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读《中华美德》有感(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1
中华美德,是每一个中华人民都必备的;中华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的不朽文化,可以说,中华美德是中华人民的象征、特点。
中华美德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就是美德,懂得助人为乐就是美德,懂得无私奉献就是美德,当然,懂得与他人分享更是一种美德。回想中华上下五千年,还真有着名人和他人分享的故事呢。相信“孔融”这个名字大家不陌生吧,他的故事应该都耳熟能详吧——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很懂事也很好学。他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兄弟几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来一盘梨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让孔融分梨,孔融看了看盘子中大小不一的梨,他毫不犹豫地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来分,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偏偏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与他人分享。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分享是快乐的。假如你一人吃大餐,虽说你觉得大餐很美味,但是你是独自一人品尝,少了一位和你一起享用的伙伴。你们两人共同享用,一起聊天,说说笑笑,多开心!假如你和别人在争抢某一样食品,争得面红耳赤的,那你们何不共同享用呢?所以,有时大家在一起分享,会别有一番风味的!
人们为什么需要美德?因为拥有了美德,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美德从哪儿来?美德从生活中而来。你给了乞丐一元钱,你拥有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你在公交车上起身给老人、小孩让个座,你拥有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你把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你拥有了“懂得与他人分享”的美德……
读了这个故事,我更近一步地认识到“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因为“分享是快乐的”。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懂得与他人分享!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2
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浸染,是雷锋精神产生和接力传递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和思想基础,也是雷锋精神鲜明的民族性的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扶危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信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尊师爱幼、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道德准则。雷锋那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正是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的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必然产物。雷锋精神在今天之所以长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
雷锋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丰富的道德传统宝库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精神融会和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作用贯注于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魅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又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培育出千千万万个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因而成为雷锋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永恒价值魅力的无穷源泉。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3
中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和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近日,我观看《中华美德》的这本书,这本书让我走向了光明美好的中国传统美德世界,通过一个个历史小故事,展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勤奋好学、热爱祖国……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文初祖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
上古传说:舜是非常有孝心,年幼时,舜的父母对舜十分不好,甚至想方设法置舜于死地。舜长大后不计父母之过,以德报怨,尽心侍奉,最终感化父母。舜的行为感动天帝,天帝派动物帮助生产劳动。舜的至仁至孝典范千秋万代颂扬。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更是对“孝”含仪加以继承、发扬。孔子讲:孝道可以树立家庭稳固,家长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子女要赡养父母,还要从内心敬重父母。人人都孝敬双亲、礼敬尊长,孔子孝道思想被总结成《孝经》,它是儒家思想经典著作之一。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其中,始终贯穿着中华儿女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道德品质,这些可以被统称为中华美德。
谈起中华美德,大家多多少少都能说出一些,比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信、自尊自强……其实,关于中华美德的不止这些。
春华秋实,岁月无痕。时光的飞逝,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情,使我们始终无法释怀;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追求,使我们久久不能遗忘。人生的旅途漫长遥远,在我们饥渴时,都想要一碗心灵鸡汤;在我们疲惫时,都想找一个灵魂的港湾来休息。这时,身边处处都有——中华美德。
有一位伟大的人曾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有人就十分诚实,她就是——宋庆龄。宋庆龄小时候就学会了诚实守信。在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日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个小孩子都可以诚实守信,作为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会诚实守信呢?这样的事例很多。这些都是一个个故事,细细品读每一则故事,就像品尝一杯陈年老酒,需要慢慢啜饮,渐渐懂得每一个故事所蕴涵的生活意义。它们或许会使你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或许会使你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观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那些飞扬的青春、动人的情感、奋进的力量,以及令人震撼的生命本性的跃动,如清风拂过心田,如春雨滋润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净化自己、感动自己,使你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5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中华美德》,心里由衷的感到自豪。泱泱中华,自古以来都有“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美誉。谦让,微笑,大度,宽容,都成为点缀中华美德颂曲上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孔融让梨”成为中华美德的典范,谦让更是内涵的升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从古代到近代,从近代到现代,多少人在演绎着美德,多少人述说着传奇,年少的我们也渴望能为美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天我都要乘坐公交车,车上的位置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很舒服的坐在那里,其中不乏腿脚不方便的爷爷奶奶,曾经以为我只是个孩子,不是经常在说要让老人孩子优先吗?多少次我都心安理得坐在那里。可读了《中华美德颂》,我认识到美德不仅仅是舍己为人,也不是忘我牺牲,也许就在我起身的那一刹那,所以以后不管多拥挤,不管我多累,都回站起来说“:老奶奶,您请坐!”没有多骄傲,因为这不是所谓的好事,没有多虚伪,因为这不是所谓的表现。而是因为我身为中华民族一员,我也要让自己拥有一股正能量!
美德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礼仪,我认为与生活习惯也有莫大关系,前一段时间新闻都在播放中国游客在国外游玩的表现,我听了都禁不住汗颜,我虽不能去那么远的地方阻止,但我有义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地吐痰不仅是个老大难,也还体现国人素质。听老师讲过,这是个坏习惯,如果有传染病,更容易引起传播,我不仅仅要做好,还要监督别人。有一次,和妈妈一起上街,走在前面的阿姨咳嗽了一下,好像要吐痰了。我向妈妈要了面巾纸,飞快地跑到阿姨面前说“:阿姨,给。”阿姨不好意思笑了,说,这孩子。走在大街上我会主动捡起纸屑。每件事都是那样普通,但只要认真做,美德也许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美德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人也许只能做到其中一点,或许更渺小,但只要我们坚持,用心。相信“美德”这束花在中华大地上会开的更加明艳!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7
有一种境界,不计得失;有一种态度,化千戈为玉帛;有一种胸怀,能包容天地,那就是宽容。它是传统的美德;它是做人之根本;它是一种高尚的名族精神。
曾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对夫妇带着儿子在意大利旅游,儿子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无辜被害,夫妇俩痛失爱子。但他们最后做了个震撼的举动:他们在这儿把儿子身上健全的器官分别捐给了五位意大利人,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以德报怨的人生境界所震撼。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世上唯宽容感人,唯厚德载物。君子者,非量小无立也,凡成大事,就伟业之人,皆不缺度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战国时蔺相如官位显赫,引起武将廉颇的不满与排挤,面对廉颇的非难,蔺相如总是一笑避之,不理会他人的嘲笑,于是引出了“负荆请罪”的千年佳话。而东吴大将周瑜刚好相反,好生嫉妒,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虽自知不如由不甘落败,最后,还是吐血身亡,还给人留下“三气周瑜”的笑柄,这是度量小所致。凡事让人三分,于人于己皆有利无害。“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步,风平浪静”。
学会宽容吧,宽容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化解了两颗彼此仇恨的心中的冰点;学会宽容吧,宽容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曾经跌跌撞撞的日子;学会宽容吧,宽容是一座桥梁,跨越了感情的沟壑与悬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河海泽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要积极弘扬传统的美德,让宽容的心充满人间。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8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学习着,可我们想过吗?这一切是谁给予我们的?是大自然,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是我们这个美好的社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努力回报他们!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春夏秋冬,带来了鸟语花香,带来了绿树成阴,带来了硕果累累,还带来了雪花纷飞……我们感恩大自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就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是那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教会我们走路,教会我们说话……他们总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我非常感谢你们,我长大了要好好报答你们,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还知道跪乳,我们更应该感恩父母。
上学了,是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技能,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是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老师就是天使,就是大树,就是海洋!感恩老师!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是那无私奉献的春蚕,就是那默默燃烧的红烛!感恩老师!
小鸟感恩蓝天,是蓝天给了它飞翔的快乐,小草感恩春天,是春天给了它勃勃的生机!我们要感恩给我们帮助让我们健康成长的一切!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原来是那样的美好,让我们都学会感恩吧!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9
“小脚印和大理想”写的是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生活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故事。那时他叫邓希贤,私塾里的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描红写字的作业,写得好的会打个圆圈,写得差的会打个叉,邓希贤很少得过叉,所以很少挨过老师的责罚。回家后,他总高兴地举起画满圆圈的习字,***妈也赞不绝口,邓希贤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努力读书,不但为您挣光还要为国家挣光。今日我莘莘学子,明日我将是国家栋梁!”这表明邓希贤学习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为此刻苦学习,每努力一次就想目标靠近了一步。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读了之后感到非常羞愧,以为我平常学习不是很积极主动,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总要妈妈监督催促着我才能做好。记得有一次为了能早点下去楼下和小朋友们多玩一会儿,还马马虎虎地把一项作业忘做了,第二天到学校才把这项作业补回来。还有,平时妈妈在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管教,我却很不耐烦。嘴巴上说好好好。可是心里很不甘心,很不快乐。想到这我羞愧难当,后悔不已。
虽然我的`成绩也算不错了,可是就是没有定好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目标,所以我要向邓小平爷爷一样先选择明确的目标。而我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我一定会努力的达成这个目标,我相信,如果我也能像邓小平爷爷一样,我也便会今日我是莘莘学子,明日我是国家栋梁了。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1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体现中华美德的故事。读了这些故事,我受益匪浅。
古代的司马光在年仅几岁的时候就知道砸缸救人,可是我们现在就是最简单的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都那么难。我记得有一次补课后坐车回家,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走了上来,可是并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而是对她视而不见。我想:现在的人真是一点尊老爱幼的爱心都没有,连给老人让座这样举手之劳的好事都不愿去做,太不应该了。虽然我坐的位置比较靠后,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喊道:“老奶奶,请到我这儿来坐。”老奶奶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连说:“谢谢。”我心里甜甜的,但同时也有些气愤,因为如果我今天不给这个奶奶让座,或许她这么大把年纪的老人家就要站到下车了。而且车的前排居然就坐着几个和我一样的小学生。我想:难道他们老师没有教过要乐于助人吗?他们难道比这位老奶奶还需要帮助吗?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牢记这句话,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
现代的雷锋,做的好事数不胜数。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因此,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雷锋又用自己的津贴给大嫂买了票。
从古至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刻苦学习等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是该好好学习,但同时,我们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弘扬中华美德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11
“小脚印和大理想”写的是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生活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故事。那时他叫邓希贤,私塾里的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描红写字的作业,写得好的会打个圆圈,写得差的会打个叉,邓希贤很少得过叉,所以很少挨过老师的责罚。回家后,他总高兴地举起画满圆圈的习字,***妈也赞不绝口,邓希贤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努力读书,不但为您挣光还要为国家挣光。今日我莘莘学子,明日我将是国家栋梁!”这表明邓希贤学习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为此刻苦学习,每努力一次就想目标靠近了一步。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读了之后感到非常羞愧,以为我平常学习不是很积极主动,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总要妈妈监督催促着我才能做好。记得有一次为了能早点下去楼下和小朋友们多玩一会儿,还马马虎虎地把一项作业忘做了,第二天到学校才把这项作业补回来。还有,平时妈妈在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管教,我却很不耐烦。嘴巴上说好好好。可是心里很不甘心,很不快乐。想到这我羞愧难当,后悔不已。
虽然我的成绩也算不错了,可是就是没有定好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目标,所以我要向邓小平爷爷一样先选择明确的目标。而我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我一定会努力的达成这个目标,我相信,如果我也能像邓小平爷爷一样,我也便会今日我是莘莘学子,明日我是国家栋梁了。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12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读《中华美德》有感 篇13
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人物与朝代不如换过几何,有些人一逝而去,没有留下一点这个世界有他存在的痕迹,而有些人生命很短暂,却在我们心中大点绽彩。
《中华美德精选》这本记录了那些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平凡的是他几是茫茫人海一粒小小的沙子,不平凡的是他那显示中华美德的品质。
像寇准摆宴这个故事讲述当朝一个宰相寇准过生日,既是宰相,哪有谁敢不送礼啊!官员们都来祝贺送礼,挤满了整个房子。可寇准的奶奶却向寇准说起了她原来的.艰苦日子,提醒他只铺张。寇准大彻大悟,取消了这场寿宴,只这一件事就说明两种美德、一是不要浪费二是节约。这个老奶奶她虽年老衰迈,但他却能坚守着中华美德,值得别人对他称赞。
但是与其称赞她,不如为自己喝彩,难道当你有当官的亲戚过生日时,你不会在旁边劝谏他吗?我想你肯定会劝他少铺张,多节俭一些,这些也是你遵守中华美德的“证据”啊!
或许你们会说那些是大官的事,与我们无关,那孔融让梨的故事你们听过吧?孔融只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面对美食肯定是不能抗拒的,但是他在面对那些梨时,能够先想到别人等别人把梨挑选好了,才去拿最小的。他只是一个小孩子啊!却能想到他人,他或许微不足道,但是这个精神美德同样值的我们学习。
《中华美德精选》他让我学会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如:机智,好学,勇敢,正直等等,这些美德可以滋润人的心灵,洗涤人的灵魂。
如果你能遵守这些美德,那么你就是最美的,就是最值得令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