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爱因斯坦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个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爱因斯坦的生活课》。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他的日常生活,却十分糟糕,经常闹笑话。一天,一个小女孩在放学的路上,遇见了爱因斯坦。她走上前去说:“先生,你好!我爸爸说您是伟大的爱因斯坦,是吗?“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吗,瞧您,连衣服都不会穿!”“你说得对,能教我吗?”“喔,这很简单。穿衣服要对其纽扣,洗完澡要把头发梳理整齐。
小姑娘严肃认真的把一些生活要领详细地告诉了爱因斯坦,并约定下次见面时,“检查作业”
第二天,爱因斯坦穿戴整齐,站在路边等小女孩。小女孩见到他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此小姑娘成了爱因斯坦的生活课老师。经常去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嘱咐他咖啡杯应放在哪。文具如何摆放。
读完以后,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巨人,但是他却向一个小女孩请教,证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是多么强大的人,也会有短处;多么弱小的人,也会有长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关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也同时要坦然的接受别人的建议。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2
相信你们都听说过这个数学、物理天才——爱因斯坦。我也听说过他,但是我并不了解他,于是我买了《爱因斯坦名人传》这本书,下面我就来跟你们讲一讲吧!
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很差,做小手工也做不好,但是一个做不好,他会坚持不懈的做。在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爱因斯坦则在旁边搭纸牌、找积木搭建房子。后来,妈妈给他安排了小提琴课,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会躲到音乐中去解闷。虽然他处处碰壁,但是他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精神,成为了他日后成功的关键。
在他刚刚16岁的那年,他以5.5分(满分6分)的`总成绩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苏黎世理工大学啦!在他刚刚26岁时,他以每月一篇的速度写出了四篇论文,分别是《光量子》《分子大小》《布朗运动》和《广义相对论》。他成了物理界的一颗巨星。
虽然他写得这四篇论文我看不太懂,我相信以后的物理学和数学老师会教会我这些,我会一点点的靠近爱因斯坦,用他的方式去看宇宙和人类。我是这样想的,你们呢?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3
爱因斯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而这周,我看完了介绍这位物理天才一生的传记。
“A=X+Y+Z”这是爱因斯坦成功的公式,他说:“A是成功,X是干活,Y是休息,Z是沉默”。他的一生贡献巨大,全靠这一个公式。虽然他不修边幅,但他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前却追求完美,甚至和其他学者争论不休。他提出的`相对论,替代了牛顿的绝对论,引起了物理界的轰动。可在晚年76岁被查出患有主动脉瘤时,医生要给他做手术,可他拒绝了。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25分,这位巨星损落了,终年76岁。
看完了爱因斯坦的一生后,我想到了我自己。“A=X+Y+Z”这条公式,我做到了吗?显然,我并没做到。有时,我过于贪玩,把“x”丢了;有时,我又太过于“干活”,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反而做得质量不好。我以后一定会劳逸结合,学习爱因斯坦。
现在,就让我们向爱因斯坦看齐,记住:A=x+Y+Z。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4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现在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他的名字就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一位好客热情帮助别人的.人,1920年一位波兰的大学生想见见爱因斯坦,他的工作是那么忙,但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爱因斯坦不像现在那些人多少有些名气,就牛的不行,想见他们比登天还难。难道他们比爱因斯坦还忙吗?爱因斯坦对那么多肯求帮忙的但不认识的人仍然有求必应。
爱因斯坦那么伟大,但他的穿着很普通,不像我们现在有的小学生攀比,用名牌文具穿名牌衣服,爱因斯坦在一次会见客人时,他穿着黑色短上衣,条纹裤子裤子上掉了一颗重要的扣子。爱因斯坦买不起衣服吗?不,他太忙了,他没有时间去买,因为他一心都赶在他的科学研究上。
我要向爱因斯坦学习,要珍惜时间,乐于助人,把爱因斯坦当做我的榜样来学习。
《爱因斯坦传》不但让我了解了爱因斯坦,也让我学会做事,要一心一意,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5
小时候,我曾问过爸爸:“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谁?”爸爸说:“应该是爱因斯坦。”这不,现在我就借了《爱因斯坦》这本书。
爱因斯坦小时候就对书情有独钟,因而他的数学知识突飞猛进,甚至可以和大学教授比个高低。长大后,他创造的相对论在科学界引起大爆炸,但他面对挫折与反对,不顾一切,终于将人类科学推进了一大步。直到奄奄一息时,他仍然想着他的论文,直至逝去。
爱因斯坦令我佩服的.地方有二处:
一、研究认真。总是待在自己房间做研究,发表论文。废寝忘食,常常一干就到深夜。
二、坚持自己的看法。面对挫折,他不屈服,用实验勇敢地证明自己的看法,终于使人们相信了他。
我喜欢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6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介绍微观世界的书,因为在微观世界里,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在我读过的几本书中,都提到了相对论,微观世界的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相对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总想读读有关相对论的书。
一天,学校图书馆新到了一本《爱因斯坦》,我马上借了。晚上我做完功课,就捧起这本书读起来。
咦,多么稀奇,在高速运动的世界里,一把尺的长度竟会变短了,简直不可思议!这时,相对论仿佛罩上了一层面纱,充满了神秘感。好奇心驱使我往下读,作者用最通俗、使人容易接受的语言,把我引入了新奇的世界。我的心在兴奋地跳着,我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每一个字,神秘的面纱渐渐地掀开了,不可思议的结论变成显而易见了。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窗口,让我窥见了现代物理学的一角。狭义相对论一章读完了,我感到异常愉快,就好似大热天吃了一块大冰砖一般地舒服。
已经很晚了,我又继续读着,同时我仿佛看到爱因斯坦在深夜勤奋地写这本书的情景。“是啊!爱因斯坦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的。”我这样想着。
我翻开了新的一章:广义相对论,越读越感到困难、感到迷惑,有些文字,连读了几遍还不能理解,眼前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了。我接连打了几个呵欠,夜已深了,家里人都已入睡,可是空间和时间在我脑中萦绕,再也甩不开啦。我泡了杯浓茶,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坐下读了起来。可能是我的数学基础不扎实,想象力不丰富的缘故吧,我并没有完全读懂这一部分内容,但我还是读了一遍。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眼前突然展现出一个宽广的领域。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看到了新世界,我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促使我要加倍努力来弥补这个缺陷。也许,将来我会应用相对论这个锐利的武器,去开垦微观世界的领域。那时候,我一定不会忘记曾给我引过路的一本书——《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7
《爱因斯坦》一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879年德国南部一座小城里,降生了一个小犹太人,他就是爱因斯坦;他的少年生活是困惑的、沉默的、不凡的;他成年后是初露锋芒的;他的中年成为了一颗物理新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这位伟大的物理家说:“我不会支持战争,更不会签名支持战争,战争是野心家们的阴谋,遭受危害的都是无辜的人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他虽然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还呼吁世界人民应该和平、宽容和理解,爱因斯坦老年的信仰就是“和平”。9年,爱因斯坦与世长辞,走的十分安详,世界失去了最伟大的科学家!人们怀念着他,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光明,他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我想,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在科学领域取得如此美好的成就,是他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执着以及和平、博爱的精神使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非典”期间很多白衣天使抛下全家,奋战在“非典”的最前线上,他们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对“非典”病人的爱护,这不也是爱因斯坦精神的再现吗?
由此,我也想起了自己,想要提高阅读水平,就要有爱因斯坦执着的精神。看准字、不读错字,不落字,不多读字,多读细想,这样才能把我的阅读水平提高,读书多了,知识也就丰富了,也就积累多了,我就可以象爱因斯坦那样去呼吁和平了!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要向爱因斯坦那样,以执着的精神去面对学习。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8
读完了《爱因斯坦传》,我了解了爱因斯坦对物理方面的贡献。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出生于德国的美籍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在1905年和1915年,他先后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他还做出了许多贡献。
爱因斯坦从小就爱动脑筋,有时因为精神过度专注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比如:有一次,爱因斯坦的妻子为了节省爱因斯坦看书的.时间,常常把洗澡水烧好后,才叫爱因斯坦来洗澡,爱因斯坦在洗澡时竟忘了脱衣服,妻子发现了爱因斯坦的异常,提醒他。爱因斯坦思考问题太专注了,居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进了浴池,并已经把衣服脱掉了。
《爱因斯坦传》这本书不但让我了解了爱因斯坦,也让我学会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9
妈妈一给我买了一套书,这套书里有几本是讲述名人故事的,其中《爱因斯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生活和经历。他不仅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更难得的是,他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呢!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我听说犹太人都很聪明,其实他小时候数学和物理成绩很,但是其他科目学的不好,尤其是要花精力死记硬背的科目,导致他上大学差点没考上。他发奋读书,在一年内把其他科目补上来了,考进了大学,才有了今日的成绩。所以没有天生的聪明人,只有勤奋、刻苦。爱因斯坦常说:“天才99%的汗水加上%的天份”在后来的科学研究中,他一直很努力,很投入,他的发型非常凌乱,痴迷于科研的他,根本没有时间梳理头发。
这本书告诉了我以后要向爱因斯坦学习。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也像像爱因斯坦一样专注。我在练琴时,爸爸妈妈让我吃饭,我都听不见了,已经完全投入到音乐里了。可是也有懒惰的时候,做事情总是三心二意,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从今天开始,我要向在因斯坦学习,投入的做事情,勤奋的学习!
我坚信,只要多读书,多学习,就能使我思想的力量变的强大起来。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10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介绍微观世界的书,因为在微观世界里,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在我读过的几本书中,都提到了相对论,微观世界的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相对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总想读读有关相对论的书。
一天,学校图书馆新到了一本《爱因斯坦》,我马上借了。晚上我做完功课,就捧起这本书读起来。
咦,多么稀奇,在高速运动的世界里,一把尺的长度竟会变短了,简直不可思议!这时,相对论仿佛罩上了一层面纱,充满了神秘感。好奇心驱使我往下读,作者用最通俗、使人容易接受的语言,把我引入了新奇的世界。我的心在兴奋地跳着,我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每一个字,神秘的面纱渐渐地掀开了,不可思议的结论变成显而易见了。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窗口,让我窥见了现代物理学的一角。狭义相对论一章读完了,我感到异常愉快,就好似大热天吃了一块大冰砖一般地舒服。
已经很晚了,我又继续读着,同时我仿佛看到爱因斯坦在深夜勤奋地写这本书的情景。“是啊!爱因斯坦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的。”我这样想着。
我翻开了新的一章:广义相对论,越读越感到困难、感到迷惑,有些文字,连读了几遍还不能理解,眼前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了。我接连打了几个呵欠,夜已深了,家里人都已入睡,可是空间和时间在我脑中萦绕,再也甩不开啦。我泡了杯浓茶,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坐下读了起来。可能是我的数学基础不扎实,想象力不丰富的缘故吧,我并没有完全读懂这一部分内容,但我还是读了一遍。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眼前突然展现出一个宽广的领域。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看到了新世界,我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促使我要加倍努力来弥补这个缺陷。也许,将来我会应用相对论这个锐利的武器,去开垦微观世界的领域。那时候,我一定不会忘记曾给我引过路的一本书——《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11
我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觉得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但是他长大以后变得很聪明。爱因斯坦的故事是这样的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
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很大的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象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12
寒假期间,我买了一本名叫《二十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的书,这本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翻开,于是,便一口气读完了它。
这本书虽只有短短的127面,但却是爱因斯坦一生的传奇经历。它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从小到大的故事,如:建立《狭义相对论》、提出《光量子论》等,他克服了人生道路上一个个大大小小、艰苦卓绝的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被评为二十世纪的科学巨星,真叫人敬仰和佩服啊!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风貌独特、幽默滑稽、带了点孩子气的人。有一次,爱因斯坦在黑板前每隔几秒钟就要提一提臃肿下滑的裤子。目睹这喜剧场面的学生们,只是出于对他由衷的敬意才没有笑出声来。还有一次在爱因斯坦七十二岁的生日那天,当被摄影记者要求在镜头前笑一下时,他却出人意料的吐了吐舌头,后来竟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无人不知。
可他又是一个孤独、喜欢沉默与宁静的人,他说:我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这种寂寞在青年时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时却觉得其味无穷。这是因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过分的赞颂,频繁的信件交往,庞杂的社会兼职,使他感到负担沉重、心情厌倦;而清静与孤独则变成了优美的享受。他生前不喜欢歌颂功德,他死后更需要宁静与孤寂—对他来说,这是无穷的美的享受。别人一心想着如何使自己大红大紫,但爱因斯坦不同,他需要的是宁静,有这样一位不求名利的伟大科学家,怎么能不令人敬佩呢?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看来,我们在生活中还是缺少经验,而他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与它周旋到底。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13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异它开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它的幼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读了《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这句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间。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呢?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做出了科学的概括:W=X+Y+Z,即: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的和。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艰苦的劳动,即“勤”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为了彻底弄清楚一个问题,他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终于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勤能补拙”我也有深深的体会。我课外班的一个同学薇薇,和我一般,经常在一起玩。老师和同学都说我比她聪明,平时背一篇英语课文,我总比她先背会。背完了就把书一扔,一边玩去了。薇薇却拿着书一直背,直到彻底背完为止。结果,老师每次查英语背诵,她都比我的分高。写作文我也每次写的.都比她好。之后,她对我说,她一定要超过我。后来她每天都坚持用英文写作文。一次比赛中,她考的正比我好。这使我认识到:“勤能补拙”是一条点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浇开那绚丽的成功之花。
爱因斯坦读后感 篇14
这两天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爱因斯坦传记》,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他幽默风趣,淡泊名利,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常年衣衫褴褛,可是却在物理学领域和人类和平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了划时代的人物。
爱因斯坦成长于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父母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他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天性浪漫,是个十足的乐天派,经常给自己的孩子们朗诵席勒、海涅等人的作品,母亲文化修养极高,不仅喜欢文学,还喜欢音乐。
可是,不到三岁的爱因斯坦却让父母失望了,因为他不喜欢说话,而且说起话来不流畅。他的'父母担心他是个哑巴,带他去看了医生,检查结果证明他不是哑巴。童年时的爱因斯坦喜欢独来独往,因此在学校里,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谁能想到这个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有过这样的童年呢?
伟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伯乐,爱因斯坦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就是他的叔叔雅各布,他给他的侄子带来了《欧几里得平面几何》、毕达哥拉斯,引着他走进了数学的殿堂。
他的父亲了解儿子对数学的狂热后,还特意给自己的同学写信,请求他的指点。于是他的同学寄给爱因斯坦一套律布森教科书,爱因斯坦因此沉浸在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世界中。
因为家里经济状况出了问题,爱因斯坦很早就被迫独立,独自在慕尼黑生活。后来,由于他太出众了,老师们反映他的存在破坏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带坏了班级的风气,他因此被学校勒令退学了。然而,这正是爱因斯坦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