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7-0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渔夫和金鱼读后感(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1

我在语文补充读本里读了《渔夫和金鱼》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穷渔夫在海里救一条金鱼,这条金鱼为了报答他兔子的救命之恩,只要船主想要什么,金鱼就能满足他。从此,渔夫一家富足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社交生活。可是渔夫的妻子是一个贪心的人,她的无休止的贪欲惹恼了无休止兔子,最后他们一家又回到了从前的苦日子。

读了这篇故事,我觉得渔夫一家最后的遭遇主要是他的妻子的。如果老头老太婆不是那么贪心十足,并且能够知道实现、懂得珍惜的话,那他们一家或许永远都能快乐地的确生活着了。

其实,像老太婆这样不懂得珍惜的人又何止她一人呢?就拿我们学生家长来说吧。现在的我们,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过着甜美幸福的生活,从不搞清楚忧愁是什么滋味。只要是我们想尽办法的东西,父母们即使尽量地满足我们。可是,在我们中间,又有给予多少的孩子是知晓要珍惜父母辛辛苦苦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呢?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切的话语,我们觉得那是他们在唠叨个没完;父母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吃到,绝不我们以为那是他们不喜欢吃的;母亲给我们过生日,我们认为那是他们应该做的……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的一切,我们做儿女的,有几个是懂得珍惜,知道满足的呢?同学们,神话故事中的老太婆可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爱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2

《渔夫和金鱼》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木棚里,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有一天老头儿出去撒网打鱼,打到了一条不寻常的鱼,那是条金鱼。这条金鱼苦苦哀求老头儿将它放回大海,并答应可以满足老头的愿望。于是善良的老头儿把那条金鱼放回了大海,回家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大骂了老头儿一顿,让老头儿回去向金鱼要一只新木盆。于是老头向金鱼要了一只新木盆。回到家,老太婆又大骂了老头儿一顿,让老头儿去向金鱼要一座木房子,于是老头向金鱼要了一座木房子。回家后,老太婆破口痛骂,又让老头儿向金鱼索要一座皇宫。于是老头儿要了一座皇宫……最后金鱼不能满足老太婆的要求,就游进了大海,再也不出来了。老头儿回家一看,家还是那座破房子,那只破木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好的生活处境没有错,但关键是要适度,我们要懂得生活,懂得满足,不要一味的贪婪,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知足者常乐;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靠别人得到的幸福是短暂的,而靠自己的劳动得到的幸福才是永久的。

今后,我要更努力的学习,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美好未来!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诗,感受颇深。

这篇童话诗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渔夫捕了一条小金鱼,后来又无偿地将它放回大海。可是,他的老太婆却发怒了,她让渔夫一次又一次地去向金鱼索要木盆、木房子、当贵妇人,直到女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又不满足了,想当海上女霸王,让金鱼来服侍她。可这回,金鱼却不再答应,尾巴一划,游到了大海深处。当渔夫回到家时,一看,没有了仆人,没有了宫殿,只有老太婆和那个破木盆以及茅草房子,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感想,可那个老太婆的贪得无厌最值得谴责。

贪,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小到一官半职,大到高官,都是因为“贪”导致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自毁前程。在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克制欲望,做到清白呢?如果真能做到廉洁奉公,确实使人敬佩!

古代春秋时期,一百姓挖出一宝玉,这本是件好事,可是他怕有人抢夺,便献给当时宋国一位重臣,从而想换取一官半职。那位重臣并没有收下,而说了一句话:“你的宝物是玉,而我的宝物却是廉。”这,就是成语“不贪为宝”的历史典故,可如今大小官吏谁又记得呢?他们追求的是“金钱宝”,却把“道德宝”遗忘在了心中的某个角落。

官场如果不治理,就正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海面一样,先是清澈,后浑浊,再阴暗,最后波涛汹涌。如今的官场虽不似古代用钱买官,但用金钱贿赂上级,以金钱谋私利的现象,不也常见吗?贪污受贿不可避免,可人数多了,就会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阴暗。“贪”就会成为潮流!

古人常说:知足常乐。虽然知足不一定会安乐,如果贪得无厌,就要去监狱里吃“自助餐”了。

明代的于谦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真希望如今的官吏也能留清白在人间!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普希金的名作《渔夫和金鱼的寓言》,使我感触颇深。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描述了一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让小金鱼的满足自己的心愿,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发生改变自己的.生活,反而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爷爷对我说人物性格的剧情《生金蛋蛋鸡》,如前所述是一个老太婆,她养了一只鸡,这只鸡每天都生一个鸡蛋,开始,老太婆很高兴,可后来,她嫌一个金蛋太少了,愚蠢的认为,鸡肚子里一定有很多金蛋,于是她把鸡给所杀了。可是剖开鸡肚子一看,里面不但没有一个金蛋,连一个普通的鸡蛋也没有。就这样,老太婆不但没有得到她想拥有的东西,连已经拥有的东西也全失了。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贪得无厌而事与愿违的事情。比如,一些彩民,不是为了国家的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做贡献,而是想中五百万大奖。孤注一掷,结果不但没有中五百万大奖,而且一贫如洗,还有的卖掉了房子,甚至家破人亡。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我们深思呢?

通过上面的事情,说我们一个道理:不可贪得无厌,只有长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能否过上好的生活。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5

寒假里我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渔夫和金鱼》这个故事。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老实的渔夫在一天打鱼时,偶然捕到了一条金鱼——一个被施了魔法的王子。在金鱼的恳求下渔夫放了金鱼。小金鱼为了报答渔夫就说:“如果你有什么愿望,就告诉我”。

渔夫的妻子是个贪心的女人,她一次又一次地逼渔夫向小金鱼提出要求,先是要了一只大水桶,接着要了一间漂亮舒适的红砖房和一座城堡。小金鱼面对贪得无厌的老太婆,一次次地满足她的要求。面对老太婆做“统管大陆和海洋的女王”的无理要求,小金鱼再也不能容忍了,一气之下收回了以前所给予老太婆的一切。

结果渔夫和他的妻子又回到了贫困的生活,守着的还是那条破船。

读到这,我便联想到平常生活中:有的家长因为过分爱孩子、疼孩子,只要孩子提出的想法和要求,父母都想方设法满足他。于是孩子们也越来越骄横,想法也越来越多,直到最后,父母再也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贪心人的心愿永远得不到满足,他永远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6

大家一定读过《金鱼和渔夫》这个故事吧,故事里的金鱼为了感谢渔夫,答应实现他的愿望,可是,渔夫妻子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最后金鱼不告而别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得寸进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像渔夫的妻子一样的人,比如说:有一些人在帮助过别人之后,就会对受到他帮助的人说:“这次我帮了你,你要拿什么感谢我?”还有些人会把受到他帮助的人的名字牢牢的记住,在他困难的时候,便会对受到他帮助的说:“我在什么什么时候帮助过你,你现在应该回报我。”......之类的'话。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我感到很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找她帮忙。 在生活中既然有像渔夫的妻子一样的人,那就一定有许多像金鱼一样懂得感恩的人。关于感恩的事迹有许多,我想,我们虽然还很小,但我们有自己的方式来感恩,对辛辛苦苦养育我们的父母感恩。我就有自己的方式: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我都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减轻他们的负担;帮父母捶背;给工作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虽然这些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累积起来,是不是就能体现出我感恩的心呢? 《金鱼和渔夫》这个故事让我知道要学会感恩,不要做一个得寸进尺的人。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7

我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它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写的。文中叙述了从前在俄罗斯,有一位老爷爷和老太婆住在一所破旧的泥屋里,老爷爷靠打鱼为生。一天老爷爷去大海里打鱼,撒了三次网,第一二两次都没有收获,第三次捕到了一条金鱼,金鱼请求老爷爷把它放回大海,他就报答老爷爷。老爷爷什么也没要,就放走了金鱼。老爷爷回家向老太婆说了这件事情,第一次老太婆让老爷爷向金鱼要一个木盆,第二次要一幢木房子,第三次要做女皇,金鱼都满足了她的愿望。第四次没有答应,因为老太婆太贪得无厌,要做海上女霸王,还要金鱼侍候她,金鱼听完就尾巴一划游向大海了,并且把前三次的愿望都收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否则最后将什么也得不到,要学会知足常乐。老爷爷是一个没头脑没主见的人,老婆婆要什么他就向金鱼要什么。而老婆婆太自私太贪心,在金鱼满足她的愿望后,只顾着自己享受,当愿望达到的时候,没有让老爷爷和她一起享受富有的生活。假如我是老婆婆就会放走金鱼,不要它给我实现愿望,靠我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8

我喜欢读书,可我更喜欢读故事书。今天,我又读了一本《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书。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

他们夫妇俩住在一间破烂的小木棚子里,后来渔夫救了金鱼,渔夫答应报答他们。渔夫妻子没完没了地向金鱼提条件,金鱼也依次帮他们实现了。妻子得寸进尺,想要做海上的女霸王,统治大海一族,惹怒了金鱼。最后,他们又恢复了老样子。

这就是贪心的下场。渔夫妻子真是贪得无厌,如果她早知足,早就享受到好日子了。以前的荣华富贵也不至于一无所有了。

说起贪心,我也有过一段经历。

小时候,我去商店买盐 ,售货员把找回的钱放在柜台上,我当时没在意,就拿起钱揣兜了。回家才知道,售货员多找了钱。我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最终,纸包不住火,事实暴漏了。我的下场真是惨极了。

我日后一定要远离“贪心”这个魔鬼远点,做一个好孩子。所以,我要劝告大家,贪心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惩罚。像古代那些贪官,虽然有时贪心会给他们一些利益,但最后哪个逃过了正义的手掌心?那个没被处死?那个没接受惩罚?

读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以贪心的渔夫妻子为耻,以善良正义的金鱼为荣。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9

《渔夫和金鱼》是一首童话诗,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普希金所写,主要讲了一位渔夫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恳求渔夫只要将他放回大海,就满足渔夫的要求。他本来什么也不想要,但是他老婆想要,有了一件又要一件,不停的让渔夫去找金鱼要东西。最后,他老婆许的愿望是让她成为海底的主人,让金鱼来服侍他,金鱼终于忍无可忍,把一切曾经给过她的东西都收回了。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不可太贪得无厌。诗中最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对金鱼心里的描写,普希金并没有用“金鱼心想:……”等句子,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海微微起着波澜”、“蔚蓝的大海翻动起来”等语句,通过大海的变化,写出了金鱼从感激到震愤的心情。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骄横、凶狠、贪得无厌的人。作者通过她由穷变富、又由富变穷的遭遇,指出像老太婆这样贪心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得寸进尺,最终受到惩罚的事例:一位富豪,无意间购买了几注彩票,却中了特等奖。从此,他将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在了买彩漂上,最终变得一无所有:一位村民无意间在自家院子中挖出了几个金元宝,强大的好奇心和贪心最终迫使他将楼房地基挖孔,落得房屋倒塌,家破人亡……

其实,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10

我在语文补充读本里读了《渔夫和金鱼》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穷渔夫在海里救了一条金鱼,这条金鱼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只要渔夫想要什么,金鱼就能满足他。从此,渔夫一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渔夫的妻子是一个贪心的'人,她的无休止的贪欲惹恼了金鱼,最后他们一家又回到了从前的苦日子。

读了这篇故事,我觉得渔夫一家最后的遭遇主要是他的妻子造成的。如果老太婆不是那么贪心十足,并且能够知道满足、懂得珍惜的话,那他们一家或许永远都能快乐地生活着了。

其实,像老太婆这样不懂得珍惜的人又何止她一人呢?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吧。现在的我们,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过着甜美幸福的生活,从不知道忧愁是什么滋味。只要是我们想要的东西,父母们都尽量地满足我们。可是,在我们中间,又有多少的孩子是知道要珍惜父母辛辛苦苦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呢?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切的话语,我们觉得那是他们在唠叨个没完;父母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吃,我们以为那是他们不喜欢吃的;父母给我们过生日,我们认为那是他们应该做的……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的一切,我们做儿女的,有几个是懂得珍惜,知道满足的呢?同学们,故事中的老太婆可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11

我曾引以为豪的山颠之雪悄然无声地融化,融化。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小英子眼中的北平,是那么纯真,那么朴素,又那么引人入胜。事情虽小,可我又我的责任。

我认为这首诗是极富现代教育意义的,当今的小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变得非常自私,也很贪,对于什么东西都想自己拥有最好、最多,也不想与别人分享。另一方面,家长为讨孩子高兴不断把心思花在物质消费上,也助长了孩子的贪欲。而这首诗用反复的手法恰恰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老太婆的贪婪,在情感的共鸣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贪者终究贫的道理。从而也知道了做人不可太贪婪,要知足常乐,否则就会一无所有。这是诗中显而易见的道理。同时,孩子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渔夫的懦弱,知道了如果对于别人的无理要求一味接受,对于恶人完全屈从,那么下场就会像渔夫一样了。他们会向金鱼学习,既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激之情,又要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做一个勇敢的人。

除此之外,这首诗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值得一看和深思的。如果家长一味地满足家里的小皇帝的要求,那跟渔夫有什么区别呢?这样做会使孩子像老太婆一样越来越霸道,越来越贪心,最终只会害了他们。

这首诗除了具有以上的教育价值外,还具备不少文学价值。如语言流畅而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易于儿童接受诗的内容,采用反复的手法,大大增强了儿童诗的音乐性。情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容易引起儿童感情上的共鸣。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过直观的对话体现出人物的明显个性来。此外,还有可感可观的具体事物,如金鱼、木盆等形象突出,引发儿童思考。另外,诗的主题也是非常健康的,并且与社会现状联系紧密,既让孩子自觉地反思自己,也让家长自觉地反思自己,一举两得。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想再读一下小时候的童话,于是就读到了《渔夫和金鱼》这个故事。

贪心的人,虽然开始沾了点小便宜,但最终下场是惨不忍睹的。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回报。而受人指使的人,一生注定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渔夫和金鱼》便是证明这三点的证据。

我比较喜欢故事中的金鱼,因为它善良、热爱生命。而故事中的老太婆贪得无厌,一心向往荣华富贵,这使我想到了现在的世界:有些人为了当上高官、获得厚礼而不择手段;也有些人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而当上黑官,贪污公产;还有些人仗着他一些仗势来骗钱骗吃。最终这些人都被关入大牢。而故事中的老太婆比较幸运,只是回到了以前的生活作为惩罚。而故事中的渔夫则是受人指使的人,最终什么也没得到。

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以后要多读书!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篇13

《渔夫和金鱼》是一首童话诗,是俄罗斯着名文学家普希金所写,主要讲了一位渔夫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恳求渔夫只要将他放回大海,就满足渔夫的要求。他本来什么也不想要,但是他老婆想要,有了一件又要一件,不停的让渔夫去找金鱼要东西。最后,他老婆许的愿望是让她成为海底的主人,让金鱼来服侍他,金鱼终于忍无可忍,把一切曾经给过她的东西都收回了。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不可太贪得无厌。诗中最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对金鱼心里的描写,普希金并没有用“金鱼心想:……”等句子,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海微微起着波澜”、“蔚蓝的大海翻动起来”等语句,通过大海的变化,写出了金鱼从感激到震愤的心情。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骄横、凶狠、贪得无厌的人。作者通过她由穷变富、又由富变穷的遭遇,指出像老太婆这样贪心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得寸进尺,最终受到惩罚的事例:一位富豪,无意间购买了几注彩票,却中了特等奖。从此,他将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在了买彩漂上,最终变得一无所有:一位村民无意间在自家院子中挖出了几个金元宝,强大的好奇心和贪心最终迫使他将楼房地基挖孔,落得房屋倒塌,家破人亡……

其实,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