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剪影

知远网

2023-08-15文/姚永刚美文

河畔小菜园

母亲河的一条支流,蜿蜒傍村,绕山过岭,一路腾挪跌宕,穿石叮咚东去。沿着这条河,就走进天仙配的民间传说里。

经春秋,历战国,先贤曾子和庄子曾经感于村民仁义尚德,遂留村传道。村子因此有了一个内涵深远的名字。村口古槐,主干中空,树冠遮天,许是老牛栖息过的那棵神树吧。

千年耕云种月后,山乡巨变。蔬菜制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光伏发电,让镰镐锨耧、碾磨磙瓮,成了挂在村口迎宾墙上的乡愁。俯首耕耘的老牛,从田野走进墙面彩绘中。悠远的牛哞声,仿佛有万般留恋。

村西河畔,曲径通幽,尽头,是参差错落的传统古居。石古墙古门楼古,硕大生锈铁锁,锁着一个个高大土墙院,也锁着几多男耕女织的人间烟火和俗世悲欢。

秋蝉嘶鸣,绿意葱茏下的仙女河,碧波映日,庇于树荫。开阔处,溪水清冽。左岸一高台,巨石为堰,辟出三分小菜园。小白菜、上海青、红白萝卜等蔬菜或横排或竖列,缨苗青青,恣肆生发。间植的玉米,已抽出青黄的棒子。淡红的须,偶随风动,似乎能听到茎秆拔节的声响。白日当头,溽暑仍存。一位老人坐在低矮竹凳上,给长势稠密的小白菜疏苗。专注专心,是她对农事的虔诚。她对土地的怜惜,把红白格子衣衫的背影,洇湿成田畴里拙朴的剪影。

蓦然回头,她发现了我,定了定神,掬起一大捧菜苗向我走来:"要不要?送给你,地头还有,随便拿,回去做清汤面,好吃得很。"娇嫩的幼苗,散发着甜淡的清香。她对陌生人的热忱,是传统文化哺育出的乡村品格,让我想起远方的母亲。她和这位老人一样,在自留菜园里从事劳作,拥有同样的秉性。

土地是慷慨无私的,用丰收回馈每个怀敬畏之心的躬耕者。

小小的自留菜园,是乡村的原生态菜篮,是留守老人的心灵寄托,诠释着勤俭节约的美德。

在偏僻山野,从田间归来的农人会主动打招呼:"上来啦,回家歇歇喝口水吧。"如偶遇故交。高亢爽朗的方言,是暖心的乡音,有客套有亲昵,有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的别样情愫。

老人身后,越过青纱帐不远,白墙灰瓦的两层楼院规划整齐。高大宅门上,镰刀锤头的党旗猎猎生风。

南山农家院

置此情境,自然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此南山,非陶翁吟咏的南山。

南太行的王屋山脉,是秦末汉初"商山四皓"隐居之地。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四大名士的高洁遗风,拂过千年,滋润着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里的这个古村落。四皓曾远离尘嚣,修行于此。森林氧吧里的老村子,而今美誉驰名。

石坡爷、花姑奶朴素的农耕传说,锻造出纹路如花的石头。石上花草繁茂,古柏参天,衍生出绵延千年的古村落。顽强与奋发,是村落的精神特质,也是村民改变命运的底气。

千余年后,秋日阳光扫过南山茂林,揽村入怀。石板大街,青砖灰瓦,回廊木榭,亭台小阁,翘檐斗拱。清音巷,琼瑶巷,东篱巷……

橙黄的玉米辫、火红的辣椒串,临街垂挂;山墙根,大门外,菊香引蝶舞。葡萄架,棕榈,椰树……景观绿植,守墙护院。仿古不泥古,古风出新韵,耕读传家的内涵,有了现代意义的拓展和升华。

一座"福泽绵长"的五美庭院,喜气盈门。院内,大红双喜中国结,高大的盆栽,长长的绿萝,修竹葳蕤,氛围喜而不俗。透明遮阳棚下的两层四合楼院里,停着白色轿车。宅门外树荫下,有老人逗趣小推车里的婴儿。

山水藏金。水绕村转,有湖有潭。湖潭可观鱼,草莓园任你摘。可到愚公渠里体验音乐漂流,可马放南山,在森林里滑雪。亦可观非遗铁花飞溅,赏五彩灯展。亦可在民宿里读经典、品咖啡。亦可品味农家乐里的生态佳肴……资源变成资产,资金成了股金。昔日老农,成了如今的股东。

这是新时代新农村的样本,村在山林中,人在图画里。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村旖旎,人竞风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