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表面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推理中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情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纸质圆柱形物体 剪刀 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篇[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圆柱表面积的,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柱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2.5周长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4、提问: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就圆柱的什么?(表面积)
二、教学表面积。
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2)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随后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将数
据标在图上。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出示展开图,如下:
2、小结:计算表面积时,一定要分步计算。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提问)
3、出示试一试: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2)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3)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三、课堂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4题。
五、《作业本》第2页。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3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知道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能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推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道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时应结合具体情境。
4、培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圆柱形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
提问: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
多媒体出示: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教师: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也就是要计算什么?(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把三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
教师: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它的三个面的面积之和,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只需
把三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由长方体的表面积导入圆柱的表面积,知识的迁移自然,学生容易理解圆柱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你能试着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教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只计算了两个底面的面积,还有一个侧面的面积呢?(设置难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能不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学生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
(一)圆柱的侧面展开
1、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2、汇报质疑: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多媒体演示。
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我竖直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②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我斜着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因为我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了一个圆柱。
④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因为我把圆柱滚动一周发现圆柱侧面走过的是一个长方形。
(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方法多样,为推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打下基础。)
(二)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1、教师:同学们做的.真是太好了,那你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讨论一下。(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汇报质疑: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演示。
①圆柱的底面周长
②圆柱的高
(三)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教师:你能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请同学们再观察、讨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汇报质疑: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板书演示。
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圆柱的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师:如果我们用S侧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圆柱的底面周长,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S侧=Ch
汇报交流,质疑问难,计算表面积。
1、多媒体出示: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30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了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板演)
S侧=Ch=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2、教师:那么现在你能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汇报交流,总结算法,并请学生板演。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底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3、教师:你能总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计算下列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你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计算下列圆柱的表面积吗?下面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5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6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习:点名说说圆柱两底的关系,圆柱高的条数和关系以及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⑴摸一摸自制圆柱体的侧面,谈一谈自己感觉到什么。
⑵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吗?)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积吗?
⑶剪一剪自制圆柱,汇报交流结果。
⑷说一说:圆柱体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是什么?
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⑸算一算: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同学自己自作,交流结果。
小结: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⑹做一做:
课本76页例1及77页的第一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⑴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⑵练一练:(小黑板出示)
⑶小结: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自学课本,书77页例3。
⑴分小组讨论;
⑵学生反馈。
2、问:要知道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要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
小黑板出示题目。
4、实践练习
⑴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自制圆柱形实物的侧面积。
⑵讨论:要求出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怎样能测量这些数据?
⑶测量:测量所需的数据。
⑷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圆柱的表面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 =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一)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知道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能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推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道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时应结合具体情境。
4、培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圆柱形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
提问:(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六个面的面积之和)(2)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
多媒体出示: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教师: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也就是要计算什么?(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把三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
教师: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它的三个面的面积之和,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只需
把三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由长方体的表面积导入圆柱的表面积,知识的迁移自然,学生容易理解圆柱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你能试着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教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只计算了两个底面的面积,还有一个侧面的面积呢?(设置难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能不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学生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
(一)圆柱的侧面展开
1、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2、汇报质疑: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多媒体演示。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我竖直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②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我斜着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因为我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了一个圆柱。
④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因为我把圆柱滚动一周发现圆柱侧面走过的'是一个长方形。
(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方法多样,为推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打下基础。)(二)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1、教师:同学们做的真是太好了,那你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讨论一下。(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汇报质疑: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演示。
①圆柱的底面周长
②圆柱的高
(三)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教师:你能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请同学们再观察、讨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汇报质疑: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板书演示。
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圆柱的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师:如果我们用S侧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圆柱的底面周长,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S侧=Ch
汇报交流,质疑问难,计算表面积。
1、多媒体出示: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30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了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板演)
S侧=Ch=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2、教师:那么现在你能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汇报交流,总结算法,并请学生板演。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底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3、教师:你能总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计算下列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你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计算下列圆柱的表面积吗?下面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习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5)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6)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习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