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5-25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早》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早》读后感 篇1

新学期到了,我已经是五年级大哥哥了!也就是12岁了!

上学第二周我们学习了《早》这篇课文,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我们要珍惜时间。如果不珍惜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有一句也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课文里写了好多梅花的'句子,主要也是为了写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因为梅花开的时候刚好春天来了,并且二十四番花信风第一个开的就是梅花!

鲁迅写的关于时间的句子很多,有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一天鲁迅的爸爸生病了,鲁迅他奔跑在当铺和药铺之间,他还要给他爸爸做早饭,做家务,做完了以后就到他上学的地方,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很严厉的批评了鲁迅,鲁迅也没说什么!就到了他的座位上在桌子上课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了!

周树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反正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早》读后感 篇2

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奔波于药铺和书塾之间,一天他上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

字,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读了这篇课文,我很佩服鲁迅,鲁迅一生的.品行就像梅花一样。梅花被誉为“东风第一枝”,因为它开得早,鲁迅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每干一件事,时时早,事事早;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梅花是春的使者,鲁迅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是光明的使者。

学了这篇课文,我应该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做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我以前写作业很不爱赶早。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我总是推到最后一天做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今后,我要提前把作业做完,做完作业,提前预习新课。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读书的大好时光,我要早早起来,发愤读书。

学鲁迅,少年早立起志。学梅花,东风第一枝。

《早》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鲁迅刻“早”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鲁迅十三岁时,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常常要去当铺卖掉值钱的东西,又去药店买药。有一天早上,他从当铺和药店回来后去上学迟到了,老师很生气,责骂了他。他没有辨解,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提醒自己一定要早起,不能迟到了。后来鲁迅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再也没迟到过。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像鲁迅,家里很穷,口袋里一个子儿也没有。我的生活条件很好,爸爸妈妈很爱我。可我很懒,动作很慢,上学老是要人催。特别是冬天,总是要在妈妈的千呼万唤中才恋恋不舍地爬出温暖的被窝,慢条斯理地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在妈妈一声高过一声的催促声跨出发。踏着早读铃声跑进教室。和鲁迅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鲁迅用刻在桌子上的.“早”字来提醒自己事事早做,不要迟到。我决定用闹钟急促而有力的“滴答”声来提醒自己做事要快,珍惜时间。我将在卧室里放一个小闹钟,每天让清脆的铃声把我唤醒,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洗刷完毕。在餐桌的对面墙上挂上一个时钟,用它来提醒我吃饭要提高速度,改掉光说话不吃饭的缺点……

我要时时用鲁迅的"早"字来激励自己,事事要早做。

《早》读后感 篇4

白纸黑字的卷面上,陡然写着“‘早’字的`故事”这几字。我细细地品读了这篇文章,不由得对鲁迅肃然起敬。

鲁迅小时家境很不好,刚巧父亲又生病了,家里状况愈加差。他每天都要干很多活:帮妈妈做家务,把东西拿到当铺里,再把当来的钱拿去药铺给父亲买药。一天,他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鲁迅没有解释什么,只默默地回到位置里,在桌子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于是,他在没迟到过,做到了时时早,事事早。

鲁迅多么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啊!他与时间赛跑比高低,在人生路上,永远不知疲惫地向前,向前……

他让我明白了做什么都要时时早事事早,要是拖拖拉拉,什么也办不了。

说起这个“时时早,事事早”,我还真有点惭愧。我周末的作业,总是在星期五冲刺,再不然就是星期日下午冲刺,星期六是疯狂地玩。一次,我星期五做了大半部分作业,剩下的留到了星期天下午。本来是要做的,可又被游戏吸引,没心情做作业,就留到了傍晚。没想到爸爸要带我们去姑姑家!我只好以一秒一字的速度写,写得手都酸死了,不行,还有呢,又刷刷刷,写写写,想想想,总算做完了作业。我想,要是之前做完了就不会这样拼命了!

如今想起来,真是惭愧呀!与鲁迅相比,我能算得了什么?他那么忙——做家务照顾父亲十万火急去学校却从没迟到!可我,每天早上都起得老晚,刷牙洗脸吃早餐。虽没迟到过,但离早读也差那么一两分了。

是啊,我们生活中的“鲁迅”真是屈指可数呀!我要呼吁大家:“向鲁迅学习!”

《早》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3课《早》,老师先让我们读一遍,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屋后的梅园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读完文章,我仿佛走进了古香古色的三味书屋,闻到了淡淡的`腊梅香,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早”字的故事。

鲁迅的父亲生病了,他“整天奔波于药铺和当铺之间”,有一天早晨,他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鲁迅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

看来鲁迅从小担当家务 ,先生批评了他,而他却没有为自己说理由, 而是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字:“早”,这个字不但刻在了书桌上,而且还刻在了他的心里,所以,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终于成了一代伟人。

而我们现在无忧无虑,不用分担家务,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只要发奋学习,珍惜时间,敢为人先,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早》读后感 篇6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我对文章感触最深的就是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一边为父亲抓那些稀奇古怪的药,一边还要坚持上学不迟到。因为家庭的变故,小小年纪就要挑起生活的重担。我想:“在那些艰苦的日子的日子里,每当先生气喘吁吁地准时跑到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很开心,因为先生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而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生活的无忧无虑,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不要说为爸爸妈妈分担忧愁了,就是自己还要妈妈把饭做好,我才磨磨蹭蹭地起床……想起这些,我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啊!

以后,这个早字不仅仅“刻”在了鲁迅先生的心里,也“刻”在了我的心里。我要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就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早》读后感 篇7

今天,我们早已经学完了《早》这篇课文,我也早有了感受了,下面就听我来讲述。

这篇课文讲了三味书屋有许多桌椅,正中是寿镜吾老先生用过的,桌上有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其余是学生桌,东北角上是鲁迅先生用过的,并且知道了书屋后面有许多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刻“早”字的来历。因为鲁迅有腊梅花的.品德,所以才能使他成才。

读完了《早》,我在鲁迅的身上,发现了许多知识。寿镜吾老先生对他批评了以后,他并不像有些同学对老师的态度,顶嘴、说明理由、不满足……,而鲁迅先生只是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虽然他在桌子上轻轻的刻了一个”早”字,但他却把这个早字牢牢地刻在了心里,所以以后就在也没有迟到过。有些诗人给他写诗,就是因为鲁迅先生的品质高尚,才会有他现在写的正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我们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奋斗一生。

《早》读后感 篇8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对于自己的孩子,我觉得,首先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种“快乐”显然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指孩子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思考、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且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粹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玩耍的快乐、来自青少年天性被放纵释放的快乐、来自青春激情被随意丢弃的快乐.

从文章《生命的花朵为何早谢》可以看出,广州某中学生毕业前夕在教室上吊自杀,据说是找工作受挫;顺德一个初中男生半夜在家里上吊,只因为他爸爸把他借的游戏机藏起来了;江苏金坛女孩季云丽之所以喝剧毒农药,是因为成绩好,考试被一个男生占了。之后她被老师怀疑作弊,无法面对.这一令人震惊和可悲的事件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孩子只有在情感、人格、人性等方面健康发展,才能自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才能不自觉地懂得人生的价值。作为父母,他们应该为孩子从小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他们不应该对孩子要求太高。他们要知道,要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谈进取精神。人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只要孩子快乐,道德高尚,幸福,成功就是成功。

我记得我的孩子大约2岁的时候喜欢撕书。如果当时一个小孩子吓得她不撕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她的好奇心,形成了害怕以后做事的胆怯心理。做事懒惰会直接影响孩子大脑和智力的发展。当时我觉得要引导正确的教育,就做了一些彩纸,和她一起撕,折叠成各种纸样。后来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动手能力比同龄孩子强很多,形成了自己的特长。

让孩子回归快乐应该是一种充满真正人道主义的素质教育。这种幸福包括创造和教育的幸福,成长的幸福,生活的幸福,青春的幸福。孩子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充实和幸福。

《早》读后感 篇9

今天,我们早已经学完了《早》这篇课文,我也早有了感受了,下面就听我来讲述。

这篇课文讲了三味书屋有许多桌椅,正中是寿镜吾老先生用过的,桌上有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其余是学生桌,东北角上是鲁迅先生用过的,并且知道了书屋后面有许多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刻“早”字的来历。因为鲁迅有腊梅花的品德,所以才能使他成才。

读完了《早》,我在鲁迅的'身上,发现了许多知识。寿镜吾老先生对他批评了以后,他并不像有些同学对老师的态度,顶嘴、说明理由、不满足……,而鲁迅先生只是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虽然他在桌子上轻轻的刻了一个”早”字,但他却把这个早字牢牢地刻在了心里,所以以后就在也没有迟到过。有些诗人给他写诗,就是因为鲁迅先生的品质高尚,才会有他现在写的正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我们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奋斗一生。

《早》读后感 篇10

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奔波于药铺和书塾之间,一天他上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

字,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读了这篇课文,我很佩服鲁迅,鲁迅一生的`品行就像梅花一样。梅花被誉为“东风第一枝”,因为它开得早,鲁迅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每干一件事,时时早,事事早;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梅花是春的使者,鲁迅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是光明的使者。

学了这篇课文,我应该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做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我以前写作业很不爱赶早。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我总是推到最后一天做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今后,我要提前把作业做完,做完作业,提前预习新课。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读书的大好时光,我要早早起来,发愤读书。

学鲁迅,少年早立起志。学梅花,东风第一枝。

《早》读后感 篇1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可有没有好好的渗透诗中的劝诫?读了《“早”字的故事》后,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早”字的故事》讲的是鲁迅先生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而这个“早”字的故事还有一段来历呢:鲁迅先生的父亲生病了,鲁迅每天要忙着照顾父亲,又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因而有一次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批评了他,他却没有辩解,只是默默的回到了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件往事,深感愧疚。那是在寒假的时候,我想反正作业那么少,我就先玩几天再写作业吧!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正想写作业时,姑姑请我去他们家玩,我爽快的答应了……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写完作业,导致最后不得不连夜赶作业。

凡是都要早,不能拖拖拉拉,这时我在《“早”字的故事》这篇文章中学到的,它将使我受益无穷,并永远牢记在心。

评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就是小作者对《“早”字的故事》最贴切的感悟。

《早》读后感 篇12

读完《早》这篇课文,使我有很多感触,同时也给我很多启发。

《早》这篇课文讲的是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于是在桌子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早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而且要时时早、事事早,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时间不等人,一但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这让我想起以前我做的一件傻事。那是个周日下午,按计划我应该完成五道奥数题。我一看时间还早,就先玩了起来。当我玩得忘乎所以时,只听见妈妈不停地催促声:“别玩了!快写作业了!”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到座位上写作业,心里还嘀咕着:“不就五道题嘛!”前面两道题我迎刃而解,很快就做出来了,可后面的三道题却把我给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久也做不出来,看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我只好请爸爸教我。我在学第一题和第二题时,听得都很认真,后一看钟:“呀!四点半了,去学校要迟到了!”我心急如焚。于是我听得也有点心不在焉了。当爸爸问我是不是这样做时,我就“嗯”一声,问一下,我就“嗯”一声……我只期望早点结束。就这样,爸爸讲完了,我也就好像懂了似的,长长地“噢”了一声。妈妈见我好像听懂了,就让我讲一遍。可我只讲了一点,就张口结舌,讲不出来了。这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妈妈和爸爸严厉地批评了我一顿,然后又给我讲了一遍。我这才认真起来,终于听懂了。当我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再想到文中的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真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正如培根所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而我所做的却是不合理安排时间,先玩后做;不认真听,白白地浪费了时间。我要以鲁迅为榜样,惜时如金,合理安排时间,也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都珍惜时间,珍惜分分秒秒;让我们用时间点亮生活的彩灯,扬起理想的风帆!

《早》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读了《鲁迅刻“早”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鲁迅十三岁时,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常常要去当铺卖掉值钱的东西,又去药店买药。有一天早上,他从当铺和药店回来后去上学迟到了,老师很生气,责骂了他。他没有辨解,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提醒自己一定要早起,不能迟到了。后来鲁迅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再也没迟到过。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像鲁迅,家里很穷,口袋里一个子儿也没有。我的生活条件很好,爸爸妈妈很爱我。可我很懒,动作很慢,上学老是要人催。特别是冬天,总是要在妈妈的千呼万唤中才恋恋不舍地爬出温暖的被窝,慢条斯理地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在妈妈一声高过一声的催促声跨出发。踏着早读铃声跑进教室。和鲁迅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鲁迅用刻在桌子上的“早”字来提醒自己事事早做,不要迟到。我决定用闹钟急促而有力的.“滴答”声来提醒自己做事要快,珍惜时间。我将在卧室里放一个小闹钟,每天让清脆的铃声把我唤醒,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洗刷完毕。在餐桌的对面墙上挂上一个时钟,用它来提醒我吃饭要提高速度,改掉光说话不吃饭的缺点……

我要时时用鲁迅的"早"字来激励自己,事事要早做。

《早》读后感 篇14

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故事在我的脑海徘徊着:鲁迅有一天迟到了,被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后,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提醒自己不要迟到过,而且要坚持时时早,事事早!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并为此践行了一生。

当我的视线落到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私塾,一面帮母亲做家务。我不禁感慨到鲁迅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呀!懂得体谅妈妈了!

想想我,就像个小公主,处处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就算妈妈为了我再累,再苦,我也觉的她是应该的,从不懂得体谅。妈妈爸爸花这么多心血供我上学,上兴趣班,而他们上班回来还要督促我学习,多么不容易啊!

我的视线慢慢往下移,读到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的奋斗了一生。我越发感慨鲁迅可真个有毅力的好孩子,他能把那个坚定的信念牢牢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怪不得,成了大文豪!想想我自己,和鲁迅相比,可是相隔万里,惭愧啊!

记得我经常答应妈妈这件事要做,答应老师那件事也要做,而最后,每件事都做不到。总是临时抱佛脚,当然做不好,被老师拉出去谈话,只不过滴几滴眼泪而已,我可曾知错就改?可曾放在心坎?没有!下一次依然如故。

是啊!从今往后,我必须改,必须改!

大家都在看