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内容
人音版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前紧后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半拍休止的运用,以及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声部配以恒拍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与第一乐段的平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首利于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合唱基本素养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田野在召唤》富有动感、生机勃勃的音乐情绪,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进一步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3.在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与美感中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热爱与歌颂大自然。
教学重点
基本准确、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各声部旋律。
教学难点
声部的融合、音乐情绪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播放音乐,想象春天
导言:春天是温暖的,是徐徐暖风带来的渴望,春天是幸福的,是绿叶带来的'希望,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春天!
(二)发声练习
柯尔文手势唱音阶。(要求:在气息支持下,声音连贯流畅。)
(三)单音、音程模唱。(要求: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5 5 5 5 │ i — ‖ 4 4 4 4 │ 6 —‖
5 5 5 5 │ 3 — ‖ 4 4 4 4 │ 2 —‖
(四)第二声部旋律模唱
(要求:演唱时乐句连贯,音色柔和。)
(五)学生视谱并进行记忆演唱
(六)师生互动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二声部,师唱第一声部。
2.视谱演唱高声部旋律。
3.生生二声部合唱。
4.谈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柔和)
(七)师生再互动二声部合唱
1.旋律加法:师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学生唱主干音。
2.比较主旋律和主干音的演唱,谈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充满生机)
3.视谱学唱歌曲后半部分高低声部主旋律。(要求:注意节奏、音准、情绪)
4.生生二声部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春天,调整呼吸,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柯尔文手势,联觉记忆等方法学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主干音,巩固音准,为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
二、聆听体验,学习歌曲
(一)初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柔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了,春天的田野向我们发出了召唤,聆听歌曲《田野在召唤》,在歌曲中,一群儿童团的小伙伴随着春天的旋律出发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请同学们感受小伙伴们旅游时的情绪,并听听有几个儿童团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学生聆听作品)
(二)复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确实是有两个旅行团,再次聆听,仔细听听声部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两个儿童团?(学生复听作品)
师:好极了!一个声部的旋律较高,儿童团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前往的——春天儿童团;另一个声部的旋律较低,仿佛踏着轻盈的脚步步行前往——步行儿童团。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体验作品的情绪,感知二声部的形象。通过复听,进一步感知音乐形象,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特点。
(三)歌曲前半部分第二声部的学习
1.听辨歌曲前半部分的第二声部。
师:接下来老师弹奏一段旋律,大家听听这是哪个儿童团的路线?(教师演奏)
出示旋律,师边弹边唱。
2.学生练唱。(要求: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3.掌握规律,练唱第三、五行旋律。
师:第几行小伙伴们改变了脚步?唱一唱
4.学生演唱师换方向踏步。
5.合音乐学生边唱边换方向踏步。
6.出示歌词“嘣”,生练唱。
7.合着伴奏音乐演唱。
(四)歌曲前半部分第一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聆听歌曲前半部分范唱。
2.学唱曲谱,解决出现的问题。
3.在春天的意境中,运用力度变化演唱。
4.学唱歌词。
5.合音乐伴奏演唱。
6.师生二声部演唱。
师:老师加入春天儿童团,同学们参加步行儿童团,合作演唱,听听春天儿童团什么时候开始出发的?
7.掌握弱起小节,体验学唱。
师:春天儿童团从第二小节第几拍出发?为什么从第四拍进入?(春天悄悄地来了)试着唱一唱。这就是弱起,这一小节就是弱起小节。
8.生生二声部演唱。
(五)歌曲后半部分第一、二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出示画面,引入歌曲后半部分。
师:当儿童团小伙伴们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跋涉,爬过了一座山,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时,突然间那一望无际的美景令他们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人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叫着、跳着。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2.聆听歌曲后半部分范唱,感受情绪的变化。
师:猜猜“梯里通巴,梯里通巴”在意大利语中表示什么意思?
3.学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一、二声部,解决出现的问题。
4.指导用圆润的音色以及饱满的情绪演唱,加入手势。
5.师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师:听听老师的演唱,你发现了什么?
6.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7.两组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另两组学生默唱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8.生生合作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意境的创设,对力度变化的把握和学生歌唱情感的调动,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在二声部合唱学习中,进行声部“抗干扰”训练,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培养合唱听觉能力。
三、合唱展示,合作表演
(一)高低声部分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同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动听,有的人却唱得平淡,你会怎样演唱歌曲的前后两部分?
(二)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美
1.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一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2.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另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并配上肢体动作辅助演唱。
【设计意图】关注歌曲整体情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合唱表现力,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了合唱的魅力和春天的美好!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内容
人音版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前紧后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半拍休止的运用,以及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声部配以恒拍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与第一乐段的平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首利于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合唱基本素养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田野在召唤》富有动感、生机勃勃的音乐情绪,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进一步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3.在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与美感中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热爱与歌颂大自然。
教学重点
基本准确、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各声部旋律。
教学难点
声部的融合、音乐情绪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播放音乐,想象春天
导言:春天是温暖的,是徐徐暖风带来的渴望,春天是幸福的,是绿叶带来的希望,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春天!
(二)发声练习
柯尔文手势唱音阶。(要求:在气息支持下,声音连贯流畅。)
(三)单音、音程模唱。(要求: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5 5 5 5 │ i — ‖ 4 4 4 4 │ 6 —‖
5 5 5 5 │ 3 — ‖ 4 4 4 4 │ 2 —‖
(四)第二声部旋律模唱
(要求:演唱时乐句连贯,音色柔和。)
(五)学生视谱并进行记忆演唱
(六)师生互动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二声部,师唱第一声部。
2.视谱演唱高声部旋律。
3.生生二声部合唱。
4.谈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柔和)
(七)师生再互动二声部合唱
1.旋律加法:师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学生唱主干音。
2.比较主旋律和主干音的演唱,谈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充满生机)
3.视谱学唱歌曲后半部分高低声部主旋律。(要求:注意节奏、音准、情绪)
4.生生二声部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春天,调整呼吸,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柯尔文手势,联觉记忆等方法学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主干音,巩固音准,为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
二、聆听体验,学习歌曲
(一)初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柔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了,春天的田野向我们发出了召唤,聆听歌曲《田野在召唤》,在歌曲中,一群儿童团的小伙伴随着春天的旋律出发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请同学们感受小伙伴们旅游时的情绪,并听听有几个儿童团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学生聆听作品)
(二)复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确实是有两个旅行团,再次聆听,仔细听听声部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两个儿童团?(学生复听作品)
师:好极了!一个声部的旋律较高,儿童团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前往的——春天儿童团;另一个声部的旋律较低,仿佛踏着轻盈的脚步步行前往——步行儿童团。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体验作品的情绪,感知二声部的形象。通过复听,进一步感知音乐形象,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特点。
(三)歌曲前半部分第二声部的学习
1.听辨歌曲前半部分的第二声部。
师:接下来老师弹奏一段旋律,大家听听这是哪个儿童团的路线?(教师演奏)
出示旋律,师边弹边唱。
2.学生练唱。(要求: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3.掌握规律,练唱第三、五行旋律。
师:第几行小伙伴们改变了脚步?唱一唱
4.学生演唱师换方向踏步。
5.合音乐学生边唱边换方向踏步。
6.出示歌词“嘣”,生练唱。
7.合着伴奏音乐演唱。
(四)歌曲前半部分第一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聆听歌曲前半部分范唱。
2.学唱曲谱,解决出现的问题。
3.在春天的意境中,运用力度变化演唱。
4.学唱歌词。
5.合音乐伴奏演唱。
6.师生二声部演唱。
师:老师加入春天儿童团,同学们参加步行儿童团,合作演唱,听听春天儿童团什么时候开始出发的?
7.掌握弱起小节,体验学唱。
师:春天儿童团从第二小节第几拍出发?为什么从第四拍进入?(春天悄悄地来了)试着唱一唱。这就是弱起,这一小节就是弱起小节。
8.生生二声部演唱。
(五)歌曲后半部分第一、二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出示画面,引入歌曲后半部分。
师:当儿童团小伙伴们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跋涉,爬过了一座山,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时,突然间那一望无际的美景令他们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人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叫着、跳着。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2.聆听歌曲后半部分范唱,感受情绪的变化。
师:猜猜“梯里通巴,梯里通巴”在意大利语中表示什么意思?
3.学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一、二声部,解决出现的问题。
4.指导用圆润的音色以及饱满的情绪演唱,加入手势。
5.师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师:听听老师的演唱,你发现了什么?
6.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7.两组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另两组学生默唱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8.生生合作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意境的创设,对力度变化的把握和学生歌唱情感的调动,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在二声部合唱学习中,进行声部“抗干扰”训练,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培养合唱听觉能力。
三、合唱展示,合作表演
(一)高低声部分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同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动听,有的人却唱得平淡,你会怎样演唱歌曲的前后两部分?
(二)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美
1.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一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2.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另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并配上肢体动作辅助演唱。
【设计意图】关注歌曲整体情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合唱表现力,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了合唱的魅力和春天的美好!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听:“春到沂河”“美丽的村庄”
唱:《我们的田野》《田野的召呼》《红蜻蜓》
动:集体舞“美丽的村庄”
吹:竖笛《红蜻蜓》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 5|132|
2)第二乐句35|66 6|53|2-|2032|
3)第三乐句32|17|615| 4)
4)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
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田野的召唤》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及特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欣赏乐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跳集体舞《美丽的村庄》,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进行表演。
2、唱好弱拍起歌曲及后半拍休止附。
教学过程
(一)欣赏、表演《美丽的村庄》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2.将歌曲《美丽的村庄》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5、舞蹈队要求:
①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6、歌唱队要求:
①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节奏、音准正确。
6、打击乐队要求:
①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节奏准确、强弱分明(注:出示歌曲《美丽的村庄》的歌词)。
7.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8.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9.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学唱《田野的召唤》
1.导入:意大利的小朋友跳得多开心啊,他们还唱起了一首歌,2.教师将歌曲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聆听。
3.教师讲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及作品,你们还知道那些意大利民歌呢?
4.再听全曲,随乐击掌。
5、用听唱法学习曲谱。
6、用衬词“啦”模唱全曲(注意弱拍起及后半拍休止附)。
7、学唱歌曲
8、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9、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三)小结
第三课《红蜻蜓》
教学目的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介绍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3、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4、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ri。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集体朗读歌词。
4、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5、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6、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唱一唱旋律
2、认一认高音mi、高音ri在竖笛上的位置。
3、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内容
人音版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前紧后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半拍休止的运用,以及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声部配以恒拍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与第一乐段的平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首利于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合唱基本素养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田野在召唤》富有动感、生机勃勃的音乐情绪,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进一步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3.在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与美感中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热爱与歌颂大自然。
教学重点
基本准确、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各声部旋律。
教学难点
声部的融合、音乐情绪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播放音乐,想象春天
导言:春天是温暖的',是徐徐暖风带来的渴望,春天是幸福的,是绿叶带来的希望,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春天!
(二)发声练习
柯尔文手势唱音阶。(要求:在气息支持下,声音连贯流畅。)
(三)单音、音程模唱。(要求: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5 5 5 5 │ i — ‖ 4 4 4 4 │ 6 —‖
5 5 5 5 │ 3 — ‖ 4 4 4 4 │ 2 —‖
(四)第二声部旋律模唱
(要求:演唱时乐句连贯,音色柔和。)
(五)学生视谱并进行记忆演唱
(六)师生互动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二声部,师唱第一声部。
2.视谱演唱高声部旋律。
3.生生二声部合唱。
4.谈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柔和)
(七)师生再互动二声部合唱
1.旋律加法:师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学生唱主干音。
2.比较主旋律和主干音的演唱,谈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充满生机)
3.视谱学唱歌曲后半部分高低声部主旋律。(要求:注意节奏、音准、情绪)
4.生生二声部合唱。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啊?看谁模仿的最像。
(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
(1 )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2/4 4.3︱2 6–5.4︱3 5-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 ︱
Hu hu hu hu hu
3 5 - 43 ︱20 50 50 50 ︱3 - - - ‖
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2/4 10 15 ︳10 15 ︳10 15 ︳10 15 ︳ 10 15 ︳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3、二声部合唱练习
(将学生分成两组:春风组,春雨组听老师指挥演唱)
师:春风来了。(春风组唱)
春雨又来了(春雨组唱)
春风春雨交织在一起来了。 (春风组,春雨组合唱)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师:你们的歌声合上美妙的音乐,一定会更好听。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听音乐。
四、合唱练习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听出歌曲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
师:大家听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小雨滴)
2、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首先我们和录音的小朋友合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3、学生分声部合唱歌曲。
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也分两个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学生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五、试唱歌曲曲谱
师:同学们,歌曲你们唱得非常好,相信你们曲谱也会唱的很好。让我们一起随琴来唱一唱乐谱。
六、 学生齐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七、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内容
人音版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前紧后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半拍休止的运用,以及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声部配以恒拍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与第一乐段的平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首利于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合唱基本素养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田野在召唤》富有动感、生机勃勃的音乐情绪,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进一步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3.在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与美感中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热爱与歌颂大自然。
教学重点
基本准确、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各声部旋律。
教学难点
声部的融合、音乐情绪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播放音乐,想象春天
导言:春天是温暖的,是徐徐暖风带来的渴望,春天是幸福的,是绿叶带来的希望,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春天!
(二)发声练习
柯尔文手势唱音阶。(要求:在气息支持下,声音连贯流畅。)
(三)单音、音程模唱。(要求: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5 5 5 5 │ i — ‖ 4 4 4 4 │ 6 —‖
5 5 5 5 │ 3 — ‖ 4 4 4 4 │ 2 —‖
(四)第二声部旋律模唱
(要求:演唱时乐句连贯,音色柔和。)
(五)学生视谱并进行记忆演唱
(六)师生互动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二声部,师唱第一声部。
2.视谱演唱高声部旋律。
3.生生二声部合唱。
4.谈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柔和)
(七)师生再互动二声部合唱
1.旋律加法:师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学生唱主干音。
2.比较主旋律和主干音的演唱,谈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充满生机)
3.视谱学唱歌曲后半部分高低声部主旋律。(要求:注意节奏、音准、情绪)
4.生生二声部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春天,调整呼吸,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柯尔文手势,联觉记忆等方法学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主干音,巩固音准,为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
二、聆听体验,学习歌曲
(一)初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柔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了,春天的田野向我们发出了召唤,聆听歌曲《田野在召唤》,在歌曲中,一群儿童团的小伙伴随着春天的旋律出发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请同学们感受小伙伴们旅游时的情绪,并听听有几个儿童团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学生聆听作品)
(二)复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确实是有两个旅行团,再次聆听,仔细听听声部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两个儿童团?(学生复听作品)
师:好极了!一个声部的旋律较高,儿童团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前往的——春天儿童团;另一个声部的旋律较低,仿佛踏着轻盈的脚步步行前往——步行儿童团。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体验作品的情绪,感知二声部的形象。通过复听,进一步感知音乐形象,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特点。
(三)歌曲前半部分第二声部的学习
1.听辨歌曲前半部分的第二声部。
师:接下来老师弹奏一段旋律,大家听听这是哪个儿童团的路线?(教师演奏)
出示旋律,师边弹边唱。
2.学生练唱。(要求: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3.掌握规律,练唱第三、五行旋律。
师:第几行小伙伴们改变了脚步?唱一唱
4.学生演唱师换方向踏步。
5.合音乐学生边唱边换方向踏步。
6.出示歌词“嘣”,生练唱。
7.合着伴奏音乐演唱。
(四)歌曲前半部分第一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聆听歌曲前半部分范唱。
2.学唱曲谱,解决出现的问题。
3.在春天的意境中,运用力度变化演唱。
4.学唱歌词。
5.合音乐伴奏演唱。
6.师生二声部演唱。
师:老师加入春天儿童团,同学们参加步行儿童团,合作演唱,听听春天儿童团什么时候开始出发的?
7.掌握弱起小节,体验学唱。
师:春天儿童团从第二小节第几拍出发?为什么从第四拍进入?(春天悄悄地来了)试着唱一唱。这就是弱起,这一小节就是弱起小节。
8.生生二声部演唱。
(五)歌曲后半部分第一、二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出示画面,引入歌曲后半部分。
师:当儿童团小伙伴们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跋涉,爬过了一座山,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时,突然间那一望无际的美景令他们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人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叫着、跳着。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2.聆听歌曲后半部分范唱,感受情绪的变化。
师:猜猜“梯里通巴,梯里通巴”在意大利语中表示什么意思?
3.学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一、二声部,解决出现的问题。
4.指导用圆润的音色以及饱满的情绪演唱,加入手势。
5.师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师:听听老师的演唱,你发现了什么?
6.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7.两组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另两组学生默唱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8.生生合作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意境的创设,对力度变化的把握和学生歌唱情感的调动,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在二声部合唱学习中,进行声部“抗干扰”训练,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培养合唱听觉能力。
三、合唱展示,合作表演
(一)高低声部分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同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动听,有的人却唱得平淡,你会怎样演唱歌曲的前后两部分?
(二)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美
1.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一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2.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另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并配上肢体动作辅助演唱。
【设计意图】关注歌曲整体情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合唱表现力,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了合唱的魅力和春天的美好!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活泼、轻巧的声音有感情地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2、初步掌握音乐弱起小节、顿音记号(▼)、重音记号(﹥),能够正确的使用于演唱。
3、尝试简单的二部合唱,在演唱歌曲中逐步培养学生表现能力,使学生感受田园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尝试简单的二部合唱。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休止符等音乐记号,二部合唱的练习。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着音乐动一动。(跟着老师做)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做了哪些动作?捻指的动作在第几拍呢?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你们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歌曲唱了些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刚听到的歌曲是意大利民歌《田野的召唤》,歌曲节奏明快、曲调优美,让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
师:同学们,请你们邀请你的小伙伴,我们一同踏上意大利的田野,感受田野的美丽风光。
二、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我们了!(布谷鸟)
师:同学们听,布谷鸟唱的这两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第一句旋律是连贯的,第二句旋律是断开的。
师:请你跟我唱一唱。
师:我们看,第二句旋律中出现了什么音乐记号呀?(休止符)师:同学们,休止符表示停止的意思,当我们遇到休止符的地方我们的嘴巴不出声。
师:下面我们歌词加进去唱一唱。
师:同学们,布谷鸟是要把我们带到意大利的田野呢,让我们踏一同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呀?你们看,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完整的小节吗?
师:这首歌曲由第四拍弱拍开始,叫做不完全小节或弱起小节。老师在之前的律动中用捻指表示的弱起。
师:下面,请同学们呢们看着歌词跟老师按节奏读一读。(第一段歌词师一句、生一句;第二段歌词师生一起;讲换气记号、反复跳跃记号)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听着歌曲用“la”轻声哼唱。(注意坐姿)
师:同学们,我们再听一遍,这遍会唱的'同学看着歌词唱,不会唱的同学接着用“la”轻声哼唱。(注意坐姿)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由4个乐句组成,请你找一找相似的乐句有哪些?(旋律相近、节奏相似)
师:看你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第一、二乐句相似,第三、四乐句相似)
师: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句尾音高不同,我们唱一唱;第三第四乐句句尾2小节不同,我们唱一唱。
师: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声把速度放慢唱一唱(注意坐姿、脸上的表情)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在有些地方还可以唱的更好,比如(介绍mf、顿音、重音记号)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才的速度演唱表现不出欢快、喜悦的心情呢,下面我们跟着伴奏速度,用我们美妙的声音去回应田野的召唤(注意坐姿、脸上的表情)。
三、拓展:合唱《田野的召唤》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另一首《田野的召唤》,请你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合唱版的《田野的召唤》,老师进行了修改,在歌曲第一部分(第一、二乐句处)加入了“啦啦啦啦”的旋律,形成的一个简单的二部合唱。
师:下面,让我们跟琴声唱一唱第二声部旋律。
师:先听老师唱,听一听老师唱了几个“si、sol”
师:这四个“si、sol”分别出现在第4、第8小节,请你们跟老师唱一唱,下面我们完整的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把“啦啦”歌词加入唱一唱(第二遍看歌谱唱)。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请你们听老师跟着歌曲合唱(第二段师生一起)。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都能唱合唱了!
四、结束语: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意大利田野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歌曲律动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听:“春到沂河”“美丽的村庄”
唱:《我们的田野》《田野的召呼》《红蜻蜓》
动:集体舞“美丽的村庄”
吹:竖笛《红蜻蜓》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 5|132|
2)第二乐句35|66 6|53|2-|2032|
3)第三乐句32|17|615| 4)
4)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
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田野的召唤》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及特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欣赏乐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跳集体舞《美丽的村庄》,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进行表演。
2、唱好弱拍起歌曲及后半拍休止附。
教学过程
(一)欣赏、表演《美丽的村庄》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2.将歌曲《美丽的村庄》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5、舞蹈队要求:
①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6、歌唱队要求:
①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节奏、音准正确。
6、打击乐队要求:
①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节奏准确、强弱分明(注:出示歌曲《美丽的村庄》的歌词)。
7.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8.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9.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学唱《田野的召唤》
1.导入:意大利的小朋友跳得多开心啊,他们还唱起了一首歌,2.教师将歌曲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聆听。
3.教师讲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及作品,你们还知道那些意大利民歌呢?
4.再听全曲,随乐击掌。
5、用听唱法学习曲谱。
6、用衬词“啦”模唱全曲(注意弱拍起及后半拍休止附)。
7、学唱歌曲
8、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9、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三)小结
第三课《红蜻蜓》
教学目的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介绍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3、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4、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ri。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集体朗读歌词。
4、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5、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6、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唱一唱旋律
2、认一认高音mi、高音ri在竖笛上的位置。
3、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听:“春到沂河”“美丽的村庄”
唱:《我们的田野》《田野的召呼》《红蜻蜓》
动:集体舞“美丽的村庄”
吹:竖笛《红蜻蜓》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 5|132|
2)第二乐句35|66 6|53|2-|2032|
3)第三乐句32|17|615| 4)
4)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
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田野的召唤》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及特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欣赏乐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跳集体舞《美丽的村庄》,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进行表演。
2、唱好弱拍起歌曲及后半拍休止附。
教学过程
(一)欣赏、表演《美丽的村庄》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2.将歌曲《美丽的村庄》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5、舞蹈队要求:
①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6、歌唱队要求:
①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节奏、音准正确。
6、打击乐队要求:
①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节奏准确、强弱分明(注:出示歌曲《美丽的村庄》的歌词)。
7.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8.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9.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学唱《田野的召唤》
1.导入:意大利的小朋友跳得多开心啊,他们还唱起了一首歌,2.教师将歌曲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聆听。
3.教师讲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及作品,你们还知道那些意大利民歌呢?
4.再听全曲,随乐击掌。
5、用听唱法学习曲谱。
6、用衬词“啦”模唱全曲(注意弱拍起及后半拍休止附)。
7、学唱歌曲
8、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9、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三)小结
第三课《红蜻蜓》
教学目的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介绍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3、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4、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ri。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集体朗读歌词。
4、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5、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6、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唱一唱旋律
2、认一认高音mi、高音ri在竖笛上的位置。
3、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啊?看谁模仿的最像。
(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
(1 )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2/4 4.3︱2 6–5.4︱3 5-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 ︱
Hu hu hu hu hu
3 5 - 43 ︱20 50 50 50 ︱3 - - - ‖
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2/4 10 15 ︳10 15 ︳10 15 ︳10 15 ︳ 10 15 ︳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3、二声部合唱练习
(将学生分成两组:春风组,春雨组听老师指挥演唱)
师:春风来了。(春风组唱)
春雨又来了(春雨组唱)
春风春雨交织在一起来了。 (春风组,春雨组合唱)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师:你们的歌声合上美妙的音乐,一定会更好听。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听音乐。
四、合唱练习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听出歌曲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
师:大家听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小雨滴)
2、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首先我们和录音的小朋友合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3、学生分声部合唱歌曲。
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也分两个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学生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五、试唱歌曲曲谱
师:同学们,歌曲你们唱得非常好,相信你们曲谱也会唱的很好。让我们一起随琴来唱一唱乐谱。
六、 学生齐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七、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