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精选1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
为深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上级安排,对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自查,情况如下:
一、实验室资质和备案情况
医院检验科已于20xx年x月向卫计委申请BSL-2实验室备案,实验室资质已于20xx年x月通过邢台市临检中心现场评审。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我院已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检验科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保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
目前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4名,全部为专业技术人员,三名均获得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资质,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环境、设施及设备
实验室入口处张贴有生物安全危害标识,走廊设置紧急撤离路线标识,实验室内整洁无与实验无关物品,实验室内各消毒用品均在有效期内,实验室内设有洗手池及洗眼装置。各仪器运行状态正常,均有相关操作及维护程序,实验室内配备1台生物安全柜,放置位置合理,使用规范,均已定期更换滤网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
五、实验室记录和档案
目前实验室尚未通过生物安全审批,但已申请备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均有记录,样本保存及销毁均有记录,消毒液配制及使用均有记录,实验室备有紧急安全防护装备(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橡胶手套)定期检查,均在效期,实验室各设备均有使用维护记录,操作人员已通过考核。
六、实验室应急预案
实验室有针对相关意外事故的紧急预案,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并及时处理。
七、个人防护
有专门人员承担院感控制工作,实验室人员每年有体检,并有健康档案,个人防护用品充足。
八、菌(毒)种和样本的储藏与管理
目前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病原微生物,样本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样本在离开实验室前均进行高压灭菌销毁时做好销毁登记。
九、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物、容器符合标准,警示物品醒目,不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销毁、消毒管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完整。从业人员每年进行相关培训,并配备必要防护用品,实验室要对样本进行高压灭菌并记录欠完整,实验室台面消毒没有登记。
整改具体措施
1、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尚不够高,在思想上、管理制度上准备不充分,对于个人防护及环境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条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力度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2、多年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大多数专业人员只偏向于检验专业技术的提高,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对预防微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缺乏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所以,加强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的培训,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3、建立了实验室台面消毒登记本。完善了高压锅消毒登记,加强了生物安全的管理。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2
一、生物仪器和药品不齐
在07、08年配备生物仪器和药品时,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学校领导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原则。
1、很多仪器是以ⅱ类标的一半来配备的,并且昂贵不适用的仪器(如数码显微镜等)没有配备;
2、很多生物仪器是低值易耗品(如载玻片盖玻片),不可能缺一立即就补上;
3、很多生物药品是瓶装,当到达配备标准时,随时取用一些,不是一次用完,没有补充上,导致不能达到标准要求;
4、部分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等,经过长期使用重要部件如目镜,物镜镜头已经残缺或者损坏。
5,生物实验室的水池由于是铁质水池易腐蚀生锈,大部分生锈严重,有漏水现象无法投入使用。
对照《XX省中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20xx整理稿)》的要求,发现我校生物实验室还缺少的仪器和药品很多,见附表。希望校领导能够不齐,以便达到XX市初中教育装备ⅱ类标的要求。
二、管理可能有一点不到位
1、由于前几年生物试验室没有专人管理,并且人员变动频繁,有些记录不齐。
2、很多仪器和药品摆放凌乱。
3、生物实验室已经使用近十年,虽然很多仪器还在,但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没有更新。如:黑板、排气扇、学生实验桌等
记录不齐和摆放凌乱最近几天我把它整理好,失去功能的设备还希望领导能更换。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3
为加强我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实验室(Ⅱ级)生物安全检查量化评分表”的具体细则,对我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检查结果和改进措施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成立于20xx年4月1日,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二、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
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在实验室门口处放置有挂衣的衣柜,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在消毒灭菌室配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其中两台仪器配备有备用电源,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三、人员与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3名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人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
四、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标本均取自临床患者标本和医院感染监测标本,实验活动结束后所有标本和菌株均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五、废物处置
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供感染性材料、废物暂存及运送容器有明显标志、防渗漏、防穿刺,并存放在指定位置,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医疗废物暂存间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警示标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末端排出液均经过消毒处理,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符合国家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4
一、总体情况
(一)实验室资质
1、我县实验室于x年通过了二乙等级评审工作。
2、x年10月向州卫健委申报备案5个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病原菌实验室,结核病实验室。
(二)组织机构
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了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对涉及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
2、制定了《实验室应急处理程序》《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试剂、药品、器材管理制度》、《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气瓶的管理制度》、《健康监护、职业暴露和意外事故处理及防护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保卫制度》等制度,同时制定了《州疾控中心实验室环境及安全保障检查表》定期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进行检查,以防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1、实验室相关人员都经过了州或单位组织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2、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重点是新进人员,要求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3、大型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操作人员具有培训上岗证,仪器的使用维护有详细地记录,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五)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
1、生物安全实验室未安装门禁系统,有生物安全标识、紧急撤离标识并清楚。
2、配备了实验室活动所需的防护用品,实验室内安装了洗眼设施及紧急喷淋装置。
3、配备了生物安全柜,并禁止了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酒精灯。
4、各类大型仪器都有操作规程。
5、通风橱的使用符合要求。
6、高压灭菌器进行了检定,操作人员无上岗证,使用有详细的使用记录,并有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高压消毒监测的使用记录。
7、气瓶进行了分类存放并固定,气瓶周围远离了热源。
8、实验室内配备了必要的消毒设施(3台高压灭菌器等)。
(六)实验记录和档案
1、实验活动、受控文件发放有记录。
2、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有生物安全检查记录。
3、消毒剂有配制和使用记录,高压灭菌有灭菌记录和效果指示记录。
4、大型仪器设备有使用维护记录。
5、实验室人员有健康监护、培训、考核等记录。
(七)实验室应急预案
1、有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
2、实验室人员具有一定的应急事件的处置技能,实验室有意外事故处置的物资储备。
(八)个体防护
1、实验室备有防护用品,有一次性工作服,一次性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屏等。
2、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了定期体检并保留了健康档案,对从事一些特殊项目的人员保留了本底血清。
3、实验室备有应急急救箱。
(九)菌毒种和样本的储存和管理
1、菌毒种和生物标本保存有详细记录,专人专柜专锁保存。
2、未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十)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菌毒种和生物标本的运输按规定进行了包装,并专人专车运送。
(十一)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
1、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配备了必要的防护用品。
2、实验室废弃物进行了分类收集,警示标识清楚。
3、感染性废弃物在实验室内消毒后再移出实验室,有处理记录。
4、与州挚鹏医疗废物处置有限责任签订医疗废物协议,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分类收集、规范运送及处置管理,规范处置记录,详细登记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十二)实验室危险品的购买、保存和使用
1、对易燃、易爆品、腐蚀性物品,剧毒品,菌(毒)种,生物标本、放射性物品等危险品的购买、保存、运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购买同时遵循中心采购程序进行。2、剧毒物、菌毒种严格按照双人双锁管理制度,有台账,实验室的剧毒品放入保险柜中。
3、库房内危险品、试剂基本做到分类存放,易燃品及性质互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试剂尽量分库存放。
4、库房保持整洁,设有警示标识。
二、存在的不足
(一)需完善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责任书、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的签订工作。
(二)需进一步细化病原微生物的操作规程,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内部自查制度》。
(三)对相关人员应急演练还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未配备专职维护技术人员及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职人员。
(四)由于实验室房间紧缺,有的化学试剂未能满足完全分类存放的要求。
三、下一步打算
(一)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认真尽力整改。并按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实验标准操作程序,做好实验相关记录。
(二)我单位正在准备新建实验大楼,我们将按照实验室建设要求,建成一个规范的实验室,以达到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5
为深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上级安排,对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自查,情况如下:
一、实验室资质和备案情况
医院检验科已于20xx年x月向卫计委申请BSL-2实验室备案,实验室资质已于20xx年x月通过邢台市临检中心现场评审。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我院已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检验科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保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
目前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4名,全部为专业技术人员,三名均获得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资质,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环境、设施及设备
实验室入口处张贴有生物安全危害标识,走廊设置紧急撤离路线标识,实验室内整洁无与实验无关物品,实验室内各消毒用品均在有效期内,实验室内设有洗手池及洗眼装置。各仪器运行状态正常,均有相关操作及维护程序,实验室内配备1台生物安全柜,放置位置合理,使用规范,均已定期更换滤网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
五、实验室记录和档案
目前实验室尚未通过生物安全审批,但已申请备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均有记录,样本保存及销毁均有记录,消毒液配制及使用均有记录,实验室备有紧急安全防护装备(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橡胶手套)定期检查,均在效期,实验室各设备均有使用维护记录,操作人员已通过考核。
六、实验室应急预案
实验室有针对相关意外事故的紧急预案,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并及时处理。
七、个人防护
有专门人员承担院感控制工作,实验室人员每年有体检,并有健康档案,个人防护用品充足。
八、菌(毒)种和样本的储藏与管理
目前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病原微生物,样本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样本在离开实验室前均进行高压灭菌销毁时做好销毁登记。
九、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物、容器符合标准,警示物品醒目,不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销毁、消毒管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完整。从业人员每年进行相关培训,并配备必要防护用品,实验室要对样本进行高压灭菌并记录欠完整,实验室台面消毒没有登记。
整改具体措施
1、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尚不够高,在思想上、管理制度上准备不充分,对于个人防护及环境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条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力度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2、多年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大多数专业人员只偏向于检验专业技术的提高,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对预防微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缺乏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所以,加强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的培训,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3、建立了实验室台面消毒登记本。完善了高压锅消毒登记,加强了生物安全的管理。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6
一、 生物仪器和药品不齐
在07、08年配备生物仪器和药品时,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学校领导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原则。
1、很多仪器是以ⅱ类标的一半来配备的,并且昂贵不适用的仪器(如数码显微镜等)没有配备;
2、很多生物仪器是低值易耗品(如载玻片盖玻片),不可能缺一立即就补上;
3、很多生物药品是瓶装,当到达配备标准时,随时取用一些,不是一次用完,没有补充上,导致不能达到标准要求;
4、部分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等,经过长期使用重要部件如目镜,物镜镜头已经残缺或者损坏。
5,生物实验室的水池由于是铁质水池易腐蚀生锈,大部分生锈严重,有漏水现象无法投入使用。
对照《XX省中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2010整理稿)》的要求,发现我校生物实验室还缺少的仪器和药品很多,见附表。希望校领导能够不齐,以便达到XX市初中教育装备ⅱ类标的要求。
二、 管理可能有一点不到位
1、 由于前几年生物试验室没有专人管理,并且人员变动频繁,有些记录不齐。
2、 很多仪器和药品摆放凌乱。
3、 生物实验室已经使用近十年,虽然很多仪器还在,但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没有更新。如:黑板、排气扇、学生实验桌等
记录不齐和摆放凌乱最近几天我把它整理好,失去功能的设备还希望领导能更换。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7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自纠报告为加强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xxx市卫生局文件要求,剖析对照检查内容,对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二、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
微生物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等,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三、人员与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HIV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制定了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规范了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五、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六、废物处置
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供感染性材料、废物暂存及运送容器有明显标志、防渗漏、防穿刺,并存放在指定位置,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末端排出液均经过消毒处理,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符合国家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8
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平安目标的实现,我院检验科根据xxxx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对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现不能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的检查,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
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9
我院检验科根据湖北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xx年度全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于20xx年8月搬迁之际成立了微生物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于20xx年5月成立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魏华任组长,副院长叶志伟、李正宇任副组长,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详细了规划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工作细则。检验科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保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实验室资质和备案情况
医院检验科已于20xx年在卫计委进行了了BSL—2实验室备案。检验科目前是HIV检测点,可做HIV的快速检查,筛查实验室的资质已于20xx年8月向市疾控中心申报,等待评审验收!PCR实验室(进行乙肝DNA检测)资质已于20xx年10月向湖北省临检中心申报,等待现场评审!
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生物安全员和科主任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每月进行一次自查自检,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有应急预案,计划年底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有完善的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实验室人员及医院相关职能科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有随时可阅的生物安全手册,规范了血液、体液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日常标本在鉴定完毕后进行高压灭菌销毁时,要做到灭菌指示标志明确,达到灭菌效果,才能转运到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同时对检验科的各类仪器作好定期维护校准工作,并在设备使用登记本上作好详细记录。
四、人员管理
目前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13名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3名,专科学历7名,中专学历3人,除2名毕业分配还未取得资格外,其余均获得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资质(副高1名、主管5名,检验师5名),两名人员获得艾滋病检测专业技术培训合格证,两名人员获PCR培训上岗证,十名同志获大型生化分析仪培训合格证。一名护理人员协助检验科抽血工作,微生物实验室目前有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是副主任技师和主管技师,取得过省人民医院微生物进修培训的合格证。全科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并每年进行一次乙肝疫苗的加强注射。
五、设施和环境
实验室按生物安全要求分区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并设有生物危害标识、警示语提示。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实验室按要求配备了三台生物安全柜,并有相关的使用记录。污物初处理室配有高压灭菌锅,可对实验室内的高致病性微生物进行初步高压的灭菌处理后再运到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统一销毁。实验室工作区域有防护眼镜,配有洗眼装置,在实验室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检验科有专用的会议室学习处,休息处。整个实验室整齐,清洁。
六、菌毒种样本及实验室样本管理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未开展菌(毒)株的管理保存工作,但是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对于HIV初筛阳性的标本实行严格登记制度,由专人专车送至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证试验。目前检验科采用LIS信息系统,但对于感染性样本都采用纸质登记本确定详细登记,做到双核对,信息完整。检验科试剂耗材都执行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从医院库房领取后按规定存放于相应保存环境下。各类易燃易爆、毒性化学品都有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做到存放安全,使用安全。
七、个人防护措施有应急处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配有专用的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工作鞋方面,我们目前没有形成统一,还有待改进。实验台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所有消毒产品均在有效期。实验室内配有四支灭火器,且工作人员都会使用灭火器。
医疗废物管理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均按规定分别丢弃于锐器盒及医疗废物垃圾桶,并执行出实验室填写相关的记录。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稀释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定期向设备科申报高压灭菌锅的维护和检修,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均经过医院污水处理中心处理。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0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5年。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
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1
为确保我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运行,按照阜阳市卫生局卫科〔20xx〕364号文件要求我中心于20xx年9月24日开展了自查活动,历时一天。检查主要依据阜阳市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量化评分表,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即: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人员与管理、菌(毒)种及样本管理、废物处置。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我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开展的实验活动均在阜阳市卫生局进行了备案;于20xx年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实验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能提供活动记录如:自查记录、会议记录、督导材料等。建立实验室生物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制度,能出示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评估依据及拟采取措施、规程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能提供生物安全手册,手册内容包括操作技术规程、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工作人员登记表、实验室内仪器登记表,能出示自查记录,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定期评审。我中心建立各实验室的档案,原始记录保证可追溯性;不存在原始记录随意撰写或修改等现象。
2、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
实验室分区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不存在交叉污染现象。
实验室门窗均为可视门窗;生物安全级别标识完善。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在实验室门口处设置有存衣或挂衣装置;实验室设有紧急撤离路线且有标识。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材质符合要求,实验室台面边角圆滑防震大理石材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设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指定房间,防护用品和器材齐全;标识系统完善;有生物安全柜,数量配备满足要求;生物安全设备能满足实验活动需要,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消防器材、通讯设备齐全,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洗手消毒设施,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且数量满足工作要求;本实验室的窗户均为固定不可开启可视窗;现有实验室设备均正常使用并按要求定期检定、校正、维护。
3、人员与管理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取得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即具备从业资格,科室内部每年均有针对性培训,内容涵盖生物安全知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等,实验室设有生物安全监督员,能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工作人员建档齐全,实验方法均采用相关技术规范或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验室严格要求实验室内不得从事与实验无关活动,实验室内无存放非实验用品现象;个人防护水平符合要求。
4、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垃圾处理人员均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培训,且有防护措施保证安全。菌(毒)种及样本来源、使用记录及销毁有详细记录且安全保管做到双人双锁,运输容器符合要求。
5、废物处置
本实验室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采取委托有资质部门处理的方式,能提供内部流转记录齐全,实行分类处理,暂时储存容器符合要求,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于固定房间,且标识清楚。实验室设备如需出实验室均经过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水废液均无害化处理后对外排放。
二、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自查,发现本实验室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1、应急预案及制度的制定不完善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采集、运输及处理的`管理制度、实验室感染、泄露、菌种丢失等应急预案。
2、实验室内部环境参数监测不全面;如:温湿度、照度、噪声及洁净度等。
3、未取得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资格材料。
4、实验室主入口门及放置生物安全柜的实验室门可自动关闭,但是已坏,现不能正常自动关闭。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到人,逐条整改,确保满足上级要求,同时更好的保护工作人员及外环境。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2
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平安目标的实现,我院检验科根据xxxx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对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现不能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的检查,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
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3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自纠报告为加强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xxx市卫生局文件要求,剖析对照检查内容,对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二、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等,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三、人员与管理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HIV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制定了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规范了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五、菌(毒)种及样本管理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六、废物处置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供感染性材料、废物暂存及运送容器有明显标志、防渗漏、防穿刺,并存放在指定位置,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末端排出液均经过消毒处理,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符合国家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4
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平安目标的实现,我院检验科根据xxxx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对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现不能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的检查,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
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5
我院检验科根据湖北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xx年度全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于20xx年8月搬迁之际成立了微生物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于20xx年5月成立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魏华任组长,副院长叶志伟、李正宇任副组长,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详细了规划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工作细则。检验科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保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实验室资质和备案情况
医院检验科已于20xx年在卫计委进行了了BSL—2实验室备案。检验科目前是HIV检测点,可做HIV的快速检查,筛查实验室的资质已于20xx年8月向市疾控中心申报,等待评审验收!PCR实验室(进行乙肝DNA检测)资质已于20xx年10月向湖北省临检中心申报,等待现场评审!
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生物安全员和科主任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每月进行一次自查自检,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有应急预案,计划年底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有完善的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实验室人员及医院相关职能科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有随时可阅的生物安全手册,规范了血液、体液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日常标本在鉴定完毕后进行高压灭菌销毁时,要做到灭菌指示标志明确,达到灭菌效果,才能转运到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同时对检验科的各类仪器作好定期维护校准工作,并在设备使用登记本上作好详细记录。
四、人员管理
目前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13名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3名,专科学历7名,中专学历3人,除2名毕业分配还未取得资格外,其余均获得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资质(副高1名、主管5名,检验师5名),两名人员获得艾滋病检测专业技术培训合格证,两名人员获PCR培训上岗证,十名同志获大型生化分析仪培训合格证。一名护理人员协助检验科抽血工作,微生物实验室目前有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是副主任技师和主管技师,取得过省人民医院微生物进修培训的合格证。全科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并每年进行一次乙肝疫苗的加强注射。
五、设施和环境
实验室按生物安全要求分区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并设有生物危害标识、警示语提示。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实验室按要求配备了三台生物安全柜,并有相关的使用记录。污物初处理室配有高压灭菌锅,可对实验室内的高致病性微生物进行初步高压的灭菌处理后再运到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统一销毁。实验室工作区域有防护眼镜,配有洗眼装置,在实验室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检验科有专用的会议室学习处,休息处。整个实验室整齐,清洁。
六、菌毒种样本及实验室样本管理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未开展菌(毒)株的管理保存工作,但是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对于HIV初筛阳性的标本实行严格登记制度,由专人专车送至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证试验。目前检验科采用LIS信息系统,但对于感染性样本都采用纸质登记本确定详细登记,做到双核对,信息完整。检验科试剂耗材都执行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从医院库房领取后按规定存放于相应保存环境下。各类易燃易爆、毒性化学品都有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做到存放安全,使用安全。
七、个人防护措施有应急处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配有专用的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工作鞋方面,我们目前没有形成统一,还有待改进。实验台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所有消毒产品均在有效期。实验室内配有四支灭火器,且工作人员都会使用灭火器。
医疗废物管理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均按规定分别丢弃于锐器盒及医疗废物垃圾桶,并执行出实验室填写相关的记录。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稀释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定期向设备科申报高压灭菌锅的维护和检修,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均经过医院污水处理中心处理。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16
为深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上级安排,对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自查,情况如下:
一、实验室资质和备案情况
医院检验科已于20xx年x月向卫计委申请BSL-2实验室备案,实验室资质已于20xx年x月通过邢台市临检中心现场评审。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我院已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检验科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保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
目前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4名,全部为专业技术人员,三名均获得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资质,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环境、设施及设备
实验室入口处张贴有生物安全危害标识,走廊设置紧急撤离路线标识,实验室内整洁无与实验无关物品,实验室内各消毒用品均在有效期内,实验室内设有洗手池及洗眼装置。各仪器运行状态正常,均有相关操作及维护程序,实验室内配备1台生物安全柜,放置位置合理,使用规范,均已定期更换滤网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
五、实验室记录和档案
目前实验室尚未通过生物安全审批,但已申请备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均有记录,样本保存及销毁均有记录,消毒液配制及使用均有记录,实验室备有紧急安全防护装备(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橡胶手套)定期检查,均在效期,实验室各设备均有使用维护记录,操作人员已通过考核。
六、实验室应急预案
实验室有针对相关意外事故的紧急预案,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并及时处理。
七、个人防护
有专门人员承担院感控制工作,实验室人员每年有体检,并有健康档案,个人防护用品充足。
八、菌(毒)种和样本的储藏与管理
目前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病原微生物,样本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样本在离开实验室前均进行高压灭菌销毁时做好销毁登记。
九、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物、容器符合标准,警示物品醒目,不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销毁、消毒管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完整。从业人员每年进行相关培训,并配备必要防护用品,实验室要对样本进行高压灭菌并记录欠完整,实验室台面消毒没有登记。
整改具体措施
1、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尚不够高,在思想上、管理制度上准备不充分,对于个人防护及环境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条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力度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2、多年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大多数专业人员只偏向于检验专业技术的提高,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对预防微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缺乏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所以,加强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的培训,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3、建立了实验室台面消毒登记本。完善了高压锅消毒登记,加强了生物安全的管理。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