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案

知远网

2025-08-04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黄果树瀑布》教案(精选1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抓住语言文字品读感悟,真切地感受黄果树瀑布雄奇壮阔的景象。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1、板书课题:黄果树瀑布

2、谈话: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黄果树瀑布风景区走一走。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挟来 掩映

訇然作响 凝神谛听

(三)分节朗读课文

1、指导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人喧马嘶 喧嚣 银雨撒金街 山回谷应 聆听

訇然作响 循着 凝神谛听 沉醉

(根据学生情况,解决语句中不理解的词)

(四)再读课文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等句子,体会瀑布声音大,气势大。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导读三~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抓住文中一匹宽幅白练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腾空而上,随风飘飞等语句,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壮的气势。

3、观看录像,加深感受。(或教师范读,再次感受)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导读五~七自然段

1、轻声朗读

2、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哪些语句还读不懂?

3、开展小组讨论

4、交流点拨

①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雄壮气势、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以及瀑布对游人心情的影响。

②重点理解下面的话: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说说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说什么?)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体会黄果树瀑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使游人充满了活力。)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导读第八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联系课文,说说沉醉的意思。

3、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感受瀑布的气势后,说说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六)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说明]

1、由于本人执教的是第三课时,在学生品味语言,感受瀑布气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因此,麻烦教师只就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至于有关知识不必拓展延伸。如黄果树瀑布的位置、长、宽及形成原因、庐山瀑布、徐霞客等知识不必在第一、二课时涉及。

2、麻烦教师督促学生训练打字速度,练习网上浏览材料。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 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 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 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 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1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 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1——4自然段。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 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 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 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 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 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 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 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 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 造句。

3 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4、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a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b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c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四、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五、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首先,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那英等歌星歌唱《黄果树瀑布》,激情澎湃的歌声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中再为学生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有声响的视频能很快将学生带入到壮观的瀑布世界,如此一来,唤起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做,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课堂教学时,我巧妙地赋予学生游客的身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这篇课文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运用优美的语言,真实细腻而又具体生动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无比、生机无限,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本课长句子也较多,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便重点让学生读通读顺全文,并读出感情,领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好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即“写瀑布声响、形态、感受”的句子重点品悟,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美和精准,并很好地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作者运用总—分的写作结构,从不同角度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描写。全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时我适时地提醒学生学习这一写作方法,并且安排课外练笔,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果树瀑布语言优美,教学本课时,运用诗句总结本课时:“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悬挂在天地间的歌;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继续黄果树瀑布之旅!”此笔我觉得为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升华,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4

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导入新课:

庐山瀑布美,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出示介绍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4、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1、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结合“预习导航”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2、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

读准字音:

出示:缝(féngfèng)隙(xīxì)挟来(xiéxiá)撩过来(liāoliáo)

指名带读词语

出示:杰作缝隙悬挂重叠气势非凡人喧马嘶

沉醉胸膛掩映轰鸣隔着山回谷应

(2)指名读长句子。

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②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4)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练习说话:黄果树瀑布真!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来细致感受它的声形美!

三、学习课文二至四小节。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注意圈画关键词句)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3、汇报

(1)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读所划的句子。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

3、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点出:渐近渐响)

(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4)朗读的过程中,一些描写声音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能找到吗?(点出:哗哗、喧嚣、人喧马嘶)齐读。

(5)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有几个动词尤其吸引了我,让感受更加真切,你发现了吗?(点出:飘、拂、涌、盖、)请学生再试着读读,体会动词的精妙。

(6)动词用得多好呀!我们也来试试看。(出示课后习题3)

(7)水声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读书上的句子)大得盖过了一切声响,没有游客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发动声,没有动物的鸣叫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剩下什么?(点出:只)

(8)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而震撼人心的内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让我们再次好好的品位一下这优美的文字。(朗读第二段)

4、还有吗?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6、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瀑布声音的(大)。

7、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又“看”到什么了?

(1)指名朗诵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透过树的缝隙……泻下来。

(2)这一句写了瀑布的形态,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形态宽)

2、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指名读读。

“银雨洒金街”给我们的感受就一个字(奇)。

3、小结:是呀,“银雨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5、齐读1—4节。

四、作业:补充习题一、二题。

板书:

听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7、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8、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五、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六、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所以

板书设计

形态----宽

黄果树瀑布 声响----大

舒服极了

感受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作业设计:

一、组词

谛( )膛( )棋( )嚣( )

啼( )堂( )嘶( )器( )

二、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

薄薄的

三、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

四、找一些写瀑布的诗、散文读读,体会瀑布的特点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7

课前预习:

1、了解本课的作者,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1)题。

2、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3)题,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四字短语的意思,积累在笔记本上。

3、大声朗读课文4—5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和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完成,1、2两项任务由小组长检查,评出等级并计入本周语文学习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评价任务:

1、能够有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小组合作搜集的“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3、能够简单地赏析文章独具魅力的语句,并通过想象感受不同感官带来的不一样的瀑布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李白有诗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王安石吟:“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赵孟頫更看见:“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是有些缘由的吧!那么诗人于坚,是否也是因为些什么而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于坚,走近《黄果树瀑布》。

二、知瀑布——知识扩展,领略壮观

(下面请我们的优秀导游小组带领我们一起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黄果树瀑布吧!)

(小组四人按分配任务进行——生D:操作准备好的黄果树瀑布各种景致的组图幻灯片。生A、生B、生C:分别进行解说,引导全体同学共同游览黄果树瀑布的美景。)

生A:大家注意,我们将要看到的就是位于我国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瀑布宽约20米,从60米高处的悬崖上直泻犀牛潭。(瀑布倾泻的声音)

生B:大家靠近一些,来观赏瀑布万马奔腾的阵势。(瀑布全景图)

生C:大家快看!水拍击石!(瀑布近景图)

听这雷劈山崩的震撼!(水击石的声音)

生A:大家快来感受这飞溅的水花!(瀑布飞溅的水花图)

透过腾腾的雾气,大家可以欣赏日光下的五彩缤纷。(阳光下的瀑布图)

(感谢导游小组带给我们的精彩讲解!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那于坚领略到的美景是否和我们一样呢?)

三、读瀑布——听读课文,体验感受

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方式:

(1)学生听朗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三名同学分别朗读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并示范。

(3)学生分别总结文章段落内容,思考之后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前间接了解的印象和后来亲身游历黄果树瀑布后感受到一种新鲜、生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愉悦和震撼。

2、本文讲述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觉变化。纵观全文,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

学习方式:(1)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

(2)学生讨论具体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3)体会情感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变化。

明确:“并不会特别的激动”→“似曾相识的无聊感”→“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当时我心里一阵激动”→“我和它立即建立了一种陌生的接触”→“它抚摸我,亲近我”→“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我和这瀑布之间建立了一种真正的关系”。

(作者的这种情感变化是和他观赏黄果树瀑布密不可分的。作者所经历的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呢?)

四、观瀑布——美读课文,感受壮美

反复朗读作者描写亲历的黄果树瀑布的语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学习方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标画描写瀑布的语句,在课本一旁做好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赏析,指导学生朗读,可单独朗读,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集体读,读出感情。

(4)教师做好点评总结。

预设:

a、“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它先是侵入我的耳朵,然后灌满了我的耳朵,最后是震耳欲聋。”

(作者从听觉角度抓住了瀑布的声音进行描绘,直接写出了瀑布的有声带给我的`震撼感觉。

b、“与此同时,我的头发开始潮湿,……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作者通过“潮湿”这一触觉感受的描写使得并不舒适的感觉引发了美好的

感情,突出了直接的接触带来的痛快淋漓之感。)

c、“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从高处……呼吸着潮湿。”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系列的动词抓住了视觉进行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亲近瀑布时痛快淋漓的感受。)

d、“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

(由身体上的外部刺激引发了心灵深处的欢乐感受。)

e、“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

(作者以形象夸张的比喻形容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被瀑布所浸染,有强烈的抒情性。)

f、“这里永远不会进入摄影镜头……你看到的就是水犹如玻璃粉碎那样的运动。”(作者抓住了独特的视角——瀑布的背后观察,与瀑布的接触更加的亲密;同时运用了比喻,描绘了立体的黄果树瀑布。)

明确: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的角度去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朴实、宏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也由此带给了作者不一样的独特感受。

五、感瀑布——再读课文,体味升华

1、黄果树瀑布是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致,为什么作者却在第四自然段中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学习方式: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独立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明确: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作者由开始看到图片的不激动以及似曾相识的无聊感在亲身接触黄果树瀑布之后感受产生了极大地转变,这是运用了写作手法——欲扬先抑。而作者仅仅是要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美之情吗?)

2、文章的第七自然段对我们写作有何启发意义?

明确: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不写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力求亲身经历、亲身体验,非写出独特感受不肯下笔的写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六、悟瀑布——齐读课文,再会壮美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确:这篇游记散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所见所闻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达了作者为拥有那种全新的发现和体验,内心所产生的无比喜悦的心情,从而告诉读者,认识自然景物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注重实践,亲身体验,就会获得真知。

作业设计:

一、大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段中表达出作者最主要感受的词是 。文中“作为一个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指 ,而“另一个瀑布”是指 。

(2)这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来写黄果树瀑布的?表现了它怎样的特点?

二、完成本课《助学》“学习测评”1—9题。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于坚

“不是特别激动” 幼时观赏图片瀑布

某年亲身游历瀑布

“无聊感” 入口初见

“一阵激动” 远观听声(听觉)

“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身临接触(视觉、触觉)

“有湿透的话要说”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由学生模拟真实导游现场,并加入视听的感染使得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能够先产生具体的画面,由此在品读课文时更加容易走入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感受到瀑布的洒脱、飘扬之美了。

本节课在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思路进行分析的同时,把重点集中在了第3、4、5自然段的理解品味上,在此充分发挥了学生眼、耳、口、心齐动的阵地作用,通过学生的“朗读—赏读—美读”使得学生在体味作者情感和描写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但由于课堂内容设计的限制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使得学生明白了语文应该怎样学、怎样用,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走得更长、更久。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7、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8、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五、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六、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所以

板书设计

形态----宽

黄果树瀑布 声响----大

舒服极了

感受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作业设计:

一、组词

谛( )膛( )棋( )嚣( )

啼( )堂( )嘶( )器( )

二、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

薄薄的

三、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

四、找一些写瀑布的诗、散文读读,体会瀑布的特点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字词,理解词意,并会用词语造句。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2、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三、情感与价值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重点: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

1、欣赏《黄果树瀑布》歌曲,引导学生说说由“瀑布”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欣赏图片)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

1、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字词积累

3、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作者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浏览全文,再次感知

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四、讨论探究

1、作者明知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

2、作者实地游览后,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

3、文章里有几个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五、揣摩品味。学生汇报自己认为值得品味的语句,教师指导揣摩。

六、学有所得,畅谈启发

结尾倒数第二段写了什么?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七、欣赏朗诵,升华感情

欣赏电视散文《黄果树瀑布礼赞》,学生畅所欲言。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

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

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自由读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

(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

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

(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

(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3)指导朗诵第7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①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

②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

③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回扣“沉醉”。

1.课件演示:徐霞客记录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

2.齐读第8自然段。

(四)拓展

1.课件演示:中国著名的瀑布

2.交流描写瀑布的经典诗文:叶圣陶《瀑布》

3.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借物抒情

【热门】《黄果树瀑布》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这节课让我们到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哪些地方观赏黄果树瀑布的?

交流,小结。

三、再读课文

1、读24自然段

⑴指名读,想一想: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⑵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1自然段:瀑布的声音大。

①自由读、指名读。

②学生评议朗读,体会瀑布声音渐近渐响的变化。

③听录音,感受。

④感情朗读。

第2自然段:瀑布的形态宽。

①自由读。

②抓住句中打比方的地方,体会瀑布的宽。

③再读,想象。

④看录象,感受。

⑤感情朗读。

第3自然段: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①自由读。

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银雨撒金街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③看录象,感受。

④感情朗读。

⑶小结。

2、讲读57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⑵指名读67自然段。想一想:坐在谷底的岩石上,看到离自己这么近的瀑布,你觉得黄果树瀑布怎么样?

⑶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6自然段。

①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板书: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③背诵《望庐山瀑布》,比较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宽;

④听录音,再次感受瀑布声音的大。

⑤抓住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活力,我们为之兴奋。

⑥感情朗读。

⑦小结。

第7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

②自由读,抓住只觉得胸膛在扩展,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生机,我们拥抱瀑布。

③看录象,再次感受。

④感情朗读。

⑷小结

3、讲读第8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

⑵我们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①写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②交流。

③作者又是怎么说的?朗读第1自然段。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四、齐读课文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下面的内容,练一练:

1、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你喜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或试着背诵下来。

3、通过写诗或作画的方法,把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大自然的杰作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黄果树瀑布》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果树瀑布》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

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

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自由读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

(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

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

(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

(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3)指导朗诵第7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①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

②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

③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回扣“沉醉”。

1.课件演示:徐霞客记录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

2.齐读第8自然段。

(四)拓展

1.课件演示:中国著名的瀑布

2.交流描写瀑布的经典诗文:叶圣陶《瀑布》

3.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抓住语言文字品读感悟,真切地感受黄果树瀑布雄奇壮阔的景象。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1、板书课题:黄果树瀑布

2、谈话: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黄果树瀑布风景区走一走。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挟来 掩映

訇然作响 凝神谛听

(三)分节朗读课文

1、指导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人喧马嘶 喧嚣 银雨撒金街 山回谷应 聆听

訇然作响 循着 凝神谛听 沉醉

(根据学生情况,解决语句中不理解的词)

(四)再读课文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等句子,体会瀑布声音大,气势大。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导读三~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抓住文中一匹宽幅白练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腾空而上,随风飘飞等语句,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壮的气势。

3、观看录像,加深感受。(或教师范读,再次感受)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导读五~七自然段

1、轻声朗读

2、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哪些语句还读不懂?

3、开展小组讨论

4、交流点拨

①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雄壮气势、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以及瀑布对游人心情的影响。

②重点理解下面的话: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说说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说什么?)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体会黄果树瀑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使游人充满了活力。)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导读第八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联系课文,说说沉醉的意思。

3、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感受瀑布的气势后,说说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六)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说明]

1、由于本人执教的是第三课时,在学生品味语言,感受瀑布气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因此,麻烦教师只就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至于有关知识不必拓展延伸。如黄果树瀑布的位置、长、宽及形成原因、庐山瀑布、徐霞客等知识不必在第一、二课时涉及。

2、麻烦教师督促学生训练打字速度,练习网上浏览材料。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7、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8、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五、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六、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所以

板书设计

形态----宽

黄果树瀑布 声响----大

舒服极了

感受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作业设计:

一、组词

谛( )膛( )棋( )嚣( )

啼( )堂( )嘶( )器( )

二、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

薄薄的

三、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

四、找一些写瀑布的诗、散文读读,体会瀑布的特点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技能目标: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这节课让我们到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哪些地方观赏黄果树瀑布的?

交流,小结。

三、再读课文

1、读2—4自然段

⑴指名读,想一想: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⑵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1自然段:瀑布的声音大。

①自由读、指名读。

②学生评议朗读,体会瀑布声音“渐近渐响”的变化。

③听录音,感受。

④感情朗读。

第2自然段:瀑布的形态宽。

①自由读。

②抓住句中打比方的地方,体会瀑布的宽。

③再读,想象。

④看录象,感受。

⑤感情朗读。

第3自然段:“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①自由读。

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银雨撒金街”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③看录象,感受。

④感情朗读。

⑶小结。

2、讲读5—7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⑵指名读6—7自然段。想一想:坐在谷底的岩石上,看到离自己这么近的瀑布,你觉得黄果树瀑布怎么样?

⑶小组议议,再讨论。

第6自然段。

①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板书: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③背诵《望庐山瀑布》,比较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宽;

④听录音,再次感受瀑布声音的大。

⑤抓住“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活力,我们为之兴奋。

⑥感情朗读。

⑦小结。

第7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

②自由读,抓住“只觉得胸膛在扩展”,体会黄果树瀑布充满生机,我们拥抱瀑布。

③看录象,再次感受。

④感情朗读。

⑷小结

3、讲读第8自然段

⑴教师引读。

⑵我们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①写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②交流。

③作者又是怎么说的?朗读第1自然段。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四、齐读课文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下面的内容,练一练:

1、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你喜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或试着背诵下来。

3、通过写诗或作画的方法,把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 大自然的杰作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拓展阅读:《黄果树瀑布》课文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