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7-30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三个和尚》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1

小和尚一个人在庙里时,天天把水缸挑满。虽然很累,但他很开心。瘦和尚来了以后,两人你推我推你谁也不想去挑水,只好一起去抬水。胖和尚来了以后特能喝水,还不挑水,那两个和尚也不抬水了。他们吵来吵去,谁都不想动,谁也没水喝。这正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人多力量大,为什么反而没水喝呢?因为三个和尚只想着自己,谁也不想多出点力气,结果只能是没水喝。

幸好一场大火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他们同心协力挑水灭火,再也不吵来吵去,互相推卸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应该大家都出力,不能只想着自己。大家一起干才能过上好日子。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2

《三个和尚》真是一部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好影片。

影片一开头就把我吸引着了:伴着清脆而有节奏的木鱼声,银幕上映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样,当映出:“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声戛然而止。我很纳闷:“三个和尚怎么样呢?”看下去才知道,原来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吃了。为什么呢?瞧,一个小和尚,没什么依靠;自然得自己去挑水;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两开始斤斤计较,只好两个人去抬水,谁也不肯多出力,都想沾点小便宜;当又来个老和尚时,三个人更互相依赖,互相推诿,宁肯坐着,谁也不去挑水,吃东西时不断打嗝,因为缸里没有水。我们看了。真觉得又可笑,又可怜!

后来,老鼠咬坏了蜡烛,寺庙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慌了神儿,要救火,缸里没有水。他们再也顾不得谁吃亏谁占便宜了,都争抢着去挑水。由于他们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这回他们受到了教育,开始共同合作,并且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滑轮提水,结果再也不愁没水吃了!看到这里我真为三个和尚的友好合作、创造性劳动而高兴!

这部影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从小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好思想。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3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中,我观看过非常多的影视片其中有:《猫和老鼠》、《长江七号》、《蜡笔小新》和《哆啦a梦》,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三个和尚》因为它告诉我了深刻的'道理。

剧情是从这里开始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在一座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他天天烧香拜佛,自食其力,自己挑水吃,后来来了一位瘦和尚,从此他俩一起学习,一起抬水吃,可是好景不长,自从来了一位胖和尚之后他们反倒没了水吃,他们互相依赖,谁也不愿意去打水。直到后来,一个老鼠咬断了蜡烛寺庙里燃起了熊熊大火,他们才悔悟了齐心协力的挽回了这场大灾难火被扑灭之后,他们看着彼此羞愧的低下了头,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大的本领,也不能超过整个集体。从这部影片中我收获到了很多知识,你们呢?最后,我在送给大家一句话“团结力量大。”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4

读了《三个和尚》的故事,我受益匪浅。

故事是这样的`,庙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吃。因为一个和尚没依靠,只能自己挑水吃。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斤斤计较,只好抬水喝,这样才公平。三个和尚在一起就更加自私自利,都不去挑水,后来庙里起了火,无水灭火,只能眼睁睁看着庙化为灰烬。总而言之,寺庙被烧的原因只来自一个叫“自私”的念头。三个和尚自私自利,不顾集体利益,谁都不愿出一分力、吃一点亏。

只要人人都学会为他人付出,那受益的也将会是你。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自己的义务,只要人人都有社会责任感,就必定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也会有快乐。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方便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不是吗?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5

暑假里,我读了《三个和尚》这篇生动、有趣而又蕴含着深意的儿童故事后,我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山里的寺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他每天都很勤劳得到山里的小河里挑水。不久,来了一个瘦高个的.和尚,可是谁都不愿吃亏,于是两人就只能抬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们三个相互推赖,谁都不愿去挑水。有一天寺庙着火了,三个和尚才惊慌失措地一起去挑水,齐心协力把火灭了。

一场大火让三个懒惰的和尚尝到了不劳动的后果,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做好事情。

这个故事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人不能自私,要主动积极地完成每件事情。同时,我是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平时应该多帮助同学,团结有爱,有了小矛盾,也不要去斤斤计较,要宽容、友爱。只有相互团结,互帮互助,才能同心同力!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和懒惰,无意识中成了其中的一个和尚。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叫《三个和尚》,讲的是三个和尚喝水的`是一天,一个小和尚来到一间破庙里,由于口渴了,就下山打水喝。第二个高和尚来到庙里,两人都口渴了,就一起下山打水喝,可是当第三个胖和尚来到庙里的时候不但把水喝光了,还不愿意下山打水。三人都生怕自己吃亏,谁也不肯下山打水了。直到一只小老鼠推到烛台,造成大火,眼看破庙将被烧成灰烬。三人一起下山打水,团结一致,分工明细,这才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更有力。

确实是这样,在我们生活中团结很重要,一场足球赛中,每个人都很配合,一定会战胜对手,赢得比赛;大扫除时大家团结合作,一定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拔河1比赛中,如果有人放弃坚持,松了手,那么就会输掉比赛,反过来队员团结起来,就会战胜对手。由此可见,团结力量大。

我们应该学会团结,只要我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就能把事情办好。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7

今天我读了《三个和尚》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一开头就把我给吸引住了,上面写着“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当我看到“三个和尚”时,我就在脑海里想:三个和尚会怎样呢?看下去才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三个和尚会没水喝”呢?我想:第一个和尚没人帮忙自己挑水喝,每天打坐诵经,生活得很自在;第二个和尚来了,他们两个一开始谁也不去挑水,到最后只好两个人一起抬水喝;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三个谁也不肯多出一份力,都想占对方的便宜,三个和尚懒得宁可坐着,谁也不去挑水。

因为他们都在想:挑来的`水又不是我一个人喝,太吃亏了。直到老鼠夜里偷吃东西,把烛台打翻了,引起了大火烧着了寺庙,三个和尚才着急害怕了,拿起水桶就去挑水救火。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轮流挑水,每天都有水喝了。

三个和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和尚觉得自己挑的水被别人喝是吃亏了,结果大家都没水喝。后来,他们从救火中吸取了教训,轮流挑水,都有水喝。只有互相体谅,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困难。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8

你们读过这个故事吗?如果没读过,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从前有个寺庙,刚开始寺庙里只有一个和尚,自己天天下山挑水喝,不够喝。后来寺庙里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俩一起抬水喝,结果谁也不愿意抬多了,水不够喝。寺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们三个推来推去,谁也不挑水了。终于有一天寺庙着火了,大家才下山挑水,及时扑灭了大火,才保住了寺庙。从此以后大家都不敢偷懒了。

我觉得这三个和尚都很懒,谁也不爱多干活,谁也不想吃点亏。

我平时有时候也偷懒,尤其是拉琴的时候,结果到了老师那,我就露馅了,会挨老师的训斥。看样做什么事都不能偷懒啊。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

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主要就是他们互相推诿,谁都怕吃亏,结果谁都没得到好处。

在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不要不光考虑自己,要知道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9

今天,我看了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三个和尚》,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很多次了,但你们真正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了吗?这一次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三个和尚》讲的是:有一座庙里住着一个和尚,他每天自己挑水喝,接着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两人每天抬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位老和尚,大家更是互相依赖,互相推诿,宁肯吃东西时噎着,也不愿去挑水。

终于有一天,老鼠咬坏了蜡烛,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抢着去挑水,最后他们齐心协力灭了火。这回他们受了教育,开始共同合作并发明了滑轮提水。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小就十分调皮捣蛋,有一天,李白逃学出来,在小河边遇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铁棒,李白好奇地跑上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老奶奶说:“我在把铁棒磨成针呀!”李白吃惊地说:“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听后大受启发,从此认真学习,还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总是知错不改,每次都画前面那位同学的衣服,还总是用笔捅前面的同学,尽管老师每次都批评,但他每次都不改,十分淘气,结果他在班里失去了朋友,再也没人跟他玩了,老师们提起他也摇头。

为什么三个怕吃亏的和尚变得勤快了,争着挑水了呢?一场大火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成功。我真为三个和尚知错就改而高兴。

以后我们遇事要知错就改,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就是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10

今夭,我读了一个故事,题目是《三个和尚》,故事很简单也很有趣。

故事是这样的:一座废弃的寺庙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夭夭挑水,水缸总是满满的,后来,来了一位胖和尚,两人抬水喝,又来了一位痩和尚,三人谁也不愿吃亏,结果没水喝。后来,寺庙着火了,三个和尚齐心协力,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火终于被扑灭了,从此,三个和尚又有水喝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这三个和尚真是太斤斤计较了,都不愿自己吃亏,结果连水都没的喝了,不想吃亏也行啊,不会一夭一夭轮着挑水喝吗?幸好一场大火把他们“烧醒”了。同时,从三个和尚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中,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任何事情都能办好!是啊,不是有句俗话嘛:人心齐,泰山移!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平时,每当轮到我们组卫生值日的时候,总会有些不愉快。有时只有两三个人,我们常把包管区分为几块,自己只扫其中的一块,而且每个人似乎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多干了活儿。

我要把这个故事推荐给我们班的同学看,让我们都记住,在班级中,一定要齐心协力,互相团结,让我们班成为文明、团结的班集体!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11

前不久,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国童话集》。有一天,我把这本书打开,认真地看了起来。其中有一篇《三个和尚》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篇童话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庙,庙里前后来了三个和尚。他们不懂得团结,不善于合作。最后三个和尚全被渴死了。读完这篇童话故事,让我不由地想起一件往事。那天,我和表姐要完成一幅美术拼图。在拼的过程中,我和姐姐配合得很好,我负责拿拼图,姐姐负责拼,我和姐姐分工合作,一人拼一半,最后再把两半拼图合并成一张拼图,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我爱我家》的拼图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和姐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冲着妈妈大声地喊道:“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快过来看呀!”妈妈微笑着说:“知道合作的力量了吧!”听完妈妈的话,我们更加高兴了。

是啊!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事实证明,团结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个和尚》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看了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三个和尚》,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很多次了,但你们真正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了吗?这一次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三个和尚》讲的是:有一座庙里住着一个和尚,他每天自己挑水喝,接着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两人每天抬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位老和尚,大家更是互相依赖,互相推诿,宁肯吃东西时噎着,也不愿去挑水。

终于有一天,老鼠咬坏了蜡烛,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抢着去挑水,最后他们齐心协力灭了火。这回他们受了教育,开始共同合作并发明了滑轮提水。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小就十分调皮捣蛋,有一天,李白逃学出来,在小河边遇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铁棒,李白好奇地跑上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老奶奶说:“我在把铁棒磨成针呀!”李白吃惊地说:“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听后大受启发,从此认真学习,还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总是知错不改,每次都画前面那位同学的衣服,还总是用笔捅前面的同学,尽管老师每次都批评,但他每次都不改,十分淘气,结果他在班里失去了朋友,再也没人跟他玩了,老师们提起他也摇头。

为什么三个怕吃亏的和尚变得勤快了,争着挑水了呢?一场大火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成功。我真为三个和尚知错就改而高兴。

以后我们遇事要知错就改,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就是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