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老人与海》的读后感(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1
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那条马林鱼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呢!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图逃回大海。老人为了制服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2
有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他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抓到一条鱼。于是准备出海,很快就抓到了一条1500磅的大马林鱼,这条大马林鱼拖着船和渔夫走了几天几夜,渔夫还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食物短缺,饮用水不足,左手抽筋了等种种困难,经过几天几夜,终于杀死了大马林鱼。鱼的腥味吸引了一群鲨鱼。最后鱼肉被鲨鱼吃了。
读完《老人与海》这篇文章,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让渔夫战胜鲨鱼,带回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我想作者的意图是,老人要是带着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他从此可能会很骄傲,洋洋得意与这条大马林鱼,从此可能再也抓不到什么好鱼,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而且在丧失意志,小男孩也可能不像以前那么帮他了,要不然怎么叫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呀!还有一种可能是他老了,而且海洋里的资源越来越少了。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没了妻子,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只能靠捕鱼维持生活,可是在海边已经钓不到什么鱼了,他只能拖着体力不支的身体出海捕鱼,由于年老还常常遭人嘲笑,我认为这就像一个小社会,像老人这样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连温饱都无法解决。而那些交了好运,一周就捕到三条好鱼的年轻力壮的人,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生活富足,而小男孩属于那些爱帮助下层人士的中层人士。在这些人物中,就像一个小社会,有不同的`地位,对某些人的看法也不同了。
从这篇故事中我还知道了另外一层含义。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就像老人一样,他已经八十四天没捕到鱼了,可是他仍然不放弃,最后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要不然中国怎么有句老话叫有志者事竟成呀!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3
海是调皮的顽童,它有时平波如镜,有事掀起狂潮巨浪,与正真的勇士试比高下。人的精神是无形的,它可以深藏在人们内心里一动不动,也可以一触即发,用它难以形容的威力与恶势力作斗争。
一位以打渔为生的老人,一望无际的大海,就算是正值壮年的男子汉在大海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更何况是一位老人?然而这位老人却战胜了这片汪洋,又有谁能像那位老人一样与几十条鲨鱼作战,是什么力量促使老人去战斗呢?是精神,是顽强不屈的精神。
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老人回到岸上,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就连渔网鱼叉也没有了,他输了吗?没有,他是最后的胜利者,他的精神战胜了一切,因为精神是世上唯一无法战胜的。即使一无所获仍旧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正是《老人与海》给我们的启示吗?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精神,他就是这个世上最勇敢的人,不可战胜的人。是的,的确可以战胜一个人,但就是大不挎它,或许那些所谓的“胜利者”会赢得某些人的掌声,但在人们内心深处有种声音在说:“你们的胜利是最可悲的!”为什么我们的英雄在战场上可以无所畏惧,为什么我们的勇士在刑场上可以昂首挺胸呢?因为人类不可泯灭的精神,是无法战胜的正义。
我们应该歌颂那些古今中外拥有这种精神的人。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4
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了《过河入林》、《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著作。他写的《老人与海》是我最近看的。
故事是讲一位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不泄气,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把它杀死了放在船舷,回归时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到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老人能赶走鲨鱼,是因为一个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如果我能像那位老人那样,永不怕失败地去做每一件事,就终会成功的。
以后,我在学习中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要想起《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不怕失败,和鲨鱼拼搏时的情景。也要像他那样,不能败北,攻克难题。我坚信,只要不怕失败,无论什么事都会做好的。
你说,我怎么能不记住老人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呢?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5
读了中山大学教授邓启耀的《老人与海鸥》后,我突然间好像变了许多。我不再是一个浪费的学生 了。我开始明白不管家庭是贫还是富,都应该为自己喜欢的事而活着。
其中让我改变最多的是吴庆恒爷爷。‘’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背一个褪色 的蓝布包,连装鸟时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感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因为老人是一个十分简朴的人,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20余里去喂海鸥。是无疑给了老人这么打得动力,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然而,是我渐渐的成为一名勤检的学生。
我学会了不浪费。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6
合上《老人与海》这本书,已是深夜11点了,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是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书中的这句话一直在震撼着我,我再次走进书中,和老人一起走向那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老人圣地亚哥连续84天都没打到一条鱼,不肯认输的他又一次驾船出海。寂静的海面上,他终于等到了大鱼上钩,他使出浑身的力气猛拉钓索,却反被大马林鱼拖着驶向大海深处。夜色来临,他和大马林鱼仍然僵持着……
“鱼啊,即使你让我鲜血直流,让我跌入海中,让我双手抽筋,我也不会放弃你,也不会输给你,就算你力气再大,也总会有一天跟我回家!”老人在大海上与马林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终于制服了它。
尽管已疲惫不堪,但老人还是高兴地扬起帆拖着鱼准备返回。可一群鲨鱼却循着鱼的血腥味游了过来,老人不得不又面对凶狠的掠夺者,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与鲨鱼抗争。虽然老人最终拖回的只是一条剩下一副残骨的马林鱼,但老人却用他强大的精神力量谱写了一曲不败的神话。
我在想,老人费尽千辛万苦在第八十五天才捕捉到一条大马林鱼,这是何等的坚持不懈;老人在失败了84次后仍出海打渔,这是何等的永不言败;老人与巨大的马林鱼周旋两天两夜,这是何等的'义无反顾,老人为保护自己的成果,面对一群饥饿的鲨鱼,宁死也决不放弃,这是何等的铮铮铁骨!
是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生不怕失败,怕的是向失败屈服,怕的是失去面对失败的勇气。
想想自己,学练古筝时间一久就开始厌倦,学打乒乓球不到一年就放弃,考试没考好就失去信心。而老人在与鲨鱼搏斗中,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弄丢了,他就用舵把。这种充满自信、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我曾有过理想和目标,但为什么要放弃而不去奋斗?我曾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但为什么要逃脱而不去面对?我也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但为什么要废弃而不去发展?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为了理想和幸福,我必须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在急流中勇于前进,在险境中不屈不挠,以“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无惧无畏精神,才能配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的好少年。
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它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感谢它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谢它让我懂得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7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0—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古巴有一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他在84天里没有打到一条鱼。以前有个叫曼诺林的小孩和他一起打鱼,可是过了几个星期,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人倒霉,就让孩子去另一条船打鱼,果然一个星期就打到三条好鱼。每天小孩看见老人空船而归,心里不是滋味。后来,老人和孩子在第85天早晨一起出海,出海后就驶向各自选择的海域。虽然天还没亮,但是老人放下了鱼饵。正当他目不转睛的盯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了露出水面的一根杆子急速的附入水中。他当机立断,确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了老人向大鱼挑战的决心。这条鱼时老人从来没有见过的和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的劲非常大,拖着小船一直在行驶着,他们对抗着,老人和大鱼一直在搏斗着,老人在此之中经历了难以想象的、从未经受的考验。最后老人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终于让大鱼的白肚皮露了出来。老人边吃鱼肉边退行,可是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的围攻。虽然老人杀掉了几条,但是许多鲨鱼都吃了大鱼的肉。最后,老人带着一个骨架回到了岸边。
读完了这本书,我为老人不放弃的行为感动,试想如果你遇到了这种环境,遇到这条大鱼,你能不放弃,顽强战斗下去吗?如果你遇到了鲨鱼的袭击,你能坚持下去吗?我想,会有一些人坚持,但是,大多数会放弃。能坚持下去的人,都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8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其中,有句名言深受我喜爱:“疼痛,对一条汉子来说不算什么。”这是一位坚强的老人与大鱼搏击时说的,他在搏击时,手不停地抽筋,并且忍受着很大的疼痛。他还把那嵌着许多道伤痕的手伸入了海水中,使其不感染。
“疼痛”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但也必须经历的考验,但只有拥有一颗勇敢的心,才能通过层层考验,战胜自己!
被人们尊称为军神的刘伯承就是拥有勇敢之心的汉子。
那一次,刘伯承眼睛受了重伤,必须马上做手术,但正巧当时麻药短缺,刘伯承一口咬定:不用麻药。当时医生惊呆了,因为他们知道那种疼痛,最后刘伯承还是没有打麻药推进了手术室。当时,他豆大的汗珠直往外冒,手术结束时,他还能清楚的数出医生一共划了几刀。
痛苦,对汉子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比痛苦更巨大的梦想,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痛苦是不可能拖累你的,所以你必须忍受它。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9
老人与鲨鱼奋战了三天三夜,整个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虽然他深知自己面临的对手很强大,但是,他也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他终于挺了过来,征服了那个庞然大物,赶走了成群的鲨鱼。
他的体力和装备都是有限的,在茫茫大海上显得那样渺小,在鲨鱼面前显得那样微不足道,然而,他没有退缩、没有屈服、更没有怨天尤人,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搏斗。他几乎调动了全身所有的潜能、智慧和力量,勇敢地和强大的对手进行殊死搏斗。
尽管最后鱼肉都被咬去了,他只带回了马林鱼的骸骨,但这并没有摧残他的英勇意志,也没有损害他的英勇形象。虽然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看似失败了,但他始终没有低头,更没有辱没和丧失人类应有的尊严。
在搏斗中,他以非凡的勇气、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孤独、饥饿、疲劳和伤痛,但我们没有看见失败者的眼泪,而是看到了强者虽败犹荣的微笑!桑提亚哥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英雄赞歌,这不在于最终能否取得辉煌,而在于能否不屈地战斗一生。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10
我读完了《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满心便是对老人那种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所折服、所震颤。因为老人那朴实的形象,因为老人是那可敬的劳动者。
文中介绍了一位老人常年独自一人在海上打鱼。那一天,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这使他满心愉快。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却遇到了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拼搏,鲨鱼把能吃的鱼肉都吃了,结果那条大鱼被鲨鱼吃的还只剩下不到一半,老人就把那条鱼拉会家里。
书读完了,让我感动的是老人那一句普通的话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从这句普通的话可以透出老人是没有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磨难做不能退缩的战争。老人是那样的朴实无华,他并没有抱怨上帝对他如此的不公,只是用自己剩下的光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打一条大鱼。这次他成功了,他终于成功的打到了一条大鱼!这条大鱼来得是多么不容易呀!是老人经过千辛万苦才拖回家来的。
读完了这篇小说,我们能看到作者再这个故事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可以更能体现出老人那苍老的样子,更能体现出一个老人那永不言败的精神,从故事的开始贯穿到故事的结尾。因为老人的这种精神都在感动并激励我们读者要像老人桑提阿果爷爷这一位普通有可敬的劳动者学习。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11
人生漫漫,生命悠悠,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生活的大海上,请你给自己准确定位。
老人划着小舟,发现三天前放的鱼线不见了,于是划着小舟四处寻找,却发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鱼,于是同鱼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他用尽全力拉住鱼线,一直被大鱼拖了几天几夜,期间,仅以一些生鱼肉充饥,饥饿袭上心头,这还算不上什么,开始的几天还好,到了后来,他的身体被鱼线勒得皮开肉绽,血流不止,还有几次险些翻船,老人凭着自己丰富得经验,才得以化险为夷。但遗憾得是他得努力所得到得成败是那么得微薄啊。
几天之后,那条鱼终因筋疲力尽而浮出水面。但那鱼太大了,他只能将鱼横放在船上,结果鱼得血腥味招来了鲨鱼,开始只是一只,而后是两只,三只┈而后是一群一群的出现在水面上,老人竭尽全力捍卫自己的劳动成果,然而剩下的`终究只有一堆白骨。老人只得返回鱼村,带着硕大的鱼骨。
我感叹,老人为何要为了一条鱼冒如此大的危险呢?这次的经历很大程度上是带有风险的,如果他事先没有钓些小鱼,如果他中途遭遇风暴,如果他发生了小小的失败的话,他也许就会命丧大海,如果他把那么多天的时间花在其他地方的话,那他的收获岂知是一堆白骨啊!
人应该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不仅是人生的位置,更是一个付出的方向。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xx年春节晚会现场,一群美丽的少女用她们优美的舞姿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千手观音”让每一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记住了她的名字。然而你可知道,就是这群少女,她们是在无声的世界里长大的。是的,上帝让他们失去了声音,她们却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你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你才能成功!
成功是需要拼搏的,但更应该认清什么是值得,什么是不值得,摆正方向,找准位置!
要找准位置需要我们不断的反省,了解社会的需要,认清长处与短处,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努力的方向,努力拼搏,打造人生。
当烟雾渐起,乌云遮住了太阳的时候,只要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能走出迷雾,拨开乌云见太阳。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12
老人与海,带有独特气质两者的组合。老人,孤独,坚韧;大海,广阔,无常;但两者都伟大。其实故事主要讲的主要是老人与大鱼,在与大鱼的一次次博弈与守护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伟大。
初读故事,满目都是老人的孤独与艰辛。他独自一人,居住在及其简陋的屋子里,一人去大海深处打鱼,一人大声的说话。唯一的伙伴是小男孩,却无法陪伴他。
老人都是孤独的,直至今日读此才去思考这个问题。年轻的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无法理解别人的一切,但当我们长大,学会理解的时候,温柔与宽容却只能给另外的人,却再也没有机会对当初的人说对不起。
孤独是什么,是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陪伴我们的',只有自然,没有同类。老人的朋友是大海,是大鱼,是星星。他的话只有它们听。
孤独是什么,是陈子昂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在虚无的时间和空间里,在时间滚滚的洪流里,一个老人,面对虚无的时间,衰退的身体,世事的无常,只能自说自话。
孤独是什么,是一个人坚定的,置生死之度外的选择。老人为什么要杀死他的大鱼朋友,老人为什么要耗尽一切做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老人为什么要干一件风险大于收益的事情。因为老人孤独。老人如果不打鱼,就要一个人面对虚无的时间,面对生命一点点的流逝,面对这一无所有的孤独。
老人的选择和我奶奶如出一辙。我一直不曾明白为什么她八十多岁的时候还要上山砍树,还要下地种菜。她曾今和我说,有一次她在路上摔倒了,我家住在山上,周围全都是山,没有一步好走的路,而且周围也没有别的人家。她说她摔倒了,她呼喊没有人回应,她一个人在地上趴了好久才慢慢的回到家。白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出去忙钱,我和弟弟在学校,一直以来家里都只有她一个人。我们劝过她,说过她,批评过她,求过她,让她不要下地,也不要上山,让她在家看电视,睡觉,她从来都不听。所有人都觉得她折腾,甚至不可理喻。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她一个在家干些什么才能熬过那些漫长的等待和虚无的时间。她说每天从下午就开始等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我一年才能回几次家。有一次我上学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哭,你不要去学校好不好,你再陪我一天好不好。那是我见过她最软弱最无助的一次,但所有人都只会觉得她无理取闹。我还是走了,头也不回的走了,后来她也走了,头也不回的走了。
前段时间看了我们三,杨绛先生把老人的那种孤独感,不安全感写得很鲜活,所有的老人都是孤独的,都是艰辛的,都是软弱无助的,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也都是伟大的。那段时间我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梦到她,在梦里哭泣,或醒来的时候哭泣。
老人坚韧而伟大。老人与大鱼的殊死搏斗特别精彩,那种人性的坚韧不拔和勇敢无畏我无法复述也无法表达。“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有点像肖申克的救赎的那种努力与永不放弃,老人为了保存战斗的体力吃生鱼肉,老人的手一次又一次的抽筋受伤,老人的背一次又一次的被钓丝勒疼,老人独自一人随着大鱼在海上日夜漂泊。我们愿意为了一个目标而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在面对巨大困难的时候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我们愿意为了一个伟大但可能徒劳无功的事情而坚持努力吗?
老人终于在这场与大鱼的生死较量里胜出。但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徒劳无功。最后,老人带着鱼骨回来,厉害吗?当然厉害。有用吗?不知道。老人的坚韧与伟大无人见证,只有大海,但大海转瞬就会掩埋一切。老人年轻的时候也特别厉害,但也同样只有他自己记得。老人是谁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篇13
在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好书,名字叫《老人与海》。《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的海明威。封面是位白胡子老爷爷正在力战鲨鱼,鲨鱼张着血盆大口,仿佛下一秒就要把人撕咬成碎片。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一位老人和一条尾巴像镰刀的大鱼作斗争,最终,老人胜利了,但是老人又遇见了“海洋杀手”——鲨鱼,老人用小刀杀死了鲨鱼。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大鱼突然挺直了身子跳出水面,一转它又像潜水鸟一般一头钻进了水中。老人看到它那大镰刀一般的层巴没入水下,钓绳也随之立刻飞快地滑了出去。我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作者用简短的两句话把大鱼的外形、速度刻画出来。而且“钻”,这个字体现出了大鱼的.速度快,“钻”是不能换成“跳”的,如果换的话,那大鱼的速度就没那么快了。而且图片上大鱼跃出水面的时,溅起了很大的水花,大鱼出水面的时候,因为有太阳,所以大鱼闪闪发光。
这本书看完,我觉得我交了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以后我要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