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影片情节线索,初步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色彩.
2、引导幼儿按音乐的段落用相应色彩感知音乐的情绪色彩.
3、激发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知道怎样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影片片段,音乐剪辑,色彩图谱.
幼儿准备:
心型表情卡
活动重点:
能用颜色感知音乐情绪色彩.
活动难点:
体会音乐的情绪色彩.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你们一个人在家待过吗?
2、欣赏影片片段感受人物心情:凯文遇到什么事情了?害怕吗?他想到了什么办法?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办法?他最后胜利了吗?请谁抓走了小偷?如果是你会请谁帮忙?
不错的
3、小结:是的,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打败坏人的,我们可以大声的喊救命,也可以请邻居,警察叔叔帮忙.4、感知音乐情绪色彩:
A段"独自在家":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害怕]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这种感觉呢?[黑色]
B段:"想办法":他是怎样想办法的?[积极]用什么颜色表示呢?[黄色]C段:"胜利":胜利后什么感觉?[高兴]什么颜色表示比较好呢?[红色]
5、整体倾听,体会情绪色彩:让幼儿拿出心情卡根据音乐体会节奏.6、肢体感知:让幼儿用肢体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2、引发幼儿学习姓氏的兴趣。
3、了解各种姓氏的含义。
活动准备:
1、16个幼儿(要有同姓的) 2、白板 3、记号笔 4、白纸 5、名人照
、录音、《百家姓》前16姓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1、老师:我是###,介绍一下你自己,你叫什么?
幼儿介绍。异地教学时,这环节,既很利索地缩短了陌生师生的距离,又直接导入活动。
二、知道百家姓
1、找自己的姓
1]你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介绍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组成的。我姓“应”(出事汉字“应”)。你姓什么?
大家一起说,为了加快活动的节奏。
2]这里有一些中国字,你去认一认,有你的姓吗?请你把它(卡片)拿来。——一起念一遍。
3]这里有多少姓?
让孩子自己数,大班孩子有自己的数数方法。
活动中:
幼:我没拿到……
师:你的姓,这里有吗?
幼:点头。
师:这里有多少姓?
幼:11个……13个……
4]那我们在座的伙伴有几个?
活动中:
孩子数:16个。
5]我们16个人,怎么会只有13个姓呢?(引发对同姓者的关注)。
活动中:
幼:因为我姓李,他也姓李……还有,他们两个是一样的姓……
2、共同的姓
1]你们是同姓,哦,我们伙伴之间有同姓的。嗳,你家里谁和你同姓?
活动中:
幼:爸爸和我同姓……爷爷和我同姓……弟弟和我同姓……姐姐和我同姓……妈妈和我同姓……
师:一般地说,家里大多数的爷爷、爸爸、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和你同姓,(也有少数是妈妈和你同姓——如果班上没有与母亲同姓,就不说。)
2]除了班上、家里,有和你同姓的,这里那么多老师,有和你同姓的吗?请你去问问、打听打听。
活动中:
老师:你有兴趣去打听打听,有谁和你同姓的?
老师:有兴趣地去问问
3]来说说,你找到几个同姓的?
这里要掌好节奏。时间不宜长2~3分钟。
活动中:
老师:我们有时间限制,倒数10、9、8、7、……好,请各就各位。(等坐定)你找到和你同姓的人吗?
幼:找到……没找到……
老师:请找到的先来说说,你找到了几个?我们写“人”一笔表示一个人。
……找到的人不多,5人……请一个没找到的:“你是怎么找的?你问问。”幼儿:“谁姓赵?”
(哄堂大笑。)
老师:哦~这样问怎么找得到呢?礼貌一点啦(俯身在其耳边:请问谁姓赵?)
幼:请问哪位老师姓赵?(立刻有人举手)。数一数……3个
老师:(边纪录边)谁有兴趣来找找?
(举手的幼儿很多,并且用礼貌的语言询问。老师关注:“看,这样说才找得到”。看找到同姓的过半就行)。
老师:看看,这里那么多人中,哪个姓是最多见的姓?
幼:黄!
老师:你怎么知道?
幼:有7笔……有7人……
4]同姓是亲人。
老师:同姓的人还多着呢。可是,怎么会有那么多同姓的人呢?你仔细看看,你家里和你同姓的爷爷、爸爸、你,你们怎么会同姓的呢?
那是因为爷爷把姓传给了他的后代爸爸,爸爸又把姓传给了他的后代你、哥哥姐姐,家里那些和你同姓的人是一家人!是亲人!
那么,班上和你同姓的人是一家人吗?
幼:不是。
老师:其实啊,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同姓的人是一家人,同姓的人是亲人。
再看看,班上同姓的人,有没有一点像亲戚的样子?
——让孩子体会,我们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体会同姓之间那种血肉相融的感觉。
活动中:
幼:他们有一点像的……我和同姓的老师也有一点像的,我们都是双眼皮……
3、不同的姓
1]找不同姓的人
老师::除了这些姓,你还知道别的姓吗?
活动中:
幼儿愣了一下,我追问:“***妈姓什么?”——同时提示“这里没有的别的姓”,引导孩子用排除法思考。
幼:…………
2]请找找这里,哪些老师和我们不同姓的?找到了,请老师用小纸片写下来。
——幼儿寻找。过程中,老师提示:知道怎么找了?
活动中:
幼儿边找边贴在展示板上。
老师:看看。
幼儿惊呼:真多啊!
3]百家姓
老师:(顺势)知道吗?中国人的姓远远不止这些。
——音乐:祖海《百家姓》。一则可以营造一种震撼的气氛,二则可以引导孩子静心于下一个环节。
老师:(出示《百家姓》的前十五个姓,与歌曲同步地)中国人的姓还远远不止这些(重复是为了加强表达)。属于中国人姓名中的姓,有500多个呢,这本《百家姓》里全记着,只要是中国名字,你的姓在《百家姓》里一定找得到。
这些姓啊,由我们的祖先,传给他的后代——儿子、孙子,一代一代,子子孙孙,一直传到了我们这里。哦~你们还会传下去吗?
传给谁?对,由你、你的子孙,一直传下去。只要有中国人,就一定有百家姓;只要一叫出我们的姓名,世界上的人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这里大段的内容由老师娓娓讲述,所以,会有些沉闷。于是,在这里插入“你的姓传给谁”这样的问题,即了解孩子是否理解“传承”,又可以调节气氛。
活动中:
孩子不理解,所以纷纷要“传给妹妹、姐姐”。于是,在这里预设“ 传给后代”,孩子即刻理解,反应出“我要传给儿子”。
一个女孩:我可以传给儿子吗?女的可以传吗?
我接应:可以,只要你和家里人商量好,因为一般是男的传的。
三、了不起的中国人
1、这些都是中国人,你能叫出他们的姓名吗?(一一出示了不起的中国人的相片)哪些人与你同姓的?
2、这些人因为很了不起,才让所有的人都记住了他们名字。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并学习使用“跳来跳去”“飞来飞去”等叠词。
2、在课件和教师语言的暗示下,探索并创编诗歌的主要内容。
3、在探索诗歌与节奏相匹配的过程中,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学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动画课件。
2、小动物图片若干,乐器若干,音乐磁带《健康歌》等。
3、已学过各种节奏型的打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健康歌》走进活动室,师生相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观看动画课件,并提问:
(1) 动画片里有什么?
(2) 它们在干什么?
2、教师边操作课件边逐一演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学会创编诗歌。
(师)这四个朋友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运动,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出示露珠图片)
(师)小露珠的身体圆溜溜的,怎么运动呢?
(师)对呀,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怎么说呢?(滚来滚去)谁能来学一学小露珠是怎么运动的?(幼儿非常兴奋,各自在座位上表现,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用胳膊绕来绕去,还有的干脆蜷着身体在地上滚……)现在呀,请小朋友要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小露珠是怎么运动的:“小露珠起得早,滚来滚去在运动”。
3、以此类推,请教师和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说出青蛙、鸭子、大象是如何运动的。
小青蛙起得早,跳来跳去在运动;
小鸭子起得早,游来游去在运动;
大象伯伯起得早,甩来甩去在运动。
4、请幼儿给诗歌取名字。
(师)这四句话连起来就变成一首好听的诗歌了,它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编的,可它还没有名字呢,谁来为这首诗歌取个好听的名字。(幼儿取了好多的名字,如《锻炼身体》、《运动》、《做操》等,最后大家商量决定用幼儿最喜欢的一个做诗歌的名字)。
(师)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运动》,我们把诗歌加上好听的名字来念一下,如果加上动作,诗歌会更好听的。
5、幼儿在座位上边做动作边有表情地念诗歌。
教师让幼儿按诗歌的内容做成图谱,在各图下面出示相应的诗歌句子,让幼儿完整欣赏和学习。
6、刚才小朋友自己选了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请你也用一句话来说说
它是怎么运动的。(幼儿自由创编,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情况编成诗歌)
7、请幼儿用各种节奏由易到难学习朗诵诗歌(其中小露珠,起得早,固定节奏XX X,XX X不变)。
(师)四个朋友夸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请你们把这
些节奏复习一遍。
第一种节奏:X X X —
第二种节奏:X X X X X X X
第三种节奏:X·X X·X X·X X
第四种节奏: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节奏。
教师逐一要求幼儿用乐器打出节奏,并以相应的节奏朗诵诗歌。
三、结束部分:
1、组织幼儿观看教师大书,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2、组织幼儿以“我喜欢.......”为题说一说,并请客人老师帮助把诗歌内容写出来。然后,把它装订成图书画册。
3、教师装订图书画册,放在阅读区或送给其他中班、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看,让他们也和我们一起分享成功和喜悦。好吗?
活动反思:
在和孩子们开展“我喜欢”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用“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这样的叠词来形容运动着的动物或事物特征时特别感兴趣,纷纷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情绪很高涨,而且大班的孩子对动物已经有了相当的感性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叠词来形容他们最喜欢的事物或动物,以创编诗歌的方式表现出来,再用不同的节奏学习朗诵诗歌。最后,让孩子们以“我喜欢......”为题,把他们喜欢的事物或动物说一说,然后装订成小书,放在阅读区,让孩子们看一看、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小百科: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且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保护地球关系到我们大家的未来,因此要让幼儿从小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节约有限的资源,发展绿色科技,走可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2、激发幼儿“保护地球母亲”的意识和树立发展绿色科技的远大理想。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爱护环境、节水节电等做起。
2、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的意识。
活动准备
DVD、资料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地球目前的严峻情况。
2、引导幼儿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的`意见。
3、总结,教育幼儿担负起小主人的职责,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电视及讲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并畅谈自己的理想,但在幼儿树立理想上,我应该创设一些人类保护地球的成就情景,让幼儿有更丰富的体验。我会不断地总结和努力,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会从结果出发,提醒自己要忍住,并用多种方法暂时地克制自己的愿望。
通过抗诱惑的正反情境体验,让幼儿理解在诱惑面前应该想到结果,并在实践情境中表现出克制诱惑的行为。
活动准备:
(小羊、小猴、小猫)木偶各一只;水牛头饰一只;(青草、桃子、鱼)项链各一串;奖牌2块;新鲜草莓若干;盆、毛巾、牙签等。
活动过程:
一、理论性活动
(一)幼儿通过参与情境,体验战胜诱惑,实现目标所取得的欣喜感。
1.与幼儿讨论:运动员们为什么不跑了?
2.小猫忍不住把鱼项链吃掉了?小羊为什么不吃?
3.小猴想吃桃子项链,可吃掉了就得不到奖牌了,怎么办?
小朋友,你们帮小猴想想办法吧!(估计幼儿,提供的方法是:不去想,把项链放在口袋里或甩到脖子后面,捏住鼻子等)
(二)实践体验运用各种方法克制诱惑后的成功与满足。
1.幼儿洗草莓、老师观察幼儿的反应。
2.洗草莓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办法忍住的?
(三)当我们碰到想做但又不能马上做的事情要想办法忍一忍,这样才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二、实务性活动
(一)具体内容
1.带弟弟妹妹玩
2.拌色拉
3.涂色
(二)具体方法
1.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状况,并作典型的个案记录。
2.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在幼儿涂色时设置诱惑,并给予反馈。
(三)活动重点
1.让弟弟、妹妹玩得兴奋,自己不贪玩。
2.招待客人老师,忍住对食物的诱惑。
3.在涂色时忍住各种诱惑,完成作品。
三、分享交流活动
(一)活动要求:通过实务活动中抗诱惑经验的积累进行扩展交流,进一步体验抗住诱惑所得到的良好结果的喜悦。
(二)活动预备:鲜荔枝若干,毛巾、果盆、牙签等。
(三)交流分享:
1.创设《剥荔枝》的情境,体验忍住诱惑后的成功。
2.扩展交流,幼儿结合平时忍住诱惑或没有忍住诱惑的事例,体验两者获得的不同结果所带来的喜悦与苦恼,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为获得好的结果而忍一忍的愿望。
3.幼儿得到的体验:小朋友本领真大,碰到想做又不能马上做的事情会想办法忍一忍,还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最后获得加倍的兴奋。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二、通过学习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四、大胆想象,尝试讲述故事的不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中小熊的坏习惯和小兔子的好习惯,从而导入游戏活动当中,难点是个别年龄比较小的幼儿进入不了主题,不易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一、老师讲小熊请客的故事。
二、老师准备幼儿平时爱吃的和不爱吃的糖果,还要准备一些纸巾和一盆水。
活动过程
过程一,老师富有感情色彩,同时扮演小熊和小兔子的角色,重点突出故事中的小熊在吃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讲卫生,挑食,浪费’的坏习惯从而引出小兔子却养成了‘讲卫生,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在故事的最后小熊认识到自己的不好习惯,决定要向小兔子学习。
过程二,老师将准备好了的糖果每桌放一盘,其中有苹果,巧克力,香蕉,清凉糖,棒棒糖等等,再在桌子的前面放上一盆水和一些纸巾,让幼儿洗了小手之后随意的吃自己平时爱吃的糖果,幼儿可高兴了,有点顾不得洗手就去拿苹果,香蕉,棒棒糖之类的,儿巧克力和清凉糖很少有小朋友吃,因为这两种糖都约约带有苦味,甚至有的小朋友怕自己喜欢吃的糖果被别的小朋友拿光了,就把还没有吃完的水果丢到桌子下面悄悄的用脚踩住,又去拿东西。戏就这样结束了。
老师让刚才参与游戏活动的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的小朋友,看看哪些小朋友像故事中的小兔子和小熊,并且相互都说出对方的缺点和优点,然后提问说;、‘那我们像小熊的小朋友应该对像小兔子的小朋友说什么呀,很多小朋友都记得小熊对小兔子说要向他学习。老师再鼓励幼儿通过这次健康活动,要让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们一定要养成‘讲卫生,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教学反思
一,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4—5)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呀把平常的好习惯坏习惯都逐一的表现出来了,如,挑食,厌食,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去制止这一些情况,由于幼儿年龄偏小,要提起他们的认知兴趣,只能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学习。
二,我对活动过程的反思,让幼儿在在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方式轻松愉快的学习,达到制定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还是能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幼儿为主体,在一部分幼儿不能接受同一种教学方法的老师一定要改变一种方式进行教学。
三,我对本次活动效果的评析是,整节课幼儿的参与的气氛比较好,通过故事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我自己也明确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一下活动环节设置得更丰富,更深动些,对达到活动目标的效果更明确些。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7
课程安排:
6本彩图教材+十钮智力模版1块三月学习图形对对碰一册以图画、形状和图案为线索,使幼儿在寻找事物间的规律中,提高分类、观察比较、空间知觉和推理的能力,充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四月学习《数量游戏》
通过形象的图例,让幼儿在比较多少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的数学概念,提高对10以内数量关系的理解。
五月学习观察与理解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和理解事物间的联系,并能作出正确判断。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指向性,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和精确性,以及分析、综合和理解能力。
六月学习《发现、联想与判断》
通过观察与比较,使幼儿获得按照事物的联系、用途和种类进行分类的能力;在观察和理解图义的基础上,学习反义词。发展幼儿分析、理解、联想与判断的思维能力。
七月学习《货币游戏》
通过内容丰富的货币游戏,使幼儿能够将数学计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丰富了幼儿的货币知识;同时付款是计算中的元素,它将通过金额预算,金额计算和换算来完成,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
九月学习联想、推理与字词游戏在观察、理解图义的基础上,进行看图组词和反义词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幼儿按照事物的联系、用途和种类进行分类的能力
主题反思:
这一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我们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回民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孩子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了解小学”——我们以墙饰创设为载体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关小学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解小学”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来解答心中的各种疑惑。孩子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满足了探究的需求,也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墙面作为作品展示空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作用于幼儿头脑中碰撞出新的生活经验,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他们是多么激动和开心,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都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8
【目标预设】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2.学习合理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看看、说说、猜猜的过程中,体会阅读活动的快乐,初步感受绘本语言的美。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学习合理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理念】
图画唯美细腻,故事悬念深藏加上如诗歌般的文字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作者的画风简直让我们感受到美、让我们感觉到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却体会到不一样的意境,更能从画面中感受在这个静悄悄的追逐的故事中的奇妙,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仔细观察的能力。《纲要》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设计思路】
一场静悄悄的追逐,在唯美而细腻的图画、如诗歌般的叙述中展开……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要说、能说、会说"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孩子学的开心、学的高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以图片导入激发兴趣,猜想是哪里,有谁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开始将幼儿逐步带入故事情节中,跟随着小老鼠的路线一路观察,跟着小老鼠的黑影,那双金黄色的眼睛,到小老鼠到床上时引导猜想接下来的故事,然后带着问题完整听故事,揭示追逐结果,结尾又留下悬念,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接下来的精彩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情境,激发兴趣1.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猜猜是什么?
2.鼓励大胆、自由地说说废弃的房子里会有谁?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发展情节1.出示画面,引导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小老鼠及隐藏着的那双眼。
2.逐幅出示图片,跟随小老鼠进入老屋的路线,引导仔细观察,发现小老鼠潜在的危险
(1)引导发现影子,猜想影子是谁?并说说猜想的依据。
(2)引导发现那双金黄色的眼睛,并猜想它的主人
(3)在幼儿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说出他想提醒老鼠的一句话(老鼠,小心!有只猫正在靠近!)
(4)小老鼠跑到房间的床上,睡着了,引导幼儿猜测小老鼠会怎样,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配音完整讲述故事,揭示追逐结果。
(1)黑猫为什么不下手捉老鼠
(2)黑猫表情怎么这样了?
(3)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三、留下悬念,结束活动。
小老鼠逃脱了,黑猫在跑,狗在追,而猫头鹰又跟着狗,后面肯定还有更精彩的故事,我们回教室和好朋友讲一讲吧。
【教材反思】
《老鼠,小心!》讲述了一只小老鼠来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破败的老房子,有一只猫一直跟随着小老鼠。一场静悄悄的追逐,在唯美而细腻的图画、如诗歌般的叙述中展开……故事的结尾却峰回路转,给读者一个绝妙的惊喜。故事中却没有直接说是猫,而是用了很巧妙和用词说是一只黑影,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有了一种好奇的想法,更是想继续看下去。可是当我们接着看下去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双眼睛也出现了。这样的紧张空气让我们都担心起了这只小老鼠的安全,所以就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很不自觉的说"老鼠,小心"。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整点、半点和的计时方法。2练习加减运算及看图纺应用题。
活动准备:
上节课做的钟面每人一个,大电子钟一个;翻得数3套;进位计数6套(全组合用);减法运算3套;记录时间6套(每套有钟点记录单若干张,钟面卡3~5张,笔一支);说题列式(-)6套;看图编者按应用题(2)。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认识时钟
①(出示电子钟)钟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有长针和短针。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②当长针走一圈时,短针走几个刻度?(请幼儿猜测,然后把钟从12:00拨至1:00验证)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格,是多少时间呢(一小时)
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钟面拿来出来,拨至一点。
④两点钟的'时候,长针、短针是在什么位置?(请小朋友拨一拨钟面,并回答,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2)
⑤两点半的时候,长针、短针是在什么位置?(请小朋友拨一拨钟面,并回答,长针指向6,短针在数字1和2的中间)
⑥老师报整点,半点,幼儿拨钟,老师拨钟,幼儿说出时间。
(2)学习记时
①怎样把时间记录下来呢?整点时把短针指向的数字记在记录单左边,把长针指向的位置记做“00”,就像这样(示范记录)。半点时,如二点半,把2记录在记录单左边,把长针指向的位置记做“30”(示范记录)。
②老师拨钟至某整点和半点,请几个幼儿在黑板上记录时间。
(3)学习新活动的规则
今天新活动的名字叫记录时间(出示钟面卡)看钟面卡上有一个图形标记,把图形标记先记在作业单的左上角,然后再根据钟面指针的位置,在记录单上写下钟点,最后说一说是几点钟,新活动安排在第4组。
(4)介绍其他小组的活动内容与要求(略)
2、幼儿分组活动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在有折痕的纸上绘画完整的小人,发现折痕与小人的关系。
2、感受绘画哈哈小人变化的乐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
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二、观察讨论
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随着纸的折叠变化,让孩子们在打开后纸后的发现,使幼儿知道画画位置落在折线的不同部位来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调整: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
想一想什么画在折痕上,什么就变长,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11
一、主题的产生:
在制作节日挂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中国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讲到了小笼、馄饨、饺子、粽子等。还有的孩子讲到了外出吃饭时看到有的菜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等。结合我班水彩画教学,可以使他们对中国的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我决定以次开展主题活动。
二、主题网络图:
包馄饨
制作包包子
中国特色点心
中国食物
中国菜肴参观饭店
制作拼盆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目标:
1、结合图片或食物,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食物的特色,激发爱国情感。
2、提高幼儿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图片(或实物)
活动设计:
1、出示图片或食物: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食物?
吃过吗?
2、组织讨论:
这些东西国外有吗?
是怎样做出来的?
3、回去问问父母。
观察记录:
孩子们在看了一些菜谱的照片后展开了
讨论:
朱颖:我到饭店里吃过鱼、虾和点心。
王嘉晨:我还吃过蟹和小粽子。真实的菜单、菜谱可以帮
张鑫昕:我吃过粥。助幼儿回忆,幼儿在不知
潘华玺:我在火车上吃过菜。不觉中说出了许多,包括
朱颖:我在“鸭王”吃过鸭皮。一些中国的特色菜。
李佳斐:我吃过“小绵羊”火锅。
邓越:我在“小绍兴”吃过鸡、粥。
施轶恒:我吃过快餐。老师:那么你们知道那些菜是中国特有的,国外没有的?
张鑫昕:粥。
邓越:小笼包子。
潘华玺:馄饨、饺子。
邓燕飞:螃蟹。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讨
瞿峰:粽子。论着,我让他们看一看自
王嘉晨:汤团。己制作的节日挂历是否有
李佳斐:重阳糕。点启示。
反思:孩子们对吃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再加上前几天在制作挂历的同时,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能讲出许多中国食物。但讲的点心较多,因此就从点心先开始。
活动二:
目标:
1、在动手包馄饨的活动中,进一步对中国点心感兴趣。
2、品尝自己制作的点心,有参与的愿望。
条件提供:皮子、馅
活动设计:
1、出示一只包好的馄饨。
2、幼儿边看边讲:
馅是怎么进去的?
这是中国特有的吗?
3、老师示范讲解包馄饨的要领。
4、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
5、吃馄饨。
观察记录:
今天,正好孩子们中午吃馄饨,我从厨
房取来了皮和馅,孩子们看到这些东西一下
兴奋起来了:
牛啸天:我会包馄饨的。
朱颖:我也会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这就是中国菜。
邓越:这不是中国菜,是中国点心。我顺势接着邓越的话问:还有那些中国点心?
瞿峰:有饺子。
施轶恒:汤团、春卷。
张心辰:大饼油条。
潘华玺:馒头、包子。幼儿一下讲出了许多特色点心,老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包馄饨好吗?
孩子们自发分成几组开始包馄饨,在实际
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馅放得太少、
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馄饨包
好了。
朱颖:我已经真的学会了。
王嘉晨:我还不会,但我会做馒头。
邓越:我想快一点吃这些馄饨。
反思:结合上次的活动,我把中国点心和中国菜肴分开来进行认识,先从制作点心开始。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时较少接触这些东西,有的幼儿从未做过,有了实际操作经验,他们对中国点心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三:
目标:1、尝试用刀切发好的面团,初步学习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激起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面团、馅、刀
活动设计:1、谈话:
关于中国点心。
2、制作包子:
请厨房的阿姨发好面团,进行示范。
3、幼儿操作。
4、吃包子。
观察记录:
孩子们对动手操作很有兴趣,有了上次
包馄饨的经验,这次做包子似乎顺利多了:
邓越:我只会吃包子,不会做。男孩子似乎更“懒”一些,
张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馄饨也是如此。我请来了厨房的阿姨来示范,他们看得可认真了。
邓燕飞:大妈妈的本领真大,这些小馒头多
漂亮!
李佳斐:我会用面粉做小白兔。
朱颖:上次我在公园门口看见有人用面粉做
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买了一个。其实,这也算是中国民间工艺品的一种。
瞿峰:我妈妈说这些东西还要出口到国外去。老师:为什么要出口?
瞿峰:因为国外没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孩子们边讨论,便开始做包子了,虽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认真。
反思:在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中,我发现他们对用面团制作各种造型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些家长对我们的主题活动有所了解,开始丰富孩子有关的知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问题,并学着解答问题。本来,打算带领孩子们去“绿波浪”看一看中国特色点心,但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放弃。
活动四:
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观察拼盆的特点。
2、对中国菜感兴趣。
条件提供:书、图片
活动设计:1、幼儿自由翻看书或图片。
2、讨论:
你看到什么?
你喜欢那个菜?为什么?
你认为那些菜漂亮?为什么?
你在那里看见过这些菜?
3、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菜。
观察记录;
今天的活动是从由我在“绿波浪”带回
的菜单引起的:
邓越:是上海点心的广告。老师:你们看看我们的墙
吴雯娟:是图画,吃的。壁上多了什么?
牛啸天:有各种点心。老师:什么点心?
邓燕飞:由糕、春卷。老师:你们知道是从哪儿来的?
李佳斐:是发来的。
吴雯娟:是画出来的。
邓越:不对,如果是蜡笔画的,上面会有一邓越是个观察力很强的孩
粒粒的东西,这肯定是从广告纸上剪子,非常细心。
下来的。老师:为什么要做广告?
潘华玺:饭店里的人要介绍他们的东西。
罗逸菲:专门买点心的地方做广告。
曹宁:我在饭店里看到过的。老师:饭店里除了点心还有什么?
张心辰:我吃过许多好吃的菜。
高怡宁:饭店里的菜很漂亮。老师:为什么很漂亮?
邓越:像花一样。
施轶恒:他们用西瓜做成桥。
孙婷怡:用萝卜做成蝴蝶。
罗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宁:胡萝卜切成丝,用牙签串起来就变
成菊花了。
单伟栋:萝卜刻成一条龙。
高怡宁:黄瓜做成树叶,蛋黄做成树干。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邓燕飞:用黄瓜且成一块块,放在盆子的了许多中国菜的特色。
周围,当中放菜。
吴雯娟:当中放黄颜色的菜好看,因为绿
的和黄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聪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觉中将到了中国菜的“色”。老师:真的!这样配好看多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
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议论:这是鱼片、吗?
这是青豆、这时青椒……
反思:这次活动给我感触很深,孩子们的观察力越来越敏锐,观察得越来越仔细,而且现在变得很喜欢讲,包括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今天也讲得很热闹,无意中讲出了中国菜的主要特点:形、色。
活动五:
目标:1、通过外出的参观活动,结合厨师的介绍,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菜的不同制作方法及选用的材料。
2、用多种途径提高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活动设计:1、参观饭店:
请厨师介绍菜肴。
幼儿可向厨师提问。
2、看一看菜谱。
3、讲一讲自己学到了什么本领。
观察记录:
今天,我们联系了“万家灯火”酒店带
领孩子们去参观,我们请了饭店的厨师长为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
孩子们介绍了陈列出来的各种菜肴,孩子们子们能讲出一些蔬菜的名
兴趣很高。字。老师:刚才厨师叔叔
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王嘉晨:请问这个菜边上的花是怎么做的?吗?
邓越:这个宝塔是用什么做的?
吴雯娟:这个孔雀的头是不是用黄瓜做的?
王嘉晨指着“松鼠鲑鱼”说:这是用鱼头和薯条做成的!(鱼肉切成长条用油炸一下确在厨师的介绍下,孩子们知实很像薯条)道了“松鼠鲑鱼”的制作方
法。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又继续讨论了起来:
邓燕飞:饭店里的菜比我们做的好看。
王嘉晨:当然啦,人家培训过的。
邓越:要学好几年了。这时,孩子们提到了菜名,于是我问:是不是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峰:有“孔雀开屏”。
朱颖:有“脆皮鸭”。
邓越:有“菊花饼”。老师:下次我们也来学做小厨师好吗?
反思:外出活动确实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许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刀切几下就可以改变形状,而且他们也敢于提问了,虽然刚开始有点胆怯,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地放开了。下次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12
主题目标
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
2、初步了解身体个部位都会活动,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3、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人,体验与同伴相处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主题线索
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
主题说明
初入大班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会惊奇地发现周围环境以及自己在变化、在长大。他们开始学会在体验关注自身变化的同时关注周围世界的变化,会用眼睛捕捉、用情感体验每一种事物的变化。
“我自己”这个主题,将引领幼儿从认识幼儿园的变化到认识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认识自己的变化到认识他人的变化。体验自己当一名大班哥哥姐姐的光荣感和责任心,有更大进步的积极愿望。我们将尽可能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鼓励他们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并在探索事物变化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关注:
1、发现自己成长的变化,能从外显的转移到发现内隐的变化,学会欣赏自己的成长。
2、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各个部位都会活动,会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懂得运动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
3、能仔细观察同伴的特征,发现不同性别的不同特征,并能用多种表征方式表现同伴的以及自己的特征。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根据他人的情绪、表情、调节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体验和大家做朋友的快乐。
5、通过比较、测量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如影子的变化、身高的变化等,了解测量的多种方法和工具,积累测量经验。
活动反思:
本月我们开展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通过子主题“我的五个宝”和“小手小脚”的探索中,孩子们在照镜子、朗诵儿歌、做游戏过程中,观察了自己的五官,并在与小朋友的比较中,认识和悦纳独特的自己。除了认识自己脸上独特的五官组成外,幼儿还在有趣的游戏中运用感官感知周围事物,发现自己的“五个宝”所具有的潜能以及如何积极地运用这种潜能,增强认识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手和脚同样也是幼儿表现和认识自己能力最重要的方面,主题“小手小脚”中,通过有趣的儿歌、歌曲、游戏,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小手、小脚特征,通过操作、制作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小手、小脚的本领,认识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并乐意尝试。
孩子们认识了自己的五官,了解了五官的作用,知道保护自己的五官;同时通过在游戏中对五官运用的感受,初步的体验到了自己是个能干的孩子。孩子们熟悉自己的小手,能说出手心、手背及手指名称,能大胆的说出小手会做的事情;同时在观察脚的时候,认识了脚的不同部位,了解小脚的作用,喜欢自己的小脚,知道保护小脚的常识。
随着秋天气息的渐渐浓郁,我们的自然角也渐渐出现了秋的气息,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秋天的瓜果蔬菜,使得我们的自然角也秋意盎然。周末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带孩子走进了秋的世界,带着孩子们一起捡落叶,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关于秋天的树叶贴画,让我们的孩子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
小百科:自己释义自身、本身。出自《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初,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唐]蒋贻恭《咏虾蟆》:“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明]李贽《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或者属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引导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使之变成其他的物品。
通过多种游戏形势,让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多变。
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制作好的手工成品、废旧纸盒、罐子、剪刀、彩纸、胶、双面胶、透明胶、火柴棒、蛋壳、胶棒;颜料、棉签、抹布、画稿、瓷砖、调色盘、剪刀、胶、沙盘、建构器具、洒水壶、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知识准备:
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对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础;给幼儿讲一些构成物的形体。
活动过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儿观赏
1、谈话:这段时间我们都在探索周围事物的变化,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变成的,它是怎么变的,需要哪些材料组合?
2、引出话题:老师还在教室的周围和走廊上准备了许多材料,可以选择你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游戏,看看谁能变出新的花样,变的和别人不一样。
3、交代游戏规则:①选择材料时不要拥挤和争吵②游戏过程中发现困难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办法解决,或者找老师③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二)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主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尝试创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创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象,创作难点:指导幼儿对作品进行细节的制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2、向客人和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游戏后的.体会。
教学反思
幼儿都很乐意参与这次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位幼儿都用废旧物品制作出了一件工艺品,幼儿也体验了创作的成功,知道了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可以做出好多好玩的东西,相信以后家里的废旧物都可以被幼儿充分利用,也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如果重新上这节活动课,我会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供他们选择,在课堂上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让幼儿说说自己以后在生活中会怎么做,呼吁身边的人,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