起《走向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海洋真是继女娲后我们的第二个母亲!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人类利用开发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
我们认为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海洋与我们,密不可分。海洋对于我来说不远不近:我的家乡并不临海,所以只有在旅游时我才能亲眼见到大海,感到她澎湃的生机,她的波涛汹涌。但是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海洋。超市里的海鲜,电视里的海洋生物,还有药店里的深海鱼油等等。无一不和海洋有着关联。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是为未来的粮仓。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愈演愈烈。才会导致现在的海洋资源的几近枯竭,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然而最终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危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不要让我们的母亲千疮百孔,要让母亲青春永驻,地球母亲愿意奉献她的一切,难道我们不应爱护他吗?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5
海洋,它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只了解到它是蔚蓝的,广阔的,是无垠的······但读完《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对海洋有了深入地了解。
在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吗?有许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有多少人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海洋,这两字的背后值得我们探索的有很多。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也只是海洋这大家庭中的几个成员;殷人东渡,徐福出海,海上丝绸之路。禁海锁国这些历史悠久的海洋历史又有几人知晓?中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白江口海口,南宋,全,元三朝大海战,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都发生在大海洋上,如果没有海洋,这些历史将会成为空白。如果没有海洋,我们中国就没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
可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海洋面正在上升,北极和南极在融化,到那时,我们美丽的家将会被淹没。所有一切美好事物将会成为泡影。“我亲爱的孩子们,快收手吧”!这是地球妈妈的呼吁。也是自己的心声呀!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海洋不仅是蔚蓝,广阔无垠的。他还是生命的摇篮,是个大药房。蕴含着巨大的清洁能源······让我们大家用行动来保护海洋,让它成为永恒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