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三字经读书心得(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1
周末,我重温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次的阅读,让我加深了对书中许多句子的理解。思想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觉悟,我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深源长。
一打开书本,我被里面的'每句话给吸引住了,比如:“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几句话,我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你不去学习,就不懂得道理,一个不知道伦理道德的人,活在世上就没有人尊重你。而后面的几句话说我们年幼时要向老师,向长辈朋友学习礼仪。这些话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我不懂事,在学校里总以为学习不重要,上课不仅容易走神,不认真听讲,还常常惹老师生气。成绩必然一落千丈,每次的考试,成绩总是倒数,班里的同学都在进步,而我一直原地踏步。每次的成绩排名,都让我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我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渐渐的改正自己的缺点,开始认真听课了。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成绩提高了,我感叹的说:“当初我不该上课不听讲,而耽误了学习”,幸好后面我能悬崖勒马。
平时我还认为,有些礼仪太繁琐了,总觉得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一回,我家中来了一位客人,爸爸叫我给客人端水倒茶,还对客人说:“叔叔请慢用”,那位叔叔笑着对我说:“谢谢,你真有礼貌”。我听了叔叔的赞美,心里真高兴,一整天整个人都是飘乎乎的,嘻嘻……
《三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大家都一起来读读吧,让中华的传统文化永驻你我心!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2
最近正在读《三字经》,颇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五更时分辗转难测,披衣起早,写出心得。
《三字经》成书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自问世以来,就作为儿童的识字教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视作传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励志的启蒙教材;此经虽短,短短千余言,但是却能够流传至今,一直被世人传诵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么,它的魅力何在?
本书虽短,但是很有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品来意味深长,文化浓重。古代的儿童,入学的第一部书就是它。孩子们一边吟唱,一边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这部书不光形式上易于记诵,内容也很丰富。它以精悍的“关键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经》虽然是儿童启蒙教材,但是其讲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是难以改变的。它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去阅读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运用它。孩童时代的人读它记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读它记它,有着不同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习性却各有差异;假如不去教导他,习性就会发生变化,转变,所以要重视教育,持之以恒的教导。
我觉得,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95%还能够在现在社会中适用。作为教师,更要认真拜读拜读。“教书育人”,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我准备利用寒假认真地学习本书,开学以后结合学校工作,把这些道理加以运用,我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3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学习的,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就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于是父亲就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4
我们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发给我们一本《三字经》。我打开一看,就读了起来。可是不管我怎么读就是不懂里面的意思,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这才明白《三字经》中的意思。从那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读这本书了。因为它告诉我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触。“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读书时,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愚,有不满,则进步”……
书上还有“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这两句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我常用这两句告诫自己:抓紧眼前的光阴,好好的学习。我也常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是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
李白问:“老奶奶,您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疑惑地又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大诗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学习要勤奋,要持之以恒。经过读《三字经》我知道了:学习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让别人去为你努力。学习是需要有耐心的,总有一天你会从这里面脱颖而出。
读了《三字经》后,我更喜欢这本书了,因为我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质。
《三字经》真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5
学完了三字经这本名著,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家里买了梨,兄弟们争先恐后地挑大的梨,而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为什么你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孔融回答:“哥哥们比我大,所以应该吃大梨;而弟弟比小小,应该让着他,所以我就拿了一个小梨吃。”“头悬梁,锥刺股”又说的古人刻苦好学的故事。我们学习的虽然不是他们学习的方法,但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昔汉时黄香,每当夏日炎热之时,用扇子扇父母的凉席使其凉爽;至于冬日严寒,则在父母睡前用自己的身体替父母暖和被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的是每一块玉都是经过精细的雕琢才能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人也是这样,经历过种种磨练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他们传授给了我许多知识: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养育了我;感谢我的同学,感谢他们曾经对我的帮助。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积极帮助有困难问题的同学。长大以后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去实现我美好的理想。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6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孩子就像一张未着笔墨的白纸,而做父母的,就是要把这张白纸刻画成一件艺术品。所谓“三岁看一生”,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启蒙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中国近代有一个即便现在看来也最精英的家庭,“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这就是梁启超一家。历史书告诉我们,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但历史书没有告诉我们,梁启超除了是上述各种“大家”,还是中国近代的“最强老爸”。若梁启超生活在现在,他绝不会去写《我的儿子读哈佛》之类的畅销书,因为“读名校”、“升官发财”之类不是他对子女教育的目标。他看重什么呢?在给子女的家书中可窥见一二,“……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梁氏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却无一例外都回到祖国,这都离不开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无愧于“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的评价。
养不教,父之过。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也是家庭教育,尤其在我们农村地区,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流,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老师。这些留守儿童有的`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有的甚至直接住到亲戚家,父母定期提供生活费。有些父母教育观念还是不错的,会经常打电话督促孩子学习,就像我上学时母亲经常对我说的,“我们家工作的要勤奋工作,学习的要努力学习,各司其职,日子才越来越好过”。但还是有部分父母,往轻里说是“溺爱孩子”,往重里说便是“生而不教,育而不养”,自己就对学校教育存在偏见,经常宣扬一些诸如XX家的孩子上了大学也没找到工作,XX家的孩子小学都没毕业一个月挣一万多……事实证明,后者的孩子大多数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个人品质也差,严重影响到以后的发展。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这是一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把道德、品行、清白、诗书传给儿孙方能百世流芳,仅把财富传给儿孙是家族败亡之策。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就是说,无论后辈子孙肖与不肖、才智高低,父辈留给他们一大笔钱,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蠢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金山银山,莫如一个好的价值观。
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到博闻强识学贯古今,这些国学经典给了我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愿意一点一滴的改变,有朝一日终成大器。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7
我读过很多书:漫画书,小说书,历史书,童话书……但从中得到道理却不多,只有《三字经》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字经》也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回想以前,真是惭愧!!
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奋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让我难忘的话语之一。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中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要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语题,但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十分复杂,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剧,不一会儿就把我的思绪踢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觉时,我才记起英语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题目做完了才发现:其实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的,很危险,我立马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我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让给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听完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呀!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8
我读过很多书:漫画书,小说书,历史书,童话书……但从中得到道理却不多,只有《三字经》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字经》也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回想以前,真是惭愧!!
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奋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让我难忘的话语之一。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中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要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语题,但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十分复杂,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剧,不一会儿就把我的思绪踢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觉时,我才记起英语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题目做完了才发现:其实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的,很危险,我立马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我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让给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听完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呀!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9
在保育院上大班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过《三字经》,并要求我们背会。我从老师那里知道《三字经》这一本书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加上爸爸和妈妈许多次的说教,使我对《三字经》有了一点模糊的认识,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句子。而在平常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就是用这些话的意思来教育我,所以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在家里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东西,我总是先给爸爸、妈妈吃,然后我再吃。
我爸爸总是给我讲: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弟妹,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时,要懂得谦让,因为这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其它有关自然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做人和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三字经》中“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加勤奋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爸爸妈妈告诉我,聪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勤奋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创造的。勤奋,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按老师和父母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我平时做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好学生。
这一篇作文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帮我理顺句子的前后关系和一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因为在这一方面我还做得比较差。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10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可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子,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可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可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弃,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现在放弃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轻松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11
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诵读《三字经》。通过诵读和默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三字经》中所讲的仁、义、智、信在我们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在《三字经》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中,讲述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再比如,我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又比如,我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读书,不辞辛苦的工作,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在这薄薄的《三字经》中,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小学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
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12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经》的书,令我感触很深。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考,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是说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考的重要性。许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