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信》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信》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设想
《信》是一首儿童诗歌,语言凝炼,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段式大体相同。基本形式是:替谁写信,然后交待写信的原因。作者替雏鸟给妈妈写信、替花给蜜蜂写信,替大海给小船写信,替云写,替树写,表达了美好的心愿,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情感,并进一步体现“信”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这种结构段式相同的诗歌,在前五册语文书中经常出现,加之《信》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层次清楚,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感到很亲切、自然。因此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围绕“作者都替谁写了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来自读自悟,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中领悟“信”使人与人心灵沟通,是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五、教学准备
1、让学生向自己周围的父母、亲人、伙伴、同学寻访:给别人写过信吗?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收到过信吗,收到信时有什么感受。
2、字词预习准备:
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并提出预习要求。
一级预习目标
a.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b.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将生字所在的新词及句子多读几遍。
c.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标出自然段号。
二级预习目标
通读全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入:上课伊始请一名同学装扮成邮递员给一部分同学送信(事先请本班一部分同学的老师、父母、朋友、写好信)让这些同学读一读信的内容,谈一谈自己接到信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同学们,今天收到信的还有一些伙伴呢,看看都有谁,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还有谁也收到了信?(雏鸟妈妈、蜜蜂、小船、有些云、有些树)
(三)学习字词: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2、自由读课文,如果在预习中哪个字音读错了,请你在读书中改过来。
3、检查大家预习效果,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替、雏鸟、回巢、蜜蜂、姹紫嫣红、航海
a.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b.给“替”组词。
c.让学生数一数“巢”的笔顺。
d.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花儿姹紫嫣红的景象。
e.嫣:右半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正”,下边是“与”字中的横变成四个点。
f.词语辨析: 姹 雏 密 采
嫣 皱 蜜 彩
4、小组合作读书,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
1、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在小组里读的特别认真,我想你们一定特别喜欢这首诗,请问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部分,读给大家听,再说一说理由。
2、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再练一练,一会儿咱们可要比赛呢。
3、指名读,同学们进行评读。在评读中使同学们明白这些信中表达了雏鸟对妈妈的爱,表达了花朵对蜜蜂的情,大海对小船的希望。
4、同学们,这些信中所包含的.情呀、爱呀、希望呀,实际上可以说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关爱的体现,课文中有一个字涵盖了这个意义,你把课文读一读,看看是哪个字代表了写信人的真挚情感和体贴关爱?(心)
5、所以我们说“信”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之间的纽带。
(五)补充介绍,升华主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书信”是现代的名称。古时候“书”和“信”却是两回事。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书”与“文”与“字”是同义词,而“信”的本义为“诚”,也就是真诚,不欺骗人,由真诚引申为信用,再引申为传递消息。你们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信”中赋予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封小小的书信饱含着人们的情谊,承载着人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仿写诗歌,深化感情: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让我们牵挂,像边防战士,像远方的亲人,像失学的孩子等等,你愿意给谁写信,写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评议。
(七)小结:
一封小小的书信包含着浓浓的情谊,让我们也用我们的一双手,一颗火热的心给周围的人写一封信吧。
《信》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读了一位新朋友的信,还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 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出示本课生词)
学生随机认读,开火车读
2、老师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你愿意给老师帮个忙吗?
板书:替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可以借助字典
二、抓住主线研读课文
1、范读课文,文中的我都替谁给谁写信了? 边听边用笔勾画出来。
2、交流:替小鸟给妈妈写,替花朵给蜜蜂写,替大海给小船写,替云给云写,替树给树写;给自己写。
3、你最喜欢他替谁写的信? (学生发言)。你喜欢哪节就大声地把它读出来,边读想一想: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4、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信:
a、小鸟
a喜欢小鸟这一节的同学,指名朗读。
b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c天黑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小鸟的心情怎样?
d你愿意做这只小鸟吗?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e谁来着急的对小鸟的妈妈读读这封信,指名读第二小节,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f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鸟的妈妈吧(齐读)
g小鸟的妈妈终于回来了,小鸟吃上了美味的小虫子,真要感谢替小鸟写信的人。
b、花朵
a喜欢替花朵写信的同学,指名读,并且说说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b、什么是“姹紫嫣红”? 学生发言
c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几幅漂亮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花朵盛开的图片)
d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吗?
e你喜欢这花的海洋吗?这就是姹紫嫣红。假如你是只小蜜蜂,看到这花的海洋,会怎样?
f美丽的花儿都盛开了,让我们一起告诉其他小蜜蜂吧。师生合作读第三小节。
g让我们一起告诉小蜜蜂吧。齐读。
c、大海
喜欢替大海写的`同学读小节,并且说说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风平浪静”是什么样?
为什么风平浪静要告诉小船?
好个风平浪静的海面啊,齐读,读出大海的平静
d、云、树
a 替云给云写,为什么要替云给云写?云给云怎么写?
云变成春雨要去干什么?
小苗会感谢他。
b 替树给树写,替树给树怎么写?
连成森林有什么好处吗?
人们会感谢他。
三、拓展
1、再读读课文,“我”一共写了多少封信?(一封封,许多)
2、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还会给谁写?
先说,后仿写
3、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这么好的信?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用纸和笔,用手和心)
我们可以用纸和笔,用手,但是怎么用心呢?(耐心、细心、恒心、爱心)
4、小结:一名小学生在学会了写信的指示后,把本领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别人。你喜欢这个孩子吗?
让我们都来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吧。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文结束课堂。
《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
2、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知道诚守信用是为社会所称许的行为,在班级、校园、社区倡导诚信之风。
教学重点:
1、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知道诚实、守信是社会所称许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诚信有关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一篇学生的诚信家风作文,与学生交流谈话,引入课题。
二.新授
活动一 演一演 角色扮演:“买票”
1、由学生扮演“买票”中的各个角色,再现买票的情景。
2、小组讨论:你觉得父亲和售票员谁说得对?为什么?
3、小结:
活动二 讲一讲 诚信故事大家讲
1、看林海燕事迹的诚信资料和海尔集团的'诚信资料,并说说主要讲什么?
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林海燕,你会怎样?你赞成海尔总裁的做法吗?
3、同学交流自己生活中的诚信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结:
活动三 议一议 我该怎么办?
1、教材第19页中的漫画呈现四个两难情境,请学生思考、讨论:遇到这些事情,我该怎么办?
2、小结:
活动四? 评一评班级诚信小天使
1、小组讨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诚信之星?
2、评选班级诚信之星,并说感言。
3、一起设计班级的诚信宣言。
活动五 说一说 我该怎么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布置作业:办一份诚信手抄报
板书设计 :
三.我和诚信交朋友
诚实守信
不说谎话
知错就改
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
《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2、感知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3、在品味和探究中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对信客的工作的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信客》,教师板书课题。
2、信客是干什么的?你小时候见过类似职业的人吗?文中的信客通常奔忙于什么地方之间?学生解答后,师:下面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信客的故事。
二、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快读课文,圈出生僻字词,大致概括文章的四个部分内容。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信客的故事给你的感觉,你想用什么词?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说明:意在直接指向对人物事迹的感受,并以此为线索,引领学生探索文章的主体内容。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形成如下脉络:
为老信客所感动─—矢志不移做令人感动的事─—信客做事结果让人们感动。
三、探究品味,感受精神
逐段阅读,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问题预设:
⑴老信客的`什么举动令信客感动?找出细节读一读,并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老信客的诚意?
⑵信客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主要的是哪件?你从中看出信客的什么品格和精神?
⑶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结尾写他当好教师、校长怎么能显示出人们为他感动?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述问题的阅读和探究
1、概括其精神,板书: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2、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什么?这里句子能不能表现出对信客的赞扬,你怎么看出来的?试作赏析。
赏析中插入作者简介,可特意指出其散文特点──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附:作者简介──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二、巩固拓展
下面是前年我市为歌颂勇敢进行反腐败斗争的纪检干部,新创作的《忠诚卫士之歌》,你能否稍作改动,变成《信客之歌》?
肩负人民的重托,高擎正义之剑,
我们党的忠诚卫士,战斗在反腐败的前沿。
一身正气贯长虹,心底无私天地宽,
风霜雪雨志不移,甘于清贫无怨言。
酸甜苦辣,是我们的多彩人生;
燃烧自己,增添了人间的笑颜。
反腐倡廉,我们交了满意的答卷;
保驾护航,我们写下了胜利的诗篇。
党和人民,请放心,
钢铁的队伍永向前。
三、作业
1、针对信客生平事迹,为信客写《墓志铭》。
2、完成作业本练习。
《信》教学设计 篇5
【学导目标】:
1.熟读课文,说出故事情节;说说对信客的大体印象。
2.精读课文,指出让你最感动的语段。(学导重点)
3.赏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叙述、描写的表达方法。(学导难点)
【学法指导】:用心朗读课文,“说信客”时紧扣文中关键语句,领悟其品格。
【学导时数】:一学时
【自学质疑】:
一、自主导航(课前自主完成)
1、扫除字词障碍。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唏嘘( )嫉妒( )猝然( )昏厥( )
焦灼( )伎俩( )诘问( )吊唁( )
(2)补充下列成语:
长途( )涉 贫困( )倒 鸡零狗( )
低( )顺( ) 生死( )福 咬牙( )齿
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伎俩:
3、信客是怎样的一种职业?
4、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质疑(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口头与书面展示)
1、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2、速读课文,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信客哪些故事?每一个故事能表现了信客的什么品质?(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3、通过具体的语段说说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测评提升】:
一、基础测评
1、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神态、心理、动作)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二、拓展延伸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资料链接】
欣赏名人奇趣墓志铭: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3、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就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信》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诚信是金》是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让诚信永相伴》的第二课。诚信,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道德品质,在人的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诚信教育直接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续编课本第八页故事情节,学习第九页案例,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故事《狼来了》,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从而导入新课主题“诚信是金”。(板书:诚信是金)
二、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身边的事例。
1、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事例?
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不诚信或诚信的行为呢?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知道诚信的可贵,也向往做一名诚信人。在生活中的我们要怎样做到诚信呢?(板书:从小事做起)
三、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
(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五、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寄语,真诚祝愿
同学们,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板书:人无信不立)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溅起一个海洋。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为金,触目为玉。
《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 16个生字, 会写 9个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两封信的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谁给谁写信?写了些什么?
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谁在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 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 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2)认读本课新词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 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 内容。
教师提问:
(1)露西第一次给爸爸写信提到了什么事?
(爸爸不在我们不开心,家里的台灯坏了没法修,家里 的冷清。)
(2)在妈妈的帮助下,露西第二次给爸爸写信又写了什 么事?
(过得很好,小狗好,螺丝刀放哪里了,我们自己修台 灯,下个星期去看电影)
提示:作者情感学生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单 居 招 呼 快 乐
(1)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呼、乐”字的书写。(板书:呼 乐) “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其中,第八笔是“竖 勾”。
3.学生在书上描红,完成课后的描红,老师巡视检查指 导 .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 笔顺,巡视指导。
5.实物投影出示,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师生评议。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露西,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节 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 认识 16个生字, 会写 9个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两封信的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 事,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露西具体写了些什么?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 2— 14自然段,想想露西是怎么给爸爸写信 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时写露西第一次写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 第二次写信的。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 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 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 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露西是怎么给爸爸写信的”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 哪些自然段时写露西第一次写信的 ? 写了些什么? 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第一次写信, 我是从课文的第 2、 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 2、 3自然段,找出描写第一次写信 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 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B .“以前每天早晨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
C. “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总是修不好。”
D. “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4)露西的爸爸不在家,露西多么不开心呀 ! 谁还想读。 (板书:不开心 冷清)
(5)读得好 ! 读出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全班女生一起读。
(6)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 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时写露西第二次写信的 ? 写了些什么?
(1)我是从课文的第 7--14自然段中读到的。
(2)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 子。
A.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
B.太阳闪闪发光,我们的希比希在阳光下又蹦又跳。
C.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在哪儿,这样,我们就能 自己修台灯了。
D.下星期天我们要去看电影。
E.爸爸,我们天天都向你。
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 ! 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那一封,为什么? 我喜欢第一封信,因为读后让人感到心情很好。 我也喜欢第二封信,内容上虽然和第一封是一致的, 但是第二封信更充满乐观、阳光、坚强。(板书:乐观、阳 光、坚强)
指名朗读 4—— 14自然段。读出对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 情,读出露西的坚强、乐观和自信。
四、小结全文。
《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信》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
感受本文的语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麽职业是过去有而现在已逐渐消失了的?为什麽?(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或者他们已经落伍了。)那麽,我么今天要讲的《信客》,也正是这样一种职业。大家就来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麽的?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就不读了,提前让大家回去预习了。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麽的?这行职业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概括的语言并不是很简练。但是,对于职业的特点,却总结的不好。好像学生还摸不着门路。)
⑴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⑵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⑶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⑷ 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麽?)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学生基本上能说个差不多。但有时专业语言运用的还是不好。口头语比较多一些。)
3、那麽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
都能对号入座。只是语言繁琐,不凝练。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这个问题,孩子的回答却不甚好。老是靠不到主题上来。)
5、那麽,信客成长起来后,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麽事迹?为何要重点写?
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
回乡教书。
7、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
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8、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请写出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这道题开放性很强。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
现摘抄几则如下:
马茜茜: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某某。
王彬: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徐云龙:村中之翼。
嵇姗姗:您的功劳是为我们的奉献,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于刚:尊敬的校长,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致敬。
杨一帆: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一人只为,仁义热心。。光芒四射,蜡烛已尽。
10、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信客》: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
《背影》:朴素平实。
《台阶》:十分口语化。
原因: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习惯不同。
三、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写一遍,并且背过。
2、把自己的墓志铭整理在本子上。
【课后记】
虽然这是一篇描写信客的文章,大家都没有接触过信客。但是学生在理解起来还是不困难的。可是,有个别的地方还需要老师话语上的精彩引导。
《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导学过程:
一、导课: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指名回答,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完成语文天地D2、笔下生花。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二、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给亲戚、朋友写。
(2)结合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看看这些小朋友给谁写?你还想给谁写?写些什么?学生仿照课文编写诗。(展示学生作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信》教学设计 篇10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归纳事件,品味描写,把握人物的特点及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围绕主要人物归纳事件。运用多种方法加深对作品人物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善良,体味人间各种爱。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
1、文章中的年轻信客为什么想“从此不再做信客”?找出原因,在文章中做适当的勾画、批注。
2、年轻信客这类“好人”的困境折射出我们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好人”难做?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同学们,知道画面上的人物是谁吗?(介绍20xx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王顺友。)
2、王顺友的故事打动了全国的人民,他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但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的年轻信客,却突然不想再做信客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筛选归纳
1、师:年轻信客是在文章第几段提出不想再做信客的?如果他想写一封信给老信客,说清不想做的原因,他应该如何写?请大家把该信要补充的原因简要概括出来。
尊敬的老信客:
您好!我从此不再做信客了,因为我要承受,实在太了。
此致
敬礼
惭愧的年轻信客敬上
××年×月×日
提示:①先读文章,然后将预习中所找到的不做信客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并在文章中勾画出重点词句;②将所找原因概括整合,逐条分列。
2、在全文阅读的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活动,完成信件。每组推举一位发言人发言。
3、随机抽四人小组代表发言,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把信客不想再做信客的具体原因概括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根据学生发言,先确定信件中“实在太”中填“苦”,再要求学生尝试根据所找原因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出信客当时的内心感受,并以“××之苦”的形式表述出来。
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①身体所受之苦:“奔波之苦”、“病痛之苦”、“贫穷之苦”……②心灵所受之苦:“蒙冤之苦”、“委屈之苦”、“责任之苦”、“孤独之苦”……
4、教师根据板书小结要点。
明确:做信客,要承受身心之苦,所以年轻信客不想再做信客。
(三)品味感悟
1、师:老信客收到了年轻信客的信,万分感慨,他深知做信客的艰难,也看到了年轻信客的未来,对俗世早已看透。于是想给信客回信,以安慰、赞扬这位年轻信客这二三十年来的辛勤工作。如果我们是老信客,这封信应该怎样写呢?
年轻信客:
你好!收到来信,感慨万分。你不做信客也可以,因为。
你是一个“好”信客,因为你具有。你的品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虽然,如今做“好人”很难,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往往。
但并不表示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信念,请你记住
是可以。
此致
敬礼
老信客
××年×月×日
2、第一段可能答案:随着经济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是会消失的。
第二段可能答案: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实守信的品质。
第三段可能答案:既需要你,又轻视你;既信任你,又怀疑你;
势利;不宽容……
第四段可能答案:良知是可以点燃良知的;诚信是可以唤醒诚信的……
(四)总结提升
总结:正是这种品质,这种信念的延续,才有王顺友这样的邮递员。因此,通过《信客》,通过这两封“信”,我们明白了,做人就应当讲一个“信”字。
附板书: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品格
诚实守信
跋涉之苦委屈之苦
病痛之苦身诬陷之苦心
贫困之苦孤独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