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1
前段时间赵总经理来到南昌项目部,在谈话中提到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会后项目部就集体阅读了这本书,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本书和其它管理学方面的书不太一样。全是引用了一段一段企业员工的自身经历及感受来解读其管理模式。其中谈到最多的就是“天赋平等的人权和尊严”,强调了农民工也有尊严,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书中常提到的火锅店中最基层的服务员可以决定客人的免单权、加菜权等,这是一般的企业管理授权所达不到的层次。这种授权建立在领导对属下的决对信任,以及属下能够把持权力应用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很多人认为,可以学习这种授权应用到自己公司的制度上去。但我认为这种授权不是一定要授权到基层一线员工的,书中提到,给服务人员这种授权,也是建立在他们相互之间的自律性,各自服务的范围都有别人在看着,人自身的羞愧感和责任感会把自己变的自律。
总而言之,就我的理解管理是艺术、是科学,但不是数学公式。当你看到这种好的、优秀的管理模式时,不是一味的套用到自己的公司、部门中去。一定要理解别人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秀在哪,应该取哪部分用到我们公司的哪个部门。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采用更加合理的方案应用于项目的管理中,才能使项目在实施中,解决难题,管理上更上一层楼。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2
如果社会与公司的制度安排让普通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其本应有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这样的制度将无法持续。通常的办法多是用亲情与温情的打动基层员工,近似于一种软绵绵的洗脑方式(当然有很多企业还未必能做到这一点)。这种方法短期有效,但难以持久——因为人能被蛊惑一阵子,但很难被蛊惑一辈子。
“每一个工会会员都必须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我们不是在执行公司命令去关心员工,而是真正意识到我们都是人,每个人都需要关心与被关心,而这个关心基于一种信念,那就是‘人生而平等’。”
“如果我们的会员意识到这点,我们就应该知道工会不仅仅要关心员工的伤风感冒,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改变命运的平台。那就是拼命吸引更多的顾客来海底捞吃饭,不断开分店,提供足够的职位来改变更多海底捞人的命运,这才是对员工真正的关心。”
1、一名员工要离职,无外乎两个方面:工作缺乏成就感,看不到职业发展方向;物质回报不尽如人意,看不到未来富足的道路。
2、所谓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他就必须首先使别人幸福。更通俗的讲,利己先利人。
3、心理学揭示: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才能创造;当心没有负担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人做事一定是先用心,后动脑;心指挥脑袋。
4、让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5、心理学告诉我们:真笑来自于内心,人不幸福,不可能真笑。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做事的最高境界是忘我。
6、什么人需要公平?追求公平从来就是穷人的DNA。因为穷人认为世界对他们不公平。全世界也都一样,暴力事件更多的产生于自卑的群体。
7、海底捞的宗旨:不求每一桌都赚钱,但求每一桌满意。
8、什么是流程和制度?说白了,流程和制度就是做事的程序和纪律。比如医生上手术台前必须洗手,这就是纪律。洗手必须包括手臂,必须用消毒刷刷手指和手掌;必须洗三次,每次一分钟以上,这就是流程。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3
领导送了一本书给我们,《海底捞你学不会》,我本来就喜欢阅读,于是,欣然接下这本白色封面金色字体低调而又简单的书。我没有听说过海底捞是一家火锅店,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
看了序,再看推荐序,充斥的是感动和感谢的词语。于是,让我迫不及待的看下去。我虽然把“经营之道,管理之道划,人才之道以及成功之道”画了起来,但是,我相信,这不是我看下去的理由和原因。我喜欢他们的宣誓“我愿意努力工作,因为我盼望明天会更好;我愿意尊重每一位同事,因为我也需要大家的关心;我愿意真诚,因为我需要问心无愧;我愿意虚心接受意见,因为我们太需要成功;我坚信,只要付出总有回报。”是的,我愿意努力工作,因为我盼望和相信明天会更好,我坚信,只要付出总有回报。
而S公司,也给了我这样的信念,也给了我太多细微的感动。信任,信仰,感动。你把每个人当做是好人,每个人就真变成了好人,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变得更美好,世界就真的美好了,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智慧。我曾跟很多朋友和同学说过,我是个幸运的人,进了S公司,遇到了很多好领导,他们的心正为范,他们的大气大度,带着我一路成长。宅心仁厚,智慧的领导人,让我们把S公司人当成了一家人。
这样的自觉,这样的感动,源自于公司的企业文化。而海底捞,也是他们公司员工的家,而一样的道理,他们能那样的自律,自觉,所以,让我们感动。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4
我没有去过海底捞,只是知道它是一家火锅店,当公司推荐这本书时,我只觉得又是一本商业类书籍一个企业成功的故事,这种故事屡见不鲜了。我是以一种打发时间和完成任务的心态打开这本书的……然后被吸引,被感动,被征服,更对海底捞董事长充满敬佩之情。张勇,如此平凡的名字,如此不平凡的人。
海底捞是个很微妙的企业。很多事情告诉你了,你会很惊讶,再把原因告诉你,你会想不通,整个海底捞充满了矛盾和不可思议。可又感觉这是一个水到渠成,很自然的现象。海底捞一切好的开始我觉得都源于老板张勇的管理创新———把人当人待。
这本书很完整的体现了海底捞的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员工与海底捞之间的点点滴滴,非常感人,而那些点点滴滴中更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书中一件一件员工与海底捞之间的琐事,让我看到了海底捞人性的一面,还有张勇独特的管理,以及张勇不平凡的为人。
人呢?最难养,只给吃喝爱还不够,人还需要尊敬,什么是对人的尊敬?见老板鞠躬给领导鼓掌?那不是对人的尊敬,那是对地位和权力的尊敬,对人的尊敬是信任。信任你的操守,就不会把你当贼防;信任你的能力,就会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你,人被信任了,就有了责任感;于是,士为知己者死,才能把公司的事当成家里的事。在海底捞,员工住的是小区,还有专人打理,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张勇像家人般对待员工,连同员工的亲属也一并关爱,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是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对员工如家人般的信任。海底捞里,连一个最普通的服务员只要有合理的理由都有给客人免单的权力,他明白每桌客人的喜好只有服务员最清楚,只有服务员才能一桌一桌地感动客人,所以他把解决问题的权力放在一线员工手里,才能最大限度消除服务中的不满意,而这种授权更让员工感觉到被充分的信任,这种信任也让员工更加有主人翁精神。一个企业,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个老板让员工受到家人般的信任,还会有哪个员工会拒绝对企业好对老板好?不得不说,张勇真的是个很聪明很有魄力的人。正是他的这种家人般的关爱和信任,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体现到极致,把员工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正是这种极致把海底捞的服务推了出去,把海底捞推了出去,让更多人做好掏腰包的准备走进了海底捞。
张勇确实是个伟大的领导者,他能让员工坚信明天的蛋糕也有自己的一份,他能让员工在最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上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并把自己的希望和公司未来的发展紧紧联系到一起,他先把员工的心留下,再把权力交给员工,让员工的脑袋开始为海底捞的发展创造,这样一个海底捞,没有理由不成功,这样一个人能让千千万万的人看到希望,他没有理由不伟大。
细看之下,海底捞的成功里没有不可思议,海底捞的成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海底捞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体制,不是管理,不是资本,是人!
我衷心希望张勇和他的海底捞能够一直走下去,因为海底捞的存在已不仅仅只是一个企业成功创造出来的产物,它让中国最令人不满意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有了可以改变的希望,它的存在让韩国和日本这种拥有高水平服务的国家为之惊叹:“中国也有这样服务的餐厅?”它给我们中国的餐饮业带来了赞誉,同时也满足了我们的自尊心。而张勇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把人当人待”这一管理创新的可行性,海底捞带给中国及国外企业的影响,使这种创新已经开始影响更多企业人思考中国企业和社会人文关怀,文明程度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问题。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5
领导送了一本书给我们,《海底捞你学不会》,我本来就喜欢阅读,于是,欣然接下这本白色封面金色字体低调而又简单的书。我没有听说过海底捞是一家火锅店,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
看了序,再看推荐序,充斥的是感动和感激的词语。于是,让我迫不及待的看下去。我虽然把“经营之道,管理之道划,人才之道以及成功之道”画了起来,可是,我相信,这不是我看下去的理由和原因。我喜欢他们的宣誓“我愿意努力工作,因为我盼望明天会更好;我愿意尊重每一位同事,因为我也需要大家的关心;我愿意真诚,因为我需要问心无愧;我愿意虚心理解意见,因为我们太需要成功;我坚信,只要付出总有回报。”是的,我愿意努力工作,因为我盼望和相信明天会更好,我坚信,只要付出总有回报。
而S公司,也给了我这样的信念,也给了我太多细微的感动。信任,信仰,感动。你把每个人当做是好人,每个人就真变成了好人,每个人都期望世界变得更完美,世界就真的完美了,仅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智慧。我曾跟很多朋友和同学说过,我是个幸运的人,进了S公司,遇到了很多好领导,他们的心正为范,他们的大气大度,带着我一路成长。宅心仁厚,智慧的领导人,让我们把S公司人当成了一家人。
这样的自觉,这样的感动,源自于公司的企业文化。而海底捞,也是他们公司员工的家,而一样的道理,他们能那样的自律,自觉,所以,让我们感动。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6
在步入经管这个专业之前,在听教授讲完管理学的第一课之前,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企业管理类的书籍,更不用说知道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了,尽管它是20xx年最火的畅销书之一。然而,在课上听完教授的一番介绍后,我对海底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本海底捞,开始走进海底捞。
海底捞是一家火锅店,源于四川一个普普通通的麻辣烫店。老板张勇以其过人的胆识和独特的理念将海底捞推向了中国餐饮业的大舞台。如今,海底捞的分店已经遍布各大城市,在北京,海底捞是最火的饭店之一,排队两小时吃顿火锅很常见。要说海底捞为什么这么火,并不是它的底料多么特殊,也不是因为它多么物美价廉(很贵很贵~),而是它那超乎你的想象人性化服务。在此就不多言,反正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服务都能在海底捞享受到。
看完这本书后,你要问我为什么海底捞会成功,我会告诉你,这是一次有把握的赌博的胜利。放给其他任何人同样的资源,打死我都不认为有第二个张勇敢这么干。张勇是个能透视人性的家伙,他知道一个人想要的是什么。他知道,人活着要有尊严,任何人都不想无尊严地活。于是,他给农民工租公寓住(北京东四环内),不让他们露宿街头或是住地下室。用书中的一句话说就是:把人当人对待。其实最让我惊奇的事并不在此,而是张勇对员工高度的信任。信任是尊重的`最好体现。在海底捞,每个服务员都拥有包括免单权在内的自主权,只要服务员觉得有必要,加菜、换菜、免单,都是可以的。这其中也体现了张勇时刻以顾客为上的理念。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真正与客人面对面沟通的是服务员。
然而,我对此政策的最初看法,却是认为张勇真大胆。你就不怕遇上贪图私利的服务员把店赔光?你就这么放心你的员工?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因为张勇太强大了,他深谙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他知道人性是善良的,尤其是在民风淳朴的农村,这种人性并没有被物欲污染。你对他们好,他们没理由背叛你。此外,张勇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职位升迁机制,其中最大特点便是任何人都必须从服务员干起,表现得好才有可能升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服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让他们更愿意为海底捞做事。高明!当然,我还是坚持认为这是一次冒险,因为书中也确实提到有员工因为滥用权利而被开除,只不过张勇把风险降到了最低,让自己的成功更有把握。
其他一些东西,我就不多说了,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亲身体验一下海底捞。我想说的是,不止是办企业要这样,生活中我们都该学会尊重别人,信任别人。同时,努力、踏实地学习和工作,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7
先来说说“人性”这个词,有人的第一感觉认为这个词是贬义的,比如自私自利、贪婪等。其实不是,人性是多面的,比如善良、感恩、助人为乐等,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再来说说第二个词语“自己公司员工的人性”。
海底捞的员工拥有什么样的人性呢?他们的员工大多数是来着贫困的农村,学历水平都相对较低,年纪各个层次的都有。基于此,海底捞的员工们对自身的诉求是相对比较基础的,能获得作为服务员基本的工资待遇,同时,如果能相比同类人自己看起来更体面收获更多就已经很满意了。
首先,海底捞服务员的工资在餐饮服务业算是合理,也许略高。当然,工作量也更大些。这算是满足了基本诉求。
其次,海底捞为员工提高舒适的住宿环境,据说海底捞的宿舍环境堪比酒店,有专门的宿管阿姨帮忙洗衣做饭。海底捞还给员工的父母每月发几百块钱的补助,为两年以上的干部提供“嫁妆”等,这些物质上的额外补助让员工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在是服务员的标配,甚至更多。
第三,赋予海底捞底层员工免单和打折的特权,这一点一直让大家津津乐道。虽然打折免单员工没获得什么实际的物质价值,但从精神层面上来讲,员工获得了信任与权力。这已经不是服务员的诉求了,更让普通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小小的'“老板”。
海底捞实行很多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政策,归根结底,海底捞管理模式是基于对自己员工的人性深刻理解之下的。
为什么海底捞能很好的理解自己的员工呢?我的解读是,他们的老板张勇本身就是底层出身,亲身感受过服务员的生活,这使得他更懂自己的员工。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8
书本资料基本为介绍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优越性;服务优越性这让我想起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那本书中管理优越性的平淡无奇,其实在很多企业中,大家都在讲企业文化,也有很多企业全力着注于打造企业文化,可是,很明显很多企业真没把海底捞学会。
作为海底捞的局外人,对于海底捞是否真的公平,公正地对待着每一个员工,是否真的让员工无时不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否真的让他们的员工拥有了对工作追求的幸福和欢乐,我们暂且不去深究,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很成功的企业,海底捞有很多东西我们真的没学会,海底捞大家没学会的实力之一:海底捞懂得了广告的.效力,懂得了此时无声甚有声的魅力。其实就海底捞的管理智慧这本书而言,与其他商学教材相比较我觉得其并没有太多管理上的新意,也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因为真正的企业管理精髓没有人太会印策成书来面市,我觉得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作为商学院的教材案例以及让《海底捞你学不会》大面积上市,都是海底捞为了宣传,因为不难想象:如果有人读了这本书,他难道不去吃一顿么;难道不去感受一下那么优越的服务理念么海底捞大家没学会的实力之二:海底捞恰恰能够抓住前来消费的你,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别看广告看疗效,一次的完美感受会一向引导你不断去光顾,不能拒绝去光顾,并且很多人会忍不住的吧海底捞介绍给亲朋好友。其实那种优越的服务就是承诺的兑现,承诺的兑现就是售后服务。
综上所述,鄙人薄见:海底捞的聪明在哪聪明就在他不仅仅吧廉价广告策划的恰到好处,把销售运筹的富丽堂皇,更把售后服务发挥的淋漓精致。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9
前段时间赵总经理来到南昌项目部,在谈话中提到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会后项目部就团体阅读了这本书,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本书和其它管理学方面的书不太一样。全是引用了一段一段企业员工的自身经历及感受来解读其管理模式。其中谈到最多的就是“天赋平等的人权和尊严”,强调了农民工也有尊严,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书中常提到的`火锅店中最基层的服务员能够决定客人的免单权、加菜权等,这是一般的企业管理授权所达不到的层次。这种授权建立在领导对属下的决对信任,以及属下能够把持权力应用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很多人认为,能够学习这种授权应用到自我公司的制度上去。但我认为这种授权不是必须要授权到基层一线员工的,书中提到,给服务人员这种授权,也是建立在他们相互之间的自律性,各自服务的范围都有别人在看着,人自身的羞愧感和职责感会把自我变的自律。
总而言之,就我的理解管理是艺术、是科学,但不是数学公式。当你看到这种好的、优秀的管理模式时,不是一味的套用到自我的公司、部门中去。必须要理解别人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秀在哪,应当取哪部分用到我们公司的哪个部门。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采用更加合理的方案应用于项目的管理中,才能使项目在实施中,解决难题,管理上更上一层楼。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10
《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经常听别人提起,本月的黑马学堂,刘涛老师在讲《高绩效团队建设》的时候,也极力推荐这本书,听说这本书的作者黄铁鹰老师也专业从事商业案例研究,海底捞也成为《哈佛商业评论》20xx年唯一的中国商业最佳案例研究奖。
这本书如此有名,我以为写了很深刻的道理,很神秘的管理,其实读下来,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例子,综合起来,就是如何对别人好:海底捞作为企业如何对员工好,员工作为服务者如何对顾客好。读完这本书,有三点体会:
一、要有鼓励创新的环境
创新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其实,在服务过程中,处处有创新,主要是鼓励这样的事,在公司形成这样的制度和氛围,再加上相应的激励措施,每一个人都会积极创新。在服务行业,创新没有那么难,只要从心底为客户着想就好;但也没那么简单,毕竟客户是陌生人。所以,大环境非常重要,每天高喊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如果员工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花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没有鼓励?花费了公共资源,有没有支持?
这里我想说两个小例子。悦生活物业公司一直都在倡导贴心服务,和业主交朋友,我们也知道这样诚心诚意为业主着想的例子,比如东方纽蓝地二期的项目主管杨卫平在给外出业主浇花的时候,顺便把洗碗池的碗洗了,这一点让业主非常感动。我们会帮什么人洗碗?亲人和朋友,杨主管就做到了。如果悦生活物业公司着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大家都像杨主管学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员工花费了公共资源或者有了经济损失,公司承担,因为保洁保安的收入不高,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再说一个反面的例子,一次我在包头的一个利客便利店买一箱牛奶,我虽然是微信支付,但希望多支付两元,让店员给我两元零钱,因为我要去坐公交车,结果店员说他没有这个权利给我零钱,而且店里零钱也不多。我问他,你手头有吗?我和你私人换,他说没有。过程中他始终冷冰冰的,就在此刻有一个店里的督导来巡店,我把情况说了一遍,她虽然自己给我换了,但是她表示很不耐烦,因为她也的确很忙。我当时体验非常不好,以后再也不想去利客了。立刻就想起了安达便利店,虽然咱们的店员都会接受培训,服务也一直很好,但是类似的问题应该无法避免,那么是不是有一种制度或者营造一种氛围,坚决避免顾客受冷遇这样的问题。
好的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善,海底捞的文化就是与人为善。公司把员工当家人:吃的好住的好,给外地员工留守在老家的孩子建设寄宿学校,给父母每个月寄生活费,组织家长旅游,设立夫妻房……员工把顾客当家人:顾客想到的想不到的,服务员绞尽脑汁在想,就拿送小礼物来说,有的服务员发现客人可能是老师,就送笔;有的服务员愿意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自己打车出去买火锅店没有的菜;有的服务员能想到给孩子一个隔热碗……这些心底的想法,不是服务,是想着别人好,想着怎么让别人舒服。这是亲人或者朋友的立场。
二、任何的高级体验都是综合作用力
书中说到,企业竞争从来没有一剑封喉一招致胜的法宝,虽然海底捞的服务非常好,创新也多,但如果火锅本身不好吃呢?如果菜品不新鲜呢?没有综合配套,再热情的服务也是白搭。
任何的高级体验都是综合作用力,海底捞在用餐前、用餐中以及用餐后的综合体验都是很好的。用餐前如等座时候的美甲、擦鞋、免费果盘等服务,用餐中如皮筋、眼镜布、手机套等,用餐后如拜访顾客、送小礼物等。这是顾客可以看得见的,在看不见的地方,海底捞为了保证食品来源安全,在内蒙古设立自己的屠宰场,用洗菜机保证蔬菜没有农药残留,自制鸡精等。
三、授权是最好的激励
好的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在服务行业,有些制度反而会遏制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作者一再强调,花钱雇人的手最傻,海底捞的老板张勇,他懂得花钱雇别人的心。
如何让员工一心一意为公司想,其中有一项就是授权。
我们探讨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制度,其实是在说,这个企业中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企业中每个人的感觉是什么?
在海底捞,人与人之间是亲人,但每个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转换角色,一个会计会去洗碗,一个门童会去收拾桌子,一个清洁工会去帮顾客点菜……想起黑马学堂刚刚学到的好的团队要“协同补位”,无疑,海底捞做到了。而且,关键时刻,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决策,决策成本公司支付。
最近在樊登读书会听了一本书《盗火》,说到海豹突击队的训练,每一个队员在关键时刻会转换角色,谁知道该在哪一刻突然要指挥全队,那么就成为队长,大家都会配合补位,协作非常紧密。当然,海豹突击队是经过非常严苛的训练,训练一个队员需要花50万元,海底捞员工之间虽然没有协作得像海豹突击队那么紧密,但却朝那个方向在发展,根本原因,是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意识,还要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权利。
制度与流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压抑了执行者最值钱的部位——大脑,要让员工大脑起作用,要给他们权利。作者总结得非常好。即便不在服务行业,现在很多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大部分有才华的员工都得到了老板的授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田品文化传媒公司虽然人少,但现在也是一环扣一环,每一个员工都得到了充分授权,大家大部分时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过远远不够,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如何管理好员工的心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11
管理最终是管人,没有人就没有管理。人尽管有同样的共性,但恰恰是人的特殊性,才使人成为不同的人,这就是“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正是这些不同的人,构成了不同的企业,因此世界上没有两个同样的人,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同样的企业;也因此,管理永远是具体的!
这是我读完《海底捞你学不会》印象最深的.地方。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人与人看着都挺像但做起具体事来都不一样,企业与企业同质化很严重但具体操控企业的人也不一样,永远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件事情处理的结果都会影响着身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趋向,这些又都会造成周围环境的变化,综合所有因素,对待每一件事、人、环境就都变的纷繁复杂。
具体到事就要精益求精。目的地无论多远,按正确的路线,一条路接着一条路的走,一个弯接着一个弯的拐,路线规划详细就能够到达。方向是结果,路线是过程,只有明确方向,具体措施清楚,步骤详细,事就容易做,更能做成功。正如我们制定的任务清单,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项工作都要按照“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谁来监督检查、怎样整顿改进、如何奖励惩戒”以精细化的态度做好每项事情。
具体到人就要人尽其才。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最有用的资产就是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让他们有发挥才能的舞台,乐于将自己的热情和才能奉献到工作中,为工作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更要引导每个人多发现自己的长处,运用自己的长处,强化自己的优势,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升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单位竞争力。
具体到环境就要以德为先。一个集体的风气最重要的就是品德,品德是土壤与根基,决定着所有人的生存环境,是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指导着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标准,行为的规范,为单位创造着无形的价值,有利于形成忠诚、敬业、感恩、包容、奉献的品质。
管理是具体的,也可以说是精细的,人性化的,不是泛泛而谈,也不是一朝一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一直向好,也可能是向坏,关键在于每件具体事与事的导向作用,也在于人的努力,也在于坚持正确的方向,总之,引导被管理者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总是错不了的。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12
最近读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我被海底捞员工对服务细节的重视所感动,他们为客户的周到的服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细致、耐心和责任是最深刻的印象。
细致的工作才能带来精彩。海底捞对员工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我们佩服,只要一走进海底捞,我们就会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努力观察客户的需求,尽全力让客户满意。我们的票证工作也是一个极其需要细致的工作,每天都要和数字、票打交道,因此更加应该细致,对每一张收费员填写的原始凭证都要认真审核,尤其注意缴费的款项数目以及日期,每一张都要仔细核对,从而对收费工作的顺利展开负责,对单位财务的检查问题负责。
耐心让我们更加优秀。海底捞员工很大的特色就是耐心,他们始终从容不迫,用和悦的面容面对每一个客户,耐心的解答客户的每一个疑问,是耐心让他们更加的平易近人,让客户更加喜欢海底捞,并对他印象深刻。作为一名票证员,我们更加需要耐心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准备好用金,保证票和卡的充足,从而保证收费服务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更加耐心的对待,耐心的关注和了解一线员工是否有需求,需要帮助,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就能帮助我们更加耐心的对待工作。
负责是我们的态度。海底捞的每一位员工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对于来的每一个客户,他们都做到全面负责,为他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良好的饮食氛围和环境。我们对待票证工作要认真负责,票证员对票证有着重要的审核和监督作用,因此更应该树立责任意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明细数据,为今后上级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对于自身的责任,我们应该勇于承担,明确责任意识,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楚的了解。
服务的工作本就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的,我们应该把这种品质实践到生活中去,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努力实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从而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13
今天重读黄铁鹰老师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有不小收获。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海底捞,也可能接受过海底捞员工的服务。这里,我还是简单地介绍下海底捞。
1994年,张勇在简阳市(县级市)创办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以服务差异化战略迅速向全国扩张,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主要受原料、口味、价格、环境、地点和服务等因素的影响,这是一般餐饮公司价值链的几个重要环节。
对于火锅餐饮来说,很难在口味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稍微有点儿名气的火锅店,它们的口味都差不多,很难有所突破。而且,口味也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
火锅餐饮的价格同质化更加严重,一般的价格都是60—100元。如果降价,就很难保证利润;如果提价,消费者心理又很不平衡。毕竟火锅餐饮是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信息公开。
其实,餐饮公司价值链的几个环节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例如,海底捞的服务差异化,设置休闲区、提供纸牌、带小孩儿、免费水果等等。这些东西,无论哪个火锅餐饮公司都能提供,而且,它们还能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
但是,这些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还没能找到海底捞服务差异化战略的道。
那么,海底捞成功的道究竟在哪儿呢?
我说说我的.看法:海底捞的大多数员工都是初中文化,按知识结构分类的话,应该处于社会底层人群。不过,海底捞给所有员工公平的竞争机会,不以资历和学历为晋升标准,只看重能力。
海底捞的大多数店长都是一线员工组成的。的确是这样,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是一线员工,也只有一线员工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海底捞的普通员工可以给顾客送菜、免单、打折,这也是很多餐饮公司模仿不来的,这跟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关。海底捞给员工提供很多培训和成长的机会,实实在在的给员工及其家人提供帮助,这个一时半会儿还真学不会。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感悟肯定有所不同,感兴趣就看看,写写你的感受,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