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知远网

2025-08-09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产生、形成的过程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学生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和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说话游戏,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义相反的话。

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促进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二、认识负数

1.了解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凤冈到六里的1号公交车下去了5人,2号公交车上来了5人。

师:老师进行这样简单的记录,你们觉得这样的记录清楚吗?(指名汇报)

(2)课件出示表格,学生讨论。

师(小结):“上车5人”和“下车5人”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老师这样表示没有区别开,你能创造一个既简单又明了的方式来记录吗?同时,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

(3)学生动手操作。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记录方法。(生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记录,很好。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数学家们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的数学家刘徽就首创了两种方法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开始时用颜色来区别,后来用摆放位置的正与斜来区别。

(5)比较学生的记录方法。

师:这些记录方法,哪一种数学味最浓?

师(把加符号的两个数字板书在黑板上):加符号的这种方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400多年前的法国数学家吉拉尔创造了“+5、-5”这种方法,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到现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简单明了的记录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并在创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用加符号的方法进行记录的探索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用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师:现在我们也用加符号的这种方法来记录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2)一生说例子,其他学生记录。

3.引入正负数。

(1)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并思考:黑板上写的这些还是数吗?如果是数,它们是什么数?

(2)师板书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

(3)课件出示数的读法。

(可以指名学生试读,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讲解)

上车5人:记作+5,读作正五(这是正数)。

下车5人:记作-5,读作负三(这是负数)。

(4)介绍正负号。

师:+5前面的符号叫正号,-5前面的符号叫负号。

师:这些数的正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那负号可不可以也省略不写?

(5)板书正负数。

师:正数只有黑板上的这些吗?说得完吗?说不完时加省略号。

师:负数是不是只有这些?说得完吗?说不完时加上――(省略号)

(6)学生交流。

师:我们对黑板上的'数有了新的理解,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4.正负数的运用。

(1)师:由于生活的需要,我们认识了负数,现在我们来看看负数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2)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出示:零上20摄氏度,零下5摄氏度。

(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找相应的温度并记一记)

师(出示温度计):零下5℃在哪里?它肯定在谁之下?我们要找零度以下的温度,肯定在0℃以下去找。(引导学生思考零下的温度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大量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意义,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5.思考0。

师:我们把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0这个数比较特殊,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却必不可少。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以前学习的0表示没有或表示一个起点,这里的0℃是不是也表示没有?什么时候的温度表示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温度计上寻找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并通过设疑,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0的归属问题。】

6.用正负数表示海拔的高度。

师(出示插图):我们要用正负数表示地貌的高度,你们觉得应该拿什么作为它们的分界点?换句话说,就是把什么看作0?(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地貌的高度)

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用正数来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华山比海平面高20xx米,记作______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92米,记作______米;哈尔滨的温度为零下15摄氏度到零下3摄氏度,记作______℃。

2.生活中的负数。

(1)我国发射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而背阳面的温度会低于( );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中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

A.-100℃ B.21℃ C.+100℃

(2)每个足球都规定了标准重量,有三个足球分别称重后与标准重量相比,做了以下的记录,说一说这样记录的意思。

1号球:+2克 2号球:0克 3号球:-3克

(3)食品包装袋上有“500+2g”这样的标记,你是怎样理解的?

3.动脑思考。

原来王叔叔在5楼,他从5楼往上2层,记作+2层,那么从5楼往下1层,记作_____层。这里把( )看作0层,如果王叔叔现在2楼,他往上2层记作_____层。同样是4楼,为什么一会儿记作-1层,一会儿记作+2层?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如第1题是基础性练习,巩固学生对正负数的读写和认识;第2题是深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意义;第3题是拓展性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用负数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下面是中央气象台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月21日20时—年1月22日20时)。

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

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预设:

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①0℃表示天气很冷;

②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引入负数,初步了解负数的读写方法,体会0的特殊性,并通过提问“—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认识正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①、00表示存入20xx元;②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

(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负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负数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在负数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要同学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体验正负可以相互抵消,感知正负间的相差关系,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借助数轴,初步完善对数的认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数轴、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颠步子”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一、在情境中体验正负相互抵消的思想,并尝试应用

(一)体验

1、提取旧知,导入:

师:我们已学过正负数,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呢?(生自由说。)是的,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话题的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取旧知,能激起学生原有的旧知与体验。)

2、创设情境,体验相抵:

①师:淘气、笑笑和小兰在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时,参加一次宝宝颠步比赛!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首先是淘气出场了,他怎么样?(往前颠了一步,再往后颠了一步)轮到笑笑,她怎么样呢?(笑笑往前颠了两步,再往后颠一步)小兰呢?(小兰向后颠两步,再向前颠一步。)

②请你用正负数记录他们的比赛情况?写在表格里!并思考表格的问题:假设他们颠的每一步是相等的,请问与原来的位置相比,他们各前进或后退了几步!

(独立填写,师巡视。)

③汇报交流:

生边说师边填写,相机提问:为何记为0、+1、-1,从而在情境中体验正负相抵。

(设计意图:在解读主情境的基础上,“宝宝颠步子”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体验相抵。在由浅入深的交流中,知道正数的计数单位是+1,负数的计数单位是-1,并初步感知正负怎样相抵。)

(二)尝试运用正负相抵解决问题——试一试1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的解决也用到相互抵消。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本74页试一试第1题(相机认识净含量、并读懂表格的意思)

2、思考: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第3袋和第4袋的总质量是()。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

①思考后写在课本上,师巡视:(关注不同层次的想法,并记住他们的名字。以便思维层次由浅入深提取。)

②汇报:

a、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可能:100-2=98,100+2=102,98+102=200或100-2+100+2=200

(在交流中,自我优化方法。)

b、第3袋与第4袋的总质量?

可能:100-5=95,100+3=103,95+103=198或200-5+3=200-2=198

c、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可能:200+198+96=494

或:-2和2抵消为0,-5和3抵消后是-2,-2和-4和起来是-6,所以500-6=494

或:第二、三、四袋的同时抵消,第一袋和第五袋合起来少了6千克,所以500-6=494。

(再次感悟正负抵消的优越性。)

3、小结:哦,也可以这样正负抵消呀!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谁也是这样想的?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就能有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在前面充分体验正负相抵后,尝试用正负相抵的方法的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交流与汇报中,不断自我优化方法,体会正负相抵的必要性。)

二、回到“颠步子”情境,体验正负相差,并尝试解决问题

(一)体验:

1、导语:老师有一道题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点击:第一关)

2、初次体验相隔:刚才宝宝走路的结果小兰的位置记为-1,笑笑的位置记为+1,请问小兰至少要走几步才能追上笑笑呢?为什么?(2步。)

3、在体验中抽取出数轴:如果我们把小兰和笑笑的位置标在数轴上,(课件从动画中抽出数轴)笑笑应标在哪?(1),小兰应标在哪?(-1),从数轴中你能看出相隔几步吗?(2步)。好,这个问题大家闯关成功了!

(设计意图:利用“颠步子”的情境,充分体验“相隔几步”的问题,并从中抽取出数轴,为下一步作铺垫。以闯关的形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

1、导语:现在老师再考你们难一点的?这是一张太空游戏时间表!(出示时间表)

2、解读:

从这个表中你读懂了什么?

a、相机读表中,重点感知0的'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b、按顺序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

3、问题:从这个表中,老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太空人有两次进餐。这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出示数轴)

(可能:)一种是借出数轴,

一种是数出发射前几时,发射后几时,再将发射前后的时间间隔加起来。

4、师:那你还能从表中像这样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同桌呢?(点击“我问你答”。)(同桌活动)

5、师:谁来考考全班同学?

6、借助游戏巧妙提升:

a、宣布抢答规则:

(a)、两个团队所有人一起参与抢答;总共有5题!

(b)、等老师读题完毕,即可举手开始抢答;

(c)、答题所用时间最少而且回答正确的同学加5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抢到不答或在有效答题时间(3秒)内不作答均扣5分。

b、抢答,边相机提问怎么想的?并记分。

c、累积得分,并说说怎么算出得分的,两个团队相差几分。

d、发表获奖感言:(可能)因为我们都把0当作分界点,再把两边的间隔加起来。)

e、总结:谢谢!你的获奖感言太精彩了!让老师和同学们又一次感受到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在无序到有序的读表、交流中,感知正负数的意义,并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在解决“相隔问题”中,充分交流、体验,并以抢答为界面,提升学生解决相隔问题的技巧,并对原有的正负数与0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

师:在闯第二关的时候,我发现了你们越闯越勇!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无敌。敢不敢再来闯一关?(出示:第三关)打开课本75页,完成练一练1、2。

a、独立完成,师巡视。

b、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情景说明】:

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第二部分是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今天要展现给大家的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充分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思。通过练习掌握一定情境下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以及正、负数在特定情

境中所表示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对0的新认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情,导入新课

1、学生记录信息。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今天我们就来用一用。老师现在要说几条数据信息,请你帮老师记录下来,行不行?

好,那就请你准备记录。先听一听要求: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并想一想,怎样记才能既简洁又能让人一眼就看懂。准备好了吗?开始。

第一条:公交车上,第一次上来8人,第二次下去6人。

第二条:粮仓里上午运进粮食800千克,下午运出400千克;

第三条:商店里八月份赚了20xx元,九月份亏了1000元。

教师巡视学生的记录,从中收集几条信息。

2、反馈。

师:好,大家都记好了。老师也收集了几个同学的做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或许,这里面就有你的想法。

(1)只写数字的。

师:你觉得他记得怎么样?有什么想说的?

其实这个8人是?这个6人呢?一个是上来,一个是下去,它们表示的'意义是?(相反的)

那么这里呢?一个运进,一个运出,它们表达的意思也是?(相反的)那么盈利和亏损呢?

师: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为“相反意义的量”。(板书)全班齐读一次。

那么,这些同学用学过的数还能区分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

(2)加上文字的。

师: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方法。现在你能看懂吗?还有谁也是这样想的?加上了文字帮助表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第三种。

师:第三位同学又是怎么表达的呢?我们再来看看。这是哪个同学的?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第一次上来8人,多了8人……)

师:哦,那么,后面的几个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是吗?同学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好在哪里?(简洁明了)

师:跟他一样的请举手。其实你们的想法跟数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区分相反意义的量的。

二、学生自学,探究新知

1、揭示负数。

师:数的前面加上了符号,就产生了新的数。同学们,你知道像下面这行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负数)都知道了。

那么上面一行呢?(板书正数)。

2、读、写法。

(1)你会读这些数吗?指名读,

板书下来 -6 +8 -400 +800 -1000 +20xx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2)你会写吗?就是在数的前面加上不同的符号。这两种符号你以前见过吗?(计算题里的运算符号加和减)

不过,这里的“+”或“一”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了,“+”叫做正号,“一”叫做负号。板书:正号和负号。他们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反的。

(出示课件)下面我们来举手抢读,并说一说是什么数。大屏幕上逐一出示:

-100 +6.8 -1.8 -3/4 36

师:36是什么数?(正数)对,有时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可以将正数前面的“+”省去。同学们想一想,去掉了正号,这样的数我们熟悉吗?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大多数都是正数。那么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生:不能区分意义相反的数,就变成了正数)

三、自学测评,交流汇报

1、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分析与讨论,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家庭里的新成员---负数这个新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进一步地了解负数,认识负数。

2、天气预报。(出示课件)

师:熟悉的音乐马上带来什么节目?

生:天气预报。(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看今年二月份某一天各个城市的气温情况,我们来随意选五个城市。你们想知道哪儿的气温情况?(点击课件)

谁来读一读 的气温?

(1)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我们是怎样区分和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呢?

学生回答。(板书:+℃ -℃)你们在哪见过的。(天气预报中常出现)

你看到了负数吗?谁来读一读。

(2)师:下面我们来关注太原的温度,这里的温度是—9度和9度一样吗?

不一样在什么地方?(-9表示零下9度,而另一个表示零上9度。)哪个温度更冷一些?那么与“0”度相比呢?那么这样看来,“0”度在这里是?(分界点)

(3)气温是0度时有什么感觉?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

度规定为0摄氏度,简称0度。了解了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温度计上找找这些温度。(出示课件)

(4)反馈:仔细观察,从温度计上,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讨论。

生1:正数时,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负数时,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小。

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生3:……

现在对照着温度计再来看,这些都是用正数来表示,跟0比起来,比0要怎么样?(大)那么下面这些都是(负数),比0要怎么样?(小)

那么0呢?0是什么?将0板书在中间。看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刚才在温度计上,我们得到了很多的正数与负数,也感受到了正数和负数的关系,如果现在要你把学过的数分分类,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

四、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1、导入:同学们,刚才通过温度计,我们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负数,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谁来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学生汇报)

2、教师强调重难点。

3、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五、巩固深练,知识拓展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部电梯的按键,要到5 楼,应按( )键。要到地下二层,要按( )键。

六、作业点评,知识交流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3、作业交流。

【教学反思】: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负数这一概念虽是第一次出现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我又通过教材上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次我应用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新知。不过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有些欠缺,没有及时调动起积极性,对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不明确。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继发展的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介绍古代中国对负数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够比较0、正数、负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温度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巧设问题,感知引入 — 引出负数

1、热身游戏《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

比如:上—下,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存入300元—取出300元等等。

2、在春节去爷爷家拜年时,爷爷给小明100元压岁钱,但在回家后,小明将这100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你能帮小明做一下压钱的账目记录吗?(引出正、负数数学史话)

二、体验内化,探究新知 — 认识负数

1、放映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观察上海、北京的气温图,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

小结:零上5摄氏度记作:+5℃

零下5摄氏度记作:-5℃。

“+5”读作正五,是一个正数,

+5也可以写作5;

“-5”读作负五,是一个负数。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介绍温度计)?并让学生拨出上海5°c和北京-5°c,也就是零下5°c。

小结:(1)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c的位置。

(2)温度中,0°c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3)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 应用负数

电梯中的正、负数: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各按那些键?

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1、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在日程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负数?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日记。

五、板书设计

温度:

零上5摄氏度记作:+5℃

零下5摄氏度记作:-5℃。

“+5”读作正五,是一个正数,

+5也可以写作5;

“-5”读作负五,是一个负数。

海拔:海平面以上用正数表示

海平面以下用负数表示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3页上的例1、例2,书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列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没有0刻度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1、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列各数:

(1)、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育明小学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人,转出5人。

(3)、李叔叔做生意,10月份赢利1800元,11月份亏损500元。

师:出现在信息中的两个量都是怎样的两个量?

生:是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独立思考怎样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把想法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为简练的记录方法。引出:+(正号)、-(负号)。

小结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意义相反的情况存在我们都要用到正负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负数。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1、借助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用温度计显示四个城市的的天气情况(课件出示)

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并用数表示各城市的温度情况,2、学生动手拨一拨,感知0与正负数的关系。

质疑:0是正数还是负数?

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在温度计上0摄氏度是0上温度和0下温度的`分界点,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出示存折上的存入与支出数

让学生说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并得出结论:存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4、介绍正负数的读写

师:正数前的符号可以省略不写,如+500可以写作500;

师:正号可以省略,负号呢?

生:不可以,那样正数和负数就分不清了。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1、快速抢读并判断(书上做一做第一题)

2、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为xx,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为xx。

3、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秒。如果风速为+0.4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相对而跑。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吗?

师:你对负数还想了解什么呢?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负数)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1)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像+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xx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xx年1月21日20时—20xx年1月22日20时)。

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预设: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①0℃表示天气很冷;②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引入负数,初步了解负数的读写方法,体会0的特殊性,并通过提问“-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认识正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①20xx、00表示存入20xx元;②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

(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负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负数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在负数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要同学们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打开书)

二、设计记事卡

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

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4、交流设计记事卡。

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

三、典型事例

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练一练

1、让学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

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

五、问题讨论

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

教学后记:

通过吐鲁番盆地、楼房地下层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记事卡,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负数)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1)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像+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课本123—125也得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相关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学思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3、教学关键: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导入。

1.游戏:师生作相反动作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2.课件展示:搜集的天气预报视频。根据天气预报中的0下摄氏度的读法和记录方法引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水果市场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 (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 (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 (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 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0 ℃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 (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羽毛球与负数。

2、神七与负数。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留心观察。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打开书)

二、设计记事卡

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

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4、交流设计记事卡。

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

三、典型事例

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练一练

1、让学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

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

五、问题讨论

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

教学后记:

通过吐鲁番盆地、楼房地下层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记事卡,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87—9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重点:负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截然相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王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五月上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朗玛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朗玛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