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大班数学(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大班数学 篇1
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2、能按高矮给三、四个物体排序,初步了解序数
准备:
积木若干、瓶罐若干
过程:
一、 造楼比高
1、 幼儿在同一平面上(桌子),同时用小方块积木搭楼,比高。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后马上停止,比一比,谁搭得高。
2、 引导幼儿用数几层楼的方法进行比较
3、 幼儿自由选择在桌子或椅子上搭楼,比高,听到信号后停止,比比谁搭得高
4、 讨论:比高时要在同一高度上进行
二、 垒罐比高
1、 以比赛形式进行
2、 引导幼儿从罐子的个数比出谁垒得高
三、 和同伴比高
1、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比高矮,正确表达:我比**高,**比我矮
2、 幼儿自由结伴,三人一组比高矮,让幼儿发现:我比**高,我比**矮
3、 幼儿自由结伴,五人一组比高矮,说出本组最高和最矮的幼儿
四、 模仿游戏
1、 以简短的.故事引出幼儿兴趣
2、 带领幼儿给故事配上身体动作,在游戏中感受高和矮的区别
大班数学 篇2
活动目标
1、能独立按宽窄(或长短)对10个物体排序。
2、初步理解物体宽窄(或长短)关系的传递性和可逆性。
3、能保管好自己的操作材料,不弄混,不弄丢。
物质准备:
教学准备:
书架排序磁贴10个、油画棒排序卡磁贴10个,无序排列。
学具:
白磁板、磁贴:书架排序卡10张。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
一、以"派派麦麦去图书馆做服务生"为情境,引出按宽窄给书架排序、按长短给油画棒排序的问题。
1、引出问题
教师:"派派麦麦今天要去图书馆做服务生,他们要把新添置的书架放进书库,我们也去帮忙好吗?"出示书架排序卡10张:"这些书架,宽窄一样吗?有的怎么样?(宽)有的怎么样(窄)你会按照它们的宽窄不同有顺序地排排队吗?"
2、演示规则
出示白磁板:"现在书库里还空空的,一个书架也没有,(指前5张书架排序卡)谁愿意先来排排这几个书架呀?想想要怎么放才能比较出它们不一样的宽窄呢?"请一幼儿在白磁板上尝试排列书架。教师:"大家看看他这样放能不能比较出每个书架不同的宽窄呢?"提示幼儿可以将白磁板竖着放,书架从上往下排,一律对齐左边或对齐右边,才好比较出几个书架哪个宽哪个窄。
教师:"好。看看他从上到下排得对吗?他是按什么顺序来排的?"教师:"你想不想也试试?等一会儿,你自己做的`时候可以想想,从上到下还可以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排书架。"
3、介绍相关活动
教师出示油画棒排序卡:"派派麦麦发现一些油画棒还没有收拾好,你能帮忙吧油画棒有顺序地排排队吗?这些油画棒要怎么放才能一眼看出它们的长短呢?如果竖着放,要对齐哪一边?如果横着放,要对齐哪一边?请你选择一种方法,吧油画棒有顺序地排一排。
4、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今天排书架和排油画棒这两个新活动,每份学具的材料比较多,请小朋友注意保管,磁贴不要拿到磁板外边去。活动时,皮筋取下套在手腕上,做完活动以后要把皮筋再套上。"
5、介绍巩固活动
出示"疏导顺序"的活动材料:"还记得这个活动叫什么名字吗,是怎么玩的?"如果幼儿淡忘了,就重申一下活动规则:"自选4张物群卡,按大嘴鱼要求的顺序排一排,再填放数字卡表示大小关系。"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请幼儿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然后再换组。检查幼儿取下的皮筋是否套住手腕上了,提示幼儿保管好材料,磁贴不要和旁边小朋友的混在一起。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幼儿的操作,重点指导新活动组。观察幼儿是否理解规则,是应用什么策略来比较材料的宽窄活长短的,排序时操作是否有序。
3、提示常规 教师提示幼儿:"做完的小朋友换组之前要请好朋友检查,然后套好皮筋才能离开。"分组操作结束前,请幼儿保留最后的排序结果。
三、集体交流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思考宽窄(或长短)关系的传递性和可逆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请幼儿停止操作,坐在原位。教师:"今天哪些小朋友去当过服务生帮忙拍书架、排油画棒了呀?谁愿意把你排的拿给大家看看?"清出几个幼儿展示结果。教师组织其他幼儿逐一检查纠错,并比较自己排的和他人排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教师指着一个幼儿的排序材料提问:"这个书架比哪些书架宽?比哪些书架窄?(或这支油画棒比哪些油画棒长?比哪些油画棒短?)为什么?"
2、评价 教师:"你觉得谁排得很有顺序?谁用了和别人不一样方法?"表扬能动脑筋,用和别人不同的排序尝试排序的幼儿。
请幼儿收拾材料:"检查一下桌上和地面。再看看谁的材料收拾得好呀?"3、整理 请值日生留下还原学具材料。
大班数学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
6.区别厚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7.小结。
大班数学 篇4
课题:布置教室
主备人:
一、情境导入,点明目标
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布置得比较好的教室,并提出问题:这样布置教室有什么好处?从而直接引入课题《布置教室》。然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明本堂课的目标。
二、示范讲解,明确道理
1.教师首先指出这次布置教室的意义。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字、画、彩色纸、花边、浆糊、图钉等。
3.教师讲解布置教室的工作要领,突出重点、难点。
(1)课桌凳要摆放整齐。
(2)教室四周的设计要求。(讲解要点)
4.让学生阐明每一步这样做的`道理。
三、讨论设计,汇报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布置教室四周的方案。
2.小组汇报。先选代表发言,然后本组其他同学补充。
四、选出最佳方案,课堂实践
1.全班讨论,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2.师生动手按最佳方案布置教室。
五、汇报总结,进行教育
1.学生汇报这次布置教室的收获。
2.教师总结布置教室的方法、技能,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大班数学 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数的合成型加法。
二、活动准备:动物图卡若干、纸和笔
三、活动流程:
(一)教师随意拿几块积木问:刚才我用了几块积木搭这座小房子?
(二)对计数记过进行数的合成练习。
——把积木分给两个小动物,问:小狗和小猫各有几块积木?合起来又是多少块?并摆上正确的数字。
——结合数字卡进行念唱,1和4合起来时5,2和3合起来是5…..。
(三)游戏考考你:
讲述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的意义。
1、教师:冬天快到了,小燕子美美一家要从北方飞到南方去过冬。美美的爸爸妈妈在前面飞(出示2只燕子),美美跟在后面(再出示1只燕子),一共有几只燕子要到南方去呀?
将相应的数字卡贴在教具下面,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2只,美美1只,合起来时3只。告诉幼儿“合起来”就是“加在一起”的意思,然后将“+”卡放在2和1的中间。再将“=”卡放在1的后面,并告诉幼儿“=”就是相等的`意思,等号前面的是一个算式,等号后面的数字就是前面算式的计算结果。
2、通过游戏“小白兔采蘑菇”,进行正确的对应计数,完成加法的计算。教师边操作贴绒小兔边说:小白兔先采了3个蘑菇,小灰兔又帮它采了2个蘑菇,现在小白兔一共有几个蘑菇呢?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孩子每一个步骤孩子都能跟着一起操作,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接比较紧凑,对活动内容基本掌握,都能教熟练地说出5以内的加减法。但整个活动流程不够灵活,都是老师说,孩子答,给孩子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而且在孩子对5的加法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我还是按原来的活动流程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如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难度,编应用题。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对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了解,要不就是涉及的内容太难,要不就是涉及的内容太简单。怎样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思考,让孩子在每个活动中有所收获而不会觉得太难或太简单,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
大班数学 篇6
教学目标:
1.在数积木的活动中,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体验数形关系。
2.通过观察、感知、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正方体;有用积木搭建筑物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图版、积木、笔若干。
3.幼儿练习在幼儿画册3的39-40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积木的空间存在形式。
1.谈话激趣。
导语:小朋友都玩过积木吧!谁来说说,你用积木搭出过什么造型?
2.游戏《捉迷藏》。(播放课件)
提问:看看这儿有几块积木?
怎么一下子不见了呢?
3.小结:小朋友的眼睛真亮,尽管有的积木躲在后面也被你们发现了,真棒!
二、点数积木,体验数形的关系。
1.出示ppt图版,数简单造型所用积木数。
提问:看看,这像什么?
用了几块积木?
2.再次出示ppt图版,点数较复杂造型积木数,并尝试验证。
提问:谁来说说这个造型有几块积木搭建而成?
3.课件验证。
三、幼儿分组练习。
1.幼儿两两合作看图数积木,并记录积木数。
(1)交代操作要求。
这儿还有许多的图版,请小朋友两两合作,数一数,搭出这样的造型需要多少积木?数完后,可以用积木搭一搭,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2)投放难易层度不一的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2.集体交流,验证。
四、联系生活,拓展经验。(播放ppt)
结束语:看来,小朋友将来个个都能成为出色的小建筑师。如果请小朋友搭建这样的小区,需要多少积木呢?又该如何用积木来搭呢?我将会把这副图放在区角中,大家一起来努力完成。
大班数学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1)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2)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3)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3)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1)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2)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3)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1)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2)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1)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2)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① 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② 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③ 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3)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1)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2)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3)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大班数学 篇8
活动目标:
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务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
2、各种水果蔬菜模型
3、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4、红、绿、蓝、三种颜色瓶盖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上课歌》
二、分蔬菜和水果
1、师:你们表现得可真不错!一边说就一边做好了。今天有这
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
幼:高兴。
师:还有一位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做游戏,他是谁呢?咱们从一数到十欢迎他的到来。(幼儿数数,师戴头饰扮小兔)
2、兔:小朋友们好!今天呀,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瞧在这儿呢!(出示各种蔬菜水果)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幼:知道。(兔举蔬菜水果,幼儿认)
3、兔:哎呀!你们可真了不起啊!全都认识!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太挤了,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在两个盆子里好吗?
幼:好。
兔:可是应该怎么分,按什么来分呢?
幼:蔬菜和水果。
兔:对呀!可以按蔬菜类和水果类,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兔找几个幼儿来分)
兔:它们分的可真快啊!我们来检查一下吧!
兔举蔬菜盆里的东西,幼儿说:白菜是蔬菜……
兔举水果盆里的东西,幼儿说:西瓜是水果……
兔:他们分的又对又快,快给他们鼓鼓掌吧!
3、兔: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蔬菜水果吗?
幼:喜欢。
兔:多吃蔬菜水果,我们才会长的高,长得壮。
三、按形状分图形
兔:哎呀!我差点给忘了,刚才和我一起来的还有图形宝宝们,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幼:愿意。(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图形宝宝)
兔:你们可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啊!这是谁的家?
幼:圆形的家。
兔:我们快把圆形宝宝送回家吧!(幼儿将圆形宝宝送到家)
兔:这是谁的家?
幼:正方形的家。
兔:我们快将正方形宝宝送回家吧!(幼儿将正方形宝宝送回家)
兔:这是谁的家?
幼:三角形的家。
兔:我们快将三角形宝宝送回家吧!(幼儿将三角形宝宝送回家)
小结:我们按形状将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圆形宝宝家里全是圆形,正方形宝宝家里全是正方形,三角形家里全是三角形。你们帮助了它们,高兴吗?
幼:高兴。
兔: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手指操《手指睡觉歌》
兔:听!手指宝宝说它们要睡觉了。(师幼齐做手指操)
兔:哎呦!刚睡着就醒了呀!那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五、按颜色分瓶盖
兔:瞧!这是什么?
幼:瓶盖。
兔: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绿色、蓝色。
兔:你们猜一猜,那种颜色的瓶盖最多?(幼儿猜)
兔:谁说的对呢!我们一起按颜色将瓶盖分开,再数一数,好吗?
幼:好。(发瓶盖,每人一个)
兔:你们都有了吗?好,现在按颜色放进不同的小桶里。
兔:还是大家的力量大啊!我们一起来数数吧!(拿一个数一个)你猜对了吗?
六、小结后去郊游
刚才,我们将吃的东西分成蔬菜类、水果类;将图形分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将瓶盖分成红色、绿色、蓝色。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进行分类,有的可按大小分,有的可按长短分咱们小盆友还可按性别男女来分。好,现在我们男孩排一队,女孩排一队,一起去郊游好吗?
大班数学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形状的组合与分解。
2、尝试用几何图形进行不同的组合,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活动准备:
《七巧板》玩具卡,印有单幅七巧板造型图的`挂图四幅,印有多幅七巧板造型图的挂图一幅,一封信,剪刀,小刀,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营救七巧板:
师:小朋友们,七巧板的爷爷给我们寄来了一封信,希望小朋友们帮他一个忙,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七巧板爷爷遇到了什么困难好吗?
(念完信后,出示玩具卡)
引导幼儿认识玩具卡是什么形状,中间用虚线分成了几块,可以怎样分开。
二、七巧板跟我学练基本功
1、让幼儿熟悉每块图形,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图形组成,分别有几块,大小有什么不同,并感受图形在转动中有什么变化。
2、幼儿用七巧板自由造型,能发现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我和七巧板学本领
1、出示挂图(一),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幼儿拼图,让幼儿知道拼图时,有时需要转动图形。
2、出示挂图(二)、(三)、(四),将幼儿分成三组,每个幼儿拿一块图形,每组拼一幅图,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好。
四、七巧板跟我学本领
1、让幼儿自由造型,并能说出是什么。
2、互相观摩,看一看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组合造型,并模仿学习。
3、出示印有多幅造型图的挂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照着挂图拼图,也可以将自己拼出的图形贴(或画)在后面。
五、七巧板回家练本领(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将七巧板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拼一拼,创造各种有趣的图形。
2、请小朋友将各种不同的图形(自己的和别人的)贴(或画)在本子上,我们比一比,看谁贴(或画)得多。
附:七巧板爷爷的信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大班数学 篇10
一、教学背景
结合绘本故事,以公主殿下的到来为情境,引导大班幼儿在趣味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关于面积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绘本故事理解面积的概念。
2. 能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面积概念,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2.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比较复杂图形的面积大小。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
五、教学准备
1. 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
2. 各种形状的卡片(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大小不同的方格纸。
4. 彩色笔。
六、教学过程
1. 故事导入
(1)教师展示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讲述故事开头,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故事。在一个遥远的国度,大家都在期待着公主殿下的到来。公主殿下会在一个特别的日子来到这个国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你们猜猜公主殿下会在什么时候来呢?在公主殿下到来之前,我们要为她准备一个美丽的宫殿,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个地方更大,可以用来建造宫殿呢?
2. 认识面积
(1)结合绘本中的场景,引出面积概念。
师:小朋友们看,绘本里有一个大大的花园和一个小小的池塘,哪个地方更大呢?我们可以说花园的面积比池塘的面积大。那什么是面积呢?面积就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地方的大小。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说你们理解的面积是什么。
3. 比较面积大小
(1)直观比较。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正方形卡片。
师:小朋友们看,这两个正方形,哪个的.面积大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用方格纸比较。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方格纸和一些形状卡片。
师:现在我们用方格纸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我们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看看它们分别占了多少个方格。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3)讨论比较方法。
师:除了用方格纸,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呢?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如重叠法等。
4. 拓展活动
(1)绘本场景中的面积问题。
教师再次展示绘本中的一些场景,如宫殿的不同房间等,让幼儿判断哪个房间的面积大。
(2)创意绘画。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为公主殿下设计一个美丽的花园吧。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你们心中的花园,并想一想你们画的花园面积有多大。
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完成后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对面积的理解。
5. 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面积,还学会了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小朋友们都很棒!
(2)强调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面积。比如我们的教室、操场等。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能多观察,多思考面积的问题。
七、教学延伸
1.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不同形状的卡片和方格纸,让幼儿继续练习比较面积大小。
2.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大班数学:认识序数
大班数学 篇11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会报数吗?
师:刚才从你们的报数当中,老师特别留意了这几个数字:3 6 9 12 , 他们都是 3的倍数,能被3整除的数就是3的倍数,我们就利用3的倍数搞一个活动——数字陷阱。
2、我们今天就是讲一节习作课——数字陷阱游戏。要做活动,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名称。
3、(出示游戏规则)
(1)从1依次往后报数
(2)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不报数,拍掌通过
(3)违反规则的同学要请到讲台上的陷阱里
二、练习习作
1、现在写一写这一段的收获,你会写什么?
(出示要求)
(1)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展数字陷阱游戏?
(2) 这个活动怎样展开?
(3) 活动前你的心情如何?同学们表现怎样?
(要求不说话,不抬头,不停笔,时间:4分钟。学生开始写)
2、习作点评,师生互评。
3、制造紧张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感受。
4、游戏开始
(当第一个同学李亮说错后,被请到陷阱里)
老师指导观察生的表情,心情,动作,眼睛等。
5、训练习作
出示要求:
(1) 数字陷阱游戏开展的顺利吗?
(2)哪位学生首先掉入陷阱?他又怎样的表情?有那些不自然的动作?他的心里仿佛在想什么?
(时间八分钟)
6、交流互评
7、游戏继续,指导学生观察。
8、平凡的小事中要写典型的。它就像一朵花,点缀你的文章。看看陷阱里人有什么有趣的表现?陷阱里人满了,但我们不能把他们都请到你的文章中去,你应该重点写游戏过程中的典型的人物,要有详有略。
出示写作提示:
(1)陷阱里拥挤着那些同学?他们有什么有趣的表现?
(2) 数字陷阱游戏好玩吗?为什么?
三、自由拟题。
大班数学 篇12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本节课将七巧板有关内容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七巧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七巧板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教学准备】
七巧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动画)
师:这段小动画别有一番情趣,它跟我们平时观看的动画片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图中的动物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
激发兴趣,引入。
1、揭示课题:
师:(出示课题:七巧板)多么神奇的七巧板呀!我们今天也来玩玩有趣的七巧板(出示:有趣的)
(出示课件中七巧板)这是一副传统的七巧板,那小朋友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边问边出示“七巧板”标题)
生自由发言说说对“七”和“巧”的想法。
2、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你们对七巧板有哪些认识呢?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课件演示:(略)
师:因为七巧板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现在七巧板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啦!
二、自主探究,深化认识体会七巧板中图形的联系。
(1)用两块小三角形拼
师:小朋友们一定想动手拼一拼吧,先从简单的来,(出示活动要求)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小三角形拼一形。学生拼图。汇报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拼成了什么?(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与七巧板中的哪块图形大小一样?你是怎样知道的?生汇报发现及验证方法,师相机课件演示。
(2)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一拼
师:来个难一点点的,再加入一块正方形,看看这三块可以拼成哪些数学平面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再指名演示。
师::你用哪几块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1个正方形和2个小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生:我用2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三角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就能拼出这么多图形。
三、动手动脑,拓展提高
1、任意选择几块拼一拼
师:那任意选择几块,你觉得可以拼出哪些数学图形呢?(生说)赶快动手吧!如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拼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最快学生上前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拼有趣的各种图形
(1)欣赏拼图动画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播放动画,欣赏。
(2)超级模仿秀
课件演示:鱼、兔、人、猫等图形。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怎么放?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动作最快的前6名上台展示。
(3)慧眼识图
师:刚刚模仿彩色图拼图大家拼的很快,(出示拼图影子图)这些图与刚才的图比较有何不同?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拼出影子图呢?
出示烟斗图,讨论、演示影子图的拼法。生组内讨论交流,师相机结合生发言演示指导。拼烟斗图。
(4)拼图猜谜完成影子拼图作业。
展示汇报:猜猜图中展示的是哪个故事?
(5)玩转七巧板(创新)
师:心灵手巧的你们想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吗?(展示创意作品)
师:大家的拼图丰富多样,下面老师给你们大饱眼福的机会,大家有秩序的下位,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5)智慧大比拼
播放拼图画面,展示道理、名言或古诗、场景(欣赏)
师:看看你们小组的作品,你会想到什么呢?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优秀小组带上作品讲述。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我们大家收获了满满的快乐,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呢?
2、拓展延伸:十四巧板、四巧板、益智板的简介。
师: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非常快乐。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善于思考,敢于创造,就一定能用你们的巧手在四月份的拼图达人赛中拼出精彩,收获成功!
大班数学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二等分。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对等分活动产生兴趣。
3.尝试运用二等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二等分》课件。
2.人手一份操作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教师:你们认识团团圆圆吗?冬天到了,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有三个小朋友去看望它们。(演示课件)教师:它们怎么啦?怎么办呢?
教师:听听三个小朋友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演示课件)
(二)初步尝试用一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1.讨论交流。
教师:看,他们找到了什么?(演示课件)教师:每人找到了一块布,要帮两个熊猫宝宝分别做两条一模一样的.围巾,怎么办?
2.实践探索。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请你们用刚才想到的方法去试一试。
3.交流探讨。(演示课件)教师:谁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分的。
教师:它原来是什么形状,二等分后是什么形状?你怎么知道它是一样大的。
(三)探索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1.实践探索。
教师:把一个图形对折,剪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这种分法叫做二等分。把图形二等分还有很多方法,我们再去尝试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多。
2.交流学习。
教师:你用了哪些新方法?介绍给大家分享。
教师:谁也用到这种方法的?
小结:东东、丽丽、贝贝谢谢你们,看,他们用你们的好办法做了把围巾做好了,送给了团团圆圆。瞧,团团圆圆围上了一样的围巾多开心啊,在谢谢小朋友呢。(演示课件)
(四)拓展延伸二等分经验。
(1)将多个物体进行二等分。
教师:团团圆圆肚子饿了,怎么办呢?
教师:(演示课件,出现一堆竹子)这么多的竹子,请大家也帮团团圆圆来分一下,怎么分呢?
(2)将液体进行二等分。
教师:熊猫口渴了,叔叔赶紧送来了一桶水,怎么分呢?
活动延伸:
回教室尝试将多个物体和液体进行二等分。
大班数学 篇14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
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学挂图《数一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数一数》
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
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
二、观察画册《数一数》
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
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
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
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
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
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
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
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