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的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7-16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摆渡人》的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1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这是第一次特别强烈的想写书评吧,《摆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说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返回,找各种借口返回,忘记初衷,我知道,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2

她,一个普通的女孩,却因为在见父亲的途中失去了生命,从此,她注定不再平凡。

他,一个天生就身负重任的摆渡人,带领了千千万万走向天堂,而他却从未去过那个地方,以为会永远这样无聊的重复,直到遇见她……

因为带领亡者穿过荒原,所以他不得不伪装成别的模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接着一个,他早已忘记自己的姓名和最初的模样,是因为她,她,一个千千万万亡者之一。让他想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她,想要把所有他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她,事实上他确实这样做了,一开始他不明白这莫名的情愫是什么,但最终他明白了---他爱她。

到达即将有一步之遥的终点,他吻了她,告诉她,他爱她,以善良的欺骗告诉他,她一直向前走,他会一直在她的身后,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去往天堂,去到那个称之为“家”的地方,即使自己根本过不去。因为有了他的“欺骗”,她过去了,但当她转过头来的.时候发现,他早已不见。失望,痛苦,无助,她歇斯底里的呼唤着他的名字,豆大的泪滴不停的流。其实她不知道,他一直在她的身后,隔着薄薄的透明墙,只不过,她看不见他。

她想方设法地想要回去,想要回到他身边,即使她知道没有摆渡人的她很容易被魔鬼拖入那暗无天日的地下,但她还是想要尝试,即使会魂飞魄散,她也要回到他身边。

从天堂到地狱,再一次的轮回,这次是因为爱!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3

人过中年,平日所读之书多是时政财经官场商战历史名传之类,多少年已不再读青春励志、激荡灵魂的书了,近日偶读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陡生感慨:人生就是不断穿过一座座荒原,只要信念坚定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孤独而无助,同学的嘲弄、母亲的冷漠,为了重温久逝的父爱,她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不幸的是途中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

似乎专为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带她走向无边的荒原,当她逐渐明白自己才是惟一的遇难者之后,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越过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泽地恶水湖……面对随时而至的恶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成为孤魂野鬼,坠入地狱,亦幻成魔。

因为责任,崔斯坦终于护送她到达灵魂的天堂,并再去摆渡一个接一个的灵魂,机械地周而复始就是他的工作,从不曾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多少冤魂梦寐的天堂重返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反摆渡,并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二十年前当我还在铁路学校读书时的青涩年代,时常悲观无望地苦叹、恐惧着所要面临终生居无定所四海流浪的工作时,内心便哀怨地以"荒原浪子"而居了。读过《摆渡者》却猛然感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环境或海涯天边,荒芜的往往是我们逐渐贫瘠的心灵和日趋干枯的灵魂!

刚踏入社会时,懵懂的世界的确是一片荒原,为我们排解工作心理各种困惑的师长,无异于就是我们的摆渡人,使我们渐有立足之地!

无论为官为商为国为家,一项事业、一份工作、一段姻缘、一份情感,总会有时起、有时落,谁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处、不仅一时!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如果我们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会能体味到阳光其实依然灿烂呢!犹如书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一个个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远都有为我们摆渡的先知和导师,只有坚信自己!坚守内心!穿过荒原、就能彼岸花开!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4

简而介之,本书讲的是少女迪伦去看望久违的父亲,却在路上发生车祸,是车上唯一的遇难者,她的灵魂走出车厢,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之后他们开始了一段惊险的荒原之旅,书写了一段离奇的爱情故事。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摆渡人崔斯坦在遇到迪伦之前心是那么漠然。

每一个灵魂都需要摆渡人的引领和保护带自己翻山越湖,战胜魔鬼,穿过荒原,进入安全的世界,灵魂得到救赎,摆渡人继续。周而复始的日子使得摆渡人的好奇心消失殆尽,摆渡灵魂只是一份差事而已,没有谁在意摆渡人的感受,然而也许摆渡人也需要有人摆渡。

崔斯坦与迪伦在荒原里,跌跌撞撞,长途跋涉,崔斯坦成功的将迪伦送到安全区,迪伦却因为深爱崔斯坦,单枪匹马再次回到荒原,找寻崔斯坦,想带崔斯坦获得新生,一起步入人间。这是崔斯坦从未有过的想法,却因为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所谓的规则,一起迎接未知的未来。从荒原到人间的历程,迪伦表现出来的勇敢果断,更多的影响着犹疑不定的崔斯坦,突破现有的生活状况,可能对任何人都很艰难,还好有爱人陪伴鼓励前行,终于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生命。

爱依然是主题。有人说,爱是给予与奉献,有人说,爱是理解与包容,也有人说,爱是成全,需要勇气爱到底是什么?我想答案是多元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解释,对父母子女恋人朋友,我们用不同的爱回馈对方。我唯一能确定的,爱绝不是随便的一个字,爱是个动词,是在或简单或复杂的日子里彼此能感知到的,是双方相互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感觉。

迪伦说“我心里有希望,还有爱”。她到了灵魂安栖地,原本可以和其他灵魂一样默默等待与亲人的再次相聚,可是却选择宁愿灰飞烟灭都要重返荒原,与崔斯坦在一起。经过老灵魂伊莱扎的指引,迪伦如愿以偿。灵魂何其多,都想飞出桎梏,为什么只有迪伦可以达成心愿?老伊莱扎说“不是这个地方不让他们走,而是这些灵魂自己束缚住了自己,在他们内心深处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会死,原地等待也许还能见到心爱之人,他们只是不敢冒失败的风险。”也许?可能?一切都不确定!迪伦不怕吗?怕!但是希望与爱打败了迪伦内心的恐惧,战胜了妖魔鬼怪。只要有一点机会与希望,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要试试!我很钦佩她,是呢,如果连试试都不敢,那机会从何而来?

当然,没有谁能一直陪伴谁,生命里每一个出现的人都会渡你走过一程,教会你一些东西,然后各自继续前行。崔斯坦和迪伦结伴同行,崔斯坦的保护让迪伦不再孤独和害怕,迪伦的善良和勇敢带给崔斯坦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心动,这其实施两段荒原之旅,前一段,崔斯坦保护迪伦,后一段迪伦引领崔斯坦,他们相互依伴,也彼此成就。其实无需多言,他们一定会在人间拥有一段多彩幸福的生活。这就够了!人生的每个阶段出现的人和事都不会长久存在,但每次经历都会让你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5

我在读这本《摆渡人》之后,有了些许感想,也明白了英国卫报对这本书的评价的意思。

整本书,都描绘了主角二人相互引领着对方,前半部分是男主人公保护并带领着女主人公往“家”;而后半部分,却是女主人公放弃了“虚幻的城堡”,原路返回,找到了男主角,并一路鼓励和带领如最初的自己的男主,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关于书名和男主角的职称名摆渡人,实际上是以希腊神话中冥王哈迪斯在冥河上安排的摆渡者卡戎,他有权判断和决定亡灵们是否应进入地府。而令人惊讶的是,希腊神话中与宙斯等同级,十二星座中的射手座,亲自教导出数位著名的的`大英雄,拥有“大神的智慧”的喀戎在名字上有与之有着骇人的相似度。

这一切,似乎将“摆渡人”指向了同样具备“智慧”的男主角。但是,无论是书中明面上的表述还是网上一些著名的评价,都或多或少指向“通过摆渡人这一个表面的词汇,来表现真正的主旨”这个方向来。摆渡人是为何人,渡者引人至己身已至之地,而孤返。“汝为何人,是本来的面貌,还是期望之形体,又要接谁,引至何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摆渡人”亦是如此。

何谓“摆渡”,正似接引,佛度众生,然众生皆为佛之转世,哪怕是书中“恶魔”所为,亦可言之为“摆渡”。

众生皆渡者,人渡众生时,众生渡人日。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此处。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6

《摆渡人》是刚读完的一本英国小说。

内容讲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的父亲,火车在通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山坡上一直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这个荒原。

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唯一的.遇难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灵魂。

小男孩就是灵魂的摆渡者,将刚刚去世的人的灵魂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否则逝者的灵魂将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从而进入地狱加入魔鬼的群体。

故事情节颇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直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爱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因留恋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办法再次与其相见。

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起从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间,达到了圆满。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和平常我们看过的穿越剧,灵异电影相似。但当你仔细品读时,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思考。

对于死亡 :

若人死了真有灵魂的摆渡者,那么死亡或许没那么可怕,只是离开了一个现实宇宙能看见的世界到达另一个颠沛流离的世界罢了,在那里有逝去的亲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到来,死亡只是一个空间的跨越罢了。

曾经我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年岁很大的老者写的,他说若万事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对待,或许就能消除恐惧。有人问老者害怕死亡吗?他说曾经很怕,因为他难以想象一个人走在死亡边缘那一刻什么感受。后来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来,他会是实践者,他要知道答案。

在我的读书生涯里,也有同学的父亲或母亲离世了,伤痛的他们我们无从安慰。一个人在接受亲人的离开时会有种崩溃的感觉。若他们能将亲人的离开看做是空间的跨越,或许心灵的伤痛会有所减轻。

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墙上的一幅画中,只是从静态的平面跨越到动态的立体空间,如果有的人离开了,TA只是回到了那副画里而已。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觉得特别轻松,因为那一刻开始我觉得世界没有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态所为,如果连死亡都不怕了,世界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吗?

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专家说这世界有太多永远解不开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没有人能亲自实践过再回头告诉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样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对于执念: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摆渡人,善恶都由自己摆渡,你选择做什么性质的人,行动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极的情绪,萎靡的状态,自私,凶恶,冲动,没自信等等负面的标签你可以往身上贴,最后形成一个糟糕的人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我们有权摆渡自己的心灵,完美自信,积极向上,友善,宽容,高情商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看你对生活的态度,你执念于什么,你将得到什么。

摆渡人的方向很广,你想要将自己的心灵摆渡到哪个河岸,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你决定。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7

我们都是崔斯坦,渴望遇见迪伦,重获新生。

崔斯坦在遇见迪伦之前,他和他的工作一样单调枯燥机械,行尸走肉一般。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员,日复一日重复着的生活,渐渐磨损了我们所有的期待,我们恨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断绝所有不必要的拉扯。人对自己最大的残忍大概是斩断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时间拉扯的越长,我们越来越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一不小心亲手断送了现在的安全与安逸,也正因为如此,崔斯坦会对迪伦的大冒险那么犹豫与不信任。

迪伦,我渴望的迪伦,那么相信、坚定,勇敢,无所畏惧,她会怕会怀疑,但是还是选择相信,选择自己的命运,她是崔斯坦摆渡灵魂中最特别的,给他无趣的生活带来了欢笑与烦恼。我们应该都渴望遇到迪伦,在恋爱成本越来越高、爱无能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不愿将就的时候,我渴望遇到一个这样的迪伦,即使不是恋人,他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丝光明和希望。她和崔斯坦一点都不一样,她真实,怕苦怕累,他,冷静胆小,即使这样她还是为了爱义无反顾,他还是为了她一步步违抗自己原本早就被安排的命运。

没有谁的命运一早就被注定,也没有哪种生活一早就被安排好,选择权在自己心里。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8

有很多人向我推荐过《摆渡人》这本书,因为好奇,就买来看了看,谁知,本书实在太吸引人了,让人放不下它,想要一口气读完。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在去找亲生父亲的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她从火车残骸逃出时,世界变成了一片荒原,只有她孤身一人。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神秘男孩——崔斯坦。在摆渡人崔斯坦的引领下,他们穿过重重困难后,迪伦走出了荒原,重获新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迪伦渐渐喜欢上了崔斯坦,在她安全后,又冒着生命危险,二次进入了荒原,寻找崔斯坦,并带他来到了迪伦的世界,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情节惊险刺激,引入入胜,把读者的心抓地紧紧的,也让我们知道了爱情与信念的强大力量。

看完后,我开始深思,为什么要用“摆渡人”来做题目?崔斯坦作为迪伦的摆渡人,把她领过荒原。崔斯坦更是迪伦心灵上的摆渡人,把她带向成熟,使她更加勇敢、坚强。迪伦更是崔斯坦感情上的摆渡人,用她的真心,使他从冷漠与置之不理,变为了一个开朗的人。他们两人相互成长,相互成就。

在书的背面,有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迪伦选择了爱,为了崔斯坦,她甚至可以用生命去赌。崔斯坦也用生命去赌,去现实世界的机会。

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涤,让我们懂得了真心与爱,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好书!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9

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著,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己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并且在火车上那么嘈杂的场所也看了本书的60%,可能我该为自己现在的阅读状态高兴吧。

一开始决定看一些小说也是出于培养自己的看书习惯,从《追风筝的人》到这本《摆渡人》,可能两者的差距太远,以至于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以为是特别俗套的言情小说,冷酷的男一,爱耍宝又显得有点白痴的女一,都想放弃阅读的一本小说,但是,火车上的无聊让我重新拿起了这本小说,看到最后,我为自己的没有放弃感到庆幸,不是为遇见这本小说,为最后女主的选择。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

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10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接受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11

6月8日读完《摆渡人》,6月9日开始在空间连载。说是连载不尽准确,我没有原封不动的把作品照搬过来,一本200多页的书,几十万字,我在短短的12篇日志里呈现出来的是我挑拣出来的脉络,其中的细节没有全部展开。

我决定做个连载,一是因为我想重温这本书,二是应朋友的分享要求,三是想把这本我喜欢的书传播给更多喜欢它的人,四是想在喜欢它的人当中寻找到一些共鸣。

喜欢它的原因之一觉得书中的女主角迪伦和自己那么多相似之处,我完全能够理解她的所思所想所做和她在各个环境里的表现。也能够理解她对崔斯坦产生的深刻感情。

小说的前半段,迪伦遭遇火车事故后遇到崔斯坦,真相在她眼前一步步展开。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了这个事实之后,她没有崔斯坦想象中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怨天尤人,而是淡然的接受了这个命运。在之后的相处中,更让崔斯坦觉得她与众不同的是她会考虑他的感受,他的处境,让崔斯坦心中升起一定要保护迪伦的强烈愿望。

小说前半段故事的起伏最高点出现在迪伦和崔斯坦身陷险境,遭遇恶魔猛烈袭击,崔斯坦为了保护迪伦,不惜献出自己给恶魔,被恶魔拖入地下深处险些丧命的绝境。这时的迪伦两夜一天中从惊恐,害怕,怀抱希望到失望,绝望再到惊喜,心理的各种变化描写得精细入微。

再次见到崔斯坦,迪伦心里的激动难以言表。她感觉到崔斯坦在她心中的意义和位置那么重要。

后面有个小片段我觉得崔斯坦好可爱:天黑下来,为了躲避恶魔的袭击他们只能待在安全屋里。迪伦换下脏衣服时,崔斯坦他走到房间的一端转身向外,玻璃的反射让他仍然可以在玻璃里看到迪伦,即使他偷看了迪伦也不会知道。他仍然闭上眼睛数了30下才睁开。这段里有迪伦—— 一个少女的羞涩,也有崔斯坦——一个看似很年轻实际很老的灵魂对她的尊重。

迪伦对崔斯坦的情意,崔斯坦看在眼里。他也喜欢,而且越来越喜欢迪伦。他不是小孩子,他考虑得更多,他身为摆渡人,他的职责是护送灵魂穿过这片荒原,她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灵魂一样,对于荒原只是个过客。而他则走不出去,他只能从荒原的此端到彼端循环往复的完成他的工作,他们注定走不到一起去。

完成这次穿越的最后一段乘舟湖上本来是段坦途,因为迪伦得知很快就将与崔斯坦分别心情低落而天气大变,两人都跌落湖中,崔斯坦又救了迪伦一命。

最后一夜,崔斯坦不忍面对迪伦的失望承诺一直陪着她,最终在交界线时他仍然无法通过让迪伦伤心不已。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就和崔斯坦护送的其他灵魂没有太大的两样,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因为某种法则必须分开,接受命运,就此结束。

迪伦这样做了吗,她没有。她做了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重走一遍荒原路,在没有摆渡人保护的情况下,一路经历比来时还要凶险的境况,最终与崔斯坦重逢。

这还不算,尽管崔斯坦担心他这么做会不会遭到天谴,在迪伦坚定的意志意愿下,两个人回到事故发生地,重回了人间。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在剧透。不写过程没法带出我的感受,再次回想这个过程我仍然心惊胆战,迪伦从一个害羞的不爱运动的讨厌爬山的女孩,到一个只身一人返还荒原,为了和心爱的人(应该是灵魂)在一起的无畏灵魂,我受到了震撼。

《摆渡人》的读后感 篇12

迪伦一个15岁的单亲小姑娘,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充满无奈和烦恼。当她踏上去素未谋面的父亲的家时候,心中充满了期待。

崔斯坦一个灵魂的摆渡人,他的工作是引导灵魂穿过一片荒原到达灵魂该去往的地方。但其实他却早已麻木到没有了自己的灵魂,不满现状的他却又无奈至极的认命。不停的重复着自己的生活,当他命中注定般遇到了迪伦这个不同的灵魂时,一切都慢慢开始发生了改变……

迪伦满心期待的踏上了路程,火车却在隧道中发生了事故——她也是唯一的遇难者。当迪伦醒来时候眼前一片黑暗,她穿越隧道来到一片荒原,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他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荒原是个特别的地方,它的地貌以灵魂的心理而发生改变。另外荒原中充斥魔鬼,专门抓灵魂,被抓到的灵魂则会成了和他们一样的魔鬼。荒原里有安全屋,灵魂在安全屋里面是绝对安全的,不会被魔鬼袭击。开始的时候,迪伦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好奇和担心。崔斯坦面对迪伦的感觉是冷漠和没有耐心的,因为他像极大多数的我们一样早已麻木与自己的工作。当崔斯坦满满发现迪伦和之前他引导的灵魂不同,迪伦在知道自己死了的事情之后很快接受了事实,同时迪伦也是唯一考虑崔斯坦感受的人。这让崔斯坦觉得她很特别,终于慢慢对她打开心扉。迪伦也对崔斯坦也充满了依赖和好奇。两个人在经历过几次生死后,情愫慢慢在两个人心中产生。当崔斯坦把迪伦送到了荒原的尽头的时候,他们互相发誓永远在一起,崔斯坦会一直陪着迪伦。这个时候我心里充满对他们的祝福和对他们的为担忧而期待。

然后崔斯坦骗了迪伦说自己也可以穿越荒原尽头的墙陪着她。当他们互相亲吻之后,迪伦穿过了那面墙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崔斯坦。迪伦的内心痛苦不堪,因为她深爱着崔斯坦,必须找到他和他永远在一起。迪伦找到崔斯坦之前引导过的一个灵魂,通过他的介绍找到了一个年纪最大的一个老婆婆。迪伦从老婆婆那里得知她有可能穿回荒原找到摆渡人并且回到人世间,于是毅然决然的重新回到了充满危险的荒原。当迪伦独身一人来到没有崔斯坦陪伴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无助和恐惧。但是迪伦为了自己的爱,艰难的从一个安全屋到达另一个安全屋。功夫不负有心人,迪伦最终见到了她无比想念的`崔斯坦。迪伦成功说服崔斯坦回到发生事故的隧道。当他们手拉手来到漆黑的隧道的时候,迪伦不小心绊倒。当迪伦再次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身边没有了崔斯坦,她无比悔恨自己因为绊倒而松开崔斯坦的手。医生把迪伦放在担架上,当迪伦被抬出隧道的时候,她还是看到心爱的崔斯坦。“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看完这样的一个故事,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迪伦也是崔斯坦的灵魂摆渡人。迪伦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精神值得她最后能拥有这样的美好。崔斯坦像大多数现实中的人一样,没有目标麻木不仁,不满自己的工作却又摆脱不了。但崔斯坦也是伟大的,尽心守护自己的爱人,为自己爱的人的自由割舍和压抑自己的情感。可能正因为他伟大的爱,才会让迪伦如此的不顾一切吧。我不禁的想自己是否也能像迪伦一样勇敢的面对挫折,摆渡我灵魂的那个会是谁,我又该怎么做出回应?对此,我迷茫了,因为我就是“崔斯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